第三章法律关系.doc_第1页
第三章法律关系.doc_第2页
第三章法律关系.doc_第3页
第三章法律关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练习题: 1、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是: ? ? A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B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 C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旧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D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的税款征收关系 2、下列为民法上物的是: ? ? A天上的星星? B镶在嘴里的金牙? C商标? D池塘中的鱼 3、下列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 ? A甲的锁和乙的门? B甲的拖拉机和乙的拖犁? C甲的电视机和遥控器? D房屋和墙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4、某甲委托某乙购买某品牌电视机。乙至百货公司购买时,正值该品牌电视机举行有奖销售。乙选购了一款电视机并按照规定得到3张抽奖券,但未把这3张抽奖券交给甲。后来开奖,奖券中的一张中了头奖,可得手机一部。这部手机应当: ? ? A归某甲所有? B归某乙所有? C归某甲所有,但应适当奖励某乙? D归甲、乙二人共有 1、张山在路上,拾得一只名贵宠物狗,张山将该狗带回家精心照料,同时登报寻找失主。某日,张山牵着该狗外出散步,遇见领着10岁女儿A玩耍的李文田。于是,两人聊起天来,末顾及A,结果A被狗咬伤,花去医疗费500元,并在脸上留下疤痕。李文田要求张山承担A的500元医疗费,并要求赔偿A被狗咬伤脸上留下疤痕的精神损害。此时,狗的主人刘甲从报上得知狗的下落,找到张山认领。李文田也向刘甲提出上述赔偿请求。张、刘二人均以李文田自己未照看好A为由,拒绝李文田的要求。问:(1)本案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2)该案纠纷应如何处理?理由是什么? 2、甲、乙、丙于1999年8月各出资1万元买得一幅名画。约定由甲保管。同年10月,甲将画作价4.5万元卖给丁。事后,甲告知乙、丙。乙、丙各分得卖画款1.5万元。同年12月丁又将画以5万元卖给戊。两人约定:买卖合同签订后即将画交付戊,半年后所有权转移戊。依此约定,丁将画交付戊,戊亦先期支付价款4万元。2000年3月,戊以6万元价格卖于己。己将该画送庚装裱。因己未按期付庚费用,画被庚留置。庚通知已在30日内支付费用,己逾期仍未支付。庚遂将画折价受偿,扣除费用,将差额退还己。己不同意庚这一做法。另,丁于1999年12月与戊签订合同,因经营借款需要又于2000年2月将该画抵押给辛,辛以前即知丁有该画,后辛在庚店见此画,方知丁在抵押该画之前已将画卖给戊。戊2000年4月死亡,其财产已由其妻壬与其子癸继承。辛找丁评理,丁找已,要求己返还该画或支付戊尚未支付的1万元价款。 (1)本案主要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 (2)甲是否有权出卖该画?甲与丁之间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 (3)丁与戊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该画的所有权何时转移? (4)戊是否有权出卖该画?已能否取得该画的所有权? (5)庚装裱店的作法是否合法? (6)丁能否以该画作抵押向辛借款?辛的权益能否得到保护? (7)丁对戊的债权,应由谁清偿? 3、甲运输公司受乙委托运送生猪,途径某市遇酷热天气,甲派出的押运人员张某、杨某根据经验决定给生猪降温,从丙农资公司购得喷雾器一架,清洗后灌入自来水即向生猪喷水降温。运达后收货人丁发觉生猪异常,经检验生猪不同程度农药中毒。后查该喷雾器售前曾借给农户李某使用,农药系李某使用后残留所致。 问:1)丁可否拒收生猪?为什么? 2)谁应该对生猪中毒负责?为什么?3)张某、杨某有无过错?为什么?4)乙应向谁索赔?为什么? 4、刘峰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市教委下属的一家美术杂志社闻讯后即来信表示,他们将出一期儿童作品专刊,希望刘峰能寄来几幅作品供他们挑选。刘峰的父亲刘洪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了三幅作品,但之后一直没有回音。第二年6月,刘洪在该杂志社的期刊上发现有刘峰的两幅作品但没有给刘峰署名,便立即找到杂志社,质问为何不通知他作品已被选用,而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然而该杂志社称,刘峰年仅8岁,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享有著作权,因此没必要署名;杂志社发表刘峰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的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 1根据我国法律,刘峰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杂志社发表刘峰作品的行为是否为教委对刘峰成绩的肯定? 5、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1此买卖是否有效?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6、付某7岁的儿子小强平时非常淘气,经常用石头砸别人的窗户,攀摘树木花草等。一日,当小强在马路边玩耍时,遇见有人用三轮车拉着镜子。邻居萧某见状说:“你有本事把那个镜子砸碎,算你厉害。”小强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4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事后,镜予的主人找到付某要求赔偿,付某支付了相当的价款。但随即得知小强乃萧某唆使,便要萧某赔偿。萧某说,自家小孩调皮惹祸当然由自己负责,以此拒绝赔偿。 问题 1小强平时砸坏的东西应由谁赔偿?为什么? 2镜子的损失最后应由谁来承担?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四节 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责任 第三节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目 录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社 会 关 系 因民法调整,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赋予:权利、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 调整 “触发器”:法律事实 产生原因 (一)规范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现实的民事法律关系 (三)上述两者的中介:法律事实 “ 客观权利 ” “ 主观权利 ” (四)社会关系的法律模式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1、主体具有平等性 2、内容具有相互性和公平对应性 3、其之产生,以意思自治为原则 三、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 民法总则 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 法律责任 主体 客体 内容 人格权 物权 债权 继承权 亲属权 民法分则 各编 1、对民事法律规范的意义 2、对民法学学科的意义 3、对民法学研习的意义 4、对民法规范之适用的意义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权利、义务的享有、承担者 两人以上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如,物、智力成果、人格要素、身份、行为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主体享有的权利、义务 主体 权利 客体 连接主体与客体的纽带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三节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 人 外部事物 作用之 目的:获得利益 意义:人的自由 法律 确认、保护之 利益说 耶林(Jhering) 主观说 温特夏特(Wdscheid) 法力说 梅尔克(Merkel)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1、财产权、人身权 区分标准:利益性质是否具有物质利益 区分意义:与人的关系可否放弃、转让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2、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人 外部事物 作用之 他人干预 支配权: 直接实现 义务人不特定 “绝对权”、“对世权” 请求权: 人 外部事物 作用之 他人的行为 通过他人行为的事实来实现 义务人特定 “相对权”、“对人权” 人 外部事物 作用之 他人的行为 阻却之 抗辩权: 反对“请求权”的权利 以请求权的存在为前提 区分“抗辩”与“否认” 依据A 依据B 否认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形成权: 人 外部事物 作用之 民事行为的效力 法律关系的变动 以单方意思通知的方式行使权利 3、主权利、从权利 权利A 权利B 可独立存在 以权利A的存在为前提 4、专属权利、非专属权利 是否为特定权利主体所专有 不得转让、继承 5、既得权、期待权 既得权: 甲 权利 享有 期待权: 甲 权利A 享有 取得权利B 内容: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6、基础权利、救济权 适法事实 法律关系A(权利A义务A) 法律关系B(权利B 义务B) 违法事实 救济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 1、利益的实现,行使的自由 2、自由的限制 禁止权利滥用 维护公序良俗 (四)民事权利的保护 1、自我保护 自卫: 自助: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情况紧急,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 2、国家保护: 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形成之诉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义务 (一)民事义务的概念 依法定、约定产生 行为限制应为;不应为 旨在确保权利的实现 (二)民事义务的实现 1、法定义务、约定义务 义务的产生依据 2、积极义务、消极义务 义务的内容 3、专属义务、非专属义务 义务与人联系的紧密程度 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权利义务) 第四节 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责任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二分编 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适法事实 法律关系A(权利A义务A) 法律关系B(权利B 义务B) 违法事实(义务违反) 责任 救济权 违反法定、约定义务的结果 以权利救济为目的 允许自治与协商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三)民事责任与民事法律关系 基础权利法律关系的救济、回复 救济权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民事责任与公法责任的区别 二、民事责任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