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寓言两则.doc_第1页
9、寓言两则.doc_第2页
9、寓言两则.doc_第3页
9、寓言两则.doc_第4页
9、寓言两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单元第1课上课时间2015/3/31 星期二 课时二 课时课题9、寓言两则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据部首猜义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的意思。2、 认识反问句,通过与意思相同的陈述句的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利用故事不同的表达形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4、抓住教材语言表达特色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重难点1、 增加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2、把握寓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言所表达的本义及现实意义。教学准备课前复习已学过的寓言故事。PPT关键问题设计与解决板块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寓言两则。 请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引导学生比较寓言故事和其他的故事的不同。2、小结引入: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新的寓言故事。板块二:初读课文,抄清字词关。板块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大意。板块四:揭示道理,联系生活谈谈看法。板块五:指导复述故事作业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修改处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2、认识反问句,通过与意思相同的陈述句的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利用故事不同的表达形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4、抓住教材语言表达特色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寓言两则。 请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引导学生比较寓言故事和其他的故事的不同。2、小结引入: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新的寓言故事。 二、板书题目,布置初读 板书:亡羊补牢,生齐读 提出初读要求: 先放声读一读,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用手势表示所读遍数。 三、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检查第1自然段,(1)指名一生读第1自然段,随机正音。(注意:羊圈、窟窿、叼走)(2)书写难写字。窟窿的“窿”字不仅容易念错,还容易写错。师范写,提示:哪一个笔画不能漏?叼走的“叼”字,看老师范写。哪一笔要注意?一提变成一撇,“叼”字变“叨”。两字学生各写几遍,提醒坐姿。2、检查第25自然段。教师听学生读其他4个自然段,听完后做小结,点评。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1、读懂题目,请查过字典的同学来说说“亡”和“牢”的意思。2、查字典是了解字词意思的一种好方法,但我们还有更有效的方法。谁能从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交流辨析两个字的意思:(1)“亡”字,在这里为什么不说是“死亡”的意思?(2)“牢”字,有同学认为是羊圈,有同学认为是窟窿,到底谁对呢?我们看这个“牢”字,上面是个宝盖头,在古代指家,指房屋;下面是个牛字,你想,房子里面有关着牛,那会是什么意思?所以,最早,这个“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五、潜心会文,朗读感悟1、研读“亡羊”段落,明晰羊丢失的原因。(1)课文中写到放羊人几次丢羊?请大家找到句子画下来。(指名读)(2)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哪个词语在提示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吗?这句话生字多、句子长,比较难读,大家自己练练。(指名二三生读,再齐读。)出示:羊少了一只,那是因为 。这么长的原因,你能说清楚吗?(3)“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一回丢羊的原因又是什么?(指名读,抓住学生说到“不听街坊劝说”这一点引导。)(4)朗读对话,辨析句式作用。谁来当当街坊,劝劝放羊人?谁来替放羊人回答?(创设情境,教师采访:你此刻是什么心情?)放羊人啊,你想告诉街坊邻居什么意思呢?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理解放羊人此时的想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把反问句改成上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指名分角色读对话,齐读。)(5)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2、研读“补牢”段落,体会修羊圈的作用。(1)放羊人应不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自由说后,要求用课文中的话说。(2)读读放羊人怎么想,怎么做。修好了羊圈的结果怎样?这是修好羊圈晚不晚?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六、联系生活,明白道理1、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的做法。对,对在哪里;错,错在何处?2、此时此刻,你明白了些什么?(根据回答总结故事道理。)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呢?(学生举例。)七、提纲辅助,讲述故事1、教师出示提纲,自己先练说。出示: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2、指名讲述故事,并让学生课后讲给家人听。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拼音会认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据部首猜义等方法理解“盘缠、硬要”等词语的意思。2、认识反问句,通过与意思相同的陈述句的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利用故事不同的表达形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4、抓住教材语言表达特色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一、方法概括,揭题导入1、我们这样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出示:朗读对话,体会寓意;联系生活,懂得寓意;借助提示,讲讲故事。(齐读学习方法。)2、我们继续按这样的方法学习南辕北辙。(齐读课题。)二、质疑题意,初读感知1、根据“辕”和“辙”的字形(都是“车”字旁),猜意思。引导学法:除了上节课所学的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根据字形有理有据大胆地猜也是理解意思的一种好方法。2、出示:马车图解说:“辕”和“辙”确实与车子有关。“辕”是古代马车前面的两根横杠;“辙”是指马车轮子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如果辕往左边,车轮印就往左边;辕往南边,车轮印就往南边。那么,连起来说,南辕南辙,只有北辕才会有北辙。3、带着疑问读故事,想想故事中说南辕北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交流:楚国在南边,那个人却往北走;楚国在南边,那个人硬要往北走。)三、情景朗读,丰富形象1、要想对乘马车的人有所了解,我们去读一读他和朋友的对话。自由读读第19自然段,想想乘马车的人和他朋友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乘马车的人:骄傲,傲慢,自以为是,狂妄自大朋友:待人有礼,关心别人,心地善良2、同桌同学根据上述理解,相互分角色练读对话。3、合作读,谈感悟。让学生选择角色,教师读剩下部分,其他学生自习听,当评委(两组)。评价中随机解决:(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像放羊人回答街坊一样,换句话怎么说?你为什么还要反问他一句呢?(提醒、关心、劝告。)(2)老师听不懂什么是“好把式”,谁能告诉我?(3)“盘缠”该怎么读?他带着什么呢?当“缠”这个字读轻声时,意思是“钱”;读第二声时表示“盘旋,缠绕”的意思。比如,一条蛇盘缠在树枝上。男女分组扮文中角色,师旁白,配合度。四、读后悟理,揭示寓意1、师引读: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2、标重音再读:思考,加重哪些字音,更能表达意思?出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3、质疑悟理:这样读是想告诉别人什么呢?4、回扣课题,延伸意义。现在,我们想想,南辕北辙的“辕”还是指马车的两根横杠吗?“辙”还是说车轮碾过的痕迹吗?它们指什么?5、小结:我们课文读得有滋味,又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这篇寓言包含的道理。真了不起!五、提示方法,帮助复述要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友什么方法?回忆:故事最后一段和前面的对话有什么关系?小结: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一段,把朋友说的话补进去,故事意思就讲清楚了。借助出示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自己练习讲故事。六、辨析填空,学以致用检测一下能不能把两个成语填正确。出示:星期天,我乘公交车去新华书店。一上汽车,我才发现反向乘反了。这()的事可不是头一回了。上次去姑姑家,没看清方向就上了车,结果只能等车到了下一站再往回乘,浪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