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Fdisk命令格式化硬盘 与DM全解.doc_第1页
如何使用Fdisk命令格式化硬盘 与DM全解.doc_第2页
如何使用Fdisk命令格式化硬盘 与DM全解.doc_第3页
如何使用Fdisk命令格式化硬盘 与DM全解.doc_第4页
如何使用Fdisk命令格式化硬盘 与DM全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使用Fdisk命令格式化硬盘 与全解!220.249.106.*1楼来源:橡皮虫 第一步、制作一张含有新版本Fdisk.exe程序(日期要在2000年5月18日之后)的启动盘。(如果您手边有联想电脑随机的分区格式化软盘,您可以省去这一步,这张软盘就是启动盘。)1$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S% 方法一、在装有WindowsMe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制作启动盘,将c:WindowscommandFdisk.exe复制到这张启动盘中,并确定Fdisk.exe文件的日期是2000年5月18日之后。(其中c:Windows为WindowsMe的安装路径)4j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hb 方法二、n/RU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L 1.从微软的网站()上下载简体中文版本Windows98的Fdisk更新程序(搜索文档号:Q263044)。kVk3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Y 2.在A:提示符下输入fdisk系统会提示“Doyouwishtoenablelargedisksupport(y/n)”ivym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j 如果选择y则按照FAT32格式进行分区。Z#i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p! 出现主菜单:Wdz47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I)#UVq 1.CreatePrimaryDosPartition(创建主DOS分区)T 2.SetActivePartition(激活分区)aJ 3.DeletePartitionorlogicaldosdrive(删除分区和逻辑分区)QkK=qF 4.DisplayPartitioninformation(查看当前分区信息)IIRn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14;w5+ 3.进入主菜单后可以先选择“4.Displaypartitioninformation”查看当前分区信息;tnuC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zqh 2006-3-28 20:25 回复 220.249.106.*2楼4.删除分区N8O1m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McjR 在主菜单选择3.Deletepartitionorlogicaldosdrive后出现XD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xb86u% 1Deleteprimarydospartition(删除主dos分区)?3O 2Deleteextendeddospartition(删除扩展dos分区)gO=I 3Deletelogicaldrive(s)intheextendeddospartition(删除逻辑驱动器)8 4Deletenon-dospartition(删除非dos分区)M+vg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uci 请按4,3,2,1的顺序删除,删除时屏幕出现如下警告(以删除逻辑驱动器为例)E% Warning!Datainadeletedlogicaldosdrivewillbelost.ugT Whatdrivedoyouwanttodeleted(在此处输入驱动器盘符):Zg Entervolumelabel(在此处输入卷标)U Areyousure(y/n)y(确认开始删除)c 删除后屏幕显示d:drivedeleted;,ue+i 直至显示alllogicaldrivesdeletedintheextendeddospartitionGGDI 按esc继续P$lmH5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V 此时屏幕显示nologicaldrivesdefinedCf.Q drivelettershavebeenchangedordeleted&xT: 按esc继续,直至删除所有分区Rztt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 5.创建分区:#JDLU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gg) 退至主菜单选1.Createprimarydospartition-r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6Q& 出现三个选项x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Xu 1.createprimarydospartitionT 2.createextendeddospartition&EU) 3.createlogicaldosdrive(s)intheextendeddospartitionrM 选第1项创建主dos分区,出现屏幕提示6!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O*nMMz doyouwishtousethemaximumavailablesizeforaprimarydosfLE|& partitionandmakethepartitionactive(y/n)niC7 (在此选N.)($ 5000(在括号中输入要创建主dos分区的大小,您可以按您的需要进行调整)DBo 按esc继续2S!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k 退至主菜单再次选1创建分区,然后选2创建扩展分区及逻辑驱动器直至完成。-l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u 7按esc直至退出fdisk,重新启动系统即完成分区。hVdknB 雷傲极酷超级论坛-雷傲极酷超级论坛,最新软件,BT下载,游戏娱乐,交友聊天,您网上的自由天堂iX%n *以上方法为划分c和d两个分区的示例,仅供参考。其他情况与此略有不同。s1 *文中标注的“”符号为回车(Enter键)。0r 补充下:分区完成后需要用软盘或者光盘引导启动然后用format命令高级格式化分区后才能正常使用 既然FDISK的教程有了那我再给来个DM详细的教程,希望大家好好看看。谢谢!:) 对于一个新硬盘来说,首先必须进行的工作就是进行分区,只有这样才能正常使用,同时分区也是为方便我们进行资料的管理。DOS中的Fdisk是一个很小巧的工具,但是在使用上有些麻烦,特别是在进行大硬盘分区的工作时,速度很慢难以忍受。虽然还有一些分区软件,但其分区的速度都不尽人意。 DM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它是一个很小巧的DOS工具,众多的功能完全可以应付硬盘的管理工作,同时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分区的速度快。这个工具出来很久了,也有很多人使用,但对于新手来说,分区毕竟是存在一定危险的工作,再加上满屏幕的英文还是感觉有点无从下手。因此小滔特别整理了这篇图解DM的文章,用详尽的图片逐步说明DM的操作。 下载DM的压缩包,解压到一个目录,接下来进入DOS环境。你可以将解压的目录拷贝到DOS的启动盘中,然后用这张盘启动使用DM。 启动DM,进入DM的目录直接输入“dm”即可进入DM,开始一个说明窗口,按任意键进入主画面。DM提供了一个自动分区的功能,完全不用人工干预全部由软件自行完成,选择主菜单中的“(E)asyDiskInstalation”即可完成分区工作。虽然方便,但是这样就不能按照你的意愿进行分区,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你使用。 2006-3-28 20:25 回复 220.249.106.*3楼此时你可以选择“(A)dvancedOptions”进入二级菜单,然后选择“(A)dvancedDiskInstallation”进行分区的工作。 2006-3-28 20:27 回复 220.249.106.*4楼接着会显示硬盘的列表,直接回车即可。 2006-3-28 20:29 回复 220.249.106.*5楼如果你有多个硬盘,回车后会让你选择需要对哪个硬盘进行分区的工作。 2006-3-28 20:31 回复 220.249.106.*6楼然后是分区格式的选择,一般来说我们选择FAT32的分区格式 2006-3-28 20:32 回复 220.249.106.*7楼接下来是一个确认是否使用FAT32的窗口,这要说明的是FAT32跟DOS存在兼容性,也就是说在DOS下无法使用FAT32。 2006-3-28 20:33 回复 220.249.106.*8楼这是一个进行分区大小的选择,DM提供了一些自动的分区方式让你选择,如果你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分区,请选择“OPTION(C)Defineyourown”。 2006-3-28 20:34 回复 220.249.106.*9楼接着就会让你输入分区的大小: 2006-3-28 20:42 回复 220.249.106.*10楼首先输入的主分区的大小,然后输入其它分区的大小。这个工作是不断进行的,直到你硬盘所有的容量都被划分。 2006-3-28 20:43 回复 220.249.106.*11楼完成分区数值的设定,会显示最后分区详细的结果。此时你如果对分区不满意,还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提示的按键进行调整。例如“DEL”键删除分区,“N”键建立新的分区。 2006-3-28 20:44 回复 220.249.106.*12楼设定完成后要选择“SaveandContinue”保存设置的结果,此时会出现提示窗口,再次确认你的设置,如果确定按“AltC”继续,否则按任意键回到主菜单。 2006-3-28 20:45 回复 220.249.106.*13楼接下来是提示窗口,询问你是否进行快速格式化,除非你的硬盘有问题,建议选择“(Y)ES”。 2006-3-28 20:46 回复 220.249.106.*14楼接着还是一个询问的窗口,询问你分区是否按照默认的簇进行,选择“(Y)ES”。 2006-3-28 20:47 回复 220.249.106.*15楼最后出现是最终确认的窗口,选择确认即可开始分区的工作。 2006-3-28 20:48 回复 220.249.106.*16楼此时DM就开始分区的工作,速度很快,一会儿就可以完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保证系统不要断电。 2006-3-28 20:48 回复 220.249.106.*17楼完成分区工作会出现一个提示窗口,不同理会按任意键继续。 2006-3-28 20:49 回复 220.249.106.*18楼下面就会出现让你重新启动的提示,虽然DM提示你可以使用热启动的方式重新启动,但是小滔建议还是采用冷启动,也就是按“主机”上的“RESET”重新启动。 2006-3-28 20:50 回复 220.249.106.*19楼这样你就完成了硬盘分区工作,步骤好像有点多,其实你熟悉之后就不觉得了。当然DM的功能还不仅仅如此,我们开始进入的是其基本的菜单,DM还有高级菜单,你只需要在主窗口中按“AltM”进入其高级菜单。你会发现里面多出了一些选项,如果有兴趣你可以慢慢研究。 2006-3-28 20:51 回复 220.249.106.*20楼以上仅仅只是介绍了DM最基本的使用方法,DM还有很多高级功能,还有待于你去发掘使用! 完了!谢谢! 2006-3-28 20:52 回复 220.249.106.*21楼电脑硬盘全解 了解硬盘的分区格式 就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来看,常用的分区格式有四种,分别是FAT16、FAT32、NTFS和Linux。 FAT16 FAT16是采用的是16位的文件分配表,在早期的MS-DOS和Windows95操作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磁盘分区格式。FAT16能够支持最大为2GB的硬盘。从早期的MS-DOS、Windows95、Windows97到现在的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NT,以及Linux都支持FAT16分区格式。FAT16分区格式中,一个最大的缺就是:磁盘利用效率低。因为在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中,磁盘文件的分配是以簇为单位的,一个簇只分配给一个文件使用,不管这个文件占用整个簇容量的多少。这样,即使一个文件很小的话,它也要占用了一个簇,剩余的空间便全部闲置在那里,形成了磁盘空间的浪费。由于分区表容量的限制,FAT16支持的分区越大,磁盘上每个簇的容量也越大,造成的浪费也越大。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在Win97中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磁盘分区格式FAT32。 FAT32 FAT32是采用的是32位的文件分配表,使其对磁盘的管理性能大大增强,与FAT16相比它的一个簇的大小要小的多。因此可以节省磁盘空间FAT32还解决了FAT16对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现在的硬盘生产成本下降,随着容量也越来越大,采用FAT32的分区格式后,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硬盘定义成一个分区而不必分为几个分区使用,大大方便了对磁盘的管理。而且,FAT32具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一个不超过8GB的分区中,FAT32分区格式的每个簇容量都固定为4KB,与FAT16相比,可以大大地减少磁盘的浪费,提高磁盘利用率。目前,支持FAT32分区格式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97、Windows98和Windows2000。但是,这种分区格式也有它的缺点,首先是采用FAT32格式分区的磁盘,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扩大,运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区的磁盘要慢。另外,由于DOS不支持这种分区格式,所以采用这种分区格式后,就无法再使用DOS系统。 NTFS 它的优点是安全性和稳定性极其出色,在使用中不易产生文件碎片。它能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通过对用户权限进行非常严格的限制,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操作,充分保护了系统与数据的安全。但是,目前支持这种分区格式的操作系统不多,只有WindowsNT和Windows2000、WindowsXP。 Linux Linux是操作系统在1999年是最火的,它的磁盘分区格式与其它操作系统完全不同,共有两种。一种是LinuxNative主分区,一种是LinuxSwap交换分区。这两种分区格式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极佳,结合Linux操作系统后,死机的机会大大减少。但是,目前支持这一分区格式的操作系统只有Linux。 看了上面对四种分区格式的介绍后,你一定对磁盘的分区格式有所了解。那么,赶紧根据你所需要安装的操作系统,选择相应的分区格式,给你的硬盘分区吧。 IDE和SCSI硬盘的混用 在您的印象中,如果一个系统中安装了两块硬盘的话,那么两块硬盘的接口应该是一样的,但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将会转变这种错误观念。 如果您想要在一个单独的系统中安装两块硬盘,您下意识的想法一定是对两驱动器采用同一接口,要么都是SCSI硬盘,要么都采用更常见的IDE接口。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统一的接口是行得通的,但采用两种接口类型混用的安装形式,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优势。 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安装了两块硬盘,一块采用的是SCSI接口,一块采用的是IDE接口,那么如果您将一块硬盘做为另一块的备份,或是您必须将这台单独的机器作为工作用机的话,并且是将本机作为您的实验场,例如您要在上面运行某些程序的测试版本,这种接口混用的形式有很多优势。在上述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驱动器接口混用都是您最大限度发掘系统威力的必由之路。 以SCSI和IDE的一番简单比较为开场白,是有助于我们对此问题的理解的。两种接口的驱动器在安装方面就有许多相同之处:要安装一个内部的驱动器,您必须将其固定在某种支架上,要连接上电源线和数据线,还要对驱动器的跳线开关进行设置,等等。当然,二者之间也存在不少很重要的区别。 2006-3-28 21:54 回复 220.249.106.*22楼正象几乎每一台个人计算机都对IDE驱动器都提供支持,典型的主板上上都设有IDE驱动器接口。但是如果您要安装一个SCSI驱动器,而您原来的系统中原来就没有SCSI设备,那么或许您必须要首先安装一个SCSI卡。除非您使用的是一真正古老的在即插即用之前的系统,即便如此,这和在插槽中插入一块SCSI卡关系也不大。请注意,SCSI设备是以一种链式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并且需要一种叫做终结器的组件安装在每一条设备链的末端。但现在大多数SCSI设备有自终结的设计,也就是说这些设备会自动地终结其连接的设备链,所以您不必在终结器费心思了。 对SCSI要做的跳线设置要比对IDE驱动器做的工作简单。对于SCSI驱动器,您只需要确保每一SCSI驱动器都有彼此不同的SCSI标识,并且引导驱动器的标识序号要最低。IDE驱动器有三个可选的设置主盘,从盘和唯一驱动器但是不是所有的IDE驱动器都包括完全的三种设置。通常,如果您在同一数据线上连接了两块驱动器,那么引导驱动器应该设置为主盘,而第二块驱动器应该跳线为从盘。如果您只有一块驱动器,那么可以跳线为主盘,也可以跳线为唯一驱动器,是视特定的驱动器模式而定的。有一种常见的观念为SCSI是适用于网络服务器和对计算机性能要求特别高的用户的首选硬盘接口形式,而IDE则是其他普通用户的必然选择。当然,在上述观点中必然蕴涵着某些真理,要不然也不会被很多人奉为金科玉律,但事实上,也有例外的情形。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那些要求计算机性能很高的用户,IDE与SCSI的表现不相上下,甚至还要比SCSI性能还要好,即使用户不考虑两种接口混用,也能体现出IDE接口的优势。 有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神话,SCSI驱动器天生地就比IDE驱动器快。这可确实是大错特错了,SCSI接口只是在任意特定时间都可以承载比IDE接口要高的突发性传输速度,但这突发性传输速度只是代表数据通过接口的速度有多么快。在大多数情况下,限制因素还是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可以体现数据在驱动器磁头和盘片间传输有多快。只要能保证接口的突发传输速度比内部传输速度要高,采用哪种接口形式就并不重要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接口可以获得相同的吞吐量至少对与单用户系统是这个样子的。在某些情况下,SCSI驱动器与一块只有接口形式不同的IDE驱动器相比较,SCSI驱动器的的速度可能还要低一些。SCSI驱动器在网络应用中的一个优势就是SCSI接口可以高效率地处理同时发出的数据请求,以一特定进程来处理,而在这一进程中,磁头移动和盘片旋转量都是最低限。如果是单用户系统,SCSI接口在进程处理上的开销可能会降低驱动器性能,而抵消其比IDE在接口吞吐量上面的优势。为什么SCSI驱动器总是成为幸运儿,有一个原因就是驱动器生产商总是先推出SCSI接口的速度更快的驱动器,然后再推出速度同样快的IDE接口的驱动器。IDE驱动器的速度提高偶尔也会越过SCSI驱动器,尽管如此,IDE驱动器和SCSI驱动器在性能上也总有一重叠部分,速度最快的IDE驱动器比速度较低的SCSI驱动器的性能要高,并且通常情况下,IDE驱动器比性能同等的SCSI驱动器的价格要低。所以除非您一定坚持要最好的性能,并且坚持认为只有SCSI驱动器能体现出最好的性能,我找不到什么理由可以解释您弃IDE不用,而选择SCSI。您可能会进一步考虑说停留在使用IDE驱动器的话,比使用SCSI驱动器可以节省花费,但是,二种类型的驱动器混用确实有很多益处。 更好的备份 假设您处于这样的情况下,您想将第二块硬盘作为第一块硬盘的备份盘无论您是通过一个镜象程序还是在工作中实现简单的备份。用一块硬盘做备份的原因就是如果您原来的硬盘出故障了,您可以从第二块备份硬盘上启动,然后继续工作。但是,如果原硬盘和备份硬盘采用的是同一类型的接口,要从备份硬盘上启动系统的操作可能要点烦琐。如果是相同的SCSI驱动器,您必须更改两驱动器的SCSI标识序号,因为系统总是从标识序号最小的驱动器启动。如果是两个IDE驱动器,您必须要更改驱动器上面的主盘和从盘的跳线。而无论哪种情况下,您都必须要打开机箱,取出驱动器,更改跳线设置。 2006-3-28 21:54 回复 220.249.106.*23楼两种接口类型的驱动器,平常情况下,您必须从IDE驱动器启动。现在,大多数的SCSI控制器都提供允许您根据是否有IDE驱动器存在,而设置是否从SCSI驱动器启动的伸缩机制。(在您正式在工作中使用之前,您可能必须要通过实验这些设置熟悉一番。在您购买任何不能退还的硬件前,您应该确保您自己可以在SCSI控制卡上实现这些操作。我所测试的控制卡中,除了在MicrosoftWindows95发布之前生产的卡之外,都可以实现这项接口混用技术。)只要SCSI驱动器设置正确无误,如果安装有IDE驱动器的话,那么系统将从IDE驱动器启动。否则,系统将从SCSI驱动器启动。在两种驱动器间切换,要进入系统设置的画面(参看下文“系统设置菜单”一节),找到您的IDE硬盘的条目,然后将其设置为没有(系统将从SCSI驱动器启动),或者选择识别IDE驱动器(系统将从IDE驱动器启动),然后您就可以重新启动计算机了。当然了,您还是要打开机箱的,要把出故障的硬盘取出来更换,但是您可以在空闲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情,而现在,您可以马上继续未尽的工作。 虚拟测试的用机 您还可以利用在两个驱动器间切换的功能来实现在一台机上的两个系统。假设,例如,您有一套进行日常工作的系统,及所有的程序和数据都在一块IDE硬盘上储存。如果要您来用这套系统来测试一新的硬件或软件,您一定感觉到是在冒险。出于安全的考虑,有些人就购买了另外一个系统,来做为测试用机。但实际上,您可以将IDE驱动器设为没有,而从SCSI驱动器启动,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在这块SCSI驱动器上,安装了一套独立完全的Windows,具有其自己的注册表及自己的一组已安装程序。这样以来。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来测试新硬件或程序了,而不用再顾虑会出现破坏硬盘的故障。 系统设置菜单 如下为如何在IDE和SCSI硬盘间切换的详细说明:进入系统设置的界面是十分简单的。您只要按下计算机的复位键或电源键,重新启动计算机,在计算机接通电源自检时,您就可以进入系统设置了典型的方法是按下Del键或F2。绝大多数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会在屏幕上显示一条信息,告诉您按下哪个键可以进入系统设置。设置IDE驱动器为没有,您只要简单地在选择列表中选择没有就可以了。如果要对驱动器做相应的正确设置,您应该选择自动探测功能,该功能将检索驱动器,并自动将结果输入设置选项。但即便是这样,在您设置IDE驱动器为没有之前,您还是要记录下当前的设置,以防止万一自动探测没有正确检测出设置时,还能够正确进行设置。 浅谈硬盘 我们常见的硬盘按照接口分,可以分为IDE接口硬盘,SCSI接口硬盘,USB接口硬盘,串行ATA接口硬盘等。IDE硬盘是我们台式机上的硬盘,也是今天我们认识的重点。SCSI接口硬盘主要用于服务器。它通过SCSI卡连接到主板。在SCSI卡上有专门的硬盘控制芯片来负责数据的存取,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CPU的占有率,再加上高达10000rpm的转速及8M的缓存,使SCSI硬盘对数据的读取速度大大提高。再者,SCSI硬盘可以多块硬盘组成磁盘阵列且支持热插拔,这些功能都是服务器所必须的。USB硬盘主要用于移动存储。串行ATA硬盘由于传输的速度快,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硬盘,也将是未来的主流硬盘。 以台式机的IDE硬盘为例,从硬盘的物理结构来说,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产品标签。上面有产品型号、产品序列号、产地与生产日期等。在IBM硬盘与比较早的富士硬盘上还有一个透气孔,它能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一致。硬盘接口部分包括电源接口、数据接口、主从盘跳线三部分。数据接口通过一根40针80线的IDE接口黾缆把硬盘与主板连接在一起。对于硬盘的跳线,在正面的标签上都有说明。如果你只有一块硬盘,跳线帽应在主盘(master)位置,如果您有二块硬盘,那么必须有一块设置为主盘(master),一块设置为从盘(slave),(对于“西部数据”的硬盘,如果只有一块硬盘要依照正面标签的中间默认值来设,否则有可能会出现不认硬盘的现象),这样才能被系统正确识别。硬盘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磁头、盘片、控制电路板及其它附件。其中磁头与盘片是硬盘的核心。硬盘内部是绝对无尘的,因为在硬盘高速旋转时,那怕一粒极为细微的尘粒也会对硬盘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在普通环境下将盘体拆开,意味着您的硬盘报废了,当然,同时也将失去质保的机会了。 2006-3-28 21:54 回复 220.249.106.*24楼从硬盘的逻辑结构来说,所有软件和数据,电脑都要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里,所以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规则,这就是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因为每一块硬盘在出厂时都已经作了低级格式化,所以当我们面对一块新硬盘时,只需要作分区与高级格式化。谈到分区,就不能不说分区的格式。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98一般都采用FAT32格式(注意,在DOS下打入FDISK命令后进入的第一个界面一定要选“Y”,因为如果您选了“N”,那么系统将采用FAT16格式,会浪费许多空间),而自windowsNT到windows2000以来,大多采用NTFS格式。因为只有NTFS格式才能发挥NT与2000下几项特有的功能。比如:只有在NTFS格式下才能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并且密钥是随机产生的,是和用户登录的身份连系在一起的。当以不同用户登录时,相互不能访问对方加密的文件。再如只有在NTFS格式下才能启用“磁盘配额”这项功能等。如果不借用第三方的软件,windows98不能访问NTFS格式上的文件。所以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格式。如果您用的是NT以上的系统,想在无损数据的情况下把格式由FAT32转换为NTFS,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程序“convert.exe”。具体作法是首先进入DOS界面,然后在提示符下键入“convertx:/fs:ntfs”(X为您要转换的分区),如果在要转换的分区上有正在使用的文件,那么程序会询问您是否要缷下要转换的卷(即分区),这时要先“N”,然后系统又会问您是否在下次启动时转换分区?这时要先“Y”,系统会自动重起,重起后您所作的操作将生效。据说微软的下一个操作系统Longhorn采用的文件格式是OFS,关于它我就不在这儿多说了,毕竟它还没有推出嘛,哈!对于大家熟悉的另一个操作系统Linux,它采用的分区是Ext2/Ext3格式加一个Swap(文件交换区)。如果有哪位朋友使用Linux操作系统,以后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专门聊聊了! 市场上常见的硬盘有希捷(seagate)、迈拓(Maxtor)、IBM、昆腾(Quantum)等。如何识别硬盘呢?对于IBM与“西部数据”硬盘等,在盘体正面的标签上一般都标明了硬盘的容量与转速。这样大家很容易分清。对于希捷的硬盘,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U”系列与酷鱼(Barracuda)系列。酷鱼系列都为7200rmp产品。“U”系列包括带有保护皮套的U5、U6及未带皮套的新推出的40G的U7都是5400rmp产品。不过近期将要推出的60G的U7系列却为7200rmp产品。40G的U7非常像酷鱼,大家购买时可一定要小心啊!也可以从硬盘的“Model”号上来分辨,现在我们以80G的酷鱼4为例:“ST380021A”,希捷的硬盘都是以ST打头的,后四位是格式化后的容量,即这片被格式化后有80.02GB的容量,最后一位如果为“0”或“3”表示5400rmp的产品(早期的ST320420A却为20G的7200rmp产品),如果为“1”或“4”或“6”则为7200rmp产品。最后的“A”表示IDE接口的产品。 1、养成正确的关机习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电,那么很容易使硬盘的磁头不能回位,从而造成硬盘的物理损坏。 2、避免接近强磁场。因为硬盘是以磁为介质来记录数据,所以磁场会破坏硬盘的磁性。 3、避免碰撞。因为磁头与盘片非常脆弱,如果发生碰撞将会损伤磁头与盘片。 4、过多地对硬盘进行低格也会损伤硬盘。 5、病毒也会损伤硬盘。如果病毒已经破坏了您的引导分区,可已用常见的杀毒软件在纯DOS下查杀病毒,如果仍然不能引导,可试着用“Fdisk/MBR”这个命令来重建您的引导分区。 6、如果硬盘突然不能引导,可以用光驱与软驱引导到DOS下,然后键入“C:SYS”来传递系统文件。 对了,如果您的硬盘已经出现了故障,可以用硬盘相关厂家自己的诊断工具进行检测。如希捷的“seaTools”,IBM的“DriveFitness”,西部数据的“DataLifeguard”等。这些工具都可以修复逻辑坏道,并且只有物理坏道才会报出。也可以用坏道分区器:FBDisk1.0,它可以自动将物理坏道隐藏起来,防止坏道的扩散。 2006-3-28 21:54 回复 220.249.106.*25楼说到这儿,我们的硬盘篇也要结束了,最后告诉大家,如果您不幸把有用的文件删了,那么不要紧,可以试用“EasyRecoverypro”来恢复。因为我们平时删除文件时,系统只是对文件分配表作了修改,对于真正存放数据的地方并没有动!所以只要您没有在上面覆盖新的文件,那么都可以用这个软件来恢复! 弄清圆形硬盘数据线的奥秘 自己组装电脑的朋友大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硬盘线一多,机箱内部马上就显得乱七八糟。不过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圆形的硬盘线,无论是前后弯曲还是左右旋转都很自如。这 种硬盘线与传统排式硬盘线有什么区别呢?使用后又有什么特别的效果? 圆形线的内部结构 圆形硬盘线其实就相当于将支持UltraATA66/100/133标准的80芯硬盘数据排线一根根撕开,然后再用塑料管套起来一样,将线束在一起后横向宽度大大缩小,整根数据线显得非常的简洁、漂亮,而外侧的套筒五颜六色,能够满足用户的视觉感受,搭配透明机箱能够体现出时尚的味道,而且圆形硬盘线由于截面积小而不会阻碍机箱内气流的流动方向,这也就是圆形硬盘线也叫做“散热”线的缘故。 圆形线潜在的问题 从前面的介绍不难看出圆形硬盘线的每根数据传输线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近了!用于屏蔽的地线也将不再发生作用,那么这种圆形硬盘线会不会对数据传输产生不良影响呢?让我们还是用实际测试来说明问题吧。 用圆形硬盘线连接好硬盘和主板,通过Winbench99测试硬盘接口的持续传输率和应用程序模拟使用的结果来考验这种方式下硬盘的工作速度和状态,然后再用一根支持UltraATA66/100/133的硬盘排线连接,做同样的测试。结果表明使用了这种硬盘线后在持续传输率和工作速度上与传统排线没有什么明显区别,性能既不会变坏也不会转好,而实际使用中也不会感觉到两类线之间的差异,看来说圆形硬盘线好的有些夸大其词,而前面的担心也没有发生。 其实性能上没有明显的提高并不难预计,但为什么使用这种硬盘线时也没有恶化的趋势?这恐怕就是理论设计时预留空间的问题了,也就是说恶化也许会产生,但因为负作用较小而不会对实际的操作产生影响,所以大家还是可以放心使用这种数据线的。 圆形数据线的巧妙之处 其实拆解硬盘排线由来已久,在使用40芯排线时就有DIY将其分成4股而捆扎起来,同样能减少排线的宽度,而采用40根独立的花线制作的圆形硬盘线也早在日本市场上出现,现在大家使用的只是将其增加到80根而已,本质都没有变化。 常见的圆形硬盘线中,有些就是从80芯的排线上撕开来再扎起来的,然后在外面套上热缩套管后用热风吹拂套管将线捆扎起来,这种圆形硬盘线的各个数据线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隔离和屏蔽,存在干扰的可能。 初期的圆形硬盘线没有很好地考虑隔离和屏蔽 有的圆形硬盘线并不是简单地捆扎起来,而是按照原来排线的对应关系将相邻的两条数据线相互缠绕在一起后再捆扎起来,由于新加入的40根地线正好安排在原来信号线的当中,经过缠绕后能形成一定的屏蔽作用,效果略好于第一种情况。此外,厂家往往还在圆形硬盘线的外部套上一层金属网用于屏蔽,隔离外界的电磁辐射,最后再用胶套套住金属屏蔽网。这种数据线做工更精细,但由于屏蔽层没有合理接地,而硬盘接口的数据线为非平衡式传输,两线相互缠绕后的屏蔽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其所谓屏蔽大多也是出于心理安慰。 增加了一层金属网屏蔽层的圆形硬盘线,做工精细了一些 还有一种圆形数据线与第二种类似,但外层屏蔽网上还带有一个接地线,可以固定在主板与机箱连接的固定螺丝上,显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外层金属网接地以便更好地形成屏蔽的效果,但由于主板上的地线分为电源地线、数据地线等多种,盲目接地也未必能形成真正的保护。 总结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圆形硬盘线更多的还是出于美观考虑,在性能上属于不好也不坏的那种。 2006-3-28 21:54 回复 220.249.106.*26楼选购时要尽量挑选那些有互绞连接和外层有屏蔽网的圆形数据线,当然有了另外的接地线也会更加让人放心,挑选时要注意线的柔软性和接头的可靠性,使用时不能出现异常情况,硬盘指示灯也应该能正常工作。由于圆形硬盘线生产技术已经不再神秘,一些外层带有荧光物质等花样翻新的圆形硬盘线也开始层出不穷,大家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其实随着SerialATA的临近,圆形硬盘线也在唱着最后的挽歌,但美化机箱却是大家的心愿,小小地放松一下,让硬盘和机箱也“时尚”一下吧。 硬盘使用时的常见故障及注意事项 一、硬盘使用时的常见故障 1为自己的旧机器升级,挂上了新的大硬盘,而且主板却不认: 由于在较早的主板上存在着8.4GB容量的限制,而现在硬盘的容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界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定义了新的扩展INT13H。新的INT13H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寄存器传递硬盘的寻址参数,它使用存储在操作系统内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的LBA地址,如果硬盘支持LBA寻址,就把低28位直接传递给ATA,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统就先把LBA地址转换为CHS地址,再传递给ATA接口。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在ATA总线基础上CHS寻址最大的容量是136.9GB。因此。要正常使用大容量的硬盘,要从软、硬两方面来解决。先给出三种解决方法,供您参考: (1)升级主板或者BIOS: 新的主板BIOS对磁盘读写中断INT13H进行了扩展,一般主板升级BIOS后即可支持8.4GB以上的硬盘。此外还可以使用BIOS扩展卡(它对大容量硬盘提供了正确的LBA寻址支持)。 (2)利用硬盘自带的DM分区软件进行分区: 使用特殊的驱动程序(一般是硬盘自带的分区软件DM),也提供了INT13H的扩展功能。从而在不动主板的情况下支持大硬盘。一般的来说,软件能有效的转换大容量硬盘的各种参数,在BIOS启动后,操作系统启动前会自动加载,达到全容量使用硬盘的目的。 (3)使用WIN98或以上的操作系统,硬盘格式采用FAT32,并进行合理分区。 2加新硬盘以后,系统无法启动: 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你的WINDOWS原来不是装在C盘而是其他盘符上的。而加装了多个硬盘以后,在原来的硬盘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会引起盘符的交错,导致原硬盘的盘符发生变化。WINDOWS在启动时找不到安装时默认的相关系统文件的位置,自然是无法正确启动。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的分区基本上是这样的:原来的C盘还是被认为是C盘,而第二块硬盘的主分区会被认为是D盘,然后,第一块硬盘的其他硬盘从E盘开始算起,接着,是第二块硬盘的其他分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是当接上第二块硬盘的时候,对其进行重新分区,删除其的主DOS分区,只分扩展区,这样,盘符也不会交错了。 3BIOS检测不的硬盘,或在自检时出现HDDControllerFailure字样: 如果是检测不到硬盘,可能是IDE接口与硬盘连接的电缆线位连接好。当然,如果IDE连接线接头接触不良或出现一定的断裂,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以上的部件经过更换后问题还是没有好转,你就要考虑硬盘电源的问题了,是不是电源线损坏或没有良好接触。如果是自检时出错,也有可能是上述的问题。当然,如果在自检时你的一股脑盘有周期性的严重噪声,那就表明你的硬盘的机械控制部分或者传动臂有问题了。 二、硬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硬盘正在读写时不可突然断电 硬盘读写操作时,处于高速旋转之中(目前通常为7200转/分钟或5400转/分钟),如若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因此最好不要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机。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在潮湿、灰尘、粉粒严重超标的环境中使用微机时,会有更多的污染物吸附至印制电路板的表面以及主轴电机内部。潮湿环境还会使绝缘电阻等电子器件工作不稳定。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切记:一般计算机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盘片或磁头。所以当硬盘出现故障时,切勿自行拆卸硬盘外壳,应该交送专业厂家修理。 2006-3-28 21:54 回复 220.249.106.*27楼3.注意硬盘防震 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盘片的撞击,导致损坏。所以不要搬动运行中的微机。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 4.注意控制环境温度 使用硬盘时应注意防高温、防潮、防电磁干扰。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以2025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