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1页
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2页
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3页
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4页
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市 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设计报告 江西省土地 规划设计报告 1 目 录 工程平面位置概况图 工程特性表 1. 综合说明 . 4 1.1 绪言 . 4 1.2 设计的依据 . 5 1.3 主要设计内容的论证过程及结论 . 7 2. 项目区概况 . 9 2.1 自然条件 . 9 2.2 自然资源 . 9 2.3 自然灾害 . 10 2.4 社会经济条件 . 10 3.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 11 3.1 项目区现状核实 . 11 3.2 项目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 12 3.3 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13 4. 规划目标与方针 . 15 4.1 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方针 . 15 4.2 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总目标 . 15 5. 工程设计标准 . 16 5.1 耕地标准 . 16 5.2 防洪标准 . 16 5.3 排(涝)水标准 . 16 5.4 灌溉标准 . 16 江西省土地 规划设计报告 2 5.5 道路标准 . 16 5.6 建筑物级别 . 16 6.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 . 17 6.1 水文基础资料 . 17 6.2 防洪 . 20 6.3 灌溉 . 22 6.4 排水流量模数 . 35 7. 工程设计 . 36 7.1 总平面布 置 . 36 7.2 农业工程设计 . 44 7.3 防洪工程设计 . 63 7.4 排水工程设计 . 64 7.5 灌溉工程设计 . 69 7.6 交通道路设计 . 82 7.7 防护林设计 . 85 8. 工程施工 . 86 8.1 施工条件 . 86 8.2 施工技术 . 86 8.3 施工进度计划 . 87 9. 拆迁补偿 . 88 10.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89 10.1 投资概算 . 89 10.2 资金筹措 . 103 11. 效益分析 . 104 11.1 概述 . 104 江西省土地 规划设计报告 3 11.2 投资、费 用计算 . 104 11.3 效益计算 . 104 11.4 经济评价 . 106 12. 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评价 . 108 12.1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 108 12.2 环境保护措施 . 108 13. 工程实施的措施 . 109 13.1 土地管理计划 . 109 13.2 开发整理意见与综合规划 . 109 13.3 权属调整 . 109 13.4 施工管理 . 111 13.5 质量管理 . 113 13.6 工程管理 . 113 附件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综合说明 4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 1)工程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 某 县 某乡 东北部,行 政上属于高升村,项目区座于H-50-6-( 14)图幅。 ( 2)工程任务 项目区主要工程任务是:完善项目区内排灌工程,修建道路工程和护岸工程、进行土地平整等建设任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灌溉、排涝、机械耕作、防洪抗灾等保障体系,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区。 ( 3)工程规模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 64.96 公顷( 974.4 亩),其中耕地 51.14 公顷( 767.1 亩)。 (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乌泥田 ,但除部分耕地属高产田外,大部分耕地属于中产田,作物产量不高、不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耕地不规整,相当部分田块地形复杂,田面高低不平,田块小而不规整;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田间原有排灌沟渠不配套,灌溉渠系既窄又弯,久淤变浅,流量减少,流速变慢,灌溉受到严重限制; 现有渠道大部分为土渠,沿途水渗漏严重,水利用率低。因此,十分必要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 整理项目区对促进 某乡 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行农用地整理是贯彻和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客观要求。 可解除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 出率,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区,又可有效缓解耕地占补平衡的部分压力。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综合说明 5 对 某乡 土地整理起示范性作用,带动 某乡 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项目区大部分耕地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通过项目区土地整理,必将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为缓解建设与保护的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结合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本项目已申报 2004 年合肥市土地整理项目立项。 1.2 设计的依据 ( 1)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 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国土资发【 1998】 166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通知; 土资发【 1999】 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国土资发【 1999】 358号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皖国土资【 2001】 294 号关于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备选库的通知; (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某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某 县 某乡 农田水利规划 ( 3)有关规划理论和方法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综合说明 6 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0年 1月) 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展望出版社, 1990年 6月) ( 4)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TD/T1011 1013 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2-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00) ( 5)其它有关技术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1999)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73 1995)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 199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198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1992) 地形图图式( GB T 7929 1995 1:500 1:1000 1:1000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 GB T 16453.4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财 200141 号文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 6)相关基础资料 专项气象情报服务表:包括分月、分日气温、日照、降水量 统计表、风向、风速统计表; 某 县土壤; 某 县公路网现状分布图; 某 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规划; 项目区 1: 1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综合说明 7 某乡 1999-2002 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某乡 村镇规划; 某乡 林业规划图; 项目建议书; 项目区 1: 1000 实测地形图。 1.3 主要设计内容的论证过程及结论 ( 1)设计过程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项目规划设计承担单位从 2004 年 5 月底至 9月中旬,共近三个月时间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项目规划设计论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现场踏勘调查: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到现场进行踏勘调查,包括:项目区周围水系水文、水利设施、交通道路调查等等,并征求当地对规划设计的要求和构想。 基础资料收集:收集的基础资料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林业、水利、环保、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各种报告与图件资料。 初步方案编制:在现场踏勘调查和基础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业主单位提交的测量成果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并征求业主意见。 方案审查:规划设计承担单位组织专家,对初步规划方案进行了审查讨论,提出了规划设计修改意见,并进行复审。 规划方案修改:根据规划方案修改意见,在充分考虑项目区自然条件 、项目投资、工程造价等各项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项目区规划方案。 工程设计与报告编制:根据总体规划方案,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综合说明 8 了具体技术设计 ,于 9月下旬上报规划设计成果并审查。 ( 2)主要设计内容 经多次实地踏勘,课题组讨论、论证,专家审查论证,项目区 主要设计内容论证结论如下: 项目区土地利用潜力主要来自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将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田坎和紊乱沟渠、部分田间小路整理为耕地,二是将荒草地和少量园地整理为耕地。 以上整理的耕地,扣除路、林、渠、沟等建设用地后,可增加耕地 50.84 亩。 项目区规划目标为一等水田, 并建设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区。 项目区规划设计标准为:排涝标准为 5 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 24 小时排完;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灌溉保证率为 90%。 农业工程设计主要通过对不同田块大小和不同田面高程的土地平整方案比较,将项目区平整为 514 个格田,挖方 110148.6m3,填方110921.9m3,表土剥离回填 27200.5m3,新增耕地表土回填 2018.00 m3。 农田水利工程:从淠河总干渠进行引水,设干渠、支渠、农渠三级渠道。渠道总长度 11352.66m(包括区外);为区外排涝需要,项目区共有 6 条排洪沟,其中两条为 现有排洪沟,新建 4 条排洪沟,新建 4 条排洪沟总长为 1337.3 米。项目区设斗、农两级排水沟,用干砌块石衬砌,排水沟总长度 2754.5m;受地形条件影响,部分田块设灌排两用沟(沟渠),总长度 1777.17m;为防止河道冲刷,在河道冲刷严重处修建护岸,护岸总长度 616.5m。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并整修现有道路 487.1m;新修田间道 2 条,总长度 873.6m,田间道路面宽 4m,干砌石路肩,泥结石路面;新修生产路 21 条,总长度 3662.4m,生产路路面宽 2m,高出地面 0.3m,因现有机耕路大部分为水 泥路,道路标准高,为与区外配套和通行拖拉机需要,新修生产路路面设计为泥结石路面,但不修建路肩。 该项目总投资 245.12 万元,平均每亩 2096 元。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区概况 9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项目区位于 某 县 某乡 境内,涉及 某乡 高升村,介于北纬 31 5730至 31 66 00、东经 116 48 45至 116 52 30之间。 项目区柳条湾水库下游,紧贴柳条湾水库自然排水沟,四至为:北临唐圩子居民点,南毗 某乡 公路,西靠周西郢居民点,东接高升林场。 项目区部分地形平坦,但有部分地形复杂,田面高低不平,田块小而不规整;地面高程位 于 425.88m 445.48 m(黄海高程 )之间,南北长约 2500 米,东西宽约 330 米。 项目区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 18.5,平均年无霜期 276 天,光热资源较为丰富,为蔬菜、水稻、油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高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 自然资源 ( 1) 土地资源 根据成土条件、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理化性状,项目区内的土壤均属于水稻土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中的乌泥田土属,土壤肥力高。 项目区内成土母质包括河流冲积物和坡积物、局部地区兼有洪积物和坡积物,靠近河床的土壤母 质以冲积物为主,分布在坡麓的土壤的母质则以坡积物为主。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1169.26 亩 ,其中耕地面积 932.87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79.78%, 园地面积 1.31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0.11%,交通用地面积 35.63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3.05%,水域面积 94.71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8.1%,未利用地面积 104.74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8.96%。 ( 2) 水资源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淠河总干。项目区年供水量 2178 万 m3,其中水库供水量 208 万 m3,当家塘供水量 322 万 m3,淠史杭供水量 1648万 m3,保证了项目区的 供需平衡。 ( 3) 生物资源及其它资源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区概况 10 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棉花、菜籽、大豆等,无特殊保护动植物资源。 2.3 自然灾害 项目区内沟渠淤积,排水不畅,易产生涝灾。 2.4 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所在地 某乡 ,位于 某 县西北,距县城 28 公里,西与官亭区王集乡接壤,南临淠河总干,东倚高刘,北与寿县余集接壤,土地总面积49.0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8300 亩。全乡下辖 9 个行政村,总人口 19764人。 某乡 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镇目前社会总产值达 2.9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 1.6 亿元,财政收入 390 万元,人均纯收入 2996 元,粮 食总产量达 13727 吨。 某乡 交通较发达,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某乡 及项目区周围农村电网已全面改造,发展、生活及农业灌溉用电都能满足。区内已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具备了良好的通讯条件,信息联络极为方便。 项目区所涉及的村:临唐圩子,周西郢,高升林场。 梧田村、塘丰村、梧岗村,位于 某乡 东南部,总户数 1132 户,总人口 4343 人,有村民小组 47 个,耕地总面积为 3615.5 亩,人均耕地0.83 亩, 2002 年塘丰村、梧田村、梧岗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3130 元、3060 元、 3170 元,三个村主要经济发 展以食用菌、烤烟、生猪、蕃鸭等种养为主。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1 3.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1 项目区现状核实 ( 1)整理区范围线核实 项目区范围线的核实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省国土资源厅项目区踏勘资料。 2、根据项目区实测地形图,分析项目区坡度,剔除难以开发的用地。 3、收集项目区所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留足项目区周围村庄的发展用地。 4、结合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整理规模,在剔除难以开发的用地,留足项目区周围村庄的发展用地的前提下,确定项目区整理范围线。 项目区最终确定的规模为 974.4 亩。 ( 2)现状地类核实 项目区现状地类核实主要依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图件,并结合实地踏勘确定。经核实,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如下: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1169.26亩 ,其中耕地面积 932.87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79.78%, 园地面积 1.31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0.11%,交通用地面积 35.63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3.05%,水域面积 94.71 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8.1%,未利用地面积 104.74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8.96%。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见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亩、 % 地 类 土 地 总 面 积(公顷) 比例 合计 68.05 100 耕地 51.14 79.78 园地 0 0.11 林地 0.00 0 交通用地 0 3.05 水域 0 8.1 未利用地 2.35 8.96 ( 3)现状设施调查核实 项目区主要水源工程为 主要来自淠河总干 。 上游水库 引水渠已到项目区边缘。项目区内的灌渠、排水沟大部分沟渠淤积、坍塌,毁损严重,且配套不完善,使得灌溉、排涝工程发挥不理想,部分农田易受旱受涝,对项目区进行渠系配套、节水灌溉和排涝工程配套 是当务之急。 项目区对外 交通方便, 某乡 公路穿过项目区。项目区电力设施完善,可保证项目区的施工、管理及生产用电。 3.2 项目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土壤为水稻土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中的乌泥田土属。土壤耕作层深厚,有 4个剖面的耕作层厚度 20cm,其余 1个也等于 17cm。剖面构型的发育比较典型, 5 个剖面中有 4 个剖面的犁底层发育良好,仅 1个剖面未见明显的犁底层。所有剖面均有发育良好的潴育层,锈纹锈斑发育良好。 项目区耕作层土壤的 pH 变化在 4.59-5.69 之间 ,大部分属于强酸性,个别属于酸性。心土层变化在 4.86-5.40 之间 ,属强酸性。底土层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3 变化在 4.88-5.52之间,属强酸性。 项目区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35.8 55.5g/kg 之间,表明有机质储量都比较高。心土层和底土层有机质含量比耕作层显著降低。耕作层阳离子交换量变化在 9.17 12.33Cmol(+)/kg之间,普遍较高,表明这些土壤具有较强的保肥和供肥能力。心土和底土的有机质含量和 CEC普遍较表土层低。 项 目 区 耕 作 层 土 壤 全 氮 和 速 效 氮 含 量 均 很 高 , 分 别 在1.757 2.359g/kg 和 168.9-219.9mg/kg 之间,表明耕作层的氮素储量丰富,氮素 供应能力很强。各剖面心土层和底土层全氮量均低于耕作层。耕作层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在 0.568 1.421mg/kg之间,耕作层的全 P含量都比较丰富。速效磷变幅较大,在 41-174.4mg/kg,供磷能力极强。各剖面的心土层和底土层的全磷量比耕作层明显降低。耕作层土壤全钾量变化在 14.22 24.36mg/kg 之间,速效钾变化在 153.5-331.1mg/kg之间,表明土壤的钾储量十分丰富,供 K能力极强。 上述性状表明,项目区土壤的耕作层比较深厚,质地均为壤质,物理性状总体较好,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储量较高,保肥 持水能力强,氮、磷、钾的储量丰富,供应能力很强,其中磷和钾的供应能力极强,适合农作物生产。 土壤化验结果见附件:土壤质量调查分析与评价报告。 3.3 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1)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影响项目区土地利用的不利因素主要是相当部分田块小而土地不平整,沟渠,田埂弯曲,排灌困难,此项目实施将解决这些问题。只要解决了上述项目区土地利用的障碍因子,完全可以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区。 ( 2)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前景 新增耕地面积潜力分析 项目区土地利用潜力主要来自以下二个方面:一是 将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田坎和紊乱沟渠、部分田间小路整理为耕地,二是将荒草地和少量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4 园地整理为耕地, 以上整理的耕地,扣除路、林、渠、沟等建设用地后,可增加耕地 52.09 亩。 耕地增加潜力表 单位: 亩、 % 土地整理前 土地整理后 地 类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合计 1169.26 100 1169.26 100 耕地 51.14 79.78 984.96 84.24 居民点 7.74 0.11 0 0 林地 0 0 9.7 0.83 交通用地 0 3.05 51.34 4.39 水域 0 8.1 123.26 10.54 未利用地 2.35 8.96 0 0 提高耕地质量潜力分析 项目区土壤管理上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保持地力、改酸、防土壤污染,以保证项目区土壤的持续利用。 而通过整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将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土地整理,建成了相应的排灌体系,保证涝时能排、旱时能灌。二是对河岸进行整治,可防止溪流对河岸的破坏,提高项目区的防洪、防冲刷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对田块进行平整,并进行表土剥离回填,促进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四是为项目区 今后土壤保持地力、改酸、防土壤污染提出了具体改良措施。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规划目标与方针 15 4. 规划目标与方针 4.1 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方针 ( 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 3)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4)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耕作区、灌排系统、道路系统。 ( 5)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4.2 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总目标 ( 1)对项目区进行整理,建设为一等水田,新增耕地面积 52.09 亩。 ( 2)完成项目区田间排灌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护岸工程等建设任务,为农业生产提供 完善的灌溉、排涝、机械耕作、防洪抗灾等保障体系,将项目区建成现代化农业生产区。 ( 3)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由 91.04%提高到 100%,土地利用率提高了 8.96%。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工程设计标准 16 5. 工程设计标准 5.1 耕地标准 ( 1)健全排灌系统,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田 ( 2)修建和完善田间道路系统,并与区外道路衔接,方便机械化耕作和农产品运输。 ( 3)按照一等水田的标准进行土壤改良,达到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等多种作物。 ( 4) 根据 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项目区田块布置 按格田宽度 20-40m,长度 50-100m;达到一等水田标准。 (5)田面设计高程以灌排顺畅,平整土方工程量最小为原则,并控制田坎高差在 0.8 米以下;田面平整,高差控制在 +( -) 3 厘米。 5.2 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 5.3 排(涝)水标准 排水标准设计为 5 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 24 小时排完。 5.4 灌溉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 90%。 5.5 道路标准 田间道路面宽 4m,泥结石路面,干砌石路肩;为通行拖拉机,生产路路面宽 2m,铺泥结石路面, 农田道路通达率 95%以上。 5.6 建筑 物级别 根据 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规定,本项目为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5级。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 17 6.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 6.1 水文基础资料 项目区内无水文测站,设计采用距项目区较近、水文下垫面条件相似、面积比较接近的雁石溪龙门水文站作参证站。 龙门水文站位于雁石溪上游,控制 集雨面积 191.5km2,设立于 1958年五月一日,具有 1964年至 2000年的实测流量资料,其多年平均径流特征值为: y=1070mm,Cv=0.35,Cs=2Cv,经降雨修正,根据灌溉分析求得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1020mm, P=90%干旱年径流深为 58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7190 万 m3, P=90%枯水年份的径流量为 4090 万 m3,设计干旱代表年为 1971 年,其典型年日流量参照龙门水文站 1971 年逐日平均流量表。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 18 龙门水文站逐日平均流量表 集雨面积 191.5km2,流量以 m3/s 计 日期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 1.91 2.16 3.57 1.00 2.98 5.04 4.04 3.46 1.40 1.66 1.96 1.18 2 1.91 2.16 2.80 1.32 1.68 4.28 3.57 16.90 1.66 1.66 1.80 1.18 3 1.91 1.91 2.46 1.49 1.31 3.57 3.16 7.07 1.40 1.66 1.80 1.18 4 1.79 1.91 2.16 1.14 1.69 3.57 2.80 3.91 1.28 1.66 1.66 1.07 5 1.79 1.79 2.16 1.00 9.17 5.68 2.62 8.53 2.48 1.66 1.66 1.07 6 1.79 1.91 2.46 1.00 4.08 24.00 2.31 28.50 2.66 1.66 1.52 1.18 7 1.68 1.91 2.46 1.00 1.91 18.40 2.16 37.30 2.56 1.66 1.52 1.07 8 1.68 1.91 3.16 0.76 1.59 20.60 2.31 29.00 2.30 1.66 1.66 1.52 9 1.68 1.91 2.98 1.14 1.31 25.20 2.16 10.40 2.86 1.66 1.52 1.40 10 1.68 1.91 2.46 1.00 2.18 14.30 2.16 6.19 3.51 1.66 1.40 1.18 11 1.68 2.03 2.16 0.76 16.20 9.58 2.03 7.26 2.74 1.52 1.52 1.18 12 1.59 2.03 2.03 0.65 15.60 7.63 1.79 6.55 7.07 1.40 1.40 1.18 13 1.68 2.46 2.03 0.61 6.92 5.63 1.91 5.15 20.50 1.40 1.40 1.18 14 1.59 2.16 1.91 0.61 4.28 4.51 1.91 3.74 15.00 1.28 1.40 1.18 15 1.59 1.79 1.68 0.61 3.16 3.57 1.91 4.96 5.15 1.28 1.40 1.07 16 1.59 1.79 1.68 0.61 2.98 2.98 1.68 5.73 3.28 1.40 1.28 1.07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 19 17 1.49 1.68 1.40 3.39 9.18 5.93 2.38 2.86 2.48 1.18 1.18 1.07 18 1.59 1.68 1.14 7.04 9.98 46.80 2.46 2.48 2.11 1.40 1.18 10.60 19 1.59 1.59 0.87 1.91 16.00 20.10 1.91 2.48 2.36 1.18 1.18 10.50 20 1.79 1.49 0.76 1.00 8.55 13.00 2.03 1.80 7.80 1.18 1.18 3.28 21 1.91 1.40 0.76 1.00 5.34 11.70 1.68 2.11 16.20 1.40 1.18 2.30 22 1.79 1.40 0.76 0.81 4.28 20.90 2.33 1.66 6.55 1.52 1.18 7.12 23 1.68 1.40 1.22 0.65 4.28 11.30 3.81 1.66 4.23 1.66 1.18 4.53 24 2.62 1.40 0.93 0.67 4.04 9.98 2.03 1.28 3.98 1.66 1.18 2.30 25 2.46 1.59 0.87 0.71 3.57 7.63 1.59 1.28 2.86 1.80 1.07 1.96 26 2.16 2.03 0.81 6.82 2.98 5.93 2.95 1.18 2.48 1.96 1.18 2.86 27 1.91 11.30 0.81 3.12 2.62 5.63 27.50 1.40 2.30 1.96 1.07 3.06 28 3.17 9.49 0.81 9.13 2.03 4.75 6.55 1.28 2.11 1.66 1.07 2.11 29 7.93 0.93 2.87 19.90 4.28 3.98 0.96 1.96 5.99 1.18 1.80 30 3.57 1.00 1.59 32.30 4.51 2.11 1.66 1.96 3.06 1.18 1.66 31 2.62 1.00 7.63 1.80 1.40 2.30 1.66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 20 6.2 防 洪 ( 1) 防洪要求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项目区设计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 ( 2) 河道、堤防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区位于调和溪两岸,项目区以上河道坡降为 3.22,河长 3.2公里,总集水面积 70.5km2。本流域洪水具有山溪性河流洪水暴涨暴落的特征,一般洪水历时不超过 24 小时。 项目区内部分河岸被冲刷,需要加强护岸建设。 ( 3) 设计洪水 根据资料分析,龙门水文站 10 年一遇洪峰流量 QP=10%=541 m3/s。项目区河道设计洪水根据龙门水文站洪水采用面积比拟法推求,根据公式: QS=(Fs/Fo)nQo,其中: n=0.7。 10 年一遇洪峰流量 QP=10%=270 m3/s。项目区洪水计算成果见表。 项目区洪水计算成果表 断面名称 频率 P=10% 1#断面洪峰流量 270m3/s ( 4) 水面线推算 起始断面及起始水位 本次水面线推算共在项目区 1: 1000 实测地形图上布设 14 个断面,由于在项目区下游河道没有水利工程(坝),所以选水流控制条件较好(河道顺直,断面变化小)的 1#断面作为起始断面,由下游往上游推求水面线,起始水位按曼宁公式推求,成果见起始水位表。 14 个断面具体位置见灌溉分区及溪流断面位置图。 起始水位表 断面名 称 频率 P=10% 1#断面起始水位 (m) 427.51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 21 河道糙率 n 值的确定 调和溪河道糙率根据河道特性确定,项目区河床为沙、卵石或砾石组成,底坡尚均匀,床面不平整;两侧岸壁由一侧土质、石质,陡坡,长有杂草,灌木等,另一侧岸壁为砂土,杂草和小树,形状较整齐;顺直段夹于两弯道之间,距离不远,断面尚规整。参照水力学河道糙率一览表综合分析,其平均糙率取 0.034。 水面线计算 水面线采用伯努利方程的演化公式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Z1+V12/(2g)=Z2+V22/(2g)+hf+hj 式中: Z1、 Z2-上下游断面水位 ( m); V1、 V2 -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量流速 (m/s); Hf=Q 2*L/K2-沿程水头损失 (m),其中 L为河段长 ,k 为流量模数; Hj=*V2/(2g)-局部水头损失( m) ,其中 为损失系数,按如下情况选定:突然扩散时 : 0.3-1.0;逐渐扩散时 : 0-0.3;顺直及收缩 : 0。 水面线计算成果见水面线计算成果表。 水面线计算成果表 断面号数 断面间距 (米 ) 累距 (米 ) 十年一遇洪水水位(天然 水位) 1#断面 210 0 427.51 2#断面 285 210 428.20 3#断面 108 495 429.02 4#断面 216 603 429.21 5#断面 240 819 429.85 6#断面 249 1059 430.46 7#断面 261 1308 431.00 江西省 规划设计报告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 22 8#断面 225 1569 431.42 9#断面 234 1794 432.02 10#断面 216 2028 433.70 11#断面 465 2244 435.10 12#断面 276 2709 437.03 13#断面 270 2985 438.20 14#断面 3255 438.70 结果分析 为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将推算十年一遇洪水位结果与洪痕调查进行对比,发现推算的十年一遇洪水位结果与洪痕调查基本接近。 6.3 灌溉 ( 1)灌溉要求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90%。 ( 2)灌溉供水水源 项目区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调和溪、上载水库及山上溪流。项目区以上河流总集雨面积为 70.5km2,多年平均降雨量 1783.5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1020mm,多年平均水资源为 7191 万 m3, P=90%枯水 年份的水资源量为 4090 万 m3。上载水库集雨面积为 4.3 km2,总库容为 56 万 m3,有效库容为 48 万 m3,本水库为年调节水库。 项目区径流由降雨形成,其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4-10月,这 7 个月径流约占全年径流量的 85%,降水径流年际变化大,最大最小之比达 2 倍以上。 ( 3)水源开发方式 项目区水源开发方式是从调和溪、上载水库及山上溪流进行引水。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