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滞销的化解之道以苹果为例.doc_第1页
我国农产品滞销的化解之道以苹果为例.doc_第2页
我国农产品滞销的化解之道以苹果为例.doc_第3页
我国农产品滞销的化解之道以苹果为例.doc_第4页
我国农产品滞销的化解之道以苹果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化解之道以苹果滞销为例前言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其规模大,品类多,各地企业和政府都要想尽办法将农产品广出去。近段时间以来,农产品滞销新闻频频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滞销品种更多,除了蔬菜,还有水果。而滞销的量,也格外大,动辄数以万斤。根据数据综合分析,我国农产品滞销带有一些规律性,存在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从2005年到2012年11月中旬,农产品滞销发生的频率不断在增高。从2005年到2012年11月中旬,农产品滞销发生的频率不断在增高。举个简单的例子,2005年到2012年我们搜集的经过新闻报道的一共是661个滞销事件。2012年11月5号的时候已经是2005年的两倍了。二是季节比较集中,经过对新闻报道的统计以后,我们发现70%的农产品滞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到下一年的4月份,占到70%。三是品种分布比较集中,我们按照水果蔬菜,肉蛋还有其它的类别进行统计。在蔬菜方面,占到整个661个农产品滞销案件中的44%,水果占到41%,有其它的农产品大概占到了百分之十几,那么蔬菜和水果确实是整个农产品当中容易出现的,而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发现主要蔬菜集中在叶类蔬菜上,占到了整个蔬菜滞销率的50%,而在叶菜类主要是白菜占到了整个叶菜类的64%。在水果方面,主要集中在三个品种方面,一个是柑橘,占到了水果滞销发生率的40%。再一个苹果占到了25%,西瓜大概占到了25%。四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我们发现有生产环节的滞销,也有中间环节的滞销还有市场的滞销,但最主要集中在生产,661个案例里面95%都是来自于生产方面的滞销。统计发现主要集中在单个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上面,占到整个环节滞销的的95%,然而合作社还有企业也有一部分,但是占到的比重很低。过去在2005年,看到零星的个案大概10亩、100亩,但是现在网上或者新闻媒体上看到是上万亩大规模,这个规模我想可能就是2005年到现在,在农产品滞销方面一些基本的特征。从芹菜、山楂再到苹果,“滞销”蔓延成为这个冬天里种植户心上的寒潮。为什么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反复的出现滞销问题呢?下面就以苹果为例具体分析滞销的原因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例题果业大省陕西今年迎来苹果丰收,总产量达770多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记者11月中、下旬在陕西渭南、咸阳、延安等果业主产区走访看到,本应进入尾声的苹果销售,今年面临价格暴跌、严重滞销的难题,大量苹果堆放在农户家中难以出手.陕西澄城县白草塬村果农王法定的果园里还有近一半的苹果没有采摘,摘下来的也还堆放在家里,他说,去年这个时候早就卖完了,今年一直没有客商,只好放慢采摘速度。白水县果农董顺利的三亩苹果,今年产量达到5000多公斤,但最近果汁厂的原料苹果收购价只有每公斤四毛钱左右,只有去年的1/4。礼泉县赵镇索村一些果农说,现在苹果销量还不到产量的10%,很少有客商来。位于礼泉县的富安果汁公司厂区内,今年上半年生产的上千桶浓缩苹果汁还存在库房,下半年基本没有开工。咸阳市农业局副局长汪忠新告诉记者,今年全市苹果产量约270万吨,目前销售量只有130万吨,还不到一半,而且质量较好的红富士、秦冠的价格分别只有1元、0.4元左右,比去年下跌了1/3。渭南市果业局副局长刘永奇担忧地说,渭南市今年苹果总产量127万吨,还有大约60万吨没有售出,这些苹果大多已在农户家中的常温条件下存放了一月左右,再这样下去,苹果品质下降,更难销售,难免出现倒在田间地头的现象。造成目前陕西苹果滞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果业经济政策性“振兴”,水果种植面积与年产量几乎同时增长 图为中国水果产量和果园面积的增长趋势 经济农业近年来一直受到各个地方政府的热捧,为此各个地方政府出台了众多的优惠政策来引导农民向经济农业靠拢。有些地方政府大打“农业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牌,搞农业示范园区,以此来影响周围的农民向其靠拢。在形成规模效应的过程中,“农业补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农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种植户的选择。咸阳礼泉县,2000年之前这里大多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当时种苹果甚至还要上缴果业税。后来随着国家支持经济农业的政策落实,果业税也随之取消。2000年之后,支持政策增加,其中包括每年免费组织果业的生产技术的培训,对于一些山地的果树种植还可以享受每亩140元的“退耕还林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能够形成规模化生产,单亩的补贴标准会大幅提升。以玉米为例,玉米每亩补贴10元,但是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玉米每亩就能达到80元。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以此来带动新型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合作社,国家可以一次性发放无息贷款400万元。除了国家补贴和无息贷款之外,一些地方还伴随着贴息贷款、技术指导、化肥优惠等措施。众多经济政策的出台,使得单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苹果为例,从20062011年,仅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就突破114万公顷,比2006年种植面积增长了33%;2011年产量高达1420万吨,分别占据全国和全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3和1/8。2.流通过程中的压力大苹果在经销商的手里需要经历挑拣、装箱、运输等程序,一个苹果从生产地到终端市场,如果没有两倍以上的优势价差,那基本上是赚不到钱的。在流通环节上成本相对往年有明显的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油价上升。今年三季度,国内成品油价格达到制高点,这引得物流行业纷纷涨价。然而在发改委11月中旬下调成品油价格之后,一直以来“加多减少”的价格调节机制的后续效应发酵, 物流行业并没有因为油价的下跌而降低运输价格。时至农副产品销售旺季,各大物流公司仍没有为此过多地进行价格调整。其次是劳动力价格上涨。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工人的工资也在不断的增长。再次就是全国正在加快的“营改增”调整带来的税率提高成了新的成本。交通运输业的税率由先前的3%增至11%,物流服务业也由以前的5%增为6%。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改增值税最大的好处进项税金的抵扣执行并不完善,并不是所有的进项税金都可以抵税。这让物流企业只好以提价来增加收入,生产者成为最终的买单者。3.产业接续能力短缺全年苹果出口增长幅度没有与苹果产量的增加幅度同步。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中日等周边关系紧张,加之今年南非苹果也获得丰收,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挤占了部分我国的市场,还有苹果这种产品的下游市场过于单一,除了直接食用和苹果汁压榨之外,很少有其他的产品出现。导致我国苹果市场出现产地大量的滞销。同样是农产品的山楂,虽然今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但是造成的损失却远不及苹果,这得益于山楂的用途相对比较广泛,开发的下游产品居多,除了食用以外还可以药用,下游产品达到了近百种。所以当面临市场重压时,降价幅度就没有苹果那么大。4.水果市场供过于求 1990-2008年中国水果供求数量平衡表 (单位:万吨)Tab.2-4 Chinese fruit supply and demand quantity in 1990-2008 (unit:10,000 tons)年份供给量总需求平衡项1990 3630.02924.7 705.31991 4207.33166.31041.01992 4724.23361.91362.31993 5831.73821.92009.81994 6780.84444.32336.51995 8165.65367.62798.01996 9043.75897.03146.71997 9892.96458.93434.0199810586.56921.13665.4199912100.67721.94378.7200012088.88082.24006.6200112920.08615.54304.5200213489.48698.44791.0200314667.99298.15369.8200415492.89592.35900.5200516252.49893.56358.9200617247.510722.66524.9200718280.811233.77047.4200819374.311817.77556.6从我国水果供求量表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水果购销体制,对水果实行市场放开、价格随行就市和多渠道流通的政策之后,市场对水果生产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使水果生产迅猛发展,水果的生产量逐年上升,同时我国水果进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除去加工以及损耗量外,水果供给量已经能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但是出现过剩的水果越来越多的现象,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水果已经过剩了,2008年有39.00%的水果成为剩余水果。水果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发展速度还远远落后于水果供求市场的发展。5. 水果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 (a) (b)图2-6 1984年和2007年中国水果消费结构比例Fig.2-6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fruit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1984 and 2007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消费数据库整理得出。1984年,苹果、柑橘、香蕉等种植面积的扩大,水果消费形成了以苹果、柑橘、梨为主的消费结构(见图(a),这三种水果消费量占水果总消费量的85%。此后,我国的水果消费逐渐表现为品种的多样化特征,由于水果生产的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特别是在90年代中期水果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突出,苹果、柑橘、梨等水果品种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加上水果进口品种结构的变化,水果国内消费结构逐渐向品种的多样化转变。5.食品安全受到冲击去年以来几次食品安全事故,导致国外市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造成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信任危机。6.市场规模萎缩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消费者信心下降,市场规模萎缩。7.果农的期望价值过高由于前两年连续的苹果高价位运行,使今年果农预期比去年还要高,前一段时期我们收购的苹果甚至形成了产地价和销价倒挂现象。针对苹果滞销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实现水果品种和区域化合理配置 从我国水果总量的生产上看,在未来十几年内,水果总产量基本保持稳步的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水果质量和品种结构的调整上。适当减少苹果、柑橘、梨等需求空间增长不大的水果品种,根据价值“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规律,更新一个好品种,是获得高效益的捷径。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提高水果质量,生产出符合国内国际高质量的水果。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扶持水果龙头企业 首先大力发展果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衔接果农和市场的最主要的中介组织,它们为果农提供加工、销售、采购、信用等方面的服务。其次要重点扶植和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果业龙头企业是引导分散的果农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构成一体化联合体,使千家万户的果农小生产纳入到联合经营中来提高其组合化程度。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缓解资金的紧张局面。一是各级农行要把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二是财政应拿出支农周转金和水果产业开发资金以及各农业职能部门掌握的资金向苹果产业化倾斜。三是允许龙头企业多途径、多形式筹集资金。提高水果的经济效益 水果作为一种鲜活产品,具有生产集中,易腐性强的特点,水果从树上采摘后,若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其质量。所以果品采后处理是提高果品上市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现在我国应在生产果品保健品、水果白兰地、浓缩果汁、果茶和果粉等方面加强科研开发,通过水果保鲜和加工来延伸鲜果上市期和加工品的市场占有率,解决中国水果集中上市,价格下跌,季节性供过于求的问题。比如一个人一次只能吃一到两个各约0.4千克的苹果,但是用这么大的苹果榨汁,一个人一次最少可以消耗6到7个苹果。加强果品市场体系建设,维护水果市场秩序 市场体系主要指以集货为主的生产地市场(包括各级集贸市场和果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以分货为主的消费地设立的批发、零售市场。生产地市场需要承担起果品由生产地向销地、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化的功能;而消费地果品批发市场则需要承担起周年供应果品、调节淡旺供求矛盾、满足消费者的任务。果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果品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其功能,逐步实现果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政府应对水果的产销市场秩序进行管制,防止水果价格大幅度波动,积极开拓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水果批发市场的建设力度。 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能力 在国内,我国水果销售主要在城镇各批发市场和农村市场。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提高很快,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水果业的迅猛发展。而且城镇居民对水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今后对城镇的销售主要从提高水果质量和进行水果加工转化为主。目前,由于农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不是很高,他们对水果的需求不是很多。但是,我国农村是我国水果销售的潜在的主要市场,随着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水果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所以要加快我国水果的国内销售减少过剩水果。保护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水果出口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也是消费的大国,同时政府必须制定有效、合理的水果进口政策,一方面应符合国际农产品协议的有关市场准入规定,一方面应尽量保护国内果品生产和国内市场不受国外进口水果的冲击。国际水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国家都在不断加强以政府部门牵头为主的对外市场开发活动。政府应当重视水果的出口,尽快制定扩大我国水果出口的具体措施 从苹果滞销的原因和解决的政策建议,探讨我国农产品滞销的因素和缓解措施影响农产品滞销的因素一是扎堆种植;这确实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农民朋友因为受知识信息的局限,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真实需求做出对应的种植计划,所以就喜欢看村里或是乡里大多数人的种植动态确定自己的种植计划,因此很容易就出现扎堆种植的局面,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农产品种植面积与产品市场需求不对称是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二是冷藏储存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的需要,农产品大量集中上市的时候,不能及时运销的农产品由于不能得到有效的冷储,从而不得不腐烂在田地里。三是运输问题;这个确实是一个关键问题,不管怎么样,农产品从田头走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必须要经过运输。近年来随着油价的上涨,运输成本确实有所增加。这也成了很多商家和无关人士推卸责任的借口。农产品滞销的根源 每年各地出现的蔬菜滞销、菜价下跌的伤农现象,表面上似乎是由油价上涨、运费增加、市场供应饱和等因素引发,但背后深层次、根本性原因是我国的小农经济以及城镇化水平低导致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小农经济不改变,农产品滞销问题就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缓解,不可能得到根治。 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进而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产品价格是由国内市场决定的,现阶段的农民种植分散、规模小,未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农民在进行生产抉择时难免存在投机心理,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不易稳定。二是不能准确预估农产品产量。在发达国家,农业生产高度工业化和专业化,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到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输以及最后的产品销售等环节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预估准确度相对较高,而我国农业生产工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预估准确率低,进而难以对农产品生产规模进行有效把控。三是农民难以改变耕作安排。在小农经济下,农民对市场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有些地方领导为了出政绩,在没有认真考察的情况下,就草率接回订单,以行政命令强迫农民完成订单任务。农民种植受自然条件和传统惯性的驱使以及地方政府的硬性安排,即使感觉到市场供需失衡,他们仍然无法打乱原来的农作物耕种安排。 缓解农产品滞销的措施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关键表2-1中国近年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水果消费量比较Tab.2-1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fruit consumption per capita In recent years年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水果消费量(kg)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水果消费量(kg)城乡消费量差(kg)1990 5.8941.1135.22199513.0144.9631.95199916.9454.2137.27200018.3157.4839.17200118.7259.9041.18200217.6656.5238.86200517.1854.9737.89200619.0960.1741.08200719.4359.5440.11200821.3054.4833.18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1-2009)整理得出。要根治农产品滞销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我国的人地比例关系,改变小农经济,使农业生产达到规模化和高度的专业化。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体系顺畅,鲜有农产品滞销现象发生,这得益于其较高的城镇化水平。美国农业能够推行规模化的土地经营和区域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不仅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地比例、先进的技术条件以及发达的中介组织,还在于它在经济转型进程中不断改善人地比例,鼓励不适应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1920年,美国城镇化比例达52%,并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模式。较之美国,日本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不可能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但日本重视改进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的进程,逐步改善了农业内部的人地比例。1960年,日本城镇化比例为54%,并逐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我国在农业生产中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因而也就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整体性地推广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但可以学习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调整经济、社会结构改善人地比例,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缓慢。城乡户籍管理二元化,制约了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民向城市移居,使得我国农业内部的人地比例关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愈加严峻。2007年,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依然高达55%,比1920年的美国和1960年的日本都高。种种现象表明我国小农经济现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农业无法全面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小农经济与大市场对接困难,农民与经销商地位不对等,无法准确预测产量,农产品供需的不确定性便是一种常态,农产品滞销就会频繁发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根本手段,通过城镇化完成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供求信息预测的准确度。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当前的客观现实面前,政府亟需出台政策措施以缓解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的伤害,帮扶农民渡过难关。1.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要针对农产品滞销制定应急预案。如根据滞销数量、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级别分为严重和特别严重两个等级,分别对应橙色和红色预警。应急预案包括组织采购和促销、设立专项补贴奖励资金。其中组织采购和促销包括搭建网上产销对接平台,加大网上促销力度;引导协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运销户、经营户到滞销地加大购买力度;发动驻地高校、部队、企业和事业机关单位等采购;启用专用区域用来销售滞销产品以及在滞销区内发起爱心采购等。设立专项补贴奖励资金用于对销售滞销农产品的运输车辆给予一定的运费补助,对销售达到一定数量的商户进行奖励。2.深化金融服务的深度。利用农信社点多面广和信息渠道畅通的优势,全方位收集农产品销售信息,多形式向农户发布供求消息,帮助联系销售客商,在第一时间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同时,加大与涉农企业的密切联系,利用涉农企业的销售网络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销售,减少农产品掉价、滞销对农户造成经济损失。 3.要增加储备设施投入。目前,蔬菜消费大市已建成的蔬菜储备库主要用于缓解本地蔬菜供应紧张矛盾,但蔬菜主产区更需建立规模适当的蔬菜储备库。蔬菜主产区的储备库对于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障农民经济利益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把达到适当规模的储备库纳入流通基础设施范畴,加大对储备库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