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症.doc_第1页
预防骨质疏松症.doc_第2页
预防骨质疏松症.doc_第3页
预防骨质疏松症.doc_第4页
预防骨质疏松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惊!中国人竟然都缺钙来源:39健康网 发布时间:2009-10-22因为缺钙而引起各类骨病屡见不鲜,比如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等等。在此,我们一起探讨骨病以及如何补钙的问题。经常有朋友这么问:“我母亲的腿又抽筋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抽筋有90%可能是因为缺钙,尤其是对于闭经的女性;有的家长常诉说她的宝宝多汗,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或者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不如以往活泼了,这也可能与缺钙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在我们中国,老少中青的都会有可能缺钙,有人曾经对正常大学生饮食进行详细的统计调查,普通的食堂饮食最多每天在250-350mg钙。对于一个正常钙摄入量800mg相差甚远,所以不仅仅小儿、中青年、还有老人都应该留意:今天你的钙摄入够了吗?众所周知,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是骨骼与牙齿结构的重要成分。钙离子参与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神经兴奋性,肌肉收缩,心脏活动等等。钙代谢异常时将影响骨结构,尤以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其骨骼受损更为明显,同时还会影响许多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胎儿从母体得到的钙,有99用来制造骨骼,仅剩下以离子钙的形式游离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钙”。但资料表明:降生以后,每个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钙境地。任何年龄的人都缺钙,儿童和老年人更为严重。科学家发现,自20岁开始,骨骼的总重量以每年的速度在递减,50岁以后,骨总重量已减轻30这是一个科学而又惊人的结论:由于“钙饥饿”,导致了体内的所谓“钙搬家”。就是说,骨头的钙不断脱逸到血液中去维持血清钙的正常水平。骨钙同血清钙之间的比例,必须长期保持着平衡,否则,就会产生“钙搬家”这样的反常钙代谢失衡。一个人在数天或一二个月内的钙饥饿暂不影响血清钙,但若照此下去,就会发生缺钙疾病了:儿童表现为毛发稀疏、厌食、烦躁夜惊、佝偻病等;青少年的骨骼发育不良,视力障碍等;孕妇的腰腿酸痛,并影响胎儿发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骨质退行性增生、结石症、高血压、糖尿病、痴呆症等等。所有的儿童、中青少年、老年由于缺钙所引起的疾病,我们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缺钙呢?第一: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很多人不知哪些食物钙量高,每天只是按照正常的饮食,最后才发觉,原来正常的饮食摄入的钙不多。第二:维生素D(以下简称VD)不足:VD不足会引起肠道钙吸收和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减少所导致的钙元素缺乏。这种情况在婴幼儿期更为突出,与大家常听到的“佝偻病”(即VD缺乏性佝偻病)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皮肤通过接受紫外线照射,可以生成内源性VD。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日照不足,孩子户外活动少(少于每天2小时)而更易患VD缺乏性佝偻病。由此而导致全身性钙、磷代谢异常,使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中,如不及早防治,将会造成骨骼畸形。第三:有些人钙摄入足量,VD也不缺乏,为什么身体还会缺钙呢。原来,食物中含的钙,多属于溶解的钙盐,不容易被吸收。更因为与谷类、菜肴同进餐时,谷物含有的植酸或肉类含有的脂酸,都会把钙变成不溶性的钙盐而无法被吸收。按现代营养标准的计算是:我国成人需钙(指“离子钙”)的生物剂量,每天不得少于800毫克,小儿不得少于1000毫克。可惜长期以来, 医药界把钙盐错误地当成纯钙(即离子钙)计算了,以致过去许多药用钙都起不了真正的补钙功效。幸好近年来已发现这种谬误,并加以纠正。一个分子钙,一个离子钙,仅一字之差,导致了人类的一场世界性的“钙革命”!我们该如何补钙呢?缺钙就得补钙,人人都应提高补钙的意识,问题是,补什么样的钙,该怎样补?尽管长期以来,医界公认补钙是个难题,但理想的钙剂应具备的三大条件,即既含有高数量、又含有高质量的纯钙;能充分溶解;服用后易被吸收、利用。我们了解缺钙现状和缺钙的原因,那么我们都该如何补钙呢?补钙有两大方法:食补和药补(包括钙剂)。一、尽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二、钙产品并非越贵越好,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同钙品适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钙含净钙量高,吸收率高,是传统补钙制剂,但它并不适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钙含磷高,但不适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三、补钙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钙(就是钙剂)超过200毫克时,就会降低吸收率。四、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在服用钙品时应特别小心。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五、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重塑健壮骨骼 远离骨质疏松访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忠厚教授来源:中老年保健 发布时间:2009-10-22目前,按7%的发生率全世界大约有4.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据统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约有7500万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以绝经后妇女占绝大多数。骨质疏松在我国同样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国上世纪90年代完成的13个省市人群骨密度调查结果及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预计62岁以上的女性及72岁以上的男性患骨质疏松的人数为905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1%。男女比例为13.4。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随着老年人群的迅速增长,骨质疏松患者将急剧增加。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身高越来越矮;有的人经常感觉骨头里面疼痛难忍;还有些人轻轻滑倒,就可能导致骨折,甚至用力咳嗽,也可能咳断几根肋骨看到这些,刘教授的心里都特别难受。作为我国第一个提出“骨质疏松学”概念,曾奠定我国骨质疏松研究的基本构架的著名学者,刘教授指出,这些都可能是骨质疏松带来的麻烦,而这些麻烦都是可以避免的。骨质疏松症七大诱发因素 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教授说“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骨质疏松,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质地没那么密实了。它是人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骨量明显减少,骨的微小结构遭到破坏,使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许多患者发生了骨折,却没觉察到。其实,老年人出现的驼背、身高变矮、腰背痛等,都有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能是椎骨的微小骨折。由于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腰背痛、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等症状后,往往已经发生骨折。因此,刘教授指出,“骨质疏松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非常普遍,可以说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女人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骨骼”记者问:“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也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呢?”刘教授解释道,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大多是在绝经之后,因为雌激素有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也有利于骨骼强度的保持。一旦绝经,雌激素大幅度降低,这种剧烈的变化会使骨骼的钙流失非常快。可是,如今很多女性由于精神压力太大,生活不规律,很多人会提早绝经。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后半生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更大。“减肥”也是城市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脂肪是身体需要的重要营养成分,也是身体的重要功能组织,还是摄取其它营养素的重要桥梁。女性通过节食来减肥,在减少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的强度减弱,为日后的骨质疏松埋下隐患。另外,城市女性怕晒、少动,进一步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刘教授指出“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人生命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在青春发育期前后)是骨量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可通过运动对骨骼的适宜刺激,增加生长期骨量。运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和在骨骼内沉积。经常进行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并能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适宜运动又可使人的食欲增强、促进胃肠蠕动和增进消化功能,从而提高对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并促进骨骼的钙化。另外,运动能增加骨的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向骨骼内输送钙离子以利于成骨细胞,促进骨骼的形成。刘教授说,年轻人可以通过规律性的大强度运动锻炼,使峰值骨量增加,以达到预防或延缓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已经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可以承受的运动,避免摔倒。“单纯补钙不能防治骨质疏松” 刘教授说,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基本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即蛋白质氨基酸)和骨矿物质(钙磷镁等)的含量,防止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缓解或减轻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及不适。补钙虽说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但若已患骨质疏松单纯补钙是不够的,必须要科学治疗。有人以为,骨质疏松是绝经后才出现,自己不喜欢喝牛奶,老了再喝也来得及。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应该从年轻的时候,确切地讲从孩童时代,就要让骨头结实,从小就要多喝牛奶,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多运动,让骨量储存达到高水平,老了才不易患骨质疏松。还有人认为,通过吃钙片的方式可以一次性地补充人体所需的钙,简单方便,不必劳神费力地从食物中补充。其实,一次性补钙对身体不好,分次服用才是可取的,或者通过高钙的饮食补钙,钙的吸收会更好。刘教授强调,针对骨质疏松患者骨钙丢失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来弥补,但绝不是补得越多越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合理营养、适度运动,才是防治骨质疏松最恰当的方式,而且是药物无法替代的。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小”做起 刘教授说,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类骨折好发于髋部、脊柱和前臂远端,而且骨折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一旦诊断出骨质疏松,骨骼密度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应特别强调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均衡营养,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与食盐,动物蛋白要补充但不宜过多。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将骨量峰值提高到最大值,这是预防生命后1/3时期发生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快,此时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密度偏低或每年骨骼丢失很快即骨密度每年明显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三级预防:对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采取防摔、防碰、防绊、防颤等措施。谈到骨质疏松的治疗,刘教授说 “三大疗法可防治骨质疏松”第一疗法是运动疗法,第二疗法是食物疗法,第三疗法是药物疗法。先坚持运动和食疗,通过运动和饮食疗法能够解决骨质疏松一些基本问题,但如果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并且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用药。刘教授介绍了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原则,第一,减轻疼痛;第二,延缓骨量丢失;第三,预防骨折。刘教授说,一般骨质疏松疼痛往往是用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女性用雌激素都可以减轻。但是现在发现单用雌激素可能引起其它疾病,像肺血栓、乳腺和子宫内膜病变,等等。因此用药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在刚绝经后最初几年应用疗效最好,应用多长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老龄化社会提前预防骨质疏松症人民网 发布时间:2009-12-10作者简介:徐苓,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骨头老化了?一般有两种途径。一个是根据骨折判断,这里说的不是车祸那种事故的骨折,而是非常轻微的外力导致的骨折。对于没有骨折的人来讲,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有一个检测的方法,就是做骨密度检查。这个检查没有任何痛苦,做一个扫描就可以了,之后出来一个报告,告诉你的骨密度有多少。在中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来检测一下中国50岁以上的妇女,结果是50岁以上的妇女,的确有1/3有椎体骨折的情况。我曾经做过北京妇女的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来的结果是,椎体骨折的患病率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更重要的是,我调查的50岁以上的妇女,每7位当中,就有1位已经有过椎体骨折,患病率是15%。大家 都很关心癌症、心脏病的问题,实际上骨折的发病率比这些病还要高。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折,因为骨折以后,它会影响你的活动。有一些人半年之内就会死亡,当然骨折不会死,但是骨折以后卧床就会出现并发症,比如说呼吸衰竭、感染等等,还有一些人不能自理。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髋部骨折以后,1/4左右的人在一年内就死亡了。存活的人有74%,这些人当中,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发生了变化,真正还能够独立行走的也就20%左右,大部分要不坐轮椅、要不卧床,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我觉得如果你调查一下老年人的话,他们的回答就是,人最痛苦的就是人还活着就不能动了,不能自理,这是老年人的痛苦。骨质疏松怎么治疗?它是一个慢性病,它的治疗分两大方面,一个是基础措施,一个是药物治疗。补钙是基础措施,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营养充分,运动、阳光很重要,可以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对健康有好处。我们还有基本的补充,就是钙和维生素D,中国的饮食中,大部分人没有达到钙和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当然我们还要预防摔倒,你爱摔跤就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预防跌倒也很重要。我们再看一下药物治疗,有些人光靠基础措施是不够的。实际上国内也有一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使用最多的药物就是这样几种,双磷酸盐、降钙素、SERMs、雌激素,这些都可以延缓骨质疏松。其他的药物,有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在国内没有产品)。锶盐会很快上市,还有中药等等。这些药物都能够提高骨密度,能预防椎体骨折,也可以预防非椎体骨折。临床实验做起来很费劲,把病人招募进来以后要做检查,叮嘱他吃多少片,剩多少片,任何的临床实验都必须有90%以上的依从性。但是实验是实验,到临床中,可能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到了实际临床中,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的依从性。有一项调查也是关于双磷酸盐的调查,目前上市的双磷酸盐药物都是口服的,需要每天早上空腹服用。喝完以后,不能卧床,要等半小时以后才能吃东西,这样一个服药的方式,恐怕对有些人来讲就不太容易遵守。我们设身处地想想老年人的状态,老年人常常胃肠都不太好,胃肠功能承受力比较差,每天吃的饭就不多,可是大家是否注意到很多老年人每天要吃一大把药。所以,很多老年人说天天光吃药就吃饱了,吃了胃肠也不舒服。骨质疏松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不可能一两个月就见效。最快能看到疗效的也得半年一年,老年人吃了药似乎没感觉,他也就不再吃了。怎么解决?我们就应该想办法,给他们解决一下,让他们能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一种叫作唑来膦酸药物,这个药物因为有一个特殊的结构,使得它的给药方式不同,它不口服,是静脉给药,每年打一次就行。这个药物很快就要在国内上市,对于老年人来讲,既轻松又方便。“骨质疏松”的十大防治误区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09-10-22随着医学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这几年人们对“骨质疏松”这几个字已经非常熟悉,许多人知道骨质疏松者容易骨折,会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如何防治骨质疏松?许多人一知半解,甚至走进了误区。误区一: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于预防骨质疏松误区二: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事实上,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等。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治疗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三、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骨质疏松。误区三: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误区四: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误区五: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误区六:维生素D就是钙片答案是否定的,不过,维生素D与钙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钙的吸收一定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一、维生素D是钙的忠实伴侣,可以促进肠道钙吸收;二、“活性”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维生素D本身无活性,需经过肝脏、肾脏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三、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即是“活性”维生素D,不过,前者需经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起作用,后者可直接发挥作用。误区七: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误区八: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活性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误区九: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误区十:患有“肾结石”者不能补钙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很多,如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尿液过度碱化或尿中草酸过多,甚至因机体缺钙而导致骨钙释出过多,进一步通过尿排出过多等,当然过多补钙或应用活性维生素D也可导致肾结石。专家提醒:骨科治疗莫入三大误区发布时间:2010-4-20新华社电:脖子疼去做“保健按摩”,膝盖酸爬山锻炼,得了颈椎病盲目开刀治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专家提醒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