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秋分至小雪时令养生提示.doc_第1页
壬辰年秋分至小雪时令养生提示.doc_第2页
壬辰年秋分至小雪时令养生提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四節氣養生壬辰年秋分至小雪時令養生提示劉承恩 一、節氣概況 2012年9月23日秋分(農曆壬辰年八月初八)至2012年11月22日小雪(農曆壬辰年十月初九)為一年六步氣的五之氣。期間共經歷秋分(西曆9月23日)、寒露(西曆10月8日)、霜降(西曆10月23日)、立冬(西曆11月7日)四個節氣。 秋分太陽視運動到達黃經180。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太陽視運動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地面的露水更冷,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方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太陽視運動到達黃經210時為霜降。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樹葉枯黃落葉。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因為早霜時菊花盛開,故也被稱為“菊花霜”。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 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時節,太陽視運動已到達黃經225,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所餘,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 對“立冬”的理解追根溯源。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二、時令分析 (一)氣候特點 壬辰年五之氣的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陰君火。此步氣歷經秋、冬兩季,以立冬為界,秋分至立冬前的45天為“秋行夏令”,即秋天的節氣來的春末夏初的氣候;立冬至小雪前的15天為“冬行夏令”,即冬天的節氣來的春末夏初的氣候。 (二)對人的影響 1.秋分至立冬前的45天,人的陽氣應符合秋季陽氣收斂的主旋律,但五之氣的客氣為少陰君火,火性炎上,消灼津液易生燥,不僅與收斂之勢相悖,而且助長主氣陽明燥金之燥氣。秋應肺,燥易傷肺,故此步氣易影響肺主肅降之能,陽氣不易收斂入腎而壅滯於上。 2.立冬至小雪前的15天,人的陽氣應符合冬藏的主旋律,但是所來之氣為夏天的氣候。夏季的氣候使人的陽氣向上、向外釋放,更不利於人在冬季把陽氣收藏於腎。陽氣不藏,腎內空虛,人易患腎病。 三、養生要點 養生的根本原則是:“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其中“順四時”為核心。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應圍繞“養收”這一原則。 (一)調養指導 1.體質偏虛、寒者:肝陰不足者,宜卯初(以下時辰均參見附2一日時間對照表)養肝陰;脾陽虛者宜辰初、巳初健脾益氣;腎陽虛者宜巳初適度補腎陽;以平為期。肝氣虛者宜亥初前入睡。 2.體質偏實、熱者:肝陽亢者宜在未正疏肝;肺、腎熱者,在申時滋陰降熱,也可在感覺熱時即刻滋陰涼血;胃熱便幹唇紅者,宜申初清泄胃熱。 3.體質平和者:採取即時調理。身熱即時養陰;胃脹即時健脾和胃。 (二)生活指導 1.起居方面 一日當中同樣存在著“四季”的劃分(以北京地區北京時間為例):3-9點為“日春”,9-15點為“日夏”,15-21點為“日秋”,21-3點為“日冬”。3點為一天的“立春”,5點為“驚蟄”,6點為“春分”21點為“立冬”。 (1)時間:晚上21點前睡覺(不晚於22點)以利於陽氣潛藏,老年人及兒童應在晚20點前入睡為宜。早上5點前起床活動,以利於陽氣生髮。日冬睡眠猶如為人體“充電”,晚睡易耗傷陽氣,久則氣血匱乏損害健康。驚蟄不起則會使得陽氣生髮不利,人易頭昏沉、煩悶、腰膝酸軟等。早起活動後如覺困倦,可再睡回籠覺。古代養生早起為3點,晚起為5點;早睡為19點,晚睡為21點。(以北京地區北京時間計算) (2)午休養心:有條件及有需要者,午時休息片刻有助於養心,時間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 2.飲食方面 (1)體質偏虛、寒者。 早飯可適當吃溫熱性食物以促進陽氣的生髮;午飯及晚飯以平性及寒涼性食物為主,以利於日秋及日冬陽氣的收藏。 脾胃虛寒者卯初、巳初可飲淡的熱紅茶或加薑片的熱紅茶,立冬前以出微汗為宜。 (2)體質偏實、熱者。 忌食辛辣、白酒等溫熱性食物,避免助長陽氣的釋放而更加不利於陽氣潛藏入腎。 宜吃銀耳、百合、梨、荸薺、藕、海帶等有助於滋陰涼血的食物,以促進陽氣的收斂。 血熱者卯初、巳初可飲熱綠茶,立冬前以出微汗為宜。 (3)男孩16虛歲、女孩14虛歲前,應避免吃辛辣等溫熱性食物,儘量吃平性及寒涼性食物。 (4)養生提倡素食為主,有利於消化吸收及內心的清靜安寧,亦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三)情志調節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講:“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壬辰年秋冬季氣候反常,秋冬行夏令,故此時人們勿大喜、大怒等情緒波動太過,避免陽氣釋放太過而收藏不及,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容平之氣,順應秋收之道。 希望人們通過學習中醫時令養生知識,養成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進而使自己有好的身體和歡喜的心情。本提示僅代表個人觀點,供中醫養生愛好者參考,不當之處,謹望指正。 西曆2012年9月23日(農曆壬辰年八月初八)附:1.常見食物屬性溫熱性:精白麵、豆油、葵花油、羊肉、雞肉、海蝦、海參、帶魚、蔥薑蒜、大棗等。 平性:大米、玉米、紅小豆、山藥、馬鈴薯、花生、黑芝麻、西葫蘆、胡蘿蔔、枸杞等。 寒涼性:綠豆、豆腐、冬瓜、苦瓜、藕、海帶、茄子、芹菜、西瓜、香蕉、獼猴桃、鴨肉等。 生冷:指冷飲、涼拌菜、涼飲料、生的水果蔬菜等。 辛辣燥熱:白酒、辣椒、燒烤、油炸食品、炒乾果等。2.一日時間對照表北京地區北京時間(24小時)十二時辰一日節氣一日四季北京地區北京時間(24小時)十二時辰一日節氣一日四季3點寅初(丑尾)立春日春(3-9點)15點申初(未尾)立秋日秋(15-21點)4點寅正雨水16點申正處暑5點卯初驚蟄17點酉初白露6點卯正春分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