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中的法律.doc_第1页
《十二怒汉》中的法律.doc_第2页
《十二怒汉》中的法律.doc_第3页
《十二怒汉》中的法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十二怒汉与英美法系陪审制度 环境学院 2011级 11323129 翟宇翔没有华丽的动作表演,没有高科技的3D技术,也没有气势磅礴的后期电脑合成,有的只是12名平凡的陪审团成员和1名不起眼的主持和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小房间。但是,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仍然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得到好评,还能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自然有其吸引人的地方,用语言的交流,劝说,辩论,甚至争吵,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紧密巧妙,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故事围绕着12名陪审员审判一名似乎已经证据确凿谋杀自己继父的年轻人开始。票数从开始的11票有罪对1票无罪,一直到后面的10比2、8比4、6比6、3比9,一直到最后的1:11,再到后来的唯一一位认为有罪的陪审员放弃坚持,整个审判以集体通过“无罪”而告终。一场原本看来不可逆的审判,却从一个人的质疑最后到出现了这样的巨大转变和逆转,并不是因为这一个人的英雄主义奏效,而是因为极具特色的美国诉讼审判制度在其中产生了影响。因此,下面围绕法律中的陪审团制度来探讨一下。电影中的陪审团制度属于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只处理刑事案件,职责是听审证据,也就是根据检察官、当事人以及证人的陈述,决定是否对被告进行起诉;小陪审团在刑事诉讼中,通过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在民事诉讼中解决争议,并决定是否赔偿。十二怒汉中的12个人属于小陪审团,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陪审团主要是指小陪审团。这个陪审团制度的实施是按照以下进行的。首先是选拨陪审员,被选择出来的陪审团里的成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从社区里挑选出拥有良好信誉的若干普通公民组成的。而且担任陪审员的门槛很低,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担任陪审员,不分贫富、种族和性别。也就是说,担任陪审员的12个人并不一定懂得法律,只是平凡的美国公民。而就是这样非法律专业的平凡的12个人竟然要他们来决定一件案的事实,甚至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很草率荒谬的,但这就是英美法系的基础。在陪审团制度的运作过程中,并非所有方面的问题都由陪审团来裁定。法庭审理案件时,警察、法官和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会搜集和甄别证据,最终,陪审团认定事实问题,法官裁定法律问题,两者分工泾渭分明。这种制度设计,恰恰在于排除了陪审员的法律专业化倾向,使司法过程中的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有所区分。而对于事实的认定,一个从未受过任何法律训练的普通人,凭借基本的逻辑、经验和做人的道德良知,是可以得出合理的判断的。当然,在陪审员的选拔过程中,需要公民的合作精神。一个陪审团的选出,再顺利也得花上半天时间。法官要逐个问明每个人的情况,包括各自的职业、业余爱好、阅读范围、家人或亲戚中有无执法人员、有无被害经历、是否被定过罪,是否认识被告人,能否保证自己公正断案等。这个过程冗长而乏味,但没有谁不耐烦。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回答都靠自觉。美国公民即使再不情愿,但也往往会自觉履行自己的这项义务。通过最初的选拔,在审判当天,会产生一大批报到的陪审员。然后法院中的陪审团主任或法院书记员会通过随机方式从一大批报到的履行陪审员义务的人中选出分派到各特定的审判中的陪审员名单。接下来才是进行审判裁决的过程。陪审团在整个审判过程中都要认真听取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当双方做完最后陈述以后,法官会对陪审团作出指示,包括法律原则及其应当如何适用,陪审团必须根据这些原则对事实进行认定,并作出裁决。在做出裁决之前,一般会有陪审团的评议,在评议时,陪审团一般是与外界隔离的,也就是他们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评议。我们可以从电影十二怒汉中看到这一幕,12个陪审员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进行评议。在民事案件中,陪审团根据多数原则做出决定,在刑事案件中则必须做出一致决定。根据美国联邦刑事诉讼程序规则,规则要求“裁决必须是一致作出的,它应当由陪审团在公开的法庭上递交给法官。”所以,电影中才会出现一个人和其他十一个人的意见不同时,仍然继续评议,而不是单纯的少数服从多数。不过,如果陪审团的意见一直不能达到一致,那案件会被成为“悬案”,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法官就会宣布“失审”,失审的意思是在作出判决之前审理就告结束了。通常情况下,法院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重新组成陪审团进行再审,直到陪审团达成一致意见。电影中,最早唯一一名提出质疑的陪审员戴维斯也是考虑到如果换了一批陪审员,那新的陪审团很可能会一致判罪,所以戴维斯一直坚持不判为“悬案”。当得出裁决结果时,就将裁决递交给法官,法官会在公开的法庭上宣布裁决的内容。如果陪审团认定无罪,则法官必须宣布无罪释放。如果陪审团认定有罪,则法官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量刑。换句话说,陪审团和法官的分工是陪审团进行事实部分的认定,法官进行法律部分的认定。通俗地说,就是外行“定罪”,法官“量刑”。陪审员履行了他们担任陪审员的义务后,陪审团就会解散,陪审员各自离去。这就是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的实施过程。让普通人来裁判普通人,这就是这种陪审团制度的安排。许多人也许会十分惊讶于这样一种大胆的制度,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这一制度以后,就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合理的存在了。第一,虽然对于法律和法律程序上,普通人是不完全了解的,但是对于案件的事实本身,普通人也具有判断能力。它用一种平等对待的立场,避免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生命受到威胁。它相信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有大量法律专家的存在,但它更愿意相信外行的普通人的常识和判断。第二,法律需要理性,但更需要尊重人性。这些陪审员没有法律人的理性,只有平常人的思维逻辑。但是,正是这种普通人的带有人性的思考超越了法律人的冷漠和麻木。长期的法律工作,形形色色的事件,使法律人变得越来越麻木,就像医疗工作者面对生老病死的麻木一样,热情散去只剩下干瘪的法学理论和僵硬的法律条文。像影片中的情况下,一些法律人士可能会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马上定罪。但是,正是有片中戴维斯的同情和善良,给那名无辜的青年人留下了一条活路。第三,这是一种很好的民主体现。因为在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这个重大问题上,十二个普通老百姓的权力,超过了总统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它让普通人有了说话权,而不是任由专业人士的控制。最后,陪审团制度的设计还推动了公民去关心社会,了解法律,掌握法律,这对于社会的安定和民主化是十分重要的。每一名公民都有可能参与到案件的裁决中,普通人虽然不会去深入研究法律条例,但这一制度会促使他们了解法律。当然,这一陪审团制度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到公平。各个陪审员的私念和偏见都或隐或现地展示出来:有的想早早结束讨论,以免误了橄榄球赛;七号黑人陪审员以自己的本土出生为自豪,因此对移民的黑人少年抱有敌意;三号陪审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父子恩怨,所以视天下所有的儿子为粪土,等等。但最终大家还是围绕真相客观地进行分析讨论,这也体现出他们的素质。影片用巧妙的手法诠释了美国的陪审团这个“神圣组织”在司法判决中的作用。这是一场正义与善良的胜利,也是西方法律精神的胜利。参考资料:1. 刘仁文博客:/liurenwen/art/6161117.html2. 与美国陪审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