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匈奴的风俗习惯 维护父权制社会权威的収继婚葛正红(河西学院 历史系 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收继婚是一种习俗、文化,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习俗,这种婚姻制度又称转房婚,报嫂婚等等。它是我国古代少数名族中普遍存在的婚姻制度,如匈奴、乌桓鲜卑、突厥、西羌、契丹等,但是这种婚姻制度在匈奴中尤为盛行,并且长期存在。本文将分析匈奴这个名族收继婚存在的原因、类型。【关键词】 匈奴 收继婚 原因 分类 文化具有传承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每一代人都生长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们自然从那里继承传统的文化,又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下那些不适时的部分,文化即使一份遗产,又是一个不断的积累与扬弃的过程。婚姻也是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代有与之相适应的婚姻制度。而每一个时代婚姻的婚姻形态都是由这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形态取代前一种文化形态;同时也或多或少的保留前一种文化。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收继婚尤为典型。收继婚与当时社会相适应,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群婚制残杀的反映。匈奴是我国古代古老的民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以一种游牧民族的生活态度看待一切,这个古老的民族有一种奇特的婚姻形态为收继婚。收继婚在一夫一妻制之后产生,更确切的说是族外婚向一夫一妻制婚姻过度的反映,它是匈奴的一种习俗,而非习惯。习惯是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且遵守的习惯和习俗,是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社会行为模式。然而习俗是一个群体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收继婚的这种风俗形成以婚姻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收继婚这种习俗。一、 收继婚的现象 收继婚又称转房婚、报嫂婚、蒸母嫂、夫兄弟婚、妻兄弟婚、续婚等等。这种习俗不仅反映了北方各族的文明程度,而且也反映出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也防止氏族部落的离散。在北方各民族中,匈奴、蒙古、乌孙、乌桓、鲜卑、突厥、西羌、契丹,柔然等普遍存在收继婚这种习俗。(汉族中也有此类现象,其中清朝尤为盛行)。收继婚,即为寡居的妇人,由亡夫的亲属收娶为妻,也就是一个女子丈夫死后有转嫁给亡夫亲属的权利与义务,而亡夫的亲属也有收娶她为妻子的权利与义务。如兄死,弟可娶寡嫂为妻;弟死,兄可娶弟妇为妻等等。收继婚在北方古代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汉书卷九十四匈奴列传载:“父死,其妻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字。”史纪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载:“父死,其妻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由此可知,匈奴的婚俗为收继婚,意思为新单于是前任单于的儿子,则娶父亲的初生母以外的所有妻子;如果新单于是前单于的兄弟,则娶前单于的全部妻妾,然而这种风俗在民间也流行。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汉元帝景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将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嫁配单于,呼韩邪与昭君公主生一男,两年后呼韩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对于这种风俗,昭君很难接受,于是上书求归,但成帝勒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閼氏。复株累单于收娶王昭君为妻后母,曾生两女。另外,乌桓、鲜卑与匈奴有同样的习俗。“其俗妻后母,报寡嫂,死则归其故夫”。柔然收继婚已形成制度。子娶非生母及弟纳兄嫂婚时常发生。东魏高欢死后,其子高澄“神武崩,文襄从蠕蠕国法蒸公主,孕一女焉”。此外,乌孙与匈奴同俗。汉代细君公主到乌孙,由于昆莫认为自己已老,想让细君公主嫁给自己的孙子,细君公主不愿意,给皇帝上书,但天子回信说:“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不久,细君公主死,汉朝又送解忧公主到乌孙国,解忧公主嫁给岑陬单于,岑陬死,他的堂弟翁归靡继位,“复尚楚主解忧,生三男两女”。翁归靡死,立岑陬子泥靡为昆弥,号狂王,“狂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一男鸱靡”。此外还有党项族也有同样的习俗,“其妻庶母及叔伯母、嫂、子弟之父,淫秽蒸亵,诸夷中为最甚,然不婚同姓。除这些少数民族,契丹、女真、满族、羌、突厥、回鹘等少数民族这种婚姻制度也较为盛行。收继婚在匈奴中也尤为盛行,虽然兄弟可娶其寡嫂,但是他们这种婚姻制度有严格顺序,中行说曰:“匈奴之俗父兄死,则妻其妻,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所以匈奴对“宗种”,“种姓”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二、收继婚盛行和长期存在的原因收继婚在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盛行并且长期存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环境、习惯与态度、婚姻等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收继婚在匈奴中长期存在并且普遍盛行的原因。1、地理环境导致收继婚这种婚姻文化产生。 文化是一定的族群与其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互动的模式,所以文化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而游牧民族追逐水草,经常移动,居住不能固定,他们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在自然界中匈奴对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利用,不是改造。匈奴的这种游牧生活就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游牧民族是群体生活,不是个体生活,这就使孤儿寡母很难生存,导致收继婚的产生。汉书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匈奴这种游牧生活与其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又导致匈奴生活不稳定,分散性等等,而汉族以农耕为主,具有聚居性,稳定性,所以匈奴在这种游牧生活环境下收继婚更容易长期存在。 2、和婚姻的形态过渡与婚姻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并被一定历史时代一定地区内的社会制度及其文化与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夫妻关系。在原始社会,两性关点不是个体的概念而是集体的概念,原始群由族内婚过度到族外婚,由此而产生人类最初的组织方式,由婚姻的两性组织而构成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的媾和逐渐形成某种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社会相适应的收继婚。收继婚是族外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逐渐的与社会相适应,也是上古群婚制的反映。另外,婚姻为夫妻赋予了抚养子女的权利与义务。所以他们在任何一方先去世之后有抚养子女成人的权利与义务。由此可以断定,寡妇有再嫁的权利与义务。多桑的蒙古史云:“儿子者应该赡养其父之寡妇,除生母外,常能娶其父之寡妇,兄弟亦当赡养寡妇之嫂”。3、习惯与态度是收继婚存在的又一因素。习惯是指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且共同遵守的习惯与习俗,是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社会行为模式,具有个体性。寡妇再嫁新夫如果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受到前夫儿女的尊敬,妇女如果到家族外去选择配偶,不能受到尊重,不能带走儿女,这种习惯使得妇女再嫁的丈夫为氏族内成员。匈奴对生活习惯态度就是生活在共同体,认为集体利益是首要的,有了集体的利益就有了一切,所以必须保护自己的部落,不能使部落分散,在矛盾发生是必须以集体利益为主,娶寡嫂为妻。然而匈奴对婚前女子行为也没有特殊的约束,匈奴中有一种尚杀首子的习俗,就是女子嫁入某个氏族,子女出生后如果不能确定是否是本氏族的就杀死。由此,匈奴的这种婚姻态度、生活态度和习惯是收继婚存在的又一因素。4、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原因是收继婚存在的主要因素。 匈奴中女子再嫁其起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繁殖人口,补充兵源,抚养子女;第二,立宗种,防止部落的分散;第三,保持其氏族财产的完整性;第四,防止劳动力的再丧失。匈奴中的女子嫁入氏族之后,是以氏族对氏族,而不是以个人对个人,女子嫁到夫家,她不仅是属于夫家,成为夫家家中的一个家庭成员,同时也是属于夫家的氏族,成为夫家氏族的一个氏族成员。然而匈奴是游牧民族,为了保卫本氏族的安全,保卫畜群和牧地不受外族的侵犯,也为了掠夺中原农业民族的财产和人口,战争成了匈奴民族日常职业。大大小小的战争几乎年年都有,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必须是战士。“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急则人习站, 功以侵伐,其天性也”。然而频繁的战争必然使成年男子大量的死亡和孤儿寡母剧增,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士兵、兵源减少,孤儿寡母的增多等等。所以只有妇女再嫁,保证所有有生育能力的妇女都能生育,才能保证兵源的补充,同时也能使孤儿寡母的抚养问题得到解决。后汉书载:“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种类繁炽”。另外,寡妇再嫁的丈夫必须是夫家的亲属,目的立宗种,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洁,防止部落的分散,即所谓“恶种姓之失也”。匈奴氏族担心如果妇女嫁入别的氏族,会导致种姓之失。这种婚姻制度也同时反映了古代的宗法制度,妇女被当做生儿育女的特殊性质的私有财产,他的实质就是让妇女继续为家族发挥其生育嗣后的功能。另外,收继婚盛行还有一决定因素为防止劳动力的再丧失和财产的完整性。对于妇女本身被看作私有财产,所以他们认为妇女不能与别的氏族通婚。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 ”,然而妇女也是劳动力,她不仅做家务,抚养孩子,在一定社会中起重大作用,所以说收继婚保证匈奴中劳动力的存在。以上就是匈奴中收继婚存在和普遍盛行的原因。三、 收继婚的类型 收继婚古已有之,包括其一,兄死后弟娶其嫂,寡居之嫂也可以与弟弟同居;其二,儿女可娶庶母,侄儿可以娶婶母;其三,姐妹可嫁一夫,最后,姐妹可嫁兄弟俩,姐妹之间的子女可以通婚。由此,可以把收继婚分为平辈收继婚和长辈收继婚,而且又是他们同时存在。1、平辈兄弟之间互相收纳死者之妻。此种形式又可分为平辈兄弟可互相収继其寡妻,如哈萨克族和土族就有此种风俗。此外,还有弟接兄嫂与兄纳弟妇。2、平辈之间收纳死者之妻,还有收娶继母、伯母、婶娘的权利与义务。多桑蒙古史云:“儿子者应该赡养其父之寡妇,除生母外,长能娶其父之寡妇,兄弟方当赡养寡妇之嫂”。此外,北史突厥传蒙古秘史载:“随义公主曾今先后为突厥启明可汗,启明子始毕可汗,始毕弟处罗可汗,处罗弟颉利可汗之妻。”3、平辈兄弟之间、父辈与子侄辈之间均可收娶死者之妻。其中鲜卑族:“妻后母,报寡嫂”此风俗。另外,隋书载:附国人“妻其群母及嫂,儿弟死,父兄亦纳其妻”。这就是说,这种婚姻比前两种更为落后,不仅叔嫂可婚,伯叔母与侄子也可婚等等。匈奴的收继婚只存在两种两种类型,平辈与长辈收继婚,但没有更落后的形态,说明匈奴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高,收继婚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1】班 固 汉书匈奴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九十四卷,3743【2】司马迁 史记匈奴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一百十卷,2879【3】范 晔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九十卷,2979【4】李延寿 北史后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十四卷,518【5】班 固 汉书西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九十六卷,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库安全生产试题及答案
- 中学生应急预案(3篇)
- 武汉市政治考试题及答案
- DB1306T 283-2025 蟾蜍养殖中防逃防天敌技术规程
- 2025年现代通信概论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用户体验研究员人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房产投资顾问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奢侈品跨界合作模式分析-洞察与解读
- 2025年风险投资顾问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翼城英语考试题型及答案
- 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1到六年级古诗全部打印
- 转动机械找对轮找中心有图有公式
- BIM-建筑信息模型
- GB/T 22415-2008起重机对试验载荷的要求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手册
- 《投资银行》或《资本运营》风险投资业务课件
- DBJ50T-163-2021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 清晰正式版
- 低阶煤、褐煤干法制备气化用高浓度水煤浆技术
- GB∕T 37458-2019 城郊干道交通安全评价指南
- DB33_T 2301-2020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高清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