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特点.doc_第1页
贵州的特点.doc_第2页
贵州的特点.doc_第3页
贵州的特点.doc_第4页
贵州的特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的气候特点 2010年02月22日 03:39 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1)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因此,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多数年份的雨量是充沛的。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数雨量集中在夏季,但夏半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常有干旱发生。(3)光照条件较差,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较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即省之西部约1600小时、中部和东部为1200小时,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各地年雨日一般在160220天之间,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0天以上。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4)本省地处低纬山区,地势高差悬殊,天气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由于东、西部之间的海拔高差在2500m以上,故随着从东到西的地势不断增高,各种气象要素有明显不同。如西部的威宁较中部的贵阳海拔增高1163m,年太阳辐射较贵阳多96MJm-2,年平均气温低4.8,年平均绝对湿度小4.0hPa,故威宁气候高寒,贵阳则气候温和。再将东部的铜仁与中部的贵阳作一比较,前者比后者海拔降低787m,年太阳辐射比贵阳少户234MJm-2,年平均气温升高1.6,7月平均气温升高3.7,1月平均气温升高0.3C,故铜仁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贵阳则是冬暖夏凉。在水平距离不大但坡度较陡的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更明显,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充分说明了贵州山区垂直气候的差异性。第22卷第4期2004年12月贵州科学GUIZHOU SCIENCEVol.22,No.4Dec.2004收稿日期:2004-03-15作者简介:杨文斌(1968),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生态、环境评价教学与研究工作。杨龙,教授。贵州小红栲群落生态研究杨文斌1杨龙2(1.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在西望山、斗篷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红栲群落是其中重要的类型。本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贵州小红栲群落特征、结构、类型、动态、利用与保护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红栲群落性质为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小红栲种群重要值达163.54,表现为相对纯林;(2)小红栲属于增长型种群;)小红栲径级株数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4)小红栲群落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5)小红栲的保护和利用。关键词小红栲群落;特征;动态;保护中图分类号Q94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63(2004)04-0084-09THE STUDY ONCASTANOPSIS CARLESIICOMMUNITY INGUIZHOU PROVINCEYANG Wen-bin1, YANG Long21.Anhui Nornal University, Anhui, Wuhu 241000 China; 2.Guizhou Nofmal University, 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ABSTRACTTheCastanopsis carlesiicommun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forest ecologicalsystem of Xiwang Mountainous area and Doupeng Mountainous area. 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the characters, struc-tures, types, dynamic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Castanopsis carlesiicommunity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analysis. All results indicate:1)The nature of the community is midsubtropical mountainous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The populations importance value is 163.54, which presents a picture of relatively pure forest; 2)Castanopsis carlesi-ipopulation is at a rising stage; 3)Diameter classstem-number curve presents approximately normal school; 4)Thiscommunity is at a sub-climax stage;and5)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vegetation are neededin these areas.KEY WORDSCastanopsis carlesii;character; dynamics; protection小红栲(Castanopsis carlesii)又叫小叶槠、米子柴、细米圆,属于中国特有植物。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低海拔向阳山坡上有零星分布。目前只在贵州梵净山、息烽西望山、都匀斗篷山发现有较大面积小红栲林的分布,其中以都匀斗篷山小红栲林分布面积最大。本文以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息烽县西望山小红栲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群落学的角度多方位进行研究。1研究方法野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