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010年我院住院药疹患者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对策.doc_第1页
159.)2010年我院住院药疹患者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对策.doc_第2页
159.)2010年我院住院药疹患者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对策.doc_第3页
159.)2010年我院住院药疹患者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我院住院药疹患者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对策虞佳(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330001)摘要目的:分析药疹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致敏药物,研究药疹的药学监护对策。方法:对2010年本院皮肤内科39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年龄、致敏药物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9例药疹患者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疹最多,占总数的58.97%(23例)。结论:加强药物信息交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关键词药疹;临床分析;药学监护对策;合理用药药疹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1。药疹是过敏反应最常见的类型,严重的药疹可危及生命,因此,须防止和尽早发现药疹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药品不断推陈出新,引起药疹的药物也在不断增加,致敏药物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为了研究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及其临床表现与防治,笔者对我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药物导致的药疹进行分类并提出药学监护对策。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查阅我院皮肤内科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确诊为药疹的住院患者的病历共计39份,其中非重症药疹例,重症药疹例。1.2诊断分型标准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按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提出的皮疹分型方法进行分类;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对致敏药物进行分类。1.2.1分型标准药疹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同药疹可引起同种类型药疹,而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2。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轻症药疹和重症药疹。重症药疹包括多形红斑型药疹和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情常凶险,可导致患者死亡。轻症药疹包括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湿疹型药疹、紫癜型药疹等,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常迅速消退。1.3研究方法统计39例药疹患者的一般情况、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等临床资料,分析药疹类型、主要致敏药物及治疗等情况。2结果2.1一般情况39例药疹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33.5岁,各年龄段药疹例数及百分比情况,详见表1。表1 各年龄段药疹例数及百分比情况年龄组例数百分比019岁1025.64%2039岁1333.33%4059岁1333.33%6079岁37.69%总计39100%2.2疹型39例药疹的分型情况详见表2。表2 39例药疹的分型情况药疹类型例数百分比药疹2769.23%固定型药疹25.13%荨麻疹型药疹512.82%多形红斑型药疹37.69%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5.13%总计39100%2.3致敏药物的分类39例患者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中成药及外用制剂等数十个品种。详细情况见表3。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疹中头孢菌素类6例,青霉素类13例,四环素类1例,磺胺类1例,林可霉素类1例,大环内酯类1例,解热镇痛药1例由安乃近引起,抗癫痫药2例均由卡马西平引起,生物制品1例由破伤风抗毒素引起,外用制剂1例,其余致敏药物均不详。表3 致敏药物种类分布情况药物种类例数百分比抗菌药物2358.97%解热镇痛药12.56%中成药25.13%抗癫痫药25.13%生物制品12.56%外用制剂12.56%不详药物923.08%总计39100%2.4治疗发现药疹后,首先是停用或更换可疑药物。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以促使体内药物排泄。轻症者一般给予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重症者则需加用皮质类固醇,如醋酸泼尼松,当病情好转则逐渐减量以至停药。病情特别严重的,如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则需及早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其治疗原则如下:2.4.1大量皮质类固醇静脉滴注2.4.2防止继发感染2.4.3注意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2.4.4加强护理3讨论3.1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前药疹的诊断缺乏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还是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除固定性药疹具有特征性表现之外,多数药疹不易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同样症状相区别,容易造成误诊,必须根据病史及发展过程加以综合分析而做出诊断。临床应在熟知各种药疹类型的基础上,排除类似的内科、皮肤科疾病,通常药疹在停用致敏药物后较快好转或消退。但是联合用药或是复方制剂引起的药疹,不容易分辨出致敏药物的准确种类。3.2年龄3.2.1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使用剂量不当、意外过量摄入以及重复用药。很多家长认为,对付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完全可以自己给孩子吃药解决,临床统计表明,这成为20%以上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3。而在专业的儿童医院,发生使用剂量不当、过量用药的情况则非常少。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应增加生产儿童专用药物的药厂,以改变儿童患病后使用成人药物的现状;家长应提高必要的用药常识,减少儿童安全用药的盲点。给小孩用药前应该请教专业的儿科医生。3.2.2中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药动学药效学改变、依从性差以及联合用药等原因引起。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药物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药物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忽视规定用药的重要性和服药总数多等原因造成漏服、误服、忘服、多服和不按给药时间乱服,这些都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4。因此,对老年病人用药宜少,疗程应简化,给药方法要详细嘱咐。此外,中老年人常联合用药,而联合用药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3.3致敏药物根据表3,本院住院患者中,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尤其是-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多数患者在用药后一周左右发生药疹,多数患者可以在停药后康复,单少数患者可发展成为重症药疹,因此临床医师在用药时应重视过敏史的追问。4药学监护对策4.1医护人员的用药教育 提醒临床医生,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儿童用药,并且尽可能减少用药品种。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一单出现药疹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患者,尽量选用过敏发生率较低的药物,同时避免使用已知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于按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如注射用青霉素,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同时,皮试阴性有时仍可能发生药疹,应引起重视。4.2患者的用药教育 告知患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牢记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切忌滥用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防止出现严重后果。4.3 对临床药师的要求 临床药师对药物说明书一定要熟悉掌握。如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有视物模糊或复视,较不常见的有过敏反应,由于卡马西平口服吸收缓慢,一旦引发不良反应,常比较严重,如重症药疹,同时在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引起的药疹时,应权衡利弊,慎重考虑,加强监护。另外抗组胺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因此患者在服药后不能从事精密仪器操作、开车或者高空作业等。据WHO统计,全世界约有1/3的患者的死亡与用药有关。近年来药物种类迅速增加,药源性疾病亦有明显增多的趋势5。但是目前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尚未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临床药师大力普及药源性疾病的知识,收集药物安全信息,加强药物信息的交流,有效地协助临床医生工作,尽可能的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5参考文献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0.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3金瓯 岳金凤.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