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奉节库区后续工作规划.doc_第1页
三峡工程奉节库区后续工作规划.doc_第2页
三峡工程奉节库区后续工作规划.doc_第3页
三峡工程奉节库区后续工作规划.doc_第4页
三峡工程奉节库区后续工作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工程奉节库区后续工作规划第一章 县情概况奉节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位于长江三峡西口、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市的东大门,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恩施、利川,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长江横贯中部,是陕南、渝东、鄂西和湘北最便捷的水上出口通道,更是连接湘鄂渝陕南北经济走廊的枢纽,自古以来就是湘鄂渝陕边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境内溪流交错,山峦起伏,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东西宽71.4公里,南北长97.7公里。全县幅员面积4099平方公里,居重庆市第二位,辖30个乡镇,1个管委会,363个行政村,23个居委会。2008年末总户数31.58万户,总人口104.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8万人,占总人口的20.4%。贫困人口20万人,占总人口的19.1%。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截止2009年底已累计搬迁移民12.91万人。交通区位。奉节地处驰名中外的长江三峡之首,位居长江三峡旅游、“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西安奉节张家界宜昌神农架”大金三角旅游等各大旅游热线交汇处。沿长江东至宜昌196公里,西至万州119公里、至重庆442公里。奉节古称夔州,历史上曾是路、州、府治所,唐、宋以来一直是川陕鄂三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随着现今库区深水良港已具规模,以及兰(州)杭(州)高速公路(奉节过境),西(安)张(家界)二级公路(即巫恩公路三改二)等项目的实施,加之规划中的安张常(安康奉节张家界常德)铁路的建设,奉节在湘鄂渝陕边区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地位,以及旅游区位优势将因交通大格局的不断改善而日益显著。现今全县水陆交通较为方便,长江境内43公里,港口年货物吞吐量400多万吨,居重庆市第二位。境内现有渝巴路S103、巫恩路S201、渝建路S105、奉利路S402共4条省道432.275公里;县道356.15公里;乡道836.5公里;村道6853.66公里。目前已基本实现公路乡乡通。历史沿革。奉节历史悠久,在6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6000多年前,境内人民就与三峡地区、鄂西南和湘北地区人民一起共同创造出闻名全国的大溪文化。奉节据荆楚上游,控巴蜀东门,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为蜀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夏商时,今奉节为所谓荆、梁2州之域。奉节古称鱼复,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于巴国之地置巴郡,鱼复县随巴郡同置。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据蜀称帝,在瞿塘峡侧山头筑白帝城。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夷陵之战后败退白帝城,改鱼复为永安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鱼复县名。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鱼复为人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人复为奉节。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多次转战夔州,张献忠死后,起义军余部组成“夔东十三家”,与清军大战于川东。战乱延续多年,人民迭遭兵焚、饥馑、病疫,出现“村不见一舍,路不见一人”的荒凉景象。清康熙年间,采取轻徭薄赋、免其编审、永不加赋等措施招民垦荒,外省贫民纷纷迁移入川,奉节人口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至嘉庆元年(1796年),奉节增添男女共118854丁口。这就是奉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而现今大多数奉节人溯祖寻源都是外省移民的后代。康熙六年(1667年),裁大宁县(今巫溪县)并入奉节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置大宁县。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初六,奉节县人民响应辛亥革命,宣布独立。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四川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原定第九行政督察区署设在奉节,后改设在万县。1949年12月3日,奉节和平解放。12月19日,成立奉节县人民政府。1950年起奉节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3月直属重庆市。经济发展。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3亿元,年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884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年增长2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85亿元,年增长56.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年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8元。第二章 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入口上游,位于重庆市东端大巴山渝东平行岭谷区和七曜山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17至1094558,北纬302919至312223。水路上距重庆446公里,下距长江三峡工程坝址156公里,东邻巫山县,南接鄂西的恩施、建始、利川三县(市),西连云阳县,北靠巫溪县。县境东西最大距离71.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7.7公里。二、地形地貌奉节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大巴山前缘和鄂西山地的接壤地带,其地形地貌特征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总体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河谷,主要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齐耀山以北的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以南的山脉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最高点泰山庙标高(黄海高程系)810.8m,最低点长江枯水期水面标高80.0m(库区蓄水前),相对高差730.8m,长江河谷在该段呈北东东向展布,江面宽350m400m,河谷呈“V”字型,两岸不对称,北岸为逆向坡,地形坡度较陡,一般为3050度,坡面冲沟发育,河岸呈凸状。南岸为顺向坡,总体坡度1520,由于滑坡堆积,坡面呈阶梯状,坡面冲沟发育,多呈“树枝状”或“漏斗状”,沟深1030m,沟底坡降与坡面近于一致。主要地貌类型有:1、溶蚀地貌。主要分布于竹园以北、齐耀山背斜及刘家田背斜轴线延长线,以及东南的庙湾、三角坝、龙桥等地。2、溶蚀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甲高-江南-奉节、草堂、朱衣一带,呈丫状分布。3、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奉节县城以西的渠马河向斜、故陵向斜、巫山向斜西段。4、剥蚀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奉节县北部竹园坪、大树、黄村等地,由于横向河流深切,树枝状水系发育,强烈侵蚀切割形成枝状岭脊中山,山顶高程1000-1300m。河流纵坡陡,跌坎多,相对切割深度400-1000m.5、侵蚀堆积地貌。零星分布于长江及其主要支流河谷。6、河谷地貌。长江是最低侵蚀基准面,对支流河谷的发育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长期的间歇性上升,河流强烈侵蚀下切形成纵坡降较大的深切河谷。全县按地貌区划分为:河谷平坝区38.1平方公里,占总幅员面积的0.93%;单斜低山区939.6平方公里,占总幅员面积的22.99%;台状低山区154.9平方公里,占总幅员面积的3.79%;岭脊型低中山区688.3平方公里;占总幅员面积的16.84%;岩溶低山区652.3平方公里;占总幅员面积的15.96%,岩溶峰丛洼地区1613.8平方公里;占总幅员面积的39.49%。三、地质结构(一)新构造运动奉节县境内河谷及中低山区的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为主,在长江及其支流侵蚀与堆积作用下,形成深沟峡谷及多级河谷阶地和山地多级侵蚀面的地貌特征。据长委及有关单位研究成果显示,该区由古生界组成的古剥蚀面呈连续完整的平缓坡向东倾斜延伸,无断陷现象;重庆至宜昌间-级阶地基本连续,与河流纵坡降相适应,无明显的位错和变形,水准测量成果显示地面以缓慢速度抬升。区内唯一的区域性断裂带-齐耀山断裂带,也是上扬子台褶皱带与四川台坳间的分界线,晚近期以来活动特征不明显,仅在其两端部有弱震活动。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的时期,在中更新世2030万年时期,表现在三峡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最新活动年龄多集中在这一时期,且长江下切加快,形成多级阶地,长江干流斜坡的临空面加大。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三峡地区相当一部分滑坡亦都发生在这一时间期内,表明这一地区的外动力事件与新构造运动具有相关性。(二)地层岩性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以三叠系须家河组分布最广,第四系零呈分布,各地层岩性特征见下表: 奉节县区域地层简表地层厚度(m)岩性简述系统组段第四系140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粉砂、砂卵石及碎石土,分布于长江低漫滩及冲沟沟口;滑坡堆积:含碎石粉质粘土、碎块石土及碎裂岩体。侏罗系J上统J3遂宁组J3s370-450上部紫红、灰红色细粒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下部岩屑长石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为主,夹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中统J2上沙溪庙组J2s1550-1600紫红色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为主,夹巨厚层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下沙溪庙组J2xs350-495紫红色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为主,夹灰-灰黄色中至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新田沟组J2x200-350灰绿-灰黄色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与灰-深灰色页岩及紫红色粘土岩互层。下统J1自流井组J1zl140190上部灰、灰绿色含钙质粉砂岩和石英粉砂岩,夹灰黑色粉砂质钙页岩、介壳灰岩及粉砂岩;中部灰灰绿色钙质砂质粘土岩夹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及岩屑砂岩;下部为灰绿色钙质长白石石英粉砂岩和深灰色页岩,夹介壳灰岩。珍珠冲组J1z247405上部灰、灰绿色泥质、钙质石英粉砂岩和泥质细粒长石砂岩夹灰黑灰色粉砂质、炭质页岩和粉砂质粘土岩:中部灰黑色泥页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质粘土岩、页岩,夹不规则煤层;下部灰绿色泥质细粒岩屑砂岩。三叠系T上统T3须家河组T3xj193405灰绿、浅灰灰色细中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夹砾岩、页岩及不规则的煤线。中统T2巴东组T2b802灰、深灰、黄灰色薄中厚层泥质灰岩,夹紫红色页岩及粉砂质页岩。下部紫红色页岩、粉砂质粘土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灰岩。下统T1嘉陵江组T1J758肉红色、灰深灰色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岩。(三)地质构造与地震奉节县地处大巴山弧形褶断带,川东弧形凹褶带和川鄂湘黔隆褶带之交接复合部位,构造应力场比较复杂,但从区域构造形迹可知,主要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断裂少,构造线方向NEE向;背、向斜平行展布。齐耀山脉以东构造线均呈北东向展布,背斜形态以箱形为主,相间狭窄的向斜,组成隔槽式褶皱;齐耀山以西,由北向南构造形迹的展布方向由北西、北西西-北东东向弧形渐变为北东东向,均消失在齐耀山背斜的北西侧,宽阔平缓的屉状向斜与紧闭的梳状背斜相间排列,构成隔档式构造。奉节县及邻区构造纲要图 奉节县区域内主要发育有大木桠背斜、渠马河向斜、故陵向斜、赶场向斜,齐耀山背斜、巫山向斜、横石背斜、官渡向斜等。1、渠马河向斜:展布于测区北部,轴向北东东。核部出露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宽缓开阔,轴面直立,岩层平缓,倾角2-17。两翼岩层倾角变陡,北翼倾角2245,南翼倾角3063。2、故陵向斜:展布于区内及其以西区域,为万县复向斜的东延部位,呈北东东向展布,核部平缓开阔,两翼岩层逐渐变陡,出露侏罗系及三叠系地层。3、齐耀心背斜:展布于测区南部,呈北东向延伸,为区域的二级和三级构造单位的界线,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及侏罗系地层。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测区外围100Km范围内共发生MS3级 的有感地震9次,除在测区南100Km以远的湖北恩施黄金洞1931年地震MS5.0级外,其余皆为MS4级,表明测区及其周围地区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微弱,强度小,频率低,处于地壳稳定的弱震环境。近年地震活动概况 我县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理位置东经10901171094558,北纬302919312223,是一个中强地震频发的区域,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奉节县历史上多次发生4.0级及以上地震。据历史记载,1510年4月19日、1857年7月22日、1868年7月19日和1868年7月21日分别在我县永乐镇、草堂镇和康坪镇发生4.0级地震。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我县地震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据重庆市地震局台网中心测定,三峡水库156米水位蓄水前后,我县发生地震24次,最大震级ML2.7级。三峡水库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期间,我县发生地震15次,其中5次有明显震感,震感特征为:房屋及地面出现明显下沉的震动,门窗玻璃发出响声,部分房屋顶部抹灰脱落,睡梦中的居民被惊醒,地面下发出惊人的沉闷声响,居住在滑坡体上的居民震感更为强烈,城区部分居民和学校师生出现恐慌。最大震级ML2.9级,震区烈度经重庆市地震局现场专家组分析确定,大部地区为度,局部地区为。奉节县地震的特点:震源浅、烈度较高、震害较严重、容易导致滑坡和崩塌等地震次生灾害,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提高,我县地震呈次数增加、震级增大的态势。三峡工程地震地质论证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存在几个6级地震的震源区和多处可能诱发水库地震的危险地段。我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段,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有感地震显著增强。三峡水库蓄水175 m水位后,水库水面达1084平方公里、库容近四万亿立方米、水深达百余米,这一加载量必然造成局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水库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进一步加大。四、水系分布奉节县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除长江干流外,主要河流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连同大于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共17条。县境内共形成年均径流量41.85亿立方米。年均过境水径流量4100亿立方米。奉节县总的地势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高差悬殊,构造控制明显,区域差异大,地形复杂,溪河纵横。三峡水库蓄水后,奉节县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175库区水面面积70.26km2,是杭州西湖的14倍,占屏障区幅员面积的7.7%,湖周长315.5km,奉节县三峡水库库区主要由长江干流奉节段、梅溪河、大溪河、草堂河、朱衣河等河道、及回水形成的库湾组成。县境内主要支流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共形成年均径流量41.85亿立方米。1、梅溪河:梅溪河发源于巫溪县,由北向南流经潭家包进入奉节县境内,从桂坝附近折转向东,到干溪口改向东南,在县城东部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梅溪河多年平均流量45.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4.477亿立方米,干流全长103公里,库区回水线至至岗乡以北的田树村。一级支流有车家河、崔家河、花园河,二级支流有高治河、草坪河等。2、大溪河:大溪河发源于长安乡,源头为茅草坝,河流中段(奉节段)称为九盘河,在两河口处与新民河汇合,称为大溪河,在巫山县大溪西面注入长江。大溪河干流全长70.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2.09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587.2平方公里,库区回水线至鹤峰乡观斗村。一级支流有九盘河、新民河。3、长滩河:长滩河是奉节县与云阳县的界河,源于湖北省利川市营上乡,即七曜山的东南侧,上游叫梅子溪,向南西-北东构造线(巫山向斜)发育,横切七曜山背斜向北流,沿河多峡谷,在奉节吐祥境内称石笋河,在云阳县故陵镇东部注入长江,长滩河干流全长93.6公里,流域面积1265.6平方公里,县境内流域面积412.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531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支流有高渡河、石笋河、甲高河等,其中部分支流有少量库湾在奉节境内,紧接长江干流。4、草堂河:草堂河由汾河、石马河两大支流组成,最长的支流汾河发源于岩湾乡平石,与石马河在草堂河汇合后于白帝城东注入长江瞿塘峡。草堂河主干流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394.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5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369亿立方米,库区回水线至草堂镇的七里村。5、朱衣河:朱衣河发源于奉节县与云阳县交界处的仙女寺,沿朱衣背斜轴部呈东西发育,在口前汇入长江。朱衣河干流全长31.4公里,流域面积15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9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922亿立方米,库区回水位至朱衣场镇。详见下图:五、气候分布奉节县位于四川省盆地东部边缘,属中亚热带暖湿东南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的特点。一年中春季气温回升早而不稳定,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造成的寒潮低温冷害频繁发生;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影响连晴高温多伏旱、雷阵雨;秋季冷空气影响频繁气温下降快,多秋绵雨;冬季湿暖多雾,低海拔地区霜雪较少。奉节县境内山高谷深,海拔高度变化很大,从最高海拔2300多米到最低海拔(三峡水库蓄水高度)约180米,高差2100多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日照逐渐增多。高山、平坝、河谷自然景观差异大,季节不同步,形成较为明显的立体气候。图一、奉节县地形图奉节县境内各地多年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一般海拔200-600米的地区为19.0-16.4,600-1000米的地区为16.4-13.7,1000-1400米的地区为13.7-10.8,高于1400米的地区,低于10.8。据多年观测资料分析,海拔300米左右高度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6,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为7.2;海拔600米左右高度无霜期年均287天,年平均降水量1132毫米,常年日照时数为1639小时;在高海拔地区,县内目前实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为2008年1月29日兴隆出现的-12.6。按照海拔高度的变化,大致可把全县分成局地河谷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6个气候带。蕴藏着丰富的水、热、风、太阳能等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图二、奉节县气候带分布图在较低海拔地带,主要是局地低、中山河谷坡地及平坝地区,分属于局地河谷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气温较高、降水充沛但季节明显、日照充足,伏旱影响较大,是水稻、玉米、红薯、小麦、脐橙、大枣、蔬菜等农经作物的主要生产地。在较高海拔地带,主要是高山、高山平坝、草原、森林等地区,分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气温较低、降水更充沛且土壤湿度、空气湿度条件好,伏旱影响较小,日照更充足,是发展小麦、玉米、土豆、红薯、烟叶、茶叶、药材等种植或畜牧生产的好地方。图三、奉节县伏旱分布情况图一年中,夏伏天低山最热的时候,高山却气候宜人,是发展夏季旅游、度假、消暑的好地方;还可以充分利用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的农时季节的滞后,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再就是高山一些山口(风口)地带一年四季风力稳定,蕴藏着丰富的风力资源,同时地势宽广闲置,有较大开发潜力。第三章 生态环境条件县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上呈地形地貌复杂、石漠化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自然灾害频繁、地质灾害严重、环境污染堪忧、地方病多发病上扬的态势。一、森林资源现状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表破碎,植被稀少,土地贫瘠,岩基裸露地带随处可见。(一)森林覆盖率低,绿化难度大。2008年,奉节县森林覆盖率仅为36.7。且森林质量差,绝大多数有林地都是低质低效残次林地,远远达不到三峡库区重点生态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最佳70的要求。加之境内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地表破碎,植被稀少,土地贫瘠,光头山,裸土地多,造成林绿化难度大。(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差。新城规划的绿化用地大都为陡坡。冲沟填土和堡坎也不利于后期植被的生长,城区无任何防护林带,随时面临山洪冲袭,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水位升高后,长江及支流岸坡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库岸再造问题较为严重,库岸险情加剧,新城镇建设的不合理切坡、填土、加载将形成新的地质灾害。(三)自然保护区和多样性保护滞后。根据林业区划调查资料统计,我县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224科1285种,动物165科558种。在动植物资源中,珍稀名木有国家一级保护的红豆杉、水杉、珙桐;二级保护的莲香树、银杏、鹅掌楸;三级保护有:红豆木、楠木、苏铁、龙眼树。动物有中华鲟、大鲵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由于资金不足,我县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均尚未开展,有10多种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急待保护。(四)低产低效林较多,林分质量低劣。林分低劣的主要有长江、梅溪河、草堂河、朱衣河、墨溪河五大流域和全县所有轻度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地区、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林分质量低劣,且在全县分布不均,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较为脆弱,造林绿化任重道远。(五)三峡蓄水后,森林病虫害成暴发趋势。由于三峡水库蓄水,我县增加了70余平方公里的湖面,当地水热条件发生了改变,部分林业有害生物处于适应期的高发期,从2003年开始,我县松梢蚧在全县普遍发生,2008年到达顶峰,全县180万亩松林,发生面达到了40%以上,城周的天鹅湖风景区、城周所有松林无一幸免。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病虫害的乡土树种洋槐,从2007年开始在朱衣、康坪、安坪等沿江乡镇大面积发生小蠹虫、白蚁等蛀干害虫,2008年全面成灾。我县的支蛀产业之一的柑橘,2008年度10多个乡镇、100余村发生蛀果害虫。这些病虫害的发生给当地的生态、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部分为害严重的生态环境已经无法恢复。二、石漠化现状根据奉节县2005年石漠化专项调查,奉节县岩溶地区290434.2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0.87%,其中石漠化土地110890.8公顷,占幅员面积的27.06%,潜在石漠化土地56098.6公顷,占幅员面积的13.69%;非石漠化土地123444.8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0.12%。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34220.9公顷,占石漠化土地的30.86%,中度石漠化62816.7公顷,占石漠化土地的56.65%,重度石漠化13743.9公顷,占石漠化土地的12.4%,极重度石漠化109.3公顷,占石漠化土地的0.0986%。奉节县石漠化土地在30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分布,从全县石漠化分布区域看,重点分布在长安乡、五马乡等22个乡镇。三、水土流失现状奉节县在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划中属于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面积2521.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1.7%。其中:轻度流失277.7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1.02%;中度流失962.02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8.16%;强度流失895.1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5.51%;极强度流失352.99km2,占水土流失的14%;剧烈流失33.31km2,占水土流失的1.32%。中度流失和强度流失之和占到了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3.66%。年均土壤侵蚀总量达120.4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775t/km2a。四、三峡水库消落区现状奉节县三峡水库消落区形成前的陆域绝大部分是以脐橙、蔬菜、水果、水稻为主的耕地,以灌木林、有林地为主的林地,以永安镇为轴心的城镇,由城镇及工矿企业、农村及农业、自然生态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地质以紫色泥岩和砂岩、泥灰岩和石灰岩等为主,松散堆积物主要是河流冲积物、崩塌和滑坡堆积体。土壤以石灰性黄壤和紫色土为主,河谷阶地、平坝和滩地为水稻土和冲积土。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经垦殖破坏后形成次生草丛、灌丛及少量人工林、经济林、竹林和天然次生林。(一)消落区空间分布消落区的面积:我县长江干流长43.8公里,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后,形成315.5公里库岸线,征地线内的消落区面积为28.45平方公里,占库区征地线内的消落区总面积的7.17%,145175米之间形成24.151平方公里,占库区消落区面积的7.89%,其中145-150水位之间面积为4.226平方公里,150-155为3.74平方公里,155-160为3.909平方公里,160-165为4.147平方公里,165-170为4.05平方公里,170-175为4.079平方公里。其中梅溪河为7.55平方公里,梅溪河消落区在库区排在第四位,河流长度32.13公里,175水位线周长269.01公里,175水库库面宽度0.46公里,消落区宽度0.23公里。库湾消落区:消落区中库湾消落区较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大库湾即草堂河白帝城库湾消落区,面积为2.41平方公里;朱衣河胡家坝库湾,面积2.18平方公里;梅溪河冉家坝库湾,面积3.49平方公里。消落区中白帝城岛屿消落区,面积为0.06平方公里,白帝城岛屿面积为0.25平方公里。水深坡度组合的区域分布:水深小于5m的面积分别为:坡度小于7度的1.18平方公里,7-15度1.34平方公里,15-25度1.24平方公里;水深5-15m的面积为:小于15度的5.02平方公里,15-25度2.12平方公里;水深15-30m的面积为:小于15度的7.8平方公里,15-25度2.73平方公里;水深0-30m,大于25度的面积为:2.72平方公里。奉节县消落区以陡坡型、缓坡型、滩涂型三种形式存在,其中陡坡型约占20%,缓坡型约占50%,滩涂型约占30%,坡度小于150的平缓消落区面积较大,峡谷、陡峭消落区面积相对较小。受滞流缓流表面沉积污染物以及水位涨落浸蚀等影响,消落区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二)消落区特征主要是“一窄五多三大”:一窄是瞿塘峡口的库面狭窄,175后,河面宽度仍不足100m,同时有白帝城在江心阻隔;五多:一是地质灾害多。包括试验性蓄水后的新增地质灾害体,全县623处,其中屏障区内有346处;二是库湾多,漂流物易于聚集。聚集漂流物比较严重的有草堂湖、朱衣湖、梅溪湖、大溪湖库湾;三是上游来源的污染物多,聚集多;四是涉及到城区的面积多。我县城区分散,主要依附长江两岸沿公路修建,长江干流43.8公里,我县县城城区沿江长度就达到了35.16公里,同时,库岸还有朱衣、白帝、永乐、康坪、草堂等中心集镇;五是涉及的人口多,城镇和城区人口在30万人以上。三大:一是污染严重,危害大。2008年梅溪河、草堂河、朱衣河、大溪河奉节段分别不同程度的发生多次水华;二是地质灾害安全压力大。我县新县城全部建在地灾体上,30万人的生命安全给三峡库区和各级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三是社会影响大。消落区有国际风景名胜区瞿塘峡峡谷、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帝城,目前这些部位的消落区治理,全部是水泥护岸,护岸水泥网格严重破坏了原有植被、景观,治理现状影响面宽、影响范围广。(三)消落区的地灾地质类型三峡库区蓄水,与天然状态比较,水位升高近百米,在水库蓄水运行过程中水位最大变幅达30米,岸坡所处的地质环境将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引起岸坡稳定性的变化,产生库岸再造,其主要地质类型有:侵蚀-剥蚀型:水库蓄水后不会产生崩塌或整体滑移,但表面抗冲刷能力差,在水库运行过程中,表层物质逐渐被搬运带走,导致岸坡产生缓慢后退。坍塌型:岸坡较陡,覆盖层较厚。在水位反复变化冲击下,沿着山体内部产生一定规模的崩滑、滑移等。整体滑移型:库岸稳定受某一软弱滑面控制,在水体及其他因素影响下,产生大规模的整体性滑移。这种形式极有可能发生在我县新城区滑坡地带,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四)消落区的治理类型根据我县的岸坡稳定性变化,结合消落区的地域特征和开发利用价值,将我县内的消落区区划为四大类:峡谷风景区消落区:以瞿塘峡为主的峡谷消落区,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消落区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30m高程的岩石裸露,固体废物、漂浮物堆积,严重影响了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和旅游形象。主要包括白帝城、瞿塘峡、草堂湖等,治理方式上主要突出艺术造型和生态措施的结合。包括瞿塘峡峡谷两岸4.15公理库岸、0.35平方公里消落区,白帝城岛屿0.06平方公里消落区, 草堂175水位水域面积5.02平方公里消落区中1.69平方公里,该治理类型消落区合计2.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02平方公里。库湾消落区:库湾消落区回水湾形成的固体废物多、量大、面污染严重、水质自净能力弱,主要采取工程治理与城区生态环境建设结合的方式,主要治理库湾包括朱衣胡家坝、康乐冉家坝、草堂孙家湾三大消落区。朱衣胡家坝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形成了库湾2.18平方公里,工程治理2.15平方公里;梅溪河消落区7.55平方公里冉家坝库湾3.49平方公里,工程治理1.64平方公里;草堂河白帝城库湾消落区面积2.41平方公里,工程治理草堂孙家湾约0.72平方公里。沿江城区消落区:新县城及城周消落区,地质灾害严重, 严重影响城区人口安全。涉及消落区面积4.38平方公里,库岸北岸长35.16公里,南岸约10公里。其它库岸消落区:生态环境环境恶劣,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无法恢复、多处出现塌方、泥石流等人为灾害,面积13.16平方公里,主要采用生态农业、生物措施等治理措施。五、自然灾害状况奉节县自然灾害频繁严重,且呈上升之势,主要有干旱、地质灾害、暴雨及冰雹和大风,尤其是干旱影响大,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伏旱发生率达83,一般持续3050天,最高达80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常发生。据统计,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共有80多处,总体积4亿多m3,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斜坡变形体、崩塌、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在全县的表现特点是点多面广、类型多、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水位升高后,长江及支流岸坡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库岸再造问题较为严重,库岸险情加剧,新城镇建设的不合理切坡、填土、加载将形成新的地质灾害。六、地质灾害现状奉节县地质地貌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灾害面广、类型多、规模大、危害之深,堪称库区之首,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草堂、梅溪、朱衣、墨溪河两岸陡斜坡及岸坡地带,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等。到2008年底已开展调查工作的有623处,其中滑坡568处、危岩(崩塌)34处、泥石流7处、地面塌陷5处、地裂缝1处,另有坍岸8处(详见:奉节县地质灾害分布及防治规划图)。仅2007年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76起, 2008年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28起。1、滑坡滑坡为县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于大部分地区,共568处。稳定性好的滑坡,滑坡前缘斜坡较缓,临空高差小,无地表迳流,无继续变动迹象,岩土体干燥。滑体平均坡度小于30,坡面上无裂缝发展,其上建筑物、植被无新的变形迹象,后缘壁上无擦痕和明显位移迹象,原有裂缝已被充填。基本稳定的滑坡,滑坡前缘临空,有间断季节性地表迳流,岩土体较湿,斜坡坡度在3045之间,滑体平均坡度在3040之间。坡面上局部有小的裂缝,其上建筑物,植被无新的变化迹象;后缘有断续的小裂缝发育,后缘壁上有不明显的变动迹象。不稳定滑坡,滑坡前缘临空,坡度较陡且常处于地表迳流的冲刷之下,有发展趋势并有季节性泉水出露,岩土潮湿,饱水。滑体平均坡度大于40,坡面上有多条新发展的滑坡裂缝,其上建筑物、植被有新的变形迹象、后缘壁上有擦痕或有明显的位移迹象,后缘有裂缝发育。县内滑坡大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之间,部分受135175水位的影响,蓄水前后变化较大,如永乐镇土狗子洞滑坡、安坪乡新埔滑坡、竹田湾滑坡。2、崩塌、危岩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土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向坡下弯曲,最终滚落的现象;而危岩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已有变形迹象,但还未崩塌下来,显然危岩是崩塌发生前的称呼。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在山区溪沟,是一种饱含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体,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因其形成过程复杂,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而成为山区经济建设的一大灾害。 4、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陷全县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陷较多,其中危害较大的,本次共调查有4处,均属中小型。从成因上分析这些地质灾害多属于人为采空冒落型塌陷,目前处于加剧变形阶段,其危害性已日益突出。七、地方病多发病现状1、传染病既行流行,发病呈上升趋势2008年我县传染病疫情,报告乙类16种4252例;报告丙类10 种493 例,发病率474.49/10万,比07年相比上升19.47%,与全市相比高 29.18(全市发病率:336.15/10万)个百分点,与全国比较 高44.05 (全国发病率:268.01/10万)个百分点。报告发病率居前十位的传染病有:肝炎发病率为299.39/10万,肺结核102.19/10万,麻疹30.40/10万,手足口:9.98/10万,尖锐湿疣:5.91/10万,梅毒:5.80/10万,淋病:5.61/10万,痢疾:4.51/10万,腮腺炎:4.61/10万,风疹:3.22/10万。流行地区:全县31个乡镇全部发病,发病率在182.79643.30/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区县依次为,永安镇(102.29/10万),朱衣镇(30.49/10万),公平镇(26.49/10万),白帝镇(26.39/10万),兴隆镇(25.19/10万)。 流行时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月份,11月:481例,5月:440例,12月:440例,三个月的发病数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8.68%流行职业特征:20种职业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四位的职业,农民:2606例,学生:526例,散居儿童:338例,家务及待业:268例,4种职业发病数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8.75% 流行性别年龄特征:男:女=1.81:1,27个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在12994例之间。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为,35岁组(619例),40岁组(721例),20岁组(459例),三个年龄组发病数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7.91% 近3年,全县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稳定性约有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及全国发病水平。2、重点传染病仍存在威胁全县各居住区由于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适宜各种传染病流行,自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大力开展防止工作,并深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已消灭或控制流行,有些传染病虽然仍有发生,但流行强度已明显减弱,根据历史疫情纪录,与移民开发相关、最易受其影响的传染病,及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肝炎、痢疾、伤寒、结核病,为其各病既往和目前发病情况概述如下:3、地方病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我县具有多种地方病流行,其中主要地方病有三类:碘缺乏病、丝虫病、燃煤型氟中毒。经过长期有效的防治,碘缺乏病、丝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燃煤型氟中毒防治工作正在我县广泛有序的展开,预期在十年内,地氟病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八、水环境现状(一)县域库区水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奉节县境内长江干流43.8公里,岸线长达315.5公里,江面平均宽1100米,有梅溪河、朱衣河、大溪河、草堂河等4条较大的次级河流,总面积70.26平方公里。辖区内库区水域蜿蜒曲折,洄水沱滞留分布多、范围广。特别是锁川江水夔门的闸门效应,长江江面由1000多米到瞿塘峡、夔门一带突然变窄为100-200余米,来自长江上游的大量漂浮物、悬浮物回旋淤积我县境内。主要包括固体废物及漂浮物、土壤浸出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在地表径流或水库水位上涨时进入水域,将对水库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支流回水范围内的营养物质易于富集,引起局部水域的富营养化,近几年内均发生“水华”。水库消落区的一些缓坡地带出露时被季节性利用,使用化肥、农药,在再次被淹没时,残留的化肥、农药和农作物,进入水库水体,导致水环境安全问题。(二)入库水源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梅溪河、草堂河、朱衣河、大溪河、墨溪河等上游支流集镇、集中居民区的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乡镇、农村场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除公平镇建有每天处理0.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一个在建高治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外,全县有28个乡镇无水污染治理设施,每年排入支流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随溪沟、支流排入长江;生活垃圾10万吨亦无工程处理设施均未处理,直接污染环境,其中相当部分由次级河流进入长江形成漂浮物随暴雨直接或间接排入三峡水库。农村饮水不达标,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14.73%。根据统计,2008年全县产生COD总量6万余吨,除新县城污水处理厂每年可削减1600余吨外,其余均进入水体,超过了次级河流环境容量;全县28个乡镇卫生院及数百个乡村诊所无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病毒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通过支流汇入长江。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三峡水库、集镇、集中居民区承载力将进一步增加,增加所带来的污染,将进一步加大环境的承载量。(三)农业和农村面污染日益恶化奉节是一个农业大县、畜牧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大量化肥、农药施用后随雨水进入库区水体,农用薄膜无法回收,氮、磷等随雨水流入长江,造成库区水质的氮、磷含量超标,超过了次级河流环境容量,富营养化程度加快。 随着蓄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的发展,畜禽粪便和大量有机物直接进入水体,对库区水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县农村畜、禽年饲养量200万头以上,年排畜禽粪尿约200万余吨,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长江的各条支流,造成库区水质污染。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三峡移民工程各类产业后继扶持力度加大,在库区水位线上,各类大中型养殖场也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养殖场500多个,现仅以猪产生的COD为例,奉节县2003年存栏猪约60万头,年产生猪粪尿约109.5万吨,其中含COD达38544吨,是全县工业COD排放量的584倍,对库区水体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工商业污染未得到有效的治理我县现有工业主要是采煤、火力发电、生产水泥、磷肥和小型建材等。据统计:县煤矿等202家企业年产原煤320万吨,康乐火电 厂年发电8500万千瓦时(设计能力21.35万千瓦),重名和石马水泥公司年产水泥25万吨,友成公司年产磷肥5万吨(硫酸8万吨)。上述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但达标排放率只有73.89。老县城消落区的造船工业等部分加工工业、水泥等生产企业的生活用水、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粉尘等直按进入库区,造成了严重的再污染,商贸中的煤炭经营等进出境,形成了新的污染。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52.13万吨,达标排放量为38.52万吨,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为66.38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15.47万吨(危险废物10吨),排放量为69.44万吨。奉节县是产煤大县,由于煤矿企业在煤炭开采工程中忽视环保,大量煤矸石向水体排放,造成河床抬高,房屋、田地被冲毁的现象时有发生;水源被堵断,致使当地人畜饮水困难;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尤其是天池河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被市上列为我县今年的环保突出问题之一,但治理非常困难,有的根本无法治理。三峡库区二期水位蓄水前后,随煤炭煤头的搬迁,尤其是煤炭行情转好的利益驱动,梅溪河、草堂河、朱衣河岸边煤码头已发展到了50多个,年吞吐能力达400万吨。这些煤码头的建设大多系简易码头,都未作环境影响评价,没有防尘、防渗漏等设施,建设不规范,对河流水质污染较大。九、环境污染现状根据预测,全县水资源总需求量为12027万方,用折算法计算,全县污水排放总量为10824.3万方,全县30个乡镇点源污染产生生活污水1798万方,生活垃圾9.9万吨,其中奉节县口前、谭家沟和徐家包污水处理厂实际服务能力在10万人左右,永安镇、白帝城风景管委会、永乐镇城镇三大区域现有应服务人口超过25万,占应治理污水人口的40%,全县产生COD总量6万余吨,除新县城污水处理厂每年可削减1600余吨外,其余全部直排江河,占应处理总量的3%。生活垃圾处置场实际日治理能力为150吨/日,治理乡镇数占应治理乡镇数的10%。除新县城生活垃圾经处理外,其他乡镇未经治理,在本乡镇随意丢弃或堆放,对库区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长江水系的次级河流,污染环境十分形势严峻。农村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病毒废水10万吨/年、化肥18247吨(折纯)、产生农膜700余吨、农药555吨残留物随雨水进入水体;畜禽粪便109.5万吨,其中养殖排粪便16.44万吨,产生畜禽污水32.9万吨,这些畜禽污染都未经处理直排水体;奉节县年产煤约400万吨,每年产生的100余万吨煤矸石因无堆场,大多向水沟、小河排放;次级河流建网箱1000多个,投放有机饲料每年约1000余吨。根据统计,全县产生COD总量6万余吨,除新县城污水处理厂每年可削减1600余吨外,其余均进入水体,超过了次级河流环境容量,全县氨氮入河量为22388.2吨以上。第四章 资源条件一、自然资源(一)矿产资源资源现状我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藏近30余种,尤以煤炭、铁矿、铜矿、硫铁矿、石膏、石灰石、页岩、矿泉水、石煤具有开发前景。1.煤炭:奉节县矿炭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资源地质储量约3.97亿吨,主要分布在竹元镇、大树镇、汾河镇、草堂镇、朱衣镇、兴隆镇等16个乡镇约1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境内含煤地层有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的白煤(K10),上统吴家坪组底部的“康煤”(K1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一、三、五、七段的K1、K2、K3、K4、K5、K6、K7煤层及侏罗下统珍珠冲组的K8、K9煤层,各时段的煤层均有小窑开采,年稳产量400万吨左右,入库税费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三。我县原有合法矿井212对,按国家资源整合相关文件精神,拟整合成43个公司98对矿井,企业个数减少 4.6% ,矿井个数减少 2.1% 。整合后年设计生产能力由231万吨提升至503万吨,增加 2.2% 。现煤矿从业人员达2.3万余人,供养人口12万余人,煤炭生产链带活约30万人,煤炭产业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增长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巨大贡献。2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地层中,为内陆湖沼泽相沉积铁矿产。含矿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其中新政乡、高治怡合村、建农红园村、龙池等地现有部分个体矿井开采,售原矿至湖北或邻近水泥厂作掺合材料利用。矿层总的特点是厚度薄,变化大,不稳定,以菱铁矿为主。现与我县接界的湖北恩施到重庆巫山县境内场发现了较大型铁矿床,理论上说,我县境内靠近上述地方勘探前景可观,为此,我县积极向市局争取了4个铁矿探矿权,自筹资金对奉节县竹园镇百步村、白帝镇鸡公村、龙桥乡蜀鄂村和五马乡杨坪村等四村铁矿正在补作地质工作,市局已备案,加大投资力度,完成勘查地质工作,备案勘查设计进行补作,技术在此方面有所突破,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 3铜矿:境内铜矿主要分布在朱衣镇大石村、兴隆镇庙湾、桂花村及九里黄龙村、吐祥台上村及花园村、建龙马鹿村、五马乡红华村草堂镇石马村、安坪乡安坪村、康乐镇康乐村等地。矿层位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二段(T2b2),呈浸染状、条带状、小透镜状及团块状分布于紫红色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中,矿层总的特点是厚度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