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原因.doc_第1页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原因.doc_第2页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原因.doc_第3页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原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生态学非卷面考试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调查报告环科0811林慧颖08202071282011年6月5日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调查报告摘要:在辽河三角洲辽东湾滨海湿地调查基础上,对该区湿地的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生态退化的状况,总结为:湿地景观破碎化,湿地面积退化,湿地生物产量的退化,湿地生态功能的退化。并找寻保护对策,提出以下对策:协调经济开发和湿地保护,统筹湿地资源;实行流域统一管理,保证湿地生态需水;实施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关键词: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保护 辽河三角洲位于辽东湾北岸,属暖温带的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是由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小凌河、大清河等一系列河流形成的冲海积平原,湿地总面积314 857hm2。以芦苇沼泽和水稻田为主,芦苇沼泽总面积约900km2,为世界第2大苇田。盘锦市是三角洲的核心,代表着整个三角洲的特征。因此,本文选取盘锦市为研究对象。近年来,由于人类在该区开发活动的广度和强度不断增加,湿地受到的威胁日益加重。因此,分析湿地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途径,对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湿地退化的现状及其原因1.1 湿地景观破碎化表1:湿地类型系统表1人们开发新农田,开发新虾田,为开采石油而修建管、井、公路等活动,显著改变了湿地原有的面貌,使湿地景观更加破碎化。由表1可以看出,辽河三角洲湿地破碎化情况已很严重,并与人类活动呈正相关。如渠道和道路在承担着传输作用的同时,还阻断了自然物质的流通,使景观破碎化更为加剧。自然湿地被迫地被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若干块,不能良好地流通,相互调节,也使得生物被区域化,活动范围受限,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1.2 湿地面积的变化 表2:19862004年盘锦湿地类型构成及其变化趋势2 随着现在对社会工业化加剧和对资源的开发的加强,湿地结构亦发生很大变化。表2为近20年来盘锦地区不同类型的自然湿地及人工湿地面积变化的统计数据,我们看到,盘锦自然湿地面积从1986年的1 957.7 km2减少到2004年的1 756.1 km2,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水体和滩涂面积变化较为明显,变化幅度均高于20%。水体湿地平均以16.3 km2/a的速率急剧萎缩,至今65%的水体已经消失。滩涂的面积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但总体仍增加的趋势。水田作为一种人工干预的湿地类型,面积增加也非常明显。 总之,近20年来盘锦湿地呈现以水体为代表的自然湿地面积锐减和以水田为代表的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的趋势,人类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越来越明显,使原有湿地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使自然湿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工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3 湿地生物产量的变化1.3.1 湿地植物产量的变化:辽河三角州自然湿地以芦苇沼泽为主,占自然湿地面积的41.5%,是亚洲第一大芦苇湿地。芦苇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和盐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变干,降水减少,上游灌溉供水不足,河道来水减少引起海水倒灌,使得湿地水分盐度升高,造成靠近河口的芦苇湿地退化。加之在各潮沟设闸拦水,又切断了潮水的补给,使苇田沼泽退化严重。另外,石油污染也是影响该区芦苇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水源充足又没有石油污染的区域,芦苇产量可达10t/hm2,而在水源不足石油污染严重区域,芦苇产量只有5t/hm2左右3。1.3.2 湿地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辽河三角洲是东亚水禽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又是野生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和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长期以来农业和石油开发对在此停歇、栖息繁殖的湿地动物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适宜丹顶鹤营巢的芦苇沼泽由建区初期的9500 hm2,减少到目前的1500hm24。1985年以前,在鸟类迁徙季节常见到30005000只雁鸭类种群,1990年调查见到的最大雁鸭群只有300500只,且只见到1次,现在则很难见到。1.4 湿地生态功能的变化1.4.1 调蓄功能降低: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少,能纳洪蓄水的湿地面积也不断减少,其蓄水调洪能力亦不断下降。这将对该区大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抗灾减灾能力降低。1.4.2 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湿地水禽栖息地面积急剧缩小:在辽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核心区,1977年受人类活动影响面积为5.08103hm2,占当时滩涂和陆地面积的20%,到1986年其受影响面积扩大到2.30104hm2,占滩涂和陆地面积的90%,湿地水禽可能栖息和营巢的面积只剩下2.41103hm2。伴随农业和油田开发活动,湿地水禽栖息地面积更加缩小,必然导致湿地水禽数量的下降。2湿地保护对策2.1协调经济开发和湿地保护,统筹湿地资源协调好油气开采、农业开发等经济活动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维护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湿地完整性的关键5。由于土地权属不统一,土地使用管理混乱,致使随意开垦农田、开挖虾池。由于历史原因,自然保护区内还存在大量油田、水田和虾蟹田,占用保护区土地。因此要制定湿地开发管理的统一法规,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防止石油、农业水产等部门过度开发。2.2流域统一管理,保证湿地生态需水 水是湿地演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淡水不足是芦苇湿地、翅碱蓬滩涂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湿地水资源短缺是保护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关键。在流域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配置中要将生态需水作为重要的内容,积极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宏观调控作用,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协调好上、下游用水的关系,保证湿地生态需水。如保证上游各水库和辽河盘山闸一定的下泻流量,以满足苇田对水量的需求,同时维持河口地区的水盐平衡,防止湿地生态系统向不利方向演替。2.3实施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 生境破坏是珍稀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通过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减轻生境破碎化,补偿受损生境。生境管理主要指拆除废弃油井、伪装油井、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对废弃油田和农田通过平整土地恢复湿地植物群落。生境调整指通过合理的替代途径进行补偿,用于补偿的生境与原有生境具备结构与功能上的等同性。如为了减轻生境破碎化,将需要进行农业开发的西岸采取从苇田边缘逐渐推进的“滚动”开发,把破碎化较为严重、不适合鸟类栖息繁殖的芦苇湿地用于农业开发等。2.4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辽河三角洲有油气资源不可再生以及水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缺点,应调整产业结构。首先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发展水田,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对于高耗水的工业行业,尤其是造纸业要谨慎发展、控制规模、改进技术流程。其次是发展油气深加工业,形成“石油开采-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加工业产值的比重。再次是利用三角洲湿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例如实施立体生态养殖,实施科学育苇、水上养禽、水中养鱼、水下养蟹等,在提高湿地资源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湿地。结合芦苇湿地生态园区和光合湿地水产品示范区建设,进行科技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参考文献:1 王宪礼,布仁仓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破碎化分析.1996年.应用生态学报,1996,7(3):299-304.2 徐玲玲,张玉书等.近20年盘锦湿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自然科学报.2009,24(3):483-490.3 岳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