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遗嘱.docx_第1页
为什么立遗嘱.docx_第2页
为什么立遗嘱.docx_第3页
为什么立遗嘱.docx_第4页
为什么立遗嘱.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什么要立遗嘱?传递财富传递爱连载之二 发布:2012-02-29 10:49:24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作者: 陈 凯 浏览:13132次 【大 中 小】 也许是忌讳、逃避,或者是觉得自己没钱,没必要立遗嘱,或者是觉得自己家庭和睦,只有一个孩子,也没有必要立遗嘱。真的是这样吗?传统观念的最大误区: 立遗嘱,多不吉利的事情!有一天,客户约我上午谈事情,到时间了客户还没来,后来发来一封短信:“限4日,太堵了!”我半天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明白:北京汽车限行,按尾号每周停一天,那天尾号是4 的车子限行,而尾号是4 的车子是最少的!于是路上更加拥堵了。“4”和“死”谐音嘛!某媒体人曾在微博中写道:“刚刚在与刘晓庆联络时,得到证实,百年之后同意别人给她拍传记片,难道这是刘晓庆的第一遗嘱?现在很多人观念变了,提前几十年就留好遗嘱,与国际接轨了。近日,有十多家出版社要出刘晓庆传,刘晓庆自己已动手写了。”而当记者就立“遗嘱”一事婉转求证时,刘晓庆经纪人易先生颇为激动地说:“我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没有这回事,那得是很久以后的事了,现在完全不会去考虑。”可以说,死是中国人最忌讳的东西。而遗嘱恰恰就是和死相关系的事情,大家都争相逃避。作者解读:中国文化也曾不忌讳死中国人经常说“五福临门”。从其中的第五福“考终命”(也就是“善终”)的追求看,可以说咱们的老祖宗对“死”这个东西是不忌讳的,至少一开始是不忌讳的。我的母语潮汕话里面,“死”这个字的发音和“喜”字相同,由于潮汕话是比较接近中原古汉语的地方语种之一,有人解读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对死亡的一种思考和态度,认为人生的结束和开始一样,是顺应自然的,不以为悲,反以为喜。这种豁达态度,也许就是“老庄”哲学的体现吧?逃避误区:老了病了才立遗嘱遗嘱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认为自己不行了,必须对别人、对事情有所交代了,才会去谈。当一个人对外透露有意立下遗嘱时,别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出什么状况了吗?生病了吗?厌世了吗?除非有刻骨的仇恨,否则中国人一般对一个健康的人说不出“请您谈谈对后事的安排”“请您留下遗嘱”之类的话。电影里也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往往是病榻前大家哭成一片,主人公强撑身子,努力地睁开眼睛,把话交代出来:我不行了,你们要如何如何!没有一份遗嘱,是在自己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吃嘛嘛香的时候作出的。也没有一份遗嘱,是在自己平心静气、反复推演、全面论证的情况下作出的。更没有一份遗嘱,是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咨询专家、谨慎科学决策的情况下作出的。一般人订遗嘱,都是在即将离世的时候,甚至可能是在弥留之际,把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情,嘱托给活着的人。历史上著名的遗嘱也大都是在弥留之际作出的,下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例子。陆游在弥留之际写下最后一首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其对祖国统一的殷切之情,令人动容!而刘备是在与东吴战败后,在白帝城病危期间立下的,他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把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国父孙中山总理的遗训,则是在北京病危之际立下的。作者解读:传统做法根深蒂固大诗人陆游,据说写过9999 首诗,就产量而言,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号称“诗神”!大枭雄刘备,白手起家登基称帝,就知人善任、厚脸皮和表演才华而言,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号称“厚黑学鼻祖”!大总统孙中山,尽管是临时的,那也是亘古以来推翻帝制第一人,号称“先行者”!以这三位牛人为代表的中华精英,和无数的中华草根一样,认真贯彻了孔子“问生不问死”的精神,活着的时候决不想死了的事情,事到临头才想起遗嘱的事情。根深蒂固的观念,加上根深蒂固的做法,加上根深蒂固的忌讳,就是我们今天继承的传统,也就造就了今天许许多多的侯耀文、陈逸飞和龚如心。死亡也需要风险控制人生最大的风险,是死的风险。据统计,中国每年由于猝死、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800多万。而每年这些非正常死亡和正常猝死的800多万人中,立了遗嘱的人少之又少,原因是,所有人都认为还早!死亡的风险到底有多突然,一个人和死亡的遭遇到底有多离奇,下面这个例子也许可见一斑。左传 成公十年里记载了晋景公的死。这位曾击败楚国和齐国两个大国,终结楚庄王、楚共王霸业的牛人,竟意外地死在茅坑里。一天晚上,晋景公梦见厉鬼,吓得半死。后来听说有位巫师颇通鬼神之事,于是就召这位专家入宫解梦。专家就是专家,一卦下来,巫师立马说:“大王,您碰到鬼了!”景公一听高兴了:“有两把刷子!快给寡人捉鬼!”不巧这位专家是个实诚人,本着专业精神对景公说:“不好意思啦大王,这鬼是先世功臣,是有威德的大力鬼,又正值愤怒之时,制服不了,大王您赶紧办后事吧!”景公不信,冷笑道:“那你说说我什么时候死?”这位专家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大王的病,恐怕等不到新麦子下来了。”景公一拍桌子、“那好!先抓起来,等新麦子下来再办你!”到了六月份新麦子下来的时候,景公叫人把麦子煮好,再把巫师提出来,指着麦子对巫师说:“你不是说寡人吃不到新麦子吗,你看这是什么?”景公一边说着,一边举起筷子就要吃,但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赶紧起身亲自去上厕所,边走还边说:“你等着,你等着!”然而,谁都没听到景公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声音,过一阵儿赶紧派人去茅坑请安,却发现景公已经跌入粪池而死!除了少数得道高僧,宣一声佛号,双腿一盘、两眼一闭就圆寂了,一般人谁预测得了自己的死亡?且不说名人,就是我们身边认识的人中,这些年来因为车祸、患病或者其他意外事故英年早逝的人也并不少见啊。既然死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随时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既然老天爷并不允许所有人都能预见到自己的死亡,并对后事作出安排,那么科学的态度就应当是未雨绸缪。如果亡者事先没有立下遗嘱,对于刚刚经历一场悲剧的家庭而言,很可能又会迎来一场难以避免的新悲剧。和几个朋友闲聊,说到人生的无常,有个会计师朋友抑郁起来了:“照你们这么说,我都不要活了,随时想着去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打趣说:“你们会计不是天天做风险控制吗?这也是风险,也要控制,要做预案的呀!”会计师立马儿展颜:“这个说法我能接受!”感情误区:和睦家庭,还需要遗嘱吗?我有个老师德高望重,谈到家事总是说:“我年纪大了,也知道遗嘱重要,但我还是不愿意立遗嘱。你看孩子们对我挺好,他们相互关系也很好,家庭和睦,没必要立遗嘱!大家互相体谅和和睦睦的,真到了分家产的地步,也还有其他长辈帮衬着,不会出什么大事。”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幸福生活最起码的标准是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订立遗嘱总是觉得别扭,总让别人猜想:“是不是有矛盾啊?是不是不幸福啊?”和睦幸福的家庭,似乎总是和遗嘱绝缘的,似乎只有不和睦的家庭,才有立遗嘱的需要。真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下面一个故事。相关案例1:老人没有留下遗嘱,俩儿子互相猜疑大打出手据报道,市民老梁最近两年遇到一件烦心事。他父亲是本市离休干部,家里家教很严格,一家人之间关系非常和睦。2003年他老父亲去世,没有留下遗嘱。此后,他和弟弟的关系开始起了微妙的变化。老梁后来弄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喜欢收藏,他走了以后,两兄弟从遗物中没清点出什么值钱东西。由于父亲生前和老梁一起住,弟弟就怀疑老梁把东西藏起来了。之后两家便开始了马拉松式的争吵、马拉松式的官司,甚至一度发展到110 民警的介入。用老梁妻子的话说,“现在过的都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两年下来,老梁像是被扒了一层皮!“要是父亲当年留下遗嘱,我想就不会这样了!”老梁很懊丧地说。作者解读:德法相融,才能天下太平我很理解大多数人的看法。“礼义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老太爷端坐中庭,大小各房两边伺候,一幅多么温馨感人的画面。“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的理想啊。然而,理想总归是理想,家庭和睦既要靠礼教道德,也要靠法律意识。在法院大门敞开的今天,光靠老太爷一句话可保不住安定团结的万年江山。古时候大家庭聚族而居,几百号人不分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天要是两兄弟结婚了还没分家,那可就是新闻了!斯人已去,在没有留下遗嘱的情况下,家人同室操戈、对簿公堂的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固然有道德层面的原因,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是因为双方立场和思路不同,相互猜疑、互不体谅导致的。如果有一份遗嘱,对有关问题仔细安排,并督促后人和谐处理,肯定会起到更好的作用。普通家庭由于亡者没有遗嘱导致纠纷的比比皆是,即使是原来很和睦的家庭,由于各自的立场和想法不同,各自都觉得自己有难处、挺委屈,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也发生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小时候在农村,要是有人家里办丧事,我们经常很好奇地看见那家门口坐着一位老太太,神魂颠倒、摇头晃脑,不知道是哀号呢,还是唱歌,拖长腔调干嚎:“你怎么没留一句话就走了呀!”现在才知道这句话的重要性,真可谓是:遗一言而家齐,失一言而家乱啊!相关案例2:没有遗嘱,亡夫50万私房钱妻子竟无法取出据报道,温州的陈女士在收拾丈夫遗物时,意外发现两张银行存单,她于是代表孩子和自己到银行领钱,可银行不予领取。2002年,陈女士丈夫方某以储蓄形式分批存进银行50余万元。第二年,方某因患癌症亡故。2004年,陈女士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这两张存单,就到银行领取存款。但银行根据有关规定,要求陈女士先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书。陈女士到公证处申请进行公证,却被拒绝。公证处认为方某未立遗嘱指定陈女士继承,且根据核实,方某生前在河南平顶山市经商期间,跟当地一女子共同生活多年,不清楚是否生育子女,经委托平顶山公证处调查,也无法查清。因此,鉴于继承人的范围不能确定,存在可能损害未知继承人合法权益的可能性,不予出具继承权公证书。无奈之下,陈女士只好诉至法院。经法院多次调解,最终取回了丈夫的存款。相关案例3:不管不顾,王永庆遗产税创台湾历史纪录台湾首富、经营之神王永庆生前酷爱练“手巾操”,让老人家停下想想身后事,那是浪费时间。这样不管不顾,最后的代价是,由于无法采用避税方法,他名下的巨额遗产最终适用台湾50%的遗产税税率,被课征天文数字100多亿元的遗产税,创下台湾遗产税征收的新高。作者解读:立遗嘱,也是一种技术需要存款取不出来这种事情,还真不是第一次听说。上一次,是听说某朋友前些日子突然找出去世几年的父亲留下的一张存折,才发现父亲在银行存有一笔大额存款。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跑银行、办公证、上法院的过程,钱到现在还没取出来,一家人已被折腾得够呛,这个费那个费花了不少不说,连班简直都没法上了。这位朋友的遭遇,我们且不说,如果他父亲留有遗嘱的话,他可以早点知道存折的下落。更重要的是,在办理继承权公证的过程中,有遗嘱的话,办理公证会更容易一些。否则,去准备、收集很多平常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法律材料,需要极大的耐心、勇气和时间。所以说,立遗嘱,也是一种技术上的需要。另一位朋友在继承他80多岁的父母留下的房产时,不得不去河南一个偏远的农村,请当地村委会出具证明,证明自己110 多岁的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人世了。村委会一句话把他打发回来了:“原来你爷爷奶奶那个村子,早就撤销了!”他一听就趴下了:他还没去姥爷姥姥的村子呢,不会也撤销了吧?法律误区:依法处理,不需要遗嘱 有的领导,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亲切、非常诚恳、非常开明:“法律上怎么说,就怎么办吧!”什么叫做“打官腔”?官腔就是,说了等于没说!面对传承问题,有人认为既然有法律,可以交给法律解决,自己不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百年以后家人对分配遗产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到时候再请律师。或者在长辈和单位领导的主持下,自行按法律规定解决。如果实在不行,上法院也没关系。相关案例:公房拆迁,谁有权继承众说纷纭据报道,赵先生的父母亲住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公房内,2003 年其母亲去世前,父母亲将房屋购买下来,但房产证一直未办理。该房屋内有赵先生父亲和儿子及妹妹等人四个户口。2009 年,黄浦区政府决定对该房屋进行拆迁。赵先生因为考虑到儿子的户口在该拆迁房屋内,所以也很关心拆迁的相关事宜,经常向其父亲打听。2009年某日,赵先生经过老房子时,发现老房子已经被拆掉一半了,之后他通过各种途径提出异议,拆迁部门以已与其他家属签订拆迁协议为由,拒绝作任何改正,并表示赵先生可以向其他家人主张权利,与拆迁人无关。赵先生将拆迁部门诉至法院,双方就赵先生是否有权领取拆迁款各执一词。赵先生认为,母亲去世后,自己就继承了一部分房产权利,拆迁部门没有与自己协商,就发放拆迁款给其他亲属,而且没有明确自己应得的份额,应当予以赔偿。拆迁部门认为,该房没有赵先生母亲的产权登记,赵先生母亲在该房取得房产证前去世,无法确认其所有人身份,因此赵先生是否有权继承,尚不明确。此案最终调解解决。作者解读:法律,看上去很美大家注意这篇报道的最后一句话:“此案最终调解解决。”这种结果可以这样解读: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院也无法确认谁有理,谁没理,最后只好“和谐处理”了。作为搞法律的人,见到大家都这么信赖法律,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如果负责任地说,应该说,我们的法律恐怕对这种信赖是不太负责任了。话说26年前,公元1985年,伟大的继承法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来了37 条重要指导(继承法全文37 条),刚刚靠“一根扁担两个筐,工资赶上胡耀邦”的人们,从此有了分家争产的法律保障。今天,人们“不用扁担不用筐,轻敲鼠标赚钱忙”,而我们伟大的继承法还在很负责任地教你怎么分扁担怎么分筐,您老人家要是问它一句:“不要扁担了,我们有车!”它大约会立刻作出“车归老大,牛归老二,老三得牛粪,种地用得上”的重要指示。敢情它以为大家分的是“牛车”呢。您要再问一句:“计算机怎么分呢?”它要说“算盘计算器,一人得一个”,您可别着急,1985 年计算机还没普及呢!您要跟它说:“你OUT 了!”它保准啪一下立正敬礼:“为人民服务!”25年前,我们没有打印机。25年后的今天,很多人离开电脑已经不会写字了。25 年前,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股票,25年后的今天,除了炒股,我们还会炒基金、外汇和期货,甚至炒港股。25年前,继承法开创了历史,25 年后的今天,面对多变的世界,这部法律有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25年前,它确实很美。25 年后的今天,我们只能说,看上去很美。(本文节选自陈凯所著传递财富传递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法帮网遗嘱继承律师:为什么要立遗嘱?2011年02月12日15:29 未知 法帮网编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法帮网遗嘱继承律师:为什么要立遗嘱? 立遗嘱并不是追赶时髦或者“做秀”,而是对个人财富及各项事务的理性安排。 对财富和事务的理性安排,首先要对这些内容有理性的思考。财富的意义,在于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