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单结晶体管发射极E的方法是.doc_第1页
判断单结晶体管发射极E的方法是.doc_第2页
判断单结晶体管发射极E的方法是.doc_第3页
判断单结晶体管发射极E的方法是.doc_第4页
判断单结晶体管发射极E的方法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判断单结晶体管发射极E的方法是:把万用表置于R*100挡或R*1K挡,黑表笔接假设的发射极,红表笔接另外两极,当出现两次低电阻时,黑表笔接的就是单结晶体管的发射极。 单结晶体管B1和B2的判断方法是:把万用表置于R*100挡或R*1K挡,用黑表笔接发射极,红表笔分别接另外两极,两次测量中,电阻大的一次,红表笔接的就是B1极。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判别B1、B2的方法,不一定对所有的单结晶体管都适用,有个别管子的E-B1间的正向电阻值较小。不过准确地判断哪 极是B1,哪极是B2在实际使用中并不特别重要。即使B1、B2用颠倒了,也不会使管子损坏,只影响输出脉冲的幅度(单结晶体管多作脉冲发生器使用),当发现输出的脉冲幅度偏小时,只要将原来假定的B1、B2对调过来就可以了。 单结晶体管(双基极二极管)性能的好坏可以通过测量其各极间的电阻值是否正常来判断。用万用表R1k档,将黑表笔接发射极E,红表笔依次接两个基极(B1和B2),正常时均应有几千欧至十几千欧的电阻值。再将红表笔接发射极E,黑表笔依次接两个基极,正常时阻值为无穷大。 单结晶体管(双基极二极管两个基极)(B1和B2)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均为210k范围内,若测得某两极之间的电阻值与上述正常值相差较大时,则说明该二极管已损坏。如图所示: 使用万能表测量,三极管中必有一个极(基极)对其余两个脚的电阻呈同极相连的二极管 状态。 如果符合图中红色标注的状态,则是NPN管;符合是绿色的状态,则是PNP管。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的方法是:NPN管:指针万能表的两支笔,分别接基极以外的两个脚,记住这时指针的位置,然后在黑笔与基极之间,再接上一个10-30K的电阻,此时指针会上升,交换两只脚,再测试一次,指针上升大的时候,黑笔接的就是集电极。PNP管:指针万能表的两支笔,分别接基极以外的两个脚,记住这时指针的位置,然后在红笔与基极之间,再接上一个10-30K的电阻,此时指针会上升,交换两只脚,再测试一次,指针上升大的时候,红笔接的就是集电极。区别仅仅是红笔替代了黑笔。一只标志不清的晶体管三极管,可以用万用表判断它的极性,确定它是硅管还是锗管,并同时区分它的管脚。对于一般小功率管,判断时一般只宜用Rx1K档.步骤如下:1. 正测与反测将红黑表笔测晶体管的任意两脚电阻,再红黑表笔互换仍测这两脚电阻,两次测量电阻读数不同,我们把电阻读数较小的那次测量叫正测,我们把电阻读数较大的那次测量叫反测。2. 确定基极 将晶体管三只管脚编上号1.2.3. 万用表作三种测量,即1-2, 2-3,3-1,每种又分正测和反测。这六次测量中, 有三次属正测,且电阻读数个不相同。找出正测电阻最大的那只管脚,例如1-2,另一支管脚3便是基极。这是由于不论管或管,都为两个二极管反向连接而成(如附图)。发射极,集电极与基极间的正测电阻即一般二极管正向电阻,很小。当两表笔接集电极和发射极时,其阻值远大于一般二极管正向电阻。3. 判别极性黑表笔接已确定的基极,红表笔接另一任意极,若为正测,则为NPN管,若为反测,则为PNP管。这是因为黑表笔接万用表内电池正端,如为正测,黑表笔接的是P端,晶体管属NPN型。如为反测,黑表笔接的是N端,晶体管属PNP型。4. 确定集电极和发射极对集电极和发射极作正测。在正测时,对NPN管黑表笔接的是集电极,对PNP管,黑表笔接的是发射极。这是因为不论正测或反测,都有一个PN结处于反向,电池电压大部分降落在反向的PN结上。发射结正偏,集电路反偏时流过的电流较大,呈现的电阻较小。所以对NPN管,当集,射间电阻较小时,集电极接的是电池正极,即接的是黑表笔。对PNP管,当集,射间的电阻较小时,发射极接的是黑表笔。5. 判别是硅管还是锗管 对发射极基极做正测,若指针偏转了1/2-3/5,是硅管。若指针偏转了4/5以上,是锗管。这是因为电阻挡对基射极作正测时, 加在基射间的电压是Ube=(1-n/N)E, E=1.5v是电池电压,N是有线性刻度的某一直流电压的总分格数,n是表针在该刻度线上偏转的分格数。通常硅管U=0.60.7v,锗管Ube=0.20.3v。因此在测试时, 对硅管, n/N约为1/2-3/5;对锗管, n/N约为4/5以上。另外,对于一般小功率的判别,万用表不宜采用Rx10或Rx1挡。以500型万用表测硅管来说明,该表内阻在Rx10挡是100欧,对硅管b.e极作正测是,电流达Ibe=(1.5v-0.7v)/100欧=8mA,? 测锗管时电流还要大,用Rx1挡电流更大,有可能损坏晶体管。至于Rx1k挡,该挡电池电压较高,常见的有1v,12v,15v,22.5v等几种,反测时有可能造成PN结击穿,故此挡也应慎用。另:用指针万用表很容易判断晶体管是NPN型PNP型,用RX1K档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接另外两极,如果阻值较小所测晶体管为pnp型。如果阻值较大是NPN型从型号上分国产晶体管型号的第二个字母为A、C是PNP晶体管,B、D是NPN晶体管如3AX31是PNP晶体管3BX5是NPN晶体管、3DD15是NPN晶体管。其中AB是锗晶体管CD是硅晶体管。万用表检测三极管的方法与经验 1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检测 A已知型号和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可按下述方法来判断其性能好坏 (a)测量极间电阻。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按照红、黑表笔的六种不同接法进 行测试。其中,发射结和集电结的正向电阻值比较低,其他四种接法测得的电阻值都很高,约 为几百千欧至无穷大。但不管是低阻还是高阻,硅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要比锗材料三极管的 极间电阻大得多。 (b)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CEO的数值近似等于管子的倍数和集电结的反向电流ICBO的乘积 。ICBO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长很快,ICBO的增加必然造成ICEO的增大。而ICEO的增大将直 接影响管子工作的稳定性,所以在使用中应尽量选用ICEO小的管子。 通过用万用表电阻直接测量三极管ec极之间的电阻方法,可间接估计ICEO的大小,具体 方法如下: 万用表电阻的量程一般选用R100或R1K挡,对于PNP管,黑表管接e极,红表笔接c极, 对于NPN型三极管,黑表笔接c极,红表笔接e极。要求测得的电阻越大越好。ec间的阻值越大 ,说明管子的ICEO越小;反之,所测阻值越小,说明被测管的ICEO越大。一般说来,中、小功 率硅管、锗材料低频管,其阻值应分别在几百千欧、几十千欧及十几千欧以上,如果阻值很小 或测试时万用表指针来回晃动,则表明ICEO很大,管子的性能不稳定。 (c)测量放大能力()。目前有些型号的万用表具有测量三极管hFE的刻度线及其测试插 座,可以很方便地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先将万用表功能开关拨至挡,量程开关拨到ADJ位 置,把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示为零,然后将量程开关拨到hFE位置 ,并使两短接的表笔分开,把被测三极管插入测试插座,即可从hFE刻度线上读出管子的放大倍 数。 另外:有此型号的中、小功率三极管,生产厂家直接在其管壳顶部标示出不同色点来表明 管子的放大倍数值,其颜色和值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但要注意,各厂家所用色标并不一 定完全相同。 B检测判别电极 (a)判定基极。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 向电阻值。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 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 基极b。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三极管为PNP型管;如 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 管。 (b)判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 ,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在 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 为发射极。 C判别高频管与低频管 高频管的截止频率大于3MHz,而低频管的截止频率则小于3MHz,一般情况下,二者是不能 互换的。 D在路电压检测判断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大,拆卸 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三极管各引脚的电压值, 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其好坏。 2大功率晶体三极管的检测 利用万用表检测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极性、管型及性能的各种方法,对检测大功率三极管 来说基本上适用。但是,由于大功率三极管的工作电流比较大,因而其PN结的面积也较大。PN 结较大,其反向饱和电流也必然增大。所以,若像测量中、小功率三极管极间电阻那样,使用 万用表的R1k挡测量,必然测得的电阻值很小,好像极间短路一样,所以通常使用R10或R 1挡检测大功率三极管。 3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 用万用表对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包括识别电极、区分PNP和NPN类型、估测放大能力等项内 容。因为达林顿管的EB极之间包含多个发射结,所以应该使用万用表能提供较高电压的R 10K挡进行测量。 检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方法与检测普通达林顿管基本相同。但由于大功率达林顿管内部设置了V3、R1、R2等保护和泄放漏电流元件,所以在检测量应将这些元件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加以区分,以免造成误判。具体可按下述几个步骤进行:A用万用表R10K挡测量B、C之间PN结电阻值,应明显测出具有单向导电性能。正、反向电阻值应有较大差异。B在大功率达林顿管BE之间有两个PN结,并且接有电阻R1和R2。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测时,当正向测量时,测到的阻值是BE结正向电阻与R1、R2阻值并联的结果;当反向测量时,发射结截止,测出的则是(R1R2)电阻之和,大约为几百欧,且阻值固定,不随电阻挡位的变换而改变。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功率达林顿管在R1、R2、上还并有二极管,此时所测得的则不是(R1R2)之和,而是(R1R2)与两只二极管正向电阻之和的并联电阻值。 5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的检测将万用表置于R1挡,通过单独测量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各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即可判断其是否正常。具体测试原理,方法及步骤如下:A将红表笔接E,黑表笔接B,此时相当于测量大功率管BE结的等效二极管与保护电阻R并联后的阻值,由于等效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较小,而保护电阻R的阻值一般也仅有2050,所以,二者并联后的阻值也较小;反之,将表笔对调,即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E,则测得的是大功率管BE结等效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值与保护电阻R的并联阻值,由于等效二极管反向电阻值较大,所以,此时测得的阻值即是保护电阻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