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感觉与知觉.doc_第1页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doc_第2页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doc_第3页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doc_第4页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的概述1、定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渠道: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个别属性:苹果的颜色、锅包肉的味道、牛奶的温度等。感觉的意义: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它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2、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近距离感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二)知觉的概述1、定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外界信息首先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产生对于外界刺激的各个属性的感觉,这些对于个别属性的感觉传入人的大脑,经过人的大脑加工,结合以往经验的分析、辨别、确认,最后形成对于该刺激的整体知觉。相同点不同点认知内容产生的因素复杂程度感觉1、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2、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 。个别属性刺激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一种感官相联系知觉事物整体主体的认识、经验和态度系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结果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又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对事物感觉得越丰富、精确,知觉得就越全面、正确。2、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2)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分:2.1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定向等。2.1.1 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能力,如识别文字的能力、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力等。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合活动的结果。轮廓的作用:轮廓是图形和背景的分界相反如果我们将轮廓破坏,或者将一个图形镶嵌在另一个更复杂的图形中,使前者的轮廓消失,这样就会破坏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格式塔心理学:图形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4、良好连续:5、共同命运: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2.1.2大小知觉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大小是人们所熟悉的。当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网膜投影的大小改变了,但熟悉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2.1.3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2.1.3.1生理线索又叫肌肉线索,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辅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的意义。(1)调节:是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对于分辨深度和距离的作用很小。只有在12米范围内有效,而且也不很精确。单眼、双眼都有。(2)辅合:是指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可用辅合角来表示。根据辅合角的大小,人们也能获得距离的信息。是双眼的机能。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辅合的作用较大。使用这种生理线索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2.1.3.2单眼线索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包括:1、对象遮挡:物体互相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物体部分的掩盖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遮盖的物体就被知觉成远些。2、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3、结构级差:又叫纹理梯度,是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级的变化。4、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一般说,近处物体看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较慢,方向相同。5、空气透视: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处物体清晰。6、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些。2.1.3.3双眼线索?由于人类双眼之间有6cm左右的目间距,所以当观察近处物体时,两眼对物体的视像稍有不同,左眼看到物体的左面多一些,右眼看到物体的右面多一些。?两只眼睛视网膜像的差异称为双眼视差2.1.4 方位定向方位定向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方位定向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同物种在方位定向中凭借的感官不完全相同。2.2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 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知觉时间的媒介:自然界周期性现象、有机体节律性活动、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 ?听觉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最好,触觉次之,视觉较差。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倾向把时间估计较长。如一节课内容丰富有趣,则觉时间过得很快;反之,这门课讲得很枯燥没意思,那就是漫长的痛苦折磨,苦海无边的感觉。? 人的情绪和态度?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等。2.3 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觉察,就是运动知觉。2.3.1 真动知觉?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2.3.2 似动知觉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1)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刺激物的连续运动。(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月亮真的在云朵间穿行了吗?(3)自主运动:黑暗中,点燃的烟头,当你注视这个光点时,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4)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如,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2.4 错 觉?定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比如: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天顶时显小。 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及其变化?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总结: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个刺激范围,就是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这个相应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绝对感觉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总结: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二者的关系:?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差别感觉性和差别感觉阈限?总结: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它们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即人们能够觉察出它们的差别,或把它们区别开来。?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二者的关系:?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差别阈限越少,即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大。?差别阈限越大,即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大,差别感受性就越小。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比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发生暗适应过程。视觉感受性提高了。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提高了。?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从黑暗的地方走到光线强的地方,眼睛就要进行明适应。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暂。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阈限值上升,就已很明显。在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应用:1、由于塌方在矿井下停留多日的工人,在抢救出来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眼睛。这是因为他们在黑暗中长时间停留,强烈的地面日光会使他们的眼睛灼伤。2、值夜勤的飞行员和消防员,在值勤以前,最好带上红色眼睛在室内灯光下活动。这样当晚上出现突发任务时,可以摘掉眼睛的暗适应过程。?嗅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温度觉的适应 冷水煮青蛙的实验?触觉的适应 ?穿上了衣服后、戴上了帽子后?痛觉则难于适应!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注意:?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其他适应过程一般都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适应的意义: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弊:使人丧失警觉性。(冷水煮青蛙!)适应的一般规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明适应);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暗适应)。(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颜色视觉的后像常为负后像唐代诗人李白酒后作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来成碧颜始红”,即把红色看成绿色了。感觉后象的应用: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3)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象。?同时对比 ?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马赫带现象?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更黑的现象。?先后对比(相继对比)?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4)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就是说,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 。?感觉补偿?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联 觉?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感受性的发展?A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B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 ?C感觉的机能补偿作用 ?某一感觉系统的技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的现象,叫做感觉的代偿作用。(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 整体性的法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闭合律2、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整体与部分关系密切。?整体性的法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闭合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成分的特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性。部分的意义依赖于整体。?知觉整体性的意义?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大家可以设想下,如果我们的世界?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整体优先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的现象。?2、知觉的选择性两歧图形对象和背景转换双关图?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对外来的刺激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的过程。?被选择的是对象?未被选择的其他刺激成为背景。?人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所区别的:?知觉对象的形象较为鲜明,轮廓较为清楚,结构较为完整。?知觉背景的事物形象较为模糊不清,结构也不确定,似乎在知觉对象的后面。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通过看这些两歧图形,我们就能更好的感受到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可以相互转化。?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它们可以相互调换。?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物体本身的特点物体越新颖、代表的含义越丰富,和背景对比的差异越显著,越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反之易被知觉为背景。?主观因素?知觉定势?又叫心向,是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需要和情绪?知识经验知觉的选择性也受到人当时的需要、情绪状态以及知识经验的影响。?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能将这个散点不完整图形理解出一个我们认为合理、可以接受的意义,是一个人在骑马。知觉理解性的意义?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常受到破坏。?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环境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4、知觉的恒常性?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包括大小、形状、亮度(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