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原理.doc_第1页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原理.doc_第2页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原理.doc_第3页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原理.doc_第4页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原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原理 论文查重与论文检测有很多种类,目前包括知网期刊查重检测,知网大分解查重检测,知网小分解查重检测,知网VIP查重检测,PaperPass论文查重检测,维普论文查重检测,GoCheck论文查重检测,万方论文查重检测,PaperYY论文查重检测,PaperRator论文查重检测等种类。下面是范文站收集的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原理,欢迎阅读。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简称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侵害单侧一个或多个皮区,多表现为躯干的环状或条形损害。 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观察不同针灸方法的止痛效应,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止痛效应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为xx年4月xx年10月针灸科、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 将101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心随机的方法,分配至A组(电针组)30例、B组(铺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D组(叩刺拔罐组)23例。 剔除5例误纳病例及2例脱落病例,结果最后符合方案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94例。 其中男54例(57.4%),女40例(42.6%);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3.611.59)岁。 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不适至初诊时间、疱疹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试验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ecilTextbookofMedicine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 (2)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出现疱疹17天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者。 (3)排除标准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1.3治疗方法 4组患者疱疹局部均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损。 治疗时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行。 (1)A组(电针组)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患侧)、支沟穴、后溪穴。 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定位均按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3取穴。 阿是穴用平刺法局部围针刺,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支沟穴、后溪穴直刺,均进针约0.81.0寸,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min后出针。 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 (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约3cm3cm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 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烧尽棉花,每次施灸3遍。 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3)C组(电针+火针组)火针操作方法:术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cm,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 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4)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叩刺拔罐方法:术者以一次性梅花针叩刺阿是穴,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及病损两端。 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 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1.4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指标疼痛强度(VAS评定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h内最痛点。 以100mm标识,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够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 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h内疼痛强度与基线相比的缓解情况。 记录范围0100%,0表示完全没有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 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 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 于观察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记录。 项如在疗程内无法记录(疼痛未缓解或者消失),则在第22、30、60、90天随访时记录。 (2)患者满意度:用标尺法,0100代表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100分表示很满意,0分为很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程度的位置,并记录读数(分)。 于第11天记录。 1.5统计方法 数值以(珋xs)表示,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前,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 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 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与VAS疼痛评分的关系 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说明经1疗程的针灸治疗后,针灸各组的总体止痛效应相当。 经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不同(P0.05),A组(电针组)、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P0.05);电针+铺棉灸组、电针+叩刺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当(P0.05)。 从患者角度分析,较电针+铺棉灸、电针+叩刺拔罐,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 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凭着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 4涉及整个疾病就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 2.2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4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A组(电针组)较B组(电针+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05)。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其发生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循肝胆经络熏蒸肌肤;在病变后期,余毒未清,瘀血阻滞肌肤而发生神经痛。 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困扰患者的主要原因。 止痛是针灸的一大功能,针灸有减轻带状疱疹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等作用5-6。 本方案取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治疗,本取穴方案从蛇串疮病机出发,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 采用电针法、电针+铺棉灸法、电针+火针法、电针+叩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虽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疼痛强度、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各止前效应指标,除了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外,余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考虑与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7有关,估计到治疗后的观察点,大部分患者自然病程已向痊愈转归,因此无法体现各疗法止痛效应的差别。 电针法为阿是穴围针刺加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电针治疗,其余三种疗法分别为在此基础上加上铺棉灸法、火针法、叩刺拔罐法,治疗后VAS评分A组(电针组)明显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而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结果说明针灸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将电针和铺棉灸重叠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可能还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将其所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用0100分表示出来,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属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 病人报告的临床资料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价关注的焦点,可用于最佳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8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循证医学针灸证据评析 1针灸研究证据的和范畴的确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经验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 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1.1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1.2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 因此针灸专家经验总结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 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1.3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 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 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