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桃书写大文章.doc_第1页
小核桃书写大文章.doc_第2页
小核桃书写大文章.doc_第3页
小核桃书写大文章.doc_第4页
小核桃书写大文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核桃书写大文章记新安乡农民姜延坤和他的山核桃工艺品 在新安乡街北村,有位“牛人”,他叫姜延坤。 他有一个“绝活”:生长在新榆林区的丑陋山核桃,在他粗糙的大手鼓捣下,被注入灵性,赋予了“诗情画意”,变成了花瓶、笔筒、佛龛、纸抽、挂链等五个系列三十多个品种具有较高适用、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宝贝”。 靠这个绝活,他成了新安乡很有名气的乡土专家。 现年54岁的姜延坤出生在舒兰市新安乡街北村。他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老木匠”。在父亲的熏陶下,姜延坤从小喜欢木工手艺,15岁就师从父亲学艺。之后,他凭借着卓越的手艺和精湛的技术,成为一位深受众乡邻喜爱的民间艺人,被人亲切称为“二木匠”。 平时少言寡语姜延坤,一提起起山核桃雕刻,就会眉飞色舞、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般讲述自己的学艺经历。1996年到2009年的10多年间,他一直在延吉、哈尔滨等地给家具厂或者工艺品厂打工,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却收入不多,始终没有自己当老板舒服。2010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姜延坤和妻子在大连一工艺品市场闲逛时,发现那些用山核桃制作的工艺品不但造型优美,而且销路很好。联想到家乡的新榆林区满山遍野都是山核桃,他便萌生了制作山核桃工艺品的念头。 说干就干,回来后,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他注册成立舒兰市核艺山核桃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当年秋天姜延坤说服了妻子一同去山里捡回了几麻袋山核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没有切割机,他从市场上买来电动机、锯片、卡子、螺钉自己组装;没有打磨机,就用自己的双手磨。然而,由于家住农村,无人指导,制作技巧全靠自己摸索,起初做的东西不是粘不到一块儿,就是造型不美观,只能扔掉,足足把300多斤山核桃做了“试验品”。尤其是第一件山核桃工艺品的出炉可让他费了不少劲。姜延坤边示范边对记者介绍,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山核桃工艺品都要经过洗选、切片、剔果仁、干燥、粘接、定型、抛光、细雕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加工过程系纯手工操作。由于山核桃材质很硬,而且核桃的切割角度也有“门道”,用普通的锯条锯起来,不仅很费事、不安全,而且锯成的切片薄厚不均匀,做成的工艺品其美感大打折扣。我第一次做一个最简单的笔架时,仅所需要的山核桃切片就花费了我好几天的时间。结果,不仅在夹山核桃时,手被锯片磨破了,而且锯出的山核桃切片薄的薄,厚的厚,制成的笔架也不是那么好看。 随着第一件被称为“丑小鸭”笔架的出炉,姜延坤在备感鼓舞的同时,也意识到要制作出工艺上乘、赏心悦目的山核桃工艺品,精美的设计和娴熟的技法至关重要。随后,他购买了大量的山核桃工艺制作书籍,一有空就如饥似渴地学习雕塑技巧,有机会就向当地的乡土专家、美术老师请教,还多次赴通化向老艺人“求经”,全神贯注地聆听雕塑理论。在这一时期,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常常从睡梦中爬起,挑灯构思图案,精心研究造型,全身心地投入到山核桃制作中。上百张的图纸,几百次的实验,双眼布满了血丝,双手磨起了血泡。但他从来没有气馁,为了追求山核桃艺术的“新、奇、独、变”,姜延坤不驻足于作品的象形,而是在借鉴前辈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注重于山核桃的表现方式,挖掘其内在的美学世界,终于摸索出了一套上乘的山核桃工艺品制作流程。随后他又致力于开发新产品,着手在质量及花色品种上下功夫,力争将山核桃工艺品做大做强、做精做深。2010年12月13日,在制作“平安吉祥”巨型花瓶期间,姜延坤捧着饭碗,眼睛紧紧盯着2米多高的半成品,边吃边想,他取了一个大“蒜”塞进嘴里,一咬牙觉得生硬,吐出一看,竟是半边山核桃壳,妻子无奈地摇头,姜延坤却不由地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时间他就创作出了花瓶、笔筒、佛龛、纸抽、小饰品等10多种百余件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精神风貌的经典之作。望着一件件却渗透着心血的“宝贝”,他心里乐开了花。由于这些山核桃工艺品,既自然古朴,又不失精美豪华的气质,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2011年,舒兰市金洲酒店总经理无意中看到姜延坤家中古朴自然的山核桃工艺品,当即订了一对“平安吉祥”巨型花瓶,山核桃为姜延坤带来了第一桶金。随后省内外的朋友都慕名而来购买他的山核桃工艺品,姜延坤的制作工艺也日臻佳境。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艺品的境界和层次,在制作技艺上,姜延坤注意借鉴泥塑、根雕、木雕、石雕等手法特点,相得益彰、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达到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艺术效果。他以“核家欢乐”、“核气生财”“百年好核”为主题制作的摆设饰品,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形意并举,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他创作的仿古花瓶,外形高贵典雅、天然镂空花纹与独具匠心的设计,写实而尚意,奔放而大气,使传统的艺术、自然与人文得到完美的结合与展示;他创作的动物造型,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奇、特、怪、妙之处在似与不似之间,“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姜延坤告诉笔者:“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但是通过学习我得知,核桃乃是吉祥之物,核字与和合谐音,是合家欢乐,幸福平安,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象征。史书也有记载,早在公元1778年,乾隆皇帝就曾将核桃壳制品,作为驱邪呈祥、保佑平安之物,并将一些精品,摆放在帝王神龛之上。近两年,随着新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古香古色的山核桃工艺品成了外地游客争相抢购的旅游纪念品。” 走进姜延坤家256平方米的彩钢板房山核桃工艺品加工厂,犹如走进艺术的殿堂:婀娜多姿家居和观赏酒店花瓶、玲珑剔透办公用品(如:笔挂、笔筒)、惟妙惟肖的家居摆设(如:抽纸盒、烟灰缸、茶叶筒)、栩栩如生的小饰品(如:汽车挂坠、手机挂件)或古典,或现代,或写实,或抽象,使人留恋往返。尤其是那对夫妻俩花了半年时间制作的“平安吉祥”巨型花瓶,堪称他的得意之作,用料核桃壳13180多块,作品从正面看,布局流畅,流露出透雕的手法;从两侧看,造型洒脱,体现出镂雕的技艺;从上下看,衣纹飘逸,彰显着浮雕的个性。通过对这对花瓶造型和手法的推敲,也使姜延坤认识了山核桃工艺品不同造型与神态中独有的风格和韵味。此后,他的所有山核桃工艺品,都完整地保留了核桃的原始外形和花纹,图案呈四方连续,酷似雕刻镂空效果,制造风格古朴、雅致、花纹自然、优美,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产品在秀出它美丽身姿同时还散发出自然的核桃清香味,显得格外玲珑剔透。 采访结束时,姜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