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潮州十大巷简介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 “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这十大巷古时都是属于仁贤坊,先前潮州古城共分为7坊(街道办事处),以太平路(大街)为主轴线,东西各分布有3坊:以大街西畔南段的仁贤坊尤为著名,(中段)和睦坊、(中北段)里仁坊,东畔(南段)长养坊、(中段)生融坊、(北段)艮极坊)。因为古城又有“东财西丁,北贵南富”之说,所以此十大巷又属于古城的“南富区”。十大巷由北往南依次位于潮州开元寺之南,相互平行,东通太平路,大体是西通下西平路,巷长皆约为300米,云集了众多先前潮州各界的名人。【猷巷】 猷巷原来是因为巷中有多家榨油的作坊,既榨油又卖油,是名副其实的“油巷”。后来是因为要纪念明代名将俞大猷,而将“油”字改为“猷”。俞大猷是福建晋江人,他抗击倭寇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右都督(正一品),与戚继光齐名,潮州开元寺之所以由原来的开元禅寺被加封为“开元镇国禅寺”,也是因为有俞大猷奏请嘉靖帝才得到加封的。猷巷口南侧原有一间著名的弦铺,开创于清光绪廿六年(1900),铺号叫“张长合”,店主张锡光,主要做二胡、椰胡、秦琴等。潮州有一名俗语叫做:“做弦(“为什么”的偕音)张长合”,驳斥对方装聋作哑或批评不留心听讲者,也使这家店更出名。猷巷口1号谢厝内原还住着开创潮州第一家照相馆凤城照相馆的谢庭芳先生,谢先生当年18岁便在香港一家照相馆做学徒,聪敏刻苦。三年后在潮州大街顶开创了凤城照相馆,谢先生字画颇有造诣,庄静庵先生多次托人从香港来索求字画。谢先生的大弟子兼大女婿李进炎先生后来任潮安县饮服总公司的经理,1951年拆除太平路的牌坊之前,就是他不辞劳苦,凭着高超的摄影技术,带领一批员工拍下了太平路众多牌坊的原始照片,为今天牌坊街的重修留下了设计依据。 猷巷内还有侨领庄静庵先生故居和书法家佃介眉(1887至1969年)故居,二座故居都是坐北朝南,互为毗邻。佃介眉老先生毕业于金山书院,学问渊博、书画、篆刻艺术精湛,其隶书被誉为“集汉之大成”,功力深厚,曾得到郭沫若的赞赏。佃介眉先生治印甚多,有印剩二册存世。庄静庵先生是佃介眉先生的学生,庄先生后来移居香港,他也是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岳父。巷内原来还有一座王厝祠,是王雨若(1184至1947年)建的,王雨若早年曾留学日本,1945年任潮安议会议长。佃介眉先生曾在王厝祠内办“益才文学馆”,主要是教古文及画国画。后来还有蔡特峰先生于1950年创办了“韩江艺术班”,培养了很多潮州早期的美术人材。潮州妇女多勤于刺绣(做工课),七十多岁老阿婆还能绣枕头花,当时每家每户都有能刺绣和靠针工度生之人。潮州早在咸丰年间的1851年开始,每年向南洋出口的潮绣和抽纱便高达成千万元以上!猷巷内原就有一家“泰华丰”绣庄,属集资经营,经理周亮三(1911至1983年)是潮州商界名人,他于1955年积极参加抽纱联营,任过潮州抽纱公司主委,侨联会副主席和民建会副主委等职。猷巷头大街有“台省褒封坊”(1924年拆),这座坊“为户部郎中李恩悦之父、举人封郎中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赠御史李大受建”,纪念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李思悦和李思寅这对兄弟进士的父亲李一庄和族祖李大受,李氏家族后来在家伙巷定居下来。猷巷内原还有“莫大”药材行,专门加工潮产药材出口到南洋。巷尾有侍卫府巷,以曾在乾隆年间任湖北宜昌总兵的林炳星所建的侍卫府为名。在翁厝巷头建有“吴楚重镇坊” 来纪念林炳星。【灶巷】灶巷在猷巷之南,与其平行,巷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巷长295米,古属仁贤坊。相传明初建巷时曾挖出古人熬盐的土灶多处,故为巷名。此前有人误传该巷是卖灶之巷,其实灶是要雇人专门砌来用的,而不是直接可以买回来就用的,市场只有卖炉而绝没有卖灶。巷内20号是“林美合酱园”老板林鸿材住的林厝内,林鸿材在清未以制作精美酱料出口而致富,这座林厝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后门通猷巷,是请了名师张鉴轩承包木雕装饰,以工艺精湛而闻名。潮州大厝、祠堂内的木雕装饰,计有10多处都是请张鉴轩来承包雕刻的,如义井巷的吴祥记皇宫厝、辜厝巷的“德安堂”,可见当时张鉴轩就已是潮州木雕的登峰造极者,他和弟子陈舜羌(陈培臣之父)作的“蟹篓”,内有12只螃蟹疏密有致、栩栩如生、活泼喜人:有急欲爬出和正在攀援的,有舞爪张钳和翻倒朝天的,动态各异、情趣盎然,19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节艺展奖牌。1961年他们师徒又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装饰,有“雉鸡五福梅”,“龙虾”,“蟹篓”和“水族图”4件作品人选,誊满神州。巷中还有余厝祠祭祀元朝的封川(今封开)节度判官余英,他曾将一千五百亩田捐给开元寺。灶巷头原有“老和气社”消防队,为城内21支消防队之一,直至五十年代,巷头南侧公铺内还摆有手摇消防救火车和竹壳笠,挂有堂服(胸前印队名)和白纸黑字的灯笼(因黑为水,五行水能克火)、水枪、尖底水桶。灶巷头l号曾有一间著名的“兆样金铺”,经理袁友岩是“千祥金铺”财东袁鹤臬的长子,“兆样金铺”后来由袁友岩的长子袁贯一经营,他增聘名师巧匠,为争取顾客而优惠酬宾,实行按原重回收(依行规要扣火耗0.2%),因此赢得信誉。兆祥金铺1904年曾陈列过银饰工艺师刘元(1886至1972年)的金银装饰盆景,该景浮塑有鸟、花、树、石,参观者都赞不绝口。刘元后来又制作过一件圓型的松鹤盆景,上有各种形态的群鹤在松树上飞翔。解放后刘元又与另一工艺师许扬奎合作,用铜片制作湘子桥全景模型。【义井巷】义井巷原名“佛道巷”,后因东口正对着义井而更名为“义井巷”。义井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至今保存完好,井栏为内圆外八角形,井栏上刻有“义井第一泉”五字,井边石碑高105厘米,上刻有“海阳县正堂禁止军民人等在义井之旁污洗严示 嘉庆二十三年(1818)十一月二十九日”,当时海阳知县是谢邦基。其实这个井被封为“义井”实是阴差阳错、张冠李戴的结果,传说南宋少帝祥兴元年(1278),小皇帝赵昺逃难来到了潮州城,在东门街大井边,口渴想喝水又苦于无桶可打,正在着急之时,井水却自动抬高到井沿,宋帝昺君臣掬手喝了个痛快,原来是井神获知,急忙来救驾。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获知这个故事,感慨地说:“井也知君臣之义”,于是派了个钦差来潮州,想封东门街的大井为“义井”,谁知办事的钦差喝醉了之后,竞分不清东西南北,见到了现在义井巷口的这个井,就急匆匆误封其为“义井”,从此之后“佛道巷”也因此而易名为“义井巷”。义井巷最显眼的建筑当属中段偏西的吴祥记“皇宫”厝,仿古宫殿式三进厅堂的豪宅,座南朝北,耗资2000两黄金,其后墙一直通到兴宁巷的北面畔,这座“皇宫”厝是当年潮州著名的百货大王“吴祥记”的老板吴雪熏的长子吴锡钊于1946年所建的。吴雪熏幼年家境贫寒没有读过书,原来在开元街头摆卖纸扇,1919年在大街利源街口开创“吴祥记”百货店,后来生意发达而扩建为大型商场,甚至后来在上海、广州、香港、汕头和厦门均开有分店,雇用人员多达171人。他的长子吴锡钊(病故于香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盖起了这座富丽堂皇的“皇宫”厝,而这座“皇宫”厝,也是请到了当时潮州木雕名师张鉴轩来承刻厝中的梁栋门窗户扇的木雕装饰,张鉴轩22年前承刻辜厝巷的“德香堂”时就已打出了名气,所以这次承刻吴宅木雕,构图更为饱满通透,装饰也更为精美丰朗。所以潮州的俗语也因此多了一句“吴祥记厝皇宫起”,来讽喻有钱什么都能做得到。义井巷内先前还有“鸿和居”和“陈志成”两家老字号裱画铺,鸿和居从宫仔巷迁来,后又迁至郑厝巷头四目井脚。“陈志成”原是清末昌黎路的一家笔铺,店主是陈乙生,日寇侵潮时停业,抗战胜利后在义井巷内改为开裱画铺,其子陈相技艺高超,陈家第三代至今还在巷内经营裱画。义井巷邢厝的邢叔珩是潮州当时十大富豪之一,在东门街头开过当时潮安县排名实力第三的“裕生银庄”,发行过钞票,还办过“顺裕银庄”(在三家巷、为中等息庄)和邢瑞合纸行、邢佑合省行(百货),资金达30余万银元。邢叔珩家旧时多有善举,且不肯投降日寇,现在邢家儿孙满堂,有几个还较有成就。【兴宁巷】兴宁巷在义井巷南边, 巷因取“兴旺安宁”之意而得名,有的人以为是巷内最先住着的是梅州兴宁人而得名,那是不对的,因为兴宁县在清代称齐昌县,而潮州古城的兴宁巷是在明初早就有了。以前住在兴宁巷的居民以徐、丁、杨三姓为多,其中徐姓原藉澄海,其先祖徐荐卿(字宏甫)乃是明天启七年(1627)的举人,又有徐即达是明崇祯元年(1628)的贡生,曾任惠州府教授,清初因战乱而迁来潮州,并在兴宁巷头建有徐厝祠。巷内淞园大门额的 “淞园” 二字与文星路宋厝内的“宋家园”题匾,皆是出自清末潮州著名书法家陈景仁之手,陈景仁是清末贡生,其隶书闻名海内外。传说有潮州的富商曾去求康有为题字,康有为却说:“潮州书法人材大有人在,陈景仁的书法就很不错,何必舍近求远来找我呢?!”陈景仁既是康有为的追随者,又是梁启超的好友,曾参与“公车上书”,开元寺大殿西的准提经幢上的隶书汉文也是他写的。兴宁巷在1926年以前是不通西平路的,因巷中间有座关王庙而把巷切为东、西二段,东段叫兴宁巷,西段叫大钉鼓巷(区别于南边的钉鼓巷仔)。关王庙为什么会建在兴宁巷的中间使巷一分为二呢?传说康熙五十一年(1712),有个道台名叫鲍钥(正红旗人,监生),来潮州刚进住大钉鼓巷口正对面的道署衙门,不久就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病,这使他不由想起之前那二个前任,都是才住进道署不久就双双被弹劾而丢官:一个是康熙三十八年的孙明忠,另一个是康熙四十三年的胡琪,于是便害怕起来,请来风水先生,先生解说是东边江滨有恶龙作崇,妖气从兴宁巷直入道署,先前巷中间因有关王庙,所以将煞挡在了道署外边,现在只有重建关王庙才能挡住妖气,保得平安。鲍钥于是查了永乐大典中的潮州古城图,还真的有座关王庙在兴宁巷的中间,于是便在原址重建关王庙,他还叫手下吩咐巷中徐、丁、杨三姓,每年五月十三关公诞都要轮流排办祭品。到了1926年,庙边有一人家把屋子卖给一个姓袁的商人,姓袁的商人与县长刘侯武私交不错,适逢县政府拓建完l6条马路后正在整顿巷道,于是便以要重盖房子以及交通不便为由,申请拆除关王庙。县长刘侯武反对迷信,于是同意拆庙,而且批准巷中徐、丁、杨三姓长辈把庙中关公像移至兴宁巷巷头的铺楼,于是被切断200多年的兴宁巷又重新打通了。【甲第巷】甲第巷在兴宁巷之南,“甲第”巷的巷名与科举完全无关,而仅仅是取“甲等府第”之义,巷内居民以蔡姓为多,有“蔡泰泉银行”经理蔡见六,曾于民国七年(1918) 任潮安商会的副会长,他建成“蔡厝祠”,成为潮州著名祠堂之一,现改为湘桥区旅游局管辖的“湘桥区民居文化展览馆”。海阳县志中记载,甲第巷口原有贞门千古坊,是为余旭明妻陈氏建的,此坊1924年拓宽太平路时被拆除,可知巷中余姓出有节妇。甲第巷头南侧原有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的“赐锦重光”坊,是为甲辰进士、巩县知县邱轩昂而建,1951年拆除。其坊额在西湖莲花池南裂为两段。林大川韩江记有“光绪乙亥元年(1875)夏四月下旬八日丑刻,大风拔木、猛雨乱下,自城南楼起,正向西北角而去,所至屋瓦无存。尤可异者:甲第巷口酱园满大缸梅酱重三百余斤为风吹去,不知所往。光绪庚辰(1880年)甲第巷口有一家养有一鸡三足,奇奇怪怪。”【家伙巷】家伙巷在甲第巷南,与其平行原属仁贤坊,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长280米,古代因巷内有多家作坊制作各行各业的工具出售,而工具古时称“家伙”,巷因而得名。巷中部有李厝内坐南朝北,曾是明代“兄弟进士”李思悦和李思寅的府第。作为“兄弟进士”潮州历史上至少有3对:如薛侃、薛侨(薛厝巷)和郑安郑寯JUN(郑厝巷),但兄弟同科举人、后来都中进士的,全国也就只有这么一对兄弟了。他们的父亲李一庄是明嘉靖十六(1537)年举人,曾任福建汀州府通判(正六品),因儿子李思悦而被封郎中(正五品)。另一儿子李思寅要在9年后的乙丑才中进士,官也至刑部郎中。猷巷头的那座“台省褒封坊”,就是“为户部郎中李思悦之父举人封郎中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赠御史李大受建”。李春芳是李一庄的伯父,也是潮安鹊巢人。“台省”指的是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由于李家兄弟官居要职,所以人见人畏,潮州有句俗话:“晤北(不识)死去惹家伙巷李”,讽喻不清楚局势,不知死活。至于为何该坊不建家伙巷头而建于猷巷头,只因家伙巷头早在宋末已建有 “秋台”坊(俗称砖亭)纪念榜眼王大宝。家伙巷25号原是福寿庵的旧址,该庵民国年间已废,抗战前为义学,抗战胜利后改为“乐观戏院”。1951年11日,原在大街状元亭巷(太元路)的“安乐电影院”迁至福寿庵的旧址,是竹篷结构的,改名为“群众电影院”,庵址后来改为二轻酱油厂的晒豆场。1992年在开元寺住持释慧源、来龙庵传然尼师和陈淑卿老居士的开启下,成立了湘桥区佛教益寿组,并重修福寿庵。【石牌巷】石牌巷在家伙巷南,与其平行,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长3lO米。相传宋代建巷时挖出一块无字大石牌而得名。巷内有叶厝祠,祀叶溥(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举人,曾任湖北大冶知县)和叶茂(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贡生,曾任合浦县丞)等,后改为石牌小学。李厝内为三进格局,是著名豪宅,至今保存完好。巷东口现树有“石牌坊”单门石坊作东西向。海阳县志建置有“枫陛荣褒坊在城石牌巷口,为张扬壁之妻黄氏建”。坊额中“枫”指枫叶,老(秋)至方红,喻老年贞节不改。“陛”是宫殿台阶,指得到朝庭的荣褒,1965年拆除。石牌巷口有“木天人瑞坊”,是为一百一十四岁钦赐翰林侍读刘起振建的,该坊北额“木天人瑞”下镌“乾隆丙辰(元年l736)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戊午(三年)引见,特赐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赐金建坊”。南额“玉署仙班”下镌“赐进士及第直奉大夫翰林院侍讲、前翰林院检讨加一级刘起振(1656至1756年)”。此坊是乾隆廿四(1759)年建,作南北向,1951年拆除。刘起振字颖之,海阳(枫溪区东田乡)人,八十八岁中乾隆丙辰年进士,选庶常,予告归,赐检讨,乾隆辛未(十六年即1751乾隆游江南时)北上杭州接驾,乾隆赐给他貂皮荷包等物,加侍读衔,当时刘起振已九十六岁,又过了四年便过世了 (与坊额岁数不同)。“石牌坊”南面原有“孝德百岁坊”,纪念周成,该坊1924年拓宽太平路时拆除,潮州府志孝友有“周成字朝美,海阳(今风塘浮岗)人,成化乙酉(元1465年)举人,授(江苏)昆山教谕,历任翰林博士。有孝德,问寝视膳,寒暑不间,居丧尽哀,有司旌其门。”清代韩江记有“我邑浮岗周成壮岁娶妻,只生一女而妻卒。因无所依逐归女家一日外孙请午餐,成曰:可。外孙曰:我请亲翁非外翁也,成怒,取所寄财产归,年已八十有二矣!,重娉处女,未几连生二子,长 、乡进士,次钥、赐进士,长孙 ,部院。寿一百二十岁,与刘起振同。【辜厝巷】辜厝巷在石牌巷之南并与其平行,东通太平路,西通下西平路,长320米,古属仁贤坊,巷东南口有辜朝荐(1599至1668年)故居,称“辜厝内”,此巷以其为名。潮州府志名臣有“辜朝荐字端敬,号在公,海阳人,少颖慧。一览成诵,七岁能文。天启甲子(四年1624)举人、崇祯戊辰(1628年)进士,仔桐城(安徽安庆属县)令,癸酉(1633年)分校南闱行取(负责南京方面考取工作),擢山东道御史,旋改礼科绐事中。劾首辅(宰相)温体仁,请假归省。省假满、补礼科,奉命册封粤西靖江王。己卯(1639年)秋督三楚粮饷一百二十余万。不满四月报竣。补礼科左给事中,以督饷称旨,赐宴。癸未(1643年)充会试同考官,得士二十一人。居谏垣十年、有疏草四卷。甲申(1644年)督江左右粤东西四省粮饷,值北都失守(李自成攻入北京),闻变痛哭归家。著桑浦行吟。乙酉(1645年)澄寇(黄海如)倡乱决堤,海邑尽为泽国。里人屡堵屡溃,荐捐资,命其子之润筑以灰石,至今海(阳)邑东南数都咸食其利。弃家而隐,飘然世外几三十载,寿七十。”辜朝荐并非弃家而隐,而是随郑成功到了厦门,被永历王朝封为副都御史(正三品)。郑成功去世后他又扶助郑经,在台南6年,有子孙今为台湾名人。潮安县金石镇辜厝乡有其“太卿第”,为坐南向北的三山门二进格局,总进深为324米,宽20米,其外树有旗杆石,府内有清代牌匾二块,太常寺正卿也是正三品高官,为永历帝朱由榔所封。辜厝巷口原有“徽流彤管坊”,为陈在阁妻刘氏建。“徽”指美好的称号,“流”是流传,“彤”是旌表时挂的红布,“管”指刘氏得到很好的管教。此坊作东西向。辜厝巷内原又有“玉洁冰清坊,在诚安善堂门口,为林道恭妻陈氏建。此坊也作东西向,和“徽流彤管坊”都因文革前该巷铺水泥时拆除了,辜厝巷这么一条小巷内就有两座旌表坊,这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巷中的诚安善堂以施医赠药的善举而闻名海内外,如1949年9月19日的马来亚潮州乡讯就刊有“潮城南涸池诚安善堂仁七月份施医赠药人数统计:门诊3588人次登门施诊者61人次,这种施医赠药对贫病之家如雪中送炭。”诚安善堂还有义务消防队为潮州21队之一,还负责南堤的防洪巡堤工作,每逢韩江水位上涨时,就派队员上堤巡视水情,对险段轮流守望还倡议各界召开护堤救危联合大会。巷内的“德香堂”建于1924年,是潮州木雕名家张鉴轩(1897至1977年)的成名之作,当时堂主请揭阳名师肖对与他各承包一半装饰工程,张鉴轩把清末名师黄开贤的蟹篓雕法用于木 上,因为古人迷信,所以喜欢在梁上装饰水族以防火。由于张鉴轩的精心制作,使得该座“四厅相向行偏门”的名宅为后人瞩目。此后他不但在潮州城承包10多座祠堂和大厝的装饰,还为溪东祠堂,枫溪梅李宅雕刻栋梁。他与徒弟陈舜羌作的“蟹篓”,内有12只螃蟹疏密有致,都栩栩如生、活泼喜人:有急欲爬出和正在攀援,有舞爪张钳和翻倒朝天的,动态各异、情趣盎然,19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节艺展奖牌。1961年师徒俩又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装饰,有“雉鸡五福梅”、“龙虾”、“蟹篓”和“水族图”4件作品人选,誊满神州。【郑厝巷】郑厝巷在辜厝南,与其平行,原属仁贤坊,东通太平路,西北经南涸池过辜厝巷出西平路,西南经南涸池出环城南路,巷长270米,巷东朝南有郑厝祠,后改为二轻第三塑料厂,巷以祠为名。潮州府志名臣有“郑安字康民,海阳人,弱冠以春秋乡荐第一(解元),登景泰甲戊(五1454年)进士,授监察御史,纠弹不避权要。成化(1465年开始的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初抗陈八事,多见采用,迁陕西副使,居官二十年,敞庐环渚,怡然自得,后秩满归省,卒之家。”其弟郑寯于成化十年(1474)甲午乡试同了举人,官至南京吏科给事中,后人于明景泰在大街开元街口为其建“两京科道坊”。其祖先郑崇在明永乐年间任大理寺评事,后人于明嘉靖在辜厝巷头建“大理司平坊”纪念他。郑厝巷头四目井脚原有 “旌表节孝”小牌坊,为陈谅妻潘氏建,潘氏是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进士潘大宾之女。潮州府志抄存旧志列女传有“潘氏,都(给)谏潘大宾女,适陈谅,谅早卒无子,姑薛(氏,名贤薛俊之女,薛宗铠姐)以节闻而心怜潘少。潘知之泣曰:姑以节终,妇敢有异志。薛有心疾,不便卧起。潘设长板于榻前护之,积四十余年不少懈,事闻建坊旌表。”此坊1924年拓宽太平路时拆除。郑厝巷对面有四目井,原名古树井,因旁有古树故名,又因四目井栏呈八角形,井面石上有4个井孔,故俗称“四目井”。传说此井是北宋潮州知州彭延年倡挖的,宋仁宗皇佑四年(1050),广源州依智高反宋、兵迫潮州,大理少卿彭延年谪潮,特命全城挖井36口供军民汲用,四目井便是其中之一。韩江记四目井中讲到一个故事,“西街曰二目井,北街曰三目井,只水清沏而无别异处。南街曰四日井,内蓄金丝赤鲤四尾,长有尺半,每乍午红日当天,鱼起弄影,往来泼刺,殊有可观。一口忽有无赖窃其一食之,即日而卒,后遂无生(异)心者”。所以潮州俗语有“四日井金鲤食后着死”,喻不义之财易惹祸灾。,井旁墙上有龛,龛内画有游龙。龛上题有行书的“有本如是 民国乙丑(1925年)街众重修”,龛下又有楷书石刻 “四目古井光绪五(1879)年冬月重修”。郑厝巷口原有“泰兴按”当铺,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开始),由佃雁可和丘杰庭合资经营,是潮州最早的七家当铺之一,先前当铺货款以物作按,分当、按、押、小押4种。广东通志记载康熙十二(1673)年海阳县有当铺40间,每间每年交税5两,共计200两。而到了1888年修海阳县志时,每户增税为50两,共计2000两。【庵巷】庵巷在郑厝巷之南,同该巷平行,东通太平路,西经南涸池和辜厝巷出下西平路,巷长260米,前属仁贤坊。因明代以前巷内有啸雪庵而名,该庵被毁于清世祖顺治九(1653)年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清兵败后被清兵屠城的过程中,当时辜朝荐(1599至1668年,曾任郑成功顾问)之女辜藻凤能诗善文而居庵内,恐受辱而上吊自杀,存啸雪庵易解二集传世。庵巷西北与郑厝巷相连的地方,有“波罗房”,是潮州内八景之一的“波罗拜石”,相传是明末富商翁陶峰所建,里面的园林、庭院、亭台幽美可观。“波罗”指的是一种剑麻而并非水果“菠萝”,所织出来的布以白色为上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数据金融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致密气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支部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4年矿井机械维修技师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试题(附含答案)
- 2024年绿园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测试题(二)含答案
- 摩托车发动机原理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新旧版本对照表格版
- 私募薪酬管理办法
- 2025年急诊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贵州安立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招聘6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军人休假规定管理办法
- 2025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全单元听力材料文本及翻译
- DB11-T 1455-2025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
- 2025北京初二(上)期末英语汇编:阅读单选CD篇
- 2025年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带答案)
- 社矫业务培训课件
- 消除医疗歧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