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音乐中的形式和谐,毕达哥拉斯 美在形式的和谐一 色彩美色彩的自然因素,波长、反射、穿透力.色彩的审美属性,表情性。(一)红色在中国“红色”一般指代喜庆、幸福、快乐而在英语中“red”贬多褒少(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白色是禁忌词而西方文化中,高雅纯洁,象征纯真无邪。(三)黑色在中国文化原来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庄重而严肃的色调。一方面它象 征严肃、正义;另一方面象征阴险、毒辣、恐怖、邪恶和反动。black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禁忌色,象征死亡、凶兆、灾难。(四)黄色黄色代表权势、威严,西方文化中 yellow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二 形体美:点、线、面、体,荷加兹,美在于形式美,尤其是蛇形线。(一)、线条竖直线,力量、稳定、活力、刚健、昂扬水平线,安定、平和、静穆面、和体的美为什么这些小巧、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呢?实践美学的解释:在这些形式中体现出了我们的创造才能、奇思妙想、奇异的设计、精巧的造型,甚至于多天地之造化、鬼斧神工之能。所以它的实现经过了两个阶段:其一,人按照事物的规律来改造自然;第二,人类让对象中实现了我们的某种心理的、社会的、审美的需求。在对象身上打上了我们人类的实践的痕迹,聪明才智、灵性、智慧,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三 声音的美声音的美有三个层次:(一) 直接接触到声音所获得的形式美。(二) 作用于人们的情绪、形成类比功能。(三) 音乐的象征性功能。四 构成美的规律性的因素荷迦兹,美的规则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所有这一切都参加了美的创造,互相补充,有时互相制约。”(一)适应(二)对称(三)均衡(四)节奏(五)多样(六)复杂“它迫使眼睛以一种爱动的天性去追逐它们,这个过程给于意识的满足使这种形式堪称为美。” (七)多样的统一(八)和谐。在情趣上、感情色彩上等方式上产生共同的特色。(九)尺寸和数量五 形式美的产生和发展:(一) 形式感的产生是由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而产生的。1,形式美是从使用功利性逐渐向审美艺术形转化,2, 形式中的写实性逐渐向抽象性转化。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派“有意味的形式”。3,形式美的规律的逐渐继承性。书里有划的地方:1. P83 柏拉图认为,美的形式并不依存于客观事物,而是由先验的“理念”决定的,显示了他的美学观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2. P108 相对独立的形式之所以可能是美的,固然和物的形式因素本身有关,但是绝对不能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以及人对于形式的审美感受,其中形式感的作用更是应当特别加以重视和研究的。客观事物的自然形式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在实践过程中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经过多次反复与头脑的深刻概括,逐渐地把握其普遍的必然联系,并在主体的心理生理活动中肯定下来,于是便形成了各种带有独立性的形式感。第三章 现实美一、形体美身材、相貌“虎背熊腰”、“赵后腰骨尤纤细”,人体的线条由直线和曲线组成。人体以直线为中轴,在求得稳定的基础上,再与曲线发生着这种和那种关系。苗条:直线与曲线组合协调,但以直线为主。丰满:曲线与直线组合协调,单以曲线为主。干瘪:曲线津贴直线向内陷落,但以曲线为主。臃肿:曲线完全掩盖了直线,并向外膨胀,近似于球体。例如:古典型 、巴洛克风格 、罗可可风格 、秦汉雄风 、丰肥放恣的唐代 、二、人格美而这种人格美,按照知情意三个方面来分,也可以分为:智慧美、道德美、情感美。3.人体美与心灵美的关系: 人体美心灵不美 人体美心灵也美 人不美心灵美 人不美心也不美三、自然美1、黑格尔:自然和人的对立局面,二元对立的关系,人要针对对象消灭对象。在消灭对象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人的主体性。例如:自然和人的相互协调;羊大为美;阿尔塔米纳山洞 受伤的野牛2、比德的审美观念,如:先秦儒家 “比德”“比德”思想将自然对象道德化了、人格化了。3、畅神说如:宗炳,画山水序, “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王羲之兰亭集序4、自然美的诞生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事物,这种事物经过千万次的重复。在事物中获得了某种实用性,从而不经过内容的实用性而直接看到对象物的存在,不考虑对象内容的存在就直接能感受到对象的美:1)自然逐渐被人们征服,征服的范围扩大;2)人的创造力,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力量在增强;3)审美的趣味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趣味的范围在扩大。5、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性;重视形式;多面性。为什么自然事物的审美具有多面性?首先,自然物及其属性的无限丰富,向人们呈现出多方面的美;其次,自然物与人的关系的多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物具有美的多面性;再次,审美主体观察自然事物的客观角度具有多面性;最后,审美主体的文化背景不同,也使自然美具有多面性。自然事物重在形式社会现象重在内容自然美在一定程度上是人附加在对象身上的象征意义。自然美的作用:1)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给人提供衣食住行、观看等生活环境。2)对主体的锻炼:怡情悦性,成为人类精神和理想的归所(陶渊明的诗歌);锻炼意志为什么自然界的事物让人感觉到很美?人对客观内在的自然规律已基本认识掌握,并能自由地驾驭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人对客观自然的外部形式规律已和自己的感官对象化,成为人类的美感的基本形式。自然中的真、善和感官的快感是完全统一的,所以自然中的一些物质现象对人类来讲就是美的,会产生美感。书里有划有记的地方:1. P115 “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一切世界史的产物。”2. P123 (看看书P123125)社会美的特点:第一, 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第二, 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第三, 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联系3. P144 黑格尔曾经指出,凡为象征,必然具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意义就是一种观念或对象,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一种感性存在或一种形象。”4. P145 比德的观点:直接象征与间接象征,是自然物作为人与人类生活的象征的两种主要形式。在直接象征中,自然物的某些属性与象征意义是统一的。(如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发挥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点,对山水进行了论说。)在间接象征中,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象征意义是不统一的。第四章 艺术美一 生活与艺术(一) 两种有代表意义的观点: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先于感性世界,世界的本质,第一性,本体。感性显现,体现为不含有概念的具体事物,正好是理念的对立面。(二) 生活和艺术生活是艺术的土壤。文学家、艺术家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一切题材、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原料。充实自己的心智,汲取激情和灵感。二 典型(一)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总是个别的,某一个人物、事物。但是在这些事物和任务中蕴含着这个人物、这类人物、这个时代的特征。在他们身上体现某种时代、社会、思潮的特征性的东西。(二) 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来源于客观现实,“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作品是从现实中不断筛选、不断淘出来的金子。(三) 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模仿重视完全的写实,讲究毫发必现,客观认真地表现对象。而创造则重视对现有形态的抛弃,抓住有神韵的、脱离开旧的创作形态、创作思维的作品。艺术家要思想敏锐、精力弥漫、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的涌现。而缺乏创造力的艺术家则会江郎才尽,被艺术史的洪流抛弃在岸边。(四) 内容和形式的完满结合:郑板桥“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形式的美感是人们感受事物的最初的表现方式,也是艺术接受的第一印象。形式不但要在表达某种感情、事物上要准确,而且要具体生动。要求非常真实地把事件表现出来,非常敏锐地把某中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来。三 意境意境的特征:(一) 情景结合。1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天地间的荣枯生发,自然会引发内心之悲欢愁喜,亦算是人之常情。然而,境由心造,人之于秋,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2 唐沈佺期范山人画山水歌云:“山峥嵘,水泓澄,漫漫汗汗一笔耕,一草一木栖神明”。3 刘勰认为,形象要求“秀”,而内在精神要求“隐”。“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状溢目前曰秀”;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二) 虚实相生1、清初画家笪重光说“无画处皆成妙境”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景”;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例如:司空图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的说法, 是“羚羊持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2 哲学本体论的根源,世界是起源于这种无的。“无中生有”,“无”是世界的本根和本源。老子,道王弼,“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虚静,是物之极笃也。”3佛教禅宗讲究三种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寻禅而不得;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写似悟非悟;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瞬间永恒。在禅宗的三种境界中,“空”是核心概念,而 “悟空”也就成了参禅悟道者孜孜以求的终极境界。例子:(1),宋人范文的对床夜话中说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 例如,中国古代的亭、台等建筑就是如此“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2)明代园林专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继有诗赞:隔窗云雾生衣上,卷慢山泉入镜中。()时空结合 室内庭园的意境创造还可以通过时空结合来实现。室内庭园空间不应该是死板的单一形体,而应该是多样的。它也不应该满足静态的均衡原则,而应该按功能和实际情况来组织,有动有静,有分有合。人们对空间内景物的感受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和视点、视角的不断变幻而节奏化、音乐化了。杜甫说诗歌要写“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要胸纳四海,心念历史,在历史中发出人生的感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空不是空虚,也不是一无所有,而是通过空间表现的是一种空灵剔透的美感。这种美感遍布于作品之中,在作品之中和实际存在的景物相互协调,形成了真力弥满的某种气韵。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主客观的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四) 形而上层次上的精神境界。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2. 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一种人生感。五艺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音乐、文学、舞台表演艺术,电视、电影)、按照时空来分类空间艺术 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 时间艺术 音乐、文学空间艺术 舞台表演艺术,电视、电2、按照接受艺术的感知方式来分类视觉艺术: 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听觉艺术: 音乐 视听综合艺术: 文学、电视、电影、戏剧、曲艺3、按照艺术符号的表达方式来划分。即运用再现性符号和表现性符号来分类再现艺术:绘画、雕塑 表现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建筑、装饰再现表现艺术:文学、戏剧、曲艺、电视、电影4、功能性进行划分。单功用艺术:绘画、雕塑、音乐等复合功用艺术:建筑、工艺、工业设计、服饰等 物质性目的的艺术:建筑、工艺、工业设计、服饰、烹饪艺术、美容、美发、广告等 精神性目的的艺术:宗教、道德宣传审美性目的的艺术:纯粹音乐、纯粹文学六、建筑艺术(一),中国传统的皇宫建筑1,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丞相萧何主持建筑宏大的建筑未央宫。2,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以乾清门为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是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故宫的颜色以黄色和红色为主。皇家属中央土,按照周易五行原理,土为黄色,古人认为黄色为正色,为尊贵之色,所以皇家建筑都用黄色,黄色是皇家建筑的专用颜色。(二)现代建筑例如:“鸟巢” 独特的外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减少能源的消耗黑格尔认为,建筑的外在形体是很庞大的,不能充分表现精神的内在意蕴。它只是一种象征艺术,即形式大于内容的艺术形式。七、工艺品虎食人卣、汉代虎、长信宫灯、玉壶春瓶(一),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1,实用工艺品,例如茶具、餐具、家具、头饰等2,陈设工艺品,根雕、牙雕、首饰、剪纸、手机缀饰、汽车前的缀饰(二),工艺品表情性比较明显。往往为了烘托一定的氛围,制造情趣。线条流畅、重视曲线、色彩搭配和谐、重在稳定感、形式美。它们用形式因素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使生活富有情趣。八现代工业设计(一),德国理性主义设计(二),美国的商业主义设计(三),北欧的绿色设计、人文设计九音乐(一),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和音质等成为音乐表现的基本元素(二),在时间中表现某种具有动态特征意象,正是因为他是诉诸于听觉,而不是视觉,所以不具有可视性。只能通过听觉来体验,感受事物。(三),通过两种手法来表现:1,模拟的手法,流水声、鸟叫声、马鸣声等。模仿自然界的事物的声音来表现自然世界。2,象征的手法,即使用音乐的音长、音质、音强的独特搭配来塑造某种形象,这种形象通过这种气势、气韵来表现。(四)音乐形象的特征:1,形象的模糊性,声音想象形象2,情感的概括性、宽泛性十 舞蹈(一),舞蹈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舞蹈语言有流动性。其次,舞蹈语言具有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 第三,舞蹈是以动作抒情的艺术。(二),舞蹈的动作常常使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来表现现象,这种夸张和变形的动作转变为抽象的形态。这体现在动作的虚拟性、程式化上。十一 雕塑(一),雕塑按形态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三种。1.圆雕:和被表现对象相似的、占有空间的实体构成的雕塑个体或群体,它是在各个可视点都能感到其存在的可视实体。2.浮雕:只有一个面向(观赏面)的雕塑形式,通常是指有一块底板为依托的,占有一定空间的被压缩的实体所构成的雕塑个体或群体。3.透雕:是在浮雕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成为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从艺术效果上分为单面雕和双面雕。(二),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1.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雕塑的“影像”效果;通过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现意向,使雕塑形体更具表现力; 体积有一种量感。2.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通常赋予形体和体积以象征性和寓意性来表达主题。例如罗丹的思想者。3.注重作品的材质与内容的关系雕塑材料的不同和对材料运用的如何,直接涉及到作品内容的体现。4.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A.注意作品与场景的适应性。 B.注意与建筑形式的关联性。 C.注意借景构成关系。 D.注意心理诱导的作用。十二 绘画(一),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1.在二维空间上创造三维空间这主要靠人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线索和知觉经验来创造图像和构成画面。表现物体间的距离和深远空间,主要利用以下几个因素:) 物象的大小)遮挡关系 ) 透视变化规律 ) 色彩变化(空间透视现象) 明度近处明度对比强,远处明度对比弱,色相近处色相纯,远处物体的色相向冷色变化,倾向蓝灰色,色度随着物体渐远,色彩的明度、纯度逐渐降低,近处色彩纯度对比强,远处色彩纯度对比弱,色彩逐渐趋同。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黑格尔认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主张,画和雕塑“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来表现。即动作发展到顶点前的那一刻,这一刻既包含过去,又暗示着未来,所以最有想象的余地。十三电影(一),场面调度:1.镜头:(1)镜头的变化:摄影机的运动形式,如推、拉、摇、跟、移、升、降等;根据镜头位置可分为正拍、反拍、侧拍等;根据镜头角度分为平拍、仰拍、俯拍、旋转拍等。(2)景深镜头:景深就是对好焦的范围。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在摄像管聚焦成像面前后能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 决定景深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光圈 、焦距、物距。(3)广角镜头摄影机上一种视野较为开阔的长镜头。从摄影原理来说,焦距越短视野越宽,照片内可以容纳的景物的范围也越广;而焦距越长则视野越窄,也就是说可以拍摄到很远的物体。()长镜头(long take):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长镜头的美学特征:纪实性、记录性2,布景:现实的场景作为背景,作品直接在现实的某个场景中拍摄3,服装:服装的道具化,写实电影,非写实电影4,灯光: 1)明度近处明度对比强,远处明度对比弱,色相近处色相纯,远处物体的色相向冷色变化,倾向蓝灰色,色度随着物体渐远,色彩的明度、纯度逐渐降低,近处色彩纯度对比强,远处色彩纯度对比弱,色彩逐渐趋同。2)低反差布光;高反差补光:低反差布光:体现了各种光线的手法,这些光线之间的亮度差别不大。高反差布光:制造出高对比度,更加浓重的背影,加强主光,补光被削弱到或者干脆取消补光。用来制造神秘、阴森的场景,恐怖片,战争片中常常用到。E.g罗生门3)正面光、侧面光、逆光、底光和顶光。底光,由于底光可以扭曲人的形体,所以导致一种恐怖效果。逆光:造成剪影效果4)经典好莱坞电影至少有三个光源,即,三点布光法:主光,从被拍摄物的前方打过来,逆光,来自人的后部,补光,则是来自离摄影机不远的地方。5,表演,表情,人物的表情是人物的内心情趣、思想的展现。往往这些微妙的表情展现着角色的内心冲突、矛盾、焦虑、喜悦、迷茫、悲哀、忧愁。动作,人物的思想动向、目的的展现。(二),电影剪辑1.蒙太奇, 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即,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2,蒙太奇段落,电影的一个段落,概括的表现一个主题。自然段落;时间的转换 ;地点的转移;影视片的节奏 这些段落通常用叠化、淡入淡出、叠印、划变等技巧来组接镜头。第五章 崇高、滑稽、优美与丑一、崇高(一)历史上的崇高.朗吉努斯(古罗马)首次提出崇高.博克论崇高1)崇高感产生的客体:对象都有普遍的可恐怖性,外在多是体积的巨大、力量、无限、壮丽这样的形象。2)心理基础。人有两种基本情欲:自我保全,涉及到崇高;社会交往,涉及到优美。崇高感产生的两个心理条件:.心理感受到威胁,产生惊恐;这种威胁不是致命的,还给心理留有产生快感的余地。.康德 )从对象的角度,将对象分为“力学的崇高”与“数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主要指体积的大。力学的崇高主要指能够引起恐怖的对象在鉴赏过程中从我们内心激起一种不付诸实施的抵抗力量。)崇高重在精神:面对对象的压倒一切的力量,我们在现实上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我们的最高的德行又不满足于如此,而是要战胜这种目前的困境。当我们确信自己在安全地带,在精神上有一种越感,认为我们精神上的抵抗力量超越了对象的时候,才进入审美状态,判定对象为崇高。面对崇高,我们的肉体在自然威力面前显得渺小、软弱,自然威力在我们心目中引起痛感,令人感到压抑和恐惧。然而当我们把它当作崇高的对象的时候,我们是独立于自然的有理性的人,我们有敢于以理性的力量同自然较量并战胜自然的勇气。我们心里唤起一种理性的力量,使我们觉得从一种危险和的重压中解放出来的愉快,痛感就转化为快感。. 利奥塔德的崇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艺术不再以美而以崇高为其主要的依据。艺术所面对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要逃离被大众文化的裹挟的命运;一方面,要以其未定性来昭示世界、心灵。崇高的根本意义就是在对未定性的探求和呈现中,去展示生命和存在的无限可能,这在以形式为主的优美的美学中是找不到的。(二)崇高美的特征1.崇高美的形态特征。从量上看,崇高表现为高而大。从形式上看,崇高就表现为粗犷、奇特,它主要以畸形、扭曲、直线和折线,凹凸不平和奔放不羁,在色彩上一般来说是阴暗朦胧的、刺眼的,在形体上是笨重的、坚实的、巨大的。从形态上看,崇高就是一种动态美。2. 崇高的审美心理:主要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健、雄伟,使人紧张、崇敬、奋发。它必须以痛感为主,在此基础上而由于人的理性、人的主体性的提上,而形成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包含着激荡的动荡以及强烈的痛苦,而这种痛苦能够让被观看着的精神受到震惊,能够强化观赏者的精神。3.崇高的本质:崇高处于一种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之中。体现为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强烈的冲突,主体在现实上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产生一种痛苦。但是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如此,而是在对象面前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人们的本质力量,唤起人们的责任感、使命感。4.崇高美的审美功用。一是可以调节情感,消除忧伤、愁苦、郁闷。开阔人的境界、增加人的智慧、强化人的胆量。二是崇高美能给人以鼓舞,使人心胸开阔,情操高尚,无私无畏。二、优美(一)论优美的特征: 1,表现出一种形态美。形象上显现出:娇小、柔媚、对称、圆润、安静、优雅形式与人们的心理习惯相适应,质料以其和谐而又秀美的方式表现出来,形式适合了质料的质地而展现出其形式规律。2,审美感受上,读者体现的是一种赏心悦目,宁静安详,心旷神怡,轻松舒畅。主体的身心进入了一个平衡有序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消除疲劳,在有益心智的过程中主体获得了身心协调的发展。3,从社会功能上来看,装点生活,美化生活,陶冶性情,净化人际环境。在美化环境装点生活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因而偏重于自然、生活中的形式表现。4,从本质上来看,优美是人类现实实践的结果,是以客观对象和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一种审美形式。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5. 在人的审美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容易进入人的审美视野。三悲剧(一)悲、悲剧、悲剧性悲,一般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悲惨、不幸、痛苦的事件与人物,属生活范畴。悲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属文艺范畴。悲剧性,是追溯悲、悲剧对人究竟有何意义。(二)悲剧的类型根据悲剧冲突的性质和形式,可以将悲剧分成下列几种类型: 命运悲剧:俄狄浦斯。 性格悲剧: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黑氏认为,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永恒的正义”得到胜利。英雄悲剧。进步力量、英雄人物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普通人物、小人物的悲剧。人们的正当生活、劳动、爱情、自由等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旧制度的阻挠、束缚、摧残,而不可能实现,这就造成了普通人物的悲剧。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梁山泊与祝英台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公务员之死(三)悲剧的特征: 本质,主体受到摧残,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主体性遭受到打击、毁灭,积极的意义与价值被毁灭。. 情感,主体引起的是一种痛苦的情感,恐惧、怜悯、悲痛、迷茫、深沉、庄重。.在历史中的特定阶段,主体是失败的,消极的对象。而此时的主体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反击。(四)悲剧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功用悲剧具有巨大的认识;深刻的教育作用;强烈的鼓舞。悲剧和崇高如何区别?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前者是英雄得志后的豪迈之气,而后者则成为失败者的悲壮之气。崇高重视人的道德、境界、人格的伟大程度,情感的积极昂扬,悲剧重视情感的悲壮有力四喜剧(一)喜、喜剧、喜剧性喜,指日常生活中的高兴、欣喜的事,属生活范畴;喜剧,是文艺中的一种类型;而喜剧性则是对一些乖谬背理现象所作的一种审美评价,属审美范畴。(二)历史中的悲剧观念.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人差的人,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于引起痛感的丑陋或者乖讹。”. 康德的喜剧观念康德,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是主体对幻相的品味,亦是主体对于知性追求的失落而带动的肉体的松弛,并且指出了笑对人的存在的意义。.黑格尔“感性形象压倒理念”.马克思“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历史闹剧: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文革.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三)喜剧的特点:、 形式上的滑稽、怪诞、与平常的审美习惯不同。、 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这种表现是以一种夸张、戏谑、反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引起的情感是高兴、兴奋、自信、自豪的感觉。、 审美作用,平衡人的心态;引人思考,悟出哲理;使人精神愉快、乐观向上。 喜剧的多种多样的形式:讽刺,幽默,插科打诨,闹剧,揶揄,自嘲,恶搞五丑(一)丑在美学史上的展现是一个过程,.先开始是排斥丑、吸取丑、重视丑,从丑服从美、衬托美,到美衬托丑、丑逐渐取得了主导性的地位,成为近代美学的主要标志。.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美在不断失去他往日的光彩,丑却在此时不断的增值。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外表极丑内心极美。袁宏道在评论袁中道的作品时指出“大都独书性灵,不拘格套,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爱其疵处。”现实主义小说中出现了非常多的描写丑、批判丑、讽刺丑的现实主义小说。死魂灵、钦差大臣、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现状金瓶梅.“在过去的一百年之间不协调的现象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深刻了。人民的艺术传统限于中断”左拉的小说卢贡家族、第二十二条军规(二)特征:1、某种由于不协调、不匀称和不规则而引起非快感、令人厌恶的东西,反映了美的缺乏和不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