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学.doc_第1页
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学.doc_第2页
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学.doc_第3页
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学.doc_第4页
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操作材料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操作材料是幼儿在活动中操作、摆弄的实物性、图片性、符号性的材料,它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学习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幼儿操作材料是幼儿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需要注重材料开发和选取的多元性和实用性,以“幼儿为本”,尽力挖掘活动材料的本体价值和可能价值,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以此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师应给他们提供空间、材料、时间和机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使之成为幼儿学科学的生动对象,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激发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有益于孩子们真正的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广阔的乡土资源里!那么如何利用本土资源,让孩子们的操作材料变得更加丰富呢?一、收集、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对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的重要性,“幼儿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这一个过程中,幼儿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操作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进行操作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那么,如何收集操作材料呢?第一、通过幼儿收集。幼儿收集的操作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来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自然材料,顾名思义是自然的、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物理化学处理,它们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例如,我园的王丽老师在开展秋天这一活动时,她就带着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去参观,参观完以后,她还开展了采野花、野草活动,回来以后就利用采集来的野花野草进行简单的插花活动。在采集活动中小朋友发现一种野草籽形状像枣核,全身布满刺,人一走过去便粘在身上,我们把它们采集来,请幼儿带来一些绒布,利用它的粘性开展了粘贴活动,请幼儿互相用马尾草挠对方的脖子、耳朵、脸,体验马尾草挠在身上痒痒的感觉。引导幼儿将马尾草贴放在地上,幼儿手拿马尾草的草茎慢慢向前推,比比谁的“小虫”爬得快。又如等。第二,通过家长收集。家长收集的材料主要是幼儿不便于收集的或活动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提供的。如我在开展科学活动妈妈的项链这一活动时,由于我没有这么多的珠子,我就发动家长帮我挖掘一些红泥巴,做成泥珠子,然后染上颜料就变成五颜六色的“珍珠”了,这样孩子一看到漂亮的“珍珠”就高兴起来,都愿意为妈妈做一条美丽的项链。还有中班科学活动小小不倒翁开展这一活动时,我就发动一些家长为我收集一些蛋壳,做到每个孩子手里都有蛋壳,这样孩子才会有兴趣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的秘密。又如,去年在课堂大赛中,我开展的挠挠、痒痒、笑笑这一活动,幼儿的操作材料都是家长帮我收集的,他们有的家里杀鸡,我就请他给我收集一些干净的鸡毛,有的家里做木匠活,我就请他们帮我收集一些各种形状的废木块,有的家里做服装的,我就请他们帮我收集一些绒布有的家里卖冷饮的,我就请他们帮我收集一些漂亮的吸管等。整个活动的操作材料都是利用农村的本土材料,幼儿操作起来非常的感兴趣,以至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材料的提供要丰富多样,能帮助幼儿检验各种想法。 当研究某些事物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幼儿的假想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他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探索的需要。 在中班乌鸦喝水活动中,我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大小相同、水位等高的瓶子,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帮助乌鸦想出能够喝到水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肯定会假设许多方法,想到用各种东西。为了证明他们的想法,实际的操作、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为他们准备了生活中接触过的各种材料:大石子、小石子、蚕豆、玉米粒、花生米、黄豆、棉花、棉桃、豆荚等等,让他们一一进行实验。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些问题:原来棉桃、大石子这些材料太大了,放不到瓶子里去,乌鸦没办法喝到水;棉花,豆荚这些材料是浮在水面上的,根本不能沉下去,用这些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放进瓶子里,乌鸦也喝不到水;小石子、花生米、黄豆等这些材料能沉下去,水位会慢慢升高,这样乌鸦就能够喝到水了。但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些能放进去又会沉下去的材料中,,有些放进去很快就能让乌鸦喝到水了,有些放进去水升得就比较慢了,怎么回事呢?通过再次操作和比较,他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那些能沉下去的材料中个子小的如玉米、黄豆,需要放进瓶子里很多,水位才会慢慢升起来;而小石子、蚕豆这些个子大些的材料相对放得少些就能使水位升起来了,这样乌鸦很快就喝到水了!在这次操作中,幼儿通过自己对不同材料的实验不仅帮助乌鸦找到了能喝到水的材料,还找出了能很快喝到水的材料,助人为乐后的喜悦使每个孩子都那么兴奋;同时,我又延伸到沉与浮的活动中,引导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成功的体验激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本土材料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可以经过老师的巧手,来为孩子们创造独特的教玩具。因为,玩具是孩子的亲密伴侣,是幼儿参加游戏的物质基础。农村特有的草绳、玉米秸、柳条、木棍、沙包、麻杆、麦秆等废旧物,洗净消毒后,稍加装饰就可以做成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例如:引导幼儿用麦秆当游戏棒、吹泡泡、做哨子等,我还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用麦秆做材料的巧手角。又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用玉米皮编辫子、搓绳子、做毽子等。还可以将大纸箱制作成活动汽车、坦克,小纸箱加工成了纸盒积木,厚纸板做成了开发智力的插接玩具等等。在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友好合作、一物多玩,尽情享受本土材料带来的运动快乐!最后,为幼儿提供和准备的操作材料我们注重安全、卫生、可操作性强,避免不利因素限制幼儿的操作学习。因而,在操作材料选择方面我们特别注意。例如收集的玉米秸、麻杆等在提供给幼儿进行操作学习之前,教师要仔细地把每一根麻杆、玉米秸锋利的边缘磨钝并清洗干净,以免锋利的一端会伤到幼儿。由于城市化而缩小了幼儿的活动场地,必然导致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减少,电子化、电动化玩具泛滥,又进一步降低了幼儿与自然的联系。因此,我们提倡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各种自然性材料和资源,并不只是从经济实用这一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多同大自然接触。直接将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引入活动室,作为他们探索的材料,其益处是很大的。一方面,它可以让幼儿直接接触大自然,认识自然。另一方面,这些直观、生动的集内容手段为一体的自然性材料,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幼儿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能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真正热爱科学,进而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的乐于探索,乐与学习,乐于创造。 大自然中可供收集和利用的材料、物品是无限的。自然界的每一物体(一个贝壳、一粒小石子、一个小豆子)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作为他们探索的宝贝。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幼儿一起采集自然界中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还包括各种石块、贝壳,各种树皮、野草、野花等等。及时将这些材料在活动室里陈列着来,并充分利用幼儿对这些材料的兴趣,指导其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它们的形态、构造、用途,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 浅谈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运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科学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的探索行为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以促进他们的探索行为以外,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又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更是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从而使他们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可见,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运用合适与否,将对幼儿的整过操作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那操作材料的运用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激发、保持他们的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才能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如在中班活动面粉变变变中,为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发现面粉变面团的方法,面粉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幼儿平时对面粉的直接接触不多,但他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面粉制品:面包、饼干、馒头、面条等等等等,这些面粉制品使他们对面粉产生了更深的好奇:一粒一粒的面粉怎么就会变成那么多的食品呢?进而对面粉的“变化”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他们探索和动手操作的强烈欲望。在如此强烈的探索欲望下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通过对面粉和水的多次操作寻找到真正的好方法,最终体验到面粉变成面团的乐趣。 在小班活动认识蚕豆叶和蚕豆花中也是如此。蚕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孩子们很喜欢吃;但是对于蚕豆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形态,它的叶子、花等,他们却很少仔细地观察过,因此在“认识蚕豆叶和蚕豆花”活动中,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蚕豆便是十分重要的材料,当真实的蚕豆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的探索欲望也一下子被激起了。他们很好奇,经常见到的一颗一颗的蚕豆,它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呀?带着一系列的疑问,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他们终于知道了蚕豆叶和蚕豆花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等。活动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们仍经常跑去观察:那几棵蚕豆怎么样了?有什么变化?结出果实没有?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引起了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同时也培养起了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材料的提供要丰富多样,能帮助幼儿检验各种想法。 当研究某些事物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幼儿的假想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他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探索的需要。 在中班乌鸦喝水活动中,我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大小相同、水位等高的瓶子,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帮助乌鸦想出能够喝到水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肯定会假设许多方法,想到用各种东西。为了证明他们的想法,实际的操作、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为他们准备了生活中接触过的各种材料:弹珠、蚕豆、栗子、花生、小桔子、核桃等等,让他们一一进行实验。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些问题:原来大桔子、石头这些材料太大了,放不到瓶子里去,乌鸦没办法喝到水;葡萄、小桔子这些材料是浮在水面上的,根本不能沉下去,用这些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放进瓶子里,乌鸦也喝不到水;弹珠、花生、栗子等这些材料能沉下去,水位会慢慢升高,这样乌鸦就能够喝到水了。但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些能放进去又会沉下去的材料中,,有些放进去很快就能让乌鸦喝到水了,有些放进去水升得就比较慢了,怎么回事呢?通过再次操作和比较,他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那些能沉下去的材料中个子小的如花生,需要放很多进瓶子里,水位才会慢慢升起来;而栗子、弹珠这些个子大些的材料相对放得少些就能使水位升起来了,这样乌鸦很快就喝到水了!在这次操作中,幼儿通过自己对不同材料的实验不仅帮助乌鸦找到了能喝到水的材料,还找出了能很快喝到水的材料,助人为乐后的喜悦使每个孩子都那么兴奋;同时,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也了解了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成功的体验更使他们对材料的操作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三、发掘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的操作材料。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共同寻找材料,对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良好表现有很大的帮助。 有趣的鞋子这一活动,是让孩子通过对各种鞋子的亲身体验,感受穿大鞋的乐趣;并通过亲身感受,了解成人鞋子与儿童鞋子的最大区别。所以进行这个活动的主要材料就是各种各样的鞋子。但是要为每个孩子收集一双不同的鞋子就比较困难了。于是我请家长进行协助,帮助自己的孩子准备一双鞋子,这样就省去了很多准备材料的时间;同时,因为是自己带来的鞋子,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对成人的鞋子充满好奇,却没有机会尝试的他们终于有机会尽情的穿父母的鞋子了,走走、跑跑、跳跳,那份激动和迫不及待都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了!整个活动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活动结束时他们仍意犹未尽。 在毛毛虫学跳跃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的探索材料是一些不同质地的纸条。活动中他们纷纷将纸条变成毛毛虫检查它们的跳跃能力。活动结束后,仍有很多孩子想找些不同的材料再进行尝试。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将孩子们的操作欲望变成一个延伸活动,变成一个亲子活动呢?于是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实验,并请他们在父母的协助下再次实验。这样既能保证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也为孩子和父母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互动机会,同时也使孩子们的操作在父母的协助下更具科学性,一举多得! 总之,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学习探索的条件和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要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而在这过程中,材料就好比一座桥梁,引领着幼儿通往探究之路。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的同时,适时、适宜地对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使材料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更好地了解科学现象,掌握科学知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特色 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可以说,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最青睐的就是区域活动了。因为长期的区域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自由的可贵、体验到了操作的乐趣、品尝到了合作的快乐。但一直以来,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使用周期和定期更换成为了老师们的一大头疼之事。往往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精美教具只能获得孩子们的三分钟热度,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更是要花费幼儿园大量的财力去购买时尚纸张。 乡土材料是乡土资源中最常见、最实惠、也是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自然资源。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以说,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设丰富的物质操作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发展,成了当前我们每一位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思的问题。我园处于地道的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友、和鱼虫玩耍,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演绎幼儿自己的创造才能。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立足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农村资源中的乡土材料,并让各种富有鲜明特点的乡土材料,在大班幼儿的区角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区域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一、乡土材料在大班幼儿科学区中的投放与运用,绽放孩子探索的快乐心情! 科学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去的区域,因为老师会在这个区域里投放一些关于小实验的材料,例如:蜡烛、磁铁、沉浮等等。但科学区的材料更换频繁、实验活动需要老师的参与指导、幼儿只注重享受实验的过程而忽略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这种种弊端都让老师费煞苦心。于是,我就思索:怎样让富有深奥的科学道理与简单常见的生活活动相结合,怎样与我的课题概念相融合。 在科学区域中,乡土材料应该突破以往的观赏价值,更多的是要把教育价值融入其中。基于这种理念的产生,我班的科学区域分化成了“自然角”和“科学探索角”。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尝试,其中包括种植和饲养活动。 在种植活动中,师生一起动手,种上了各种种子和秧苗等,经常组织幼儿去浇水、拔草、松土、施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为了使幼儿通过种植活动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我们还在种植方法上翻花样。如把同种植物分别种在水里、泥土里,让幼儿观察其不同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又如投放两盆植物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一盆放在阴凉的卫生间,让幼儿观察两盆植物不同的长势,从而了解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亲自参见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还通过观察懂得种子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花的叶子有很多的形状、植物是先开花还是先结果等许多自然科学常识,粗浅的了解种子、幼苗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等等。 在饲养活动中,我们养过小蝌蚪、小乌龟、泥鳅、龙虾、小金鱼等,这些小动物大多是家中包池塘的小朋友带来的,有的则是家长带着孩子去小河边捉来的。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使幼儿更进一步接近动物,与小动物建立起友好的感情和行为。而这些农村常见的小动物,也常常给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小金鱼睡觉的时候怎么一直睁着眼睛?龙虾的大钳子有什么本领于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会三三两两的问老师、问同伴,回家后还问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一次,为了解决“鱼儿为什么会游泳”的问题,我与孩子们一起做了个实验,把一条鱼的胸鳍、背鳍和尾巴粘住,使它们不能动,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没有胸鳍、背鳍和尾巴的鱼顿时在水中失去了平衡,只能摆动,不会游。而另外几条鱼却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孩子们明白了,原来鱼儿是靠胸鳍、背鳍和尾巴来游动的。通过这些实验活动,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激发了兴趣,懂得了道理。 二、乡土材料在大班幼儿美工区中的投放与运用,绽放孩子操作的快乐心情! 大班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稳定性,一张废纸、一个小瓶盖等,都会在孩子的手中变成一个宝贝。因此,每一次的区域活动,美工区的人数总是最多的。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剪、可以粘、可以撕、可以画尽情地享受“创造”的快乐!这对于全体孩子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可喜的状态。 乡土材料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更是适合孩子们来动手进行艺术的创造活动。而我在美工区所提供的乡土材料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了内容的挑战性,让孩子们在美工区尽情的表现表达,大胆地想象创造。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有灰色的芋艿、紫色的茄子、红色与青色的辣椒、绿色的青菜、青色的蚕豆与毛豆、黄色的土豆、枚红的番薯、白色与红色的萝卜、弯弯的黄瓜等。这些颜色、形状各不同的蔬菜正是孩子们进行创造的最丰富的原材料。首先提供各类蔬菜让孩子进行观察,想象出像什么?因为经过孩子的观察想象,它们可以变成孩子眼中特有的、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力的物体。如:有的孩子把辣椒想象成了青蛙、把芋艿想象成了刺猬、把白萝卜想象成了白老鼠与小猪、把扁豆想象成了小船等等。同时,在孩子善于想象的基础上,我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进行互动。如:垫板、牙签、橡皮泥、火柴、即时贴等,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与辅助材料将蔬菜制作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如:孩子会在胖胖的芋艿背上“刺”上一些牙签,并把火柴插在芋艿的“肚子”下面当作是脚,最后用即时贴粘上眼睛、嘴巴,一只活灵活现的“芋艿”小刺猬就这样诞生了。 另外,乡土材料的再次利用还可以充分挖掘“家长”这一群体。比如:在秋季的美工区,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各种丰收的种子以及家中废弃的玻璃瓶子,意在让孩子们进行种子粘贴、创造的活动。可一开始孩子们一个人创造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都来寻求老师的帮助。于是,我利用家校通、小纸条的方式,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幼儿园的“秋季粘贴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采用自家田里丰收的各种种子,为玻璃瓶子穿上漂亮时尚的“种子衣服”,并带到幼儿园进行展览、评比活动。农村的家长很聪明,有的把瓶子变成了韭菜娃娃,有的为瓶子穿上了玉米粒衣服我还把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投放在美工区,引导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灵感,自信地完成美工作品。 三、乡土材料在大班幼儿游戏区域中的投放与运用,绽放孩子合作的快乐心情!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除了在室内组织开展的与各项学科相联系的区域外,还有一种室外的开放形式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我就把室外开展的区域活动称为“游戏区”。农村幼儿生活在大自然的环抱,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存在于他们的周围,是孩子们的欢乐源泉。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活动场所,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我们要尽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赋予的优势,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走向自然,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养料”。 例如:农村特有的“茅草地”就成为了农村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天然场所,它柔软、舒适、安全,既不要高投入,又能帮助我们解决孩子多、场地小的矛盾。因此“亲亲茅草地”的系列户外游戏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孩子们喜欢在茅草地上躺一躺、滚一滚、爬一爬,还能赤脚踩在茅草地上,享受微风、空气、小草的抚摸。有的孩子还喜欢趴在草地上,用小脸蛋和毛乎乎的草地亲一亲,说说悄悄话。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捉捉小昆虫、翻翻跟斗、抽抽陀螺、踢踢足球、跳跳皮筋、丢丢手绢、放放风筝、捉捉迷藏这种绝对自由、无拘无束的游戏令孩子们很满足;夏天,农村的小树林是孩子们的好去处,在树荫下倾听蝉鸣;秋收的季节,我还会带领孩子们去观看收割机忙碌的情景,并帮助农民伯伯捡稻穗;冬天,那漫天飞舞的瑞雪,让茫茫稻田都盖上了一条厚厚的白被子,这幅景色更让孩子们陶醉。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孩子和大人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乡土材料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可以经过老师的巧手,来为孩子们创造独特的教玩具。因为,玩具是孩子的亲密伴侣,是幼儿参加游戏的物质基础。农村特有的稻绳、球、竹圈、柳条圈、木棍、沙包、麦秆等废旧物,洗净消毒后,稍加装饰就可以做成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例如:引导幼儿用麦秆当游戏棒、吹泡泡、做哨子等,我还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用麦秆做材料的巧手角。又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用稻草编辫子、搓绳子、做稻草人或玩跳绳、跨跳等游戏。还可以将大纸箱制作成活动汽车、坦克,小纸箱加工成了纸盒积木,厚纸板做成了开发智力的插接玩具等等。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友好合作、一物多玩,尽情享受乡土材料带来的运动快乐! 四、乡土材料在大班幼儿角色区域中的投放与运用,绽放孩子自由的快乐心情! 大班孩子虽然是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但他们毕竟也只是一群5、6岁的孩子,同样充满了天真活泼。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我发现,大班的孩子对在小班玩过的娃娃家、菜场等属于角色游戏的活动仍保持着很高的热情与向往。加上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丰富、思维活跃、交往能力强、善于合作分配、会思考等特点,我想:如果在大班开展一些符合他们心理需要的角色游戏,不妨也是教育的一大有力措施。 有了这一理念,我根据农村幼儿园的条件与孩子的实际需要,在班级的阳台上开设了有农村特色的角色区角活动蟹市,其次考虑到我们家乡是养蟹之乡,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在大班开展了“太湖蟹”主题活动,在主题开展中我们结合主题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区域环境,将整个活动室创设为一个太湖养蟹场,有蟹苗交易市场、养蟹培植基地、螃蟹交易市场等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资源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在“蟹市”游戏中,孩子们还能互相商量着如何摆放摊位、分配谁做顾客、谁做营业员,并自制交易使用的钞票等等,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游戏结束后的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