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系统自动扰动试验.doc_第1页
MCS系统自动扰动试验.doc_第2页
MCS系统自动扰动试验.doc_第3页
MCS系统自动扰动试验.doc_第4页
MCS系统自动扰动试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电厂MCS系统扰动试验报告宁夏马莲台发电厂宁夏马莲台发电厂马莲台发电厂MCS系统扰动试验报告 部门:班组:年 月 日# 炉主给水控制系统扰动试验报告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安全措施:试验中要求投入汽包事故放水保护。试验中如汽包水位偏差超过100mm时切至手动调节。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试验期间注意监视汽包水位,给水流量及给水泵转速,如有异常切至手动调节。动态特性试验:(大修后必做)机组负荷稳定,汽包事故放水保护投入,给水系统切手动。记录汽包水位,给水流量,泵转速。调泵方式下阶跃改变泵转速,使给水流量变化5-10%,记录变化过程,分析曲线。自动投入要求:负荷稳定,将汽包水位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水位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主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给水泵流量有调节裕量。给水系统各参数均正常。内扰试验:机组运行稳定,手动方式下,快减给水流量10%,切自动并记录水位变化过程。反复重复上述过程。质量要求:水位变化最大偏差40mm,过渡过程时间30s(水位恢复到与定值偏差15mm范围内)。定值扰动试验机组运行稳定,水位处于0附近,先手动调整水位在-20mm左右。稳定后切回自动,快速改变设定值至+20mm (40mm变化量)记录水位变化过程。稳定后反向重复上述过程。质量要求:水位应在1min内稳定在15mm的范围内。外扰试验、改变负荷5%-10%MCR,变负荷率10MW/min,记录水位稳定值的变化过程。、质量要求:负荷扰动过程中水位最大偏差80mm,恢复15mm的时间2min。系统整定后的品质评价:最大偏差: 过渡过程时间: 稳态误差: 注:要求有试验曲线附页 试验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试验前后调节参数纪录:试验前 主调:Kp: Ti Kd Td 试验后 主调:Kp: Ti Kd Td 付调:Kp: Ti Kd Td 付调:Kp: Ti Kd Td 班组验收意见:电控部验收意见:生技部验收意见: # 炉主给水控制系统扰动试验报告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安全措施:试验中要求投入汽包事故放水保护。试验中如汽包水位偏差超过100mm时切至手动调节。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试验期间注意监视汽包水位,给水流量及给水泵转速,如有异常切至手动调节。动态特性试验:(大修后必做)机组负荷稳定,汽包事故放水保护投入,给水系统切手动。记录汽包水位,给水流量,泵转速。调泵方式下阶跃改变泵转速,使给水流量变化5-10%,记录变化过程,分析曲线。自动投入要求:负荷稳定,将汽包水位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水位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主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给水泵流量有调节裕量。给水系统各参数均正常。内扰试验:机组运行稳定,手动方式下,快减给水流量10%,切自动并记录水位变化过程。反复重复上述过程。质量要求:水位变化最大偏差40mm,过渡过程时间30s(水位恢复到与定值偏差15mm范围内)。定值扰动试验机组运行稳定,水位处于0附近,先手动调整水位在-20mm左右。稳定后切回自动,快速改变设定值至+20mm (40mm变化量)记录水位变化过程。稳定后反向重复上述过程。质量要求:水位应在1min内稳定在15mm的范围内。外扰试验、改变负荷5%-10%MCR,变负荷率10MW/min,记录水位稳定值的变化过程。、质量要求:负荷扰动过程中水位最大偏差80mm,恢复15mm的时间2min。系统整定后的品质评价:最大偏差: 过渡过程时间: 稳态误差: 注:要求有试验曲线附页 试验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试验前后调节参数纪录:试验前 主调:Kp: Ti Kd Td 试验后 主调:Kp: Ti Kd Td 付调:Kp: Ti Kd Td 付调:Kp: Ti Kd Td 班组验收意见:电控部验收意见:生技部验收意见: # 炉主给水控制系统扰动试验报告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安全措施:试验中要求投入汽包事故放水保护。试验中如汽包水位偏差超过100mm时切至手动调节。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试验期间注意监视汽包水位,给水流量及给水泵转速,如有异常切至手动调节。动态特性试验:(大修后必做)机组负荷稳定,汽包事故放水保护投入,给水系统切手动。记录汽包水位,给水流量,泵转速。调泵方式下阶跃改变泵转速,使给水流量变化5-10%,记录变化过程,分析曲线。自动投入要求:负荷稳定,将汽包水位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水位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主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给水泵流量有调节裕量。给水系统各参数均正常。内扰试验:机组运行稳定,手动方式下,快减给水流量10%,切自动并记录水位变化过程。反复重复上述过程。质量要求:水位变化最大偏差40mm,过渡过程时间30s(水位恢复到与定值偏差15mm范围内)。定值扰动试验机组运行稳定,水位处于0附近,先手动调整水位在-20mm左右。稳定后切回自动,快速改变设定值至+20mm (40mm变化量)记录水位变化过程。稳定后反向重复上述过程。质量要求:水位应在1min内稳定在15mm的范围内。外扰试验、改变负荷5%-10%MCR,变负荷率10MW/min,记录水位稳定值的变化过程。、质量要求:负荷扰动过程中水位最大偏差80mm,恢复15mm的时间2min。系统整定后的品质评价:最大偏差: 过渡过程时间: 稳态误差: 注:要求有试验曲线附页 试验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试验前后调节参数纪录:试验前 主调:Kp: Ti Kd Td 试验后 主调:Kp: Ti Kd Td 付调:Kp: Ti Kd Td 付调:Kp: Ti Kd Td 班组验收意见:电控部验收意见:生技部验收意见: # 炉主给水控制系统扰动试验报告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安全措施:试验中要求投入汽包事故放水保护。试验中如汽包水位偏差超过100mm时切至手动调节。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试验期间注意监视汽包水位,给水流量及给水泵转速,如有异常切至手动调节。动态特性试验:(大修后必做)机组负荷稳定,汽包事故放水保护投入,给水系统切手动。记录汽包水位,给水流量,泵转速。调泵方式下阶跃改变泵转速,使给水流量变化5-10%,记录变化过程,分析曲线。自动投入要求:负荷稳定,将汽包水位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水位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主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给水泵流量有调节裕量。给水系统各参数均正常。内扰试验:机组运行稳定,手动方式下,快减给水流量10%,切自动并记录水位变化过程。反复重复上述过程。质量要求:水位变化最大偏差40mm,过渡过程时间30s(水位恢复到与定值偏差15mm范围内)。定值扰动试验机组运行稳定,水位处于0附近,先手动调整水位在-20mm左右。稳定后切回自动,快速改变设定值至+20mm (40mm变化量)记录水位变化过程。稳定后反向重复上述过程。质量要求:水位应在1min内稳定在15mm的范围内。外扰试验、改变负荷5%-10%MCR,变负荷率10MW/min,记录水位稳定值的变化过程。、质量要求:负荷扰动过程中水位最大偏差550C,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主要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二过出口温度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机组在70%负荷以上稳定运行,汽温在额定值,减温水流量正常。DCS系统采集喷水调节阀开度、减温水流量、主汽温度、二过入口温度。快开/关调门5-10%,记录变化过程,分析曲线。自动投入要求:炉负荷70%,燃烧稳定,将二过出口温度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温度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二级过热器入口、出口温度、减温水流量正常。减温水调节阀动作正常,灵活无卡涩,死区在2%以内,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减温调节门有调节裕量。内扰试验:切除自动,快开/关阀门变化约10%减温水量,立即置自动,记录水量、阀门开度、汽温变化过程。质量要求:汽温最大偏差550C,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主要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二过出口温度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机组在70%负荷以上稳定运行,汽温在额定值,减温水流量正常。DCS系统采集喷水调节阀开度、减温水流量、主汽温度、二过入口温度。快开/关调门5-10%,记录变化过程,分析曲线。自动投入要求:炉负荷70%,燃烧稳定,将二过出口温度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温度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二级过热器入口、出口温度、减温水流量正常。减温水调节阀动作正常,灵活无卡涩,死区在2%以内,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减温调节门有调节裕量。内扰试验:切除自动,快开/关阀门变化约10%减温水量,立即置自动,记录水量、阀门开度、汽温变化过程。质量要求:汽温最大偏差550C,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主要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二过出口温度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机组在70%负荷以上稳定运行,汽温在额定值,减温水流量正常。DCS系统采集喷水调节阀开度、减温水流量、主汽温度、二过入口温度。快开/关调门5-10%,记录变化过程,分析曲线。自动投入要求:炉负荷70%,燃烧稳定,将二过出口温度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温度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二级过热器入口、出口温度、减温水流量正常。减温水调节阀动作正常,灵活无卡涩,死区在2%以内,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减温调节门有调节裕量。内扰试验:切除自动,快开/关阀门变化约10%减温水量,立即置自动,记录水量、阀门开度、汽温变化过程。质量要求:汽温最大偏差550C,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主要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二过出口温度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机组在70%负荷以上稳定运行,汽温在额定值,减温水流量正常。DCS系统采集喷水调节阀开度、减温水流量、主汽温度、二过入口温度。快开/关调门5-10%,记录变化过程,分析曲线。自动投入要求:炉负荷70%,燃烧稳定,将二过出口温度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温度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二级过热器入口、出口温度、减温水流量正常。减温水调节阀动作正常,灵活无卡涩,死区在2%以内,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减温调节门有调节裕量。内扰试验:切除自动,快开/关阀门变化约10%减温水量,立即置自动,记录水量、阀门开度、汽温变化过程。质量要求:汽温最大偏差70%,燃烧稳定,将屏过出口温度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温度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屏过入口、出口温度、减温水流量正常。减温水调节阀动作正常,灵活无卡涩,死区在2%以内,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减温调节门有调节裕量。内扰试验:切除自动,快开/关阀门变化约10%减温水量,立即置自动,记录水量、阀门开度、汽温变化过程。质量要求:汽温最大偏差70%,燃烧稳定,将屏过出口温度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温度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屏过入口、出口温度、减温水流量正常。减温水调节阀动作正常,灵活无卡涩,死区在2%以内,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减温调节门有调节裕量。内扰试验:切除自动,快开/关阀门变化约10%减温水量,立即置自动,记录水量、阀门开度、汽温变化过程。质量要求:汽温最大偏差70%,燃烧稳定,将屏过出口温度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温度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屏过入口、出口温度、减温水流量正常。减温水调节阀动作正常,灵活无卡涩,死区在2%以内,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减温调节门有调节裕量。内扰试验:切除自动,快开/关阀门变化约10%减温水量,立即置自动,记录水量、阀门开度、汽温变化过程。质量要求:汽温最大偏差70%,燃烧稳定,将屏过出口温度给定值给至当时的温度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屏过入口、出口温度、减温水流量正常。减温水调节阀动作正常,灵活无卡涩,死区在2%以内,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减温调节门有调节裕量。内扰试验:切除自动,快开/关阀门变化约10%减温水量,立即置自动,记录水量、阀门开度、汽温变化过程。质量要求:汽温最大偏差150pa时,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炉膛压力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锅炉燃烧稳定,燃烧调节切手动。DCS系统采集炉膛压力。选单侧吸风机,由运行人员手操一次将吸风机挡板开度改变510%,并记录炉膛压力静叶开度的变化过程,直至炉膛压力稳定为止。自动投入要求:燃烧稳定,将炉膛压力给定值给至当时的压力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主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 关信号,保护条件投入,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引风机挡板有足够的调节范围,特性符合要求。炉膛压力信号正确。内扰试验:锅炉燃烧稳定,燃烧调节系统全部投入自动。运行人员解除单侧吸风机自动并手操,使吸风机静叶挡板指令阶跃改变5%,然后立即投入吸风机自动,同时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新的稳定为止。质量要求:5%阶跃扰动,2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最大允许偏差80Pa,稳态误差为30 Pa。定值扰动试验:锅炉燃烧稳定,改变炉膛压力定值120Pa,同时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达到新的稳定,正反向各做一次,分别记录过渡过程时间、最大超调量、稳态误差。质量要求:炉膛压力定值改变120Pa,在2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在50Pa以内。外扰试验:锅炉燃烧稳定,吸风机调节系统投自动,运行人员将 送风机动叶开度改变5%,同时开始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新的稳定为止。质量要求:最大偏差80Pa,过渡过程时间20s(并且加滤波时间)。系统整定后的品质评价:最大偏差: 过渡过程时间: 稳态误差: 注:要求有试验曲线附页 试验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试验前后调节参数纪录:试验前 主调:Kp: Ti Kd Td 试验后 主调:Kp: Ti Kd Td 班组验收意见:电控部验收意见:生技部验收意见: # 炉炉膛压力控制系统扰动试验报告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安全措施:炉膛压力变送器(自动、显示)正常投入,两侧吸风机静叶挡板及电动执行器动作灵活、有调节裕量。试验中运行人员密切监炉膛压力及吸风机运行工况,如有异常,立即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炉膛压力超差150pa时,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炉膛压力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锅炉燃烧稳定,燃烧调节切手动。DCS系统采集炉膛压力。选单侧吸风机,由运行人员手操一次将吸风机挡板开度改变510%,并记录炉膛压力静叶开度的变化过程,直至炉膛压力稳定为止。自动投入要求:燃烧稳定,将炉膛压力给定值给至当时的压力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主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 关信号,保护条件投入,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引风机挡板有足够的调节范围,特性符合要求。炉膛压力信号正确。内扰试验:锅炉燃烧稳定,燃烧调节系统全部投入自动。运行人员解除单侧吸风机自动并手操,使吸风机静叶挡板指令阶跃改变5%,然后立即投入吸风机自动,同时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新的稳定为止。质量要求:5%阶跃扰动,2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最大允许偏差80Pa,稳态误差为30 Pa。定值扰动试验:锅炉燃烧稳定,改变炉膛压力定值120Pa,同时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达到新的稳定,正反向各做一次,分别记录过渡过程时间、最大超调量、稳态误差。质量要求:炉膛压力定值改变120Pa,在2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在50Pa以内。外扰试验:锅炉燃烧稳定,吸风机调节系统投自动,运行人员将 送风机动叶开度改变5%,同时开始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新的稳定为止。质量要求:最大偏差80Pa,过渡过程时间20s(并且加滤波时间)。系统整定后的品质评价:最大偏差: 过渡过程时间: 稳态误差: 注:要求有试验曲线附页 试验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试验前后调节参数纪录:试验前 主调:Kp: Ti Kd Td 试验后 主调:Kp: Ti Kd Td 班组验收意见:电控部验收意见:生技部验收意见: # 炉炉膛压力控制系统扰动试验报告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安全措施:炉膛压力变送器(自动、显示)正常投入,两侧吸风机静叶挡板及电动执行器动作灵活、有调节裕量。试验中运行人员密切监炉膛压力及吸风机运行工况,如有异常,立即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炉膛压力超差150pa时,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炉膛压力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锅炉燃烧稳定,燃烧调节切手动。DCS系统采集炉膛压力。选单侧吸风机,由运行人员手操一次将吸风机挡板开度改变510%,并记录炉膛压力静叶开度的变化过程,直至炉膛压力稳定为止。自动投入要求:燃烧稳定,将炉膛压力给定值给至当时的压力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主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 关信号,保护条件投入,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引风机挡板有足够的调节范围,特性符合要求。炉膛压力信号正确。内扰试验:锅炉燃烧稳定,燃烧调节系统全部投入自动。运行人员解除单侧吸风机自动并手操,使吸风机静叶挡板指令阶跃改变5%,然后立即投入吸风机自动,同时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新的稳定为止。质量要求:5%阶跃扰动,2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最大允许偏差80Pa,稳态误差为30 Pa。定值扰动试验:锅炉燃烧稳定,改变炉膛压力定值120Pa,同时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达到新的稳定,正反向各做一次,分别记录过渡过程时间、最大超调量、稳态误差。质量要求:炉膛压力定值改变120Pa,在2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在50Pa以内。外扰试验:锅炉燃烧稳定,吸风机调节系统投自动,运行人员将 送风机动叶开度改变5%,同时开始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新的稳定为止。质量要求:最大偏差80Pa,过渡过程时间20s(并且加滤波时间)。系统整定后的品质评价:最大偏差: 过渡过程时间: 稳态误差: 注:要求有试验曲线附页 试验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试验前后调节参数纪录:试验前 主调:Kp: Ti Kd Td 试验后 主调:Kp: Ti Kd Td 班组验收意见:电控部验收意见:生技部验收意见: # 炉炉膛压力控制系统扰动试验报告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安全措施:炉膛压力变送器(自动、显示)正常投入,两侧吸风机静叶挡板及电动执行器动作灵活、有调节裕量。试验中运行人员密切监炉膛压力及吸风机运行工况,如有异常,立即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炉膛压力超差150pa时,终止试验。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终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炉膛压力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锅炉燃烧稳定,燃烧调节切手动。DCS系统采集炉膛压力。选单侧吸风机,由运行人员手操一次将吸风机挡板开度改变510%,并记录炉膛压力静叶开度的变化过程,直至炉膛压力稳定为止。自动投入要求:燃烧稳定,将炉膛压力给定值给至当时的压力值,检查系统无切手动条件。检查系统主控制站及调节器跟踪,保证系统无扰切换。 关信号,保护条件投入,运行监视手段正常。引风机挡板有足够的调节范围,特性符合要求。炉膛压力信号正确。内扰试验:锅炉燃烧稳定,燃烧调节系统全部投入自动。运行人员解除单侧吸风机自动并手操,使吸风机静叶挡板指令阶跃改变5%,然后立即投入吸风机自动,同时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新的稳定为止。质量要求:5%阶跃扰动,2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最大允许偏差80Pa,稳态误差为30 Pa。定值扰动试验:锅炉燃烧稳定,改变炉膛压力定值120Pa,同时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达到新的稳定,正反向各做一次,分别记录过渡过程时间、最大超调量、稳态误差。质量要求:炉膛压力定值改变120Pa,在2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在50Pa以内。外扰试验:锅炉燃烧稳定,吸风机调节系统投自动,运行人员将 送风机动叶开度改变5%,同时开始记录炉膛压力的变化过程,直至新的稳定为止。质量要求:最大偏差80Pa,过渡过程时间20s(并且加滤波时间)。系统整定后的品质评价:最大偏差: 过渡过程时间: 稳态误差: 注:要求有试验曲线附页 试验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试验前后调节参数纪录:试验前 主调:Kp: Ti Kd Td 试验后 主调:Kp: Ti Kd Td 班组验收意见:电控部验收意见:生技部验收意见: # 炉送风调节系统扰动试验报告试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安全措施:试验中,运行人员注意监视为总风量、二次风道压力,及炉膛压力的变化。试验中如出现辅机故障时,需恢复系统,立即中止试验。系统投入自动后,如出现总风量、二次风道压力波动较大,解除自动,手动调节待系统稳定后继续试验。动态特性试验:锅炉燃烧稳定,负荷稳定,氧量稳定。采集总风量、二次风压、风机动叶开度信号。手动设定一侧动叶开度510%,记录上述信号变化曲线。自动投入要求:锅炉燃烧稳定,负荷70%,无切手动条件。两侧风机投入自动,动叶有调整裕量,引机投入自动。 二次风压、总风量、氧量监视手段正常。内扰试验:送风机系统暂切手动,选择某一送风机手动快速改变5%,投入自动,同时记录总风量恢复稳定值的变化过程。质量要求:系统要求氧量在1min内恢复到稳定值,并与给定值的偏差在0.5%以内。定值扰动试验锅炉燃烧稳定,送风量改变定值5%,记录总风量变化至新稳定值的过程。质量要求:系统要在30s(并且加滤波时间)内稳定,并维持在给定值的最大偏差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