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王国维“境界”说摘 要:王国维“境界说”的主要内涵在于五个方面:“境界的真.”,“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诗人之境界”与”常人之境界”,”造境”和”写境”,”三种境界”。总结起来说,“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也是他对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意境王国维被尊称为中国近现代美学伟大的启蒙者,他以自身深厚的学养、渊博的学识,在20世纪中国传统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体系全面冲击而陷于总体危机的艰难时刻,成为当时罕见的可以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的思想巨人之一。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王国维的理论中,”意境”和”境界”基本上是同义词。当他论述艺术以外的问题时,他多用”境界”,而当他论述艺术问题时,则多用”意境”。我们在论述中不拟区分使用,一概用”境界说”指代。那么,他眼中的”境界说”的内涵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大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境界之“真”在王国维看来,”境界”之为”境界”的一个基本特点在于它是”真”。这个”真”即”真景物”和”真感情”,而他尤其强调的是后者,所以境界的含义很多时候接近于王国维所评姜夔词中”有格无情”的”情”,他在其他地方又称为”真情”。人间词话第六则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里便是对境界的解释,这一解释与佛学的境界论完全一致:境界既指景物这样的”外境”,也指第六识”意识”的对象人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内境”。他在此为何要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呢?这便表明王国维对于景物和人的感情是有两种不同的区分的:一般的喜怒哀乐与”真感情”;一般的景物与”真景物”。而”真”便成为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道家文论中,”真”主要指一种与天相合的境界。如庄子所说的”真人”,就是与”至人”、”圣人”一样,都是指与道合一之人,是老子所说的”返朴归真”的人。庄子。渔父说:”真者,精诚之至也”。在这里,”真”与一般的”真实”、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还是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指合乎天性的性情之真,”真”即具有”赤子之心”。王国维对”真”的看法继承了道家,他认为有境界的作品就是有真性情的体现”赤子之心”的作品。如人间词话第十六则在评论李煜时说到:”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人间词话第十七则甚至以为”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认为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阅世很浅,这是李煜作品之所以”真”和有境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王国维后面这种看法,笔者认为是片面的,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能写出有意境的词,当然主要是由于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和对于生命的真切体验,但并不能认为是处于深宫,阅世浅而写出来的。人间词话中第十八则又指出:”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这里说明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后所作的燕山亭词,只不过慨叹自己的遭遇而已,没有太深刻的思想内涵,远不如具有同样遭遇的李后主,因为后者的词所写的感情上升到了全人类的普遍感情。此外,”真”也指天性的自然流露,”真”就是”真切”。他赞美纳兰性德的词,就是因为它是真切的。如人间词话第五十二则他极力称赏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所以其词为”北宋以来”的唯一者。真切的词表现的是”真我”。王国维在研究沈石田、恽南田的二田画癫记时提出了”真我者得之于天,不以境遇易欤”。王国维否定诗词创作中的”游词”。“游词”之”游”,并非指内容的”淫”或”鄙”,而是指虚假,游离于真实的内心世界。他进而认为,对己对物都必”忠实”:”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情真意真之词,即使其情意并不高雅,但也不失为有境界之词。二、“隔”与“不隔”“不隔”是王国维对境界的第二个重要说明。在人间词话第四十则中,他对”隔”与”不隔”进行了区别: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栏杆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在王国维的手稿中,”隔与不隔之别”为”真与隔之别”。可见,所谓”不隔”乃是”真”的另一种说法。曾有许多研究者认为“隔与不隔之别”是不用典与用典之别,认为不用典而描写的事物显得显豁生动,这便是不隔,用典则似乎隔了一层而不够显豁,这就是隔。而童庆炳教授对此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解释:”所谓隔是因为用典过多或认为显得过于肤浅过于晦涩,不能生动鲜活地表现事物,不能使所描写的事物灌注诗人生命的体验,从而不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所谓不隔不但是因为”语语如在目前”更重要的是因为灌注了诗人的鲜活的生命情感,而使读者的生命情感也被激发起来了。隔是死的,无生命的;不隔是活的,有生命的。隔与不隔的区别正在这里。意境的灵魂是所描写的对象的生命活跃与高扬,使读者不能不为之动情而进入那特定的诗意空间中去。”童先生这里对”隔”与”不隔”作出了精当的解释。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四则中还将境界分为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对境界类型的划分受到了康德和叔本华的影响,比如他始终认为美是无意志,也是没有利害关系的,审美观照纯属一种静观。但在实际的审美观照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来带有”意志”、”欲望”的人的审美观照,这就需要审美主体挣脱”意志”、”欲望”的缠绕才能获得观照,这种挣脱的过程就是动的过程;另一种则是主体从一开始就无”意志”、无”欲望”的审美观照,此时,静观毋庸任何争斗就占了上风,并和审美对象溶为一体,以至”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前者便是王国维所谓“由动之静时得之”的”有我之境”,后者便是”人惟于静中得之”的”无我之境”。由此可以看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结合了叔本华美学而提出的,表示的是审美主体在审美观照时的不同处境和心境。四、“诗人之境界”与“常人之境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又把境界分为”诗人之境界”和”常人之境界”:”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诗人之境界,惟诗人能感之而能写之,故读其诗者,亦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而亦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浅焉。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为诗人能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基于这点,王国维受到了康德、叔本华等人的天才说的影响。比如叔本华把天才和俗人对立起来,称那些关注切身利害关系的作品为俗人的作品。而王国维除了接受叔本华的”天才说”之外,更对其予以了修正和补充,指出”诗人之境界”超越了利害关系,天才之诗人能超脱世俗功利的束缚,感常人所不能感,言常人所不能言。但王国维同时也承认诗人与常人在境界感上有相通之处,只不过只有诗人才能把常人皆能感受到却不能很好表达的境界,能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使之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同时,诗人在艺术中所表现的境界又必须建立在”常人之境界”的基础上,并以其为存在的依据。”诗人之境界”还必须借助不朽文字,深契人心,才能通过常人的接受和鉴赏而行于后世,即”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否则便只能孤芳自赏,落到曲高和寡的境地。此外,常人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是可以提升到”诗人之境界”的。这里”诗人之境界”与”常人之境界”实际上已涉及到艺术境界与现实境界、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间的关系问题。五、“造境”和“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还提出境界可分为”造境”和”写境”。他说,”造境”和”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造境”必合乎自然”,”写境”亦必邻于理想”。这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率先把西方文艺理论同中国意境说予以明确结合的整合。所谓”造境”,可视为西方的浪漫主义,而“写境”可视为西方的现实主义。这种提法非传统文论所能企及,是吸收西方观点对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发展。六、“三种境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还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笔者认为,这里的”境界”既是说艺术的境界、词的境界,也是在说人生的境界。王国维在这里说明了:最终的境界乃渐修后的顿悟,但这顿悟之中却是颇有转折的。首先上寻,千百度的寻,但寻而无果。于是突然改变方式寻,最后才发现目标所在,这实质是一个意志力考验外加判断力考验的艰苦过程。而只有在正确的判断力的指导之下的意志力才有其价值和意义,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和无效的。此外,境界是需要于虚静寂寞中才能提升,常人大多留恋的是灯火辉煌,而心怀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却能超越常人之境界,所以能”剑走偏锋”,”志”由虚静中得以“立”。境界的达成乃是磨难的积聚,又是快乐的积聚,是历经曲折之后的翻然顿悟,由此有着一种难以言说、不可名状的愉悦,正如王国维在论哲学家与美学家之天职一文中所描述的:”今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恍惚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当然“境界说”也存在着不足。对于“境界说”的明确定义,作者在人间词话中始终未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西南地区综合医院医疗技术交流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深部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合作合同
- 2025年新型快餐连锁店智能厨房设备采购、安装及售后保障合同
- 2025年PE电力管材采购及智能电网配套工程合同
-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小蜡笔
- 2025年业务精英招募与团队互动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品牌形象宣传合作协议范本汇编
- 2025年企业员工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合同书
- 2025年度中小学校园电子产品租赁与零售服务合同
- 2025年智能化别墅租赁及设施共享合作协议
- 2025年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低压电工理论考试1000题(附答案)
- 2025年益阳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湖南】2025年高考湖南卷化学高考真题+答案
- 2025年中国LCP料数据监测报告
- DGTJ08-2093-2019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 含2021年局部修订
- 民政知识教学课件
- DB1301∕T494-2023 城市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建设及管理规范
- KET教学课件新版
- 乳房恶性肿瘤放疗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