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和地区对外贸易日益频繁。汇率作为影响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变动必然会影响一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外向型经济程度不断增大及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作为以机电产品、钢材、有色金属和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中部省份,湖南经济的外向型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鉴于此,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的影响,对于优化湖南产业结构、促进湖南经济增长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利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下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湖南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发现湖南对外贸易收支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均衡稳定的长期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即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湖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不利于引进外资。随后,本文从总体上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湖南经济总量之间存在均衡稳定的长期关系,人民币汇率上升或者波动增加都会导致湖南经济总量减少,从而不利于湖南经济的发展。最后,本文对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湖南经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variouscountries and regional areas forei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frequen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influencing foreign trade, theexchange rate inevitabl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national and regionaleconomic growth so the research of economic impact of the exchangerate volatility i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ll countries and areas. In thecontext of Chines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and central areas growing,as a central province of exporting ma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steel, non-ferrous metal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the main exportcommodities, Hunans export-oriented economy is also growing up. Theresearch of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Hunan, willbenefit Hunan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ethod of standardized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thispaper anaylyzes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Hunan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the currentaccount and the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and draws a conclusion-the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has a stable long-term equilibrium withHunan foreign trade pay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rising of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s unfavorable for developing Hunansforeign trade and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In additon, this paper alsoanalyzes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Hunnan GDP,and draws a conclusion-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has a stablelong-term equilibrium with Hunan GDP, the rising of RMB exchange rateand the increase of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will both result inHunans GDP decreasing. and is bad for Hunans economy growth. At last,this paper summary the conclusions the paper drew ahead.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Hunan Economy, Import andExport T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目录第一章导论.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 1研究背景. 1. 1. 2研究意义.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2. 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3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二 1. 3. 1研究方法. 1.3.2论文结构.第二章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11一.l4.l92. 1湖南经济发展情况. 2.1.1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 1. 2对外贸易情况. 2. 1. 3外商直接投资情况.2. 2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的路径分析. 2. 2. 1经常项目:进出口贸易. 2. 2. 2资本金融项目:外商直接投资2. 3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总量的影响分析.第三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测算.一一一一一一3. 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3.1.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3. 1. 2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3. 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测算. 3. 2. 1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3.2.2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 3. 2. 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测算GARCH模型.24.24第四章汇率变动对湖南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34 4. 1汇率变动对湖南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影响分析. 34 4.1.1模型设计.34 4. 1. 2相关数据及说明.36 4.1.3计量检验方法选择和检验.,.36 4. 1. 4实证结论.。.414. 2汇率变动对湖南重点行业的影响分析.42 4. 2. 1汇率变动对重点出口行业的影响分析. 43 4.2.2汇率变动对重点进口行业的影响分析.44 4. 2. 3汇率变动对湖南旅游业的影响分析.45第五章汇率变动对湖南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总量影响的实证研究5. 1汇率变动对湖南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5.1.1模型设计.“” 5. 1. 2相关数据及说明. 5. 1. 3计量检验方法选取和检验.。. 5. 1. 4实证结论. .5. 2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总量的影响分析.48484849495. 2. 1模型的建立及说明.535. 2. 2计量检验方法选取和检验.545. 2. 3实证结论.56第六章研究结论及展望. 57 6. 1研究结论.。.57 6. 2展望.。.58参考文献.,. .,二,60附录. 63 附录一:进出口贸易及经济总量分析相关数据. 63 附录二:旅游外汇收入分析相关数据. 64 附录三:外商直接投资分析相关数据.。、.。.65致谢. 6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7第一章导论研究背景及意义1. 1.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自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当初的承诺,我国已逐步降低关税,开放了金融市场,经济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经济日益全球化,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越来越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和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汇率作为一个以国家货币表示的外币价格的变量,无疑成为了维系国际间经济往来的纽带和桥梁。 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现并轨之后,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于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但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在8.27: 1的水平上下,学术界一致认为人民币事实上盯住了美元。近年来,由于来自国际社会巨大的压力等多种因素,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即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2% 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然而,人民币升值趋势并没有到此结束。到2007年9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兑美元)达到7. 5050,这意味着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9.25,人民币汇率波动亦因此更具弹性。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意味着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比如对经常帐户下的进出口贸易,资本金融帐户下的直接投资等具有直接的影响,此外对我国经济结构、物价水平、利率、失业率、技术的转移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湖南是以机电产品、钢材、有色金属和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中部省份,200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7.3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21.46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5.90亿美元;2004年湖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加到了54.3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0.98亿美元,进口23.40亿美元;而到2005年,湖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0.05亿美元,其中出口37.47亿美元,进口22.58亿美元;2006年更是跃升至73.53亿美元,出口50.94亿美元,进口22.59亿美元。由此可见,湖南进出口贸易呈逐年增长趋势,湖南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湖南经济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将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的影响,防范汇率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进行研究写作的。1. 1. 2研究意义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汇率变得更具弹性,汇率风险不断增大,加之经济日益全球化,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湖南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日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湖南经济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也是越来越大。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进出口贸易、湖南外商直接投资、湖南重点产业以及湖南经济总量产生的影响,对湖南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和汇率风险的防范提出参考性建议。因此,本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 汇率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际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进而通过影响投资、消费、物价、货币供给、外汇储备、就业等来影响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1.2.1.1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文献综述 (1)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理论综述 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收支的理论主要有古典理论、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和不完全传递理论等。 古典理论:汇率波动影响贸易收支的古典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派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的论述。托马斯孟在研究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波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托马斯孟未能对他所处的金本位时期的货币贬值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作出清晰的阐述。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漠( David Hume)发展了金本位制下汇率与贸易发展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价格一黄金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指出在金本位下每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是黄金本身或由黄金依托的纸币构成的。当一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时,该国国际储备增加,货币供给也相应增加,使得国内价格上升,从而降低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直到国内价格上升到贸易顺差被消除为止。但是,这种价格调节机制需要一个基本的既定条件,即进出口价格弹性条件。大卫休漠关于汇率变动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而自动调节贸易收支的论述,对后来的汇率和贸易相互作用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 ):弹性论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 J.Robinson )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于19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到了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竞相将本币贬值,阿巴勒纳(Abba Lerner)就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恒界值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两种理论的结合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指出在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该国货币对外贬值就一定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由于弹性理论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弹性分析法是在假设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分析价格变化即货币贬值或升值对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吸收论正好相反,它假定在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国民收入的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 ):它是当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 Stuart Alexander)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该理论指出,贸易差额是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吸收)的差额,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进一步影响贸易收支。他认为只有当一国生产与服务的增加超过它的吸收能力(国民支出)时,该国的贸易差额才能改善,同时并指出,如果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货币贬值要配合必要的通货紧缩政策。 吸收论是从总收入和总支出的相对关系中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而不是从相对价格出发,这是它与弹性论的最大区别。就货币贬值的效应来讲,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支出的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而弹性论则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和吸收分析法都是分析经常项目收支的理论,没有涉及资本项目。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和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资本项目已成为国际收支的重要内容,因此仅仅考虑经常项目收支是不够的。为了充分认识国际收支关系,超越商品和劳务流动,并体现金融资产的重要作用,产生了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 ):货币论又称为货币分析法,它的创始者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哈里约翰逊(Harry Johnson)和他的学生雅各布弗兰科(Jacob Frenkel)。另外,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 Mundell)等。货币分析法将国际收支视为一种货币现象,认为任何国际收支不平衡都反映货币存量的不一致,即实际货币余额(货币供给总量)与理想货币余额(货币需求总量)的差异,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就是把实质货币余额调整到理想水平的过程。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的基本观点如下: 第一,国际收支的任何失衡都是以货币失衡为基础的。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时,多余的货币就要流到国外,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引起国际收支顺差。因此货币的供求是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 第二,在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中,国际收支被定义为官方结算余额,即官方国际货币持有量的变动,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到“官方结算余额二官方储备资产的增减+官方对外债权的增减”。因此,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货币分析法不是从国际收支的组成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着手,而是从国际收支的结果官方结算余额着手,来研究官方结算余额顺差或逆差对资本供求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货币分析法把国际收支平衡中的所有账户视为一体,不再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第三,在固定汇率条件下,控制货币在国际间的流动是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唯一办法。而在浮动汇率条件下,情况就完全不同。汇率随货币供求的市场力量而波动,这样就不一定需要货币的国际流动,通过汇率的波动,也能够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货币分析法仅适合分析固定汇率的情况。 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是在20世纪o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后出现的。汇率传递通常被定义为贸易品的进口国货币价格对进口国货币与出口国货币之间汇率变化的反应弹性。对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主要有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h)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与汇率传递理论”,迪克希勒和克鲁格曼的“沉淀成本理论与汇率传递理论”,费尔特和微南帕尔的“市场份额与汇率传递理论”。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分析了汇率变动后贸易商的价格决策行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导致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因素,强调了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沉淀成本、汇率预期、市场份额、生产全球化以及随机性冲击的影响。汇率传递理论分别从市场组织和动态高度分析了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因而更加贴近现实情况。 (2)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实证综述 国外除了上述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收支的理论研究之外,还有许多代表性的实证研究成果。 Edwards (1985)选取12个发展中国家1965 -1980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简约方程形式,以各国产出为因变量,将实际汇率、贸易条件、货币供应、政府支出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汇率贬值在一年内有紧缩效应,而一年后紧缩效应却发生了逆转,所以从长期来看,汇率贬值效应为中性。而后1989年,他运用样本期内相关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将实际GDP对货币增长、政府支出、名义与实际汇率、贸易条件等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货币贬值倾向于减少产出。 Krugman和Baldwin (1987), Heike与Hooper (1987)以及Moffet (1989 )等分别对美国的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实际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的结论。 Meade (1988)研究认为汇率机制较为灵活和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汇率变动的J一曲线效应比较明显,理由是该国贸易收支差额的变动能够通过外汇市场进行传导,较充分地反映到汇率形成机制中。 Marquez (1990)以发展中国家整体为对象,选取1973 -1985年的季度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弹性分析,得到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分别为一1.44和一0.78,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得以满足,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Morley (1992 )以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将生产能力对货币供给量、贸易条件、进出口增长、出口增长等进行回归,发现实际汇率贬值倾向于使产出减少,但这一效应至少需要两年才能完全显示出来。 Benasi (1994 )提出的非均衡经济模型考虑了一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可能出现在三种区域,即区域一:该国劳动和商品都出现超额供给;区域二:劳动存在超额供给而商品市场出清;区域三:劳动存在超额需求而商品市场出清。这样一国货币贬值时,两国之间的实际经济情况就存在9中可能的组合。因此一国货币贬值的贸易效果就会出现十分复杂的情况。该模型的分析表明,贬值是增大了顺差还是减少了顺差,不仅取决于有关的弹性,而且取决于该国所处的经济区域,以及贬值后该国采取的补充政策。因为补充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到该国价格和收入的变动,而价格和收入的变动必然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 Copelman和Werner (1996)通过使用包括产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贬值率、实际信贷等的VAR ( Vector Autoregression,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墨西哥经济进行分析,同样发现了汇率贬值引起产出下降的证据。 Kamin和Rogers ( 2000 )用包含产出、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等3个内生变量和美国利率这一外生变量的VAR模型,以1981一1995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发现产出的改变主要从其自身冲击得到解释,但永久性的汇率贬值对产出的不利影响具有持久性。 Berument和Pasaogullari ( 2003)利用土耳其1987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的脉冲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土耳其实际汇率贬值的经济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实际汇率贬值会阻碍土耳其的经济增长。1. 2. 1. 2汇率变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文献综述 汇率变动一般分为汇率水平变化(货币升值或贬值)和汇率波动(汇率波动的程度)。迄今为止,有关汇率水平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效应的研究己经很多,如Froot&Stei(1991)研究发现,美国19701980年涌入的大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应归功于同一时期疲软的美元汇率。 Cushman(1988)考察了美国与其他五个工业化国家间双向的直接投资流动和汇率变动关系之后,也得出相类似的结论。 Klein和Rosengren(1994)研究提出“相对财富假说”,得出两个贸易国直接的实际汇率水平对FDI有显著的影响。 但是,关于汇率波动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确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Sercu和Vanhulle(1992)研究认为汇率的波动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逆向影响效应,即两者负相关。 Cushman(1985,1988)、Goldberg和Kolstad(1995), Kogut和Kulatilaka(1994)则都认为汇率的波动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效应。 Bailey和Tavlas(1988)的分析结论却是: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rowley和Lee ( 2003)研究了美国汇率波动与FDI之间的关系,其样本包含18个国家的1980-1998年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综合数据分析,并用GARCH(广义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汇率波动进行测量,发现汇率波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只得到微弱的印证支持。 总之,关于汇率水平变化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结论比较统一:汇率水平变化与外商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即汇率贬值,该国或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但是,关于汇率波动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方面的观点没得到学术界的统一,有待实证检验。1.2.2国内研究综述1. 2. 2. 1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探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严重不足,不符合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厉以宁、秦宛顺(1991)对我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0.6871和0.0506,所以中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严重不足,人民币汇率贬值不但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导致出口状况的恶化。 张明(2001)采用1985 -1998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对中国的GDP、生产者价格指数、人民币名义汇率及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计算了年度进出口弹性和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得出除了1980年和19%年我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外,其余年份的弹性均严重不足,汇率变动不能有效的调节贸易收支。 任兆璋、宁忠忠(2004)采用1978-2002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对外贸易收支差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间不仅判定系数低、且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均显示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中国的贸易收支以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差额的影响十分有限,因此汇率政策并不是调节中国贸易收支的有效手段。 (2)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处于临界值,汇率变化对我国的贸易收支影响不明显,汇率政策无效。陈彪如(1992)采用1980-1989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量指数进行回归后得到以下结果:我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3007,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7241,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1.0248说明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微不足道,经济总体增长能够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3)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汇率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戴祖详( 1997)分别以我国1981-1995年和1985-1995年相关数据为样本,得到这两个阶段的进出口需求弹性分别为一1.3331和-1.4331,都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因此认为汇率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 朱真丽、宁妮(2002)采用1981-2000年我国进出口的有关数据进行多边回归分析,得出我国进出口弹性之和为一2.71,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货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 徐康宁、施海洋(2002)用不同最小二乘法,以1979-1997年的年平均汇率,分别与同期、滞后一年和滞后二年的外贸出口额拟合三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分别求三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和F检验值。得出三个回归模型都能通过常规的统计检验,其中滞后一年的模型是最优的,其可信度最大,即滞后一年的出口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最强,这说明认为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的时滞大约为一年是合理的。 许少强(2002)通过比较1994-2000年与1993 -2000年国际贸易弹性模型的估计方程式,发现1994年的人民币贬值能够起到促进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 胡颖尧(2002)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贬值的J一曲线效应,认为从长远看我国应当走出利用货币政策贬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使汇率政策能够成为调节经济的综合经济政策。 李未无(2005)构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通过一系列计量检验,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存在一定地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卢向前、戴国强(2005)对1994-2003年数据运用不完整替代模型的协整向量回归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对进出口影响十分显著。 综观国内研究文献,发现以下问题值得商榷:(1)未考虑数据的平稳性。国内的研究都隐含了一个假设,即汇率、贸易收支和其他经济数据是平稳的。但己有很多证据表明上述宏观经济数据常常是不平稳的(Boyd和Smith1999)。对不平稳的数据进行回归,将产生伪回归,其结论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2)研究中运用的汇率指标通常采用名义汇率,使实证时采用的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产生偏差。1.2.2.2汇率变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汇率变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汇率变动对其它经济变量影响效应的讨论上,而涉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包括汇率水平变化和汇率波动剧烈程度)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比较匾乏。 陈华和李波(2000)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检验到人民币贬值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王志鹏(2002)的实证分析认为,FDI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国实际汇率的升值。 张谊浩(2003)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一文中,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指出长期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更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邢予青(2003)以日本对中国FDI为背景分析了汇率和FDI之间的关系,指出日元对人民币的双边真实汇率和日本对中国FDI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弹性分析法是研究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共同理论基础,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判断本币贬值效果的基本依据。由于采用的样本区间不同,使用的参数有所差别,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另外,国内外关于汇率水平变化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结论比较统一:汇率水平变化与外商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而汇率波动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这方面的观点没得到统一。 总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收支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基于国内外己有的计量模型和研究成果,试探性地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对外贸易收支、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总量的影响效应。.3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1.3.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对外贸易收支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湖南经济总量的影响,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先是对汇率如何影响湖南经济做了规范性分析,然后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湖南对外贸易收支及外商直接投资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而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实证,来揭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的影响效应。 第二,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对湖南对外贸易收支之时,先是运用总量分析法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进出口贸易收支总量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对汇率变动对湖南重点进出口行业的影响做了结构性分析。 第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的程度,并对湖南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汇率风险的防范等实践活动提出指导性建议。1.3.2论文结构 本文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背景下,以湖南为研究对象,以国际收支调节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历年数据,先从进出口贸易总量和重点进出口行业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湖南对外贸易收支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总量的影响。论文的具体结构请见图1-1: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第三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测算第四章汇率变动对湖南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第五章汇率变动对湖南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总量影响的实证研究第六章研究结论 及展望 图1-1论文的结构图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阐述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的意义,概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本文写作的内容和思路进行总体说明。 第二章是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对湖南的经济情况、汇率变动对湖南影响的途径及理论进行规范分析,这是后文实证研究的基础。 第三章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测算,主要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情况,采用 GARCH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进行了测算,为后文的实证研究作铺垫。 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经常项目下进出口贸易和资本金融项目下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方面分析了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另外还分析了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总量的影响。 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及展望部分,对本文研究的结论做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第二章汇率变动对湖南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2. 1湖南经济发展情况2.1.1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近些年来,湖南经济一直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南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见图2-10亿儿8000700060005()()()一1000;300020001000 ()1980-2006年湖南(DP及其增速_译一、群一-一召一妙一GDf(亿儿)龚该一笋_闪4. 000,0_月艺0U%_一j,一00%_8()()%_.侧().000,(TDI增速(%) 幻私日公()()闪甲()O闪闪O闪00()闪工于尔工9于尔工寸于于一N尔尔一少尔一戈哭尔一戈尔一州笑尔一闪刃于lO关于一 图2-1 1980-2006年湖南GDP及其增速 2006年,湖南生产总值为7493. 17亿元,居全国第13位,比上年增长了12. 1%,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830元。2006年湖南财政总收入达到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全省城镇化率为38. 7%,比上年提高1. 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达10505元和3390元;此外,传统的农业正在向产业化迈进,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兴起。 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体系,国家规定的40个工业大类197个中类中,湖南有39个大类和188个中类,形成了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三大类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文化、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全省GDP的7. 85%。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产业占(DP的份额超过5%以上,可认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也己经成为湖南的一大支柱产业。 (1)工业 2006年,湖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 8% 0 2006年湖南省工业生产兴起新一轮发展高潮,整体实力迅速增强。湖南省己形成有湖南特色的工T、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了华芬钢铁、株洲电力机车、巴陵石化、长岭炼油等一批在国内很有影响的成功企业。 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电子与信息等十几个优势产业和以长株潭为代表的7个高新技术区。高新技术产业己成为湖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06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79. 49亿元,增长26. 3%,在许多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湖南的制造工业实力较为雄厚,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空调,长丰猎豹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目前,湖南的先进制造产业已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现代工程机械产业群,以株洲、湘潭为中心的现代电力机车、轻轨地铁产业群,以长沙为基地的数字仪表产业群和以衡阳为基地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产业群。 t2)农业 湖南地域辽阔,物产富饶,传统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随着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湖南农业对全国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呈现农业产业化的美好前景。2006年,主要农副产品粮食、棉花、油料、兰麻、烤烟以及猪、牛、羊肉产量均居全国前10位。其中竺麻居全国第1位,生猪居第2位,烤烟居第4位,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 湖南农林特产丰富多彩,主要有湘莲、湘茶、油茶、辣椒、兰麻、柑桔、湘黄鸡、淑浦鹅、宁乡猪、湖粉等湘莲是有3000多年历史的著名特产,产量历来居全国首位。湖南为中国四大产茶省之一。湖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着力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2005年,湖南省166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475亿元。 t3)交通邮电 湖南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2006年,湖南省货物周转量增长7. 5%;旅客周转量增长7. 2% o 公路:到2006年底湖南省己有公路总里程852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己达1403公里,进入全国十强。湖南境内现有国道9条,省道70条、省际联络路18条、形成了以长沙、岳阳、常德、湘潭、衡阳等地为中心,联络全省各地99%的乡镇公路网。 铁路:湖南铁路交通较为发达。京广、湘黔、浙赣、湘桂、石长、枝柳6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东西南北,洛湛、渝怀铁路湖南段己全线通车。武汉至广州高速客运铁路湖南段正在建没中。该路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届时,从长沙至广州将不超过3个小时。 港口:湖南水资源丰富,内河航道条件优越,已有航道285条,通航里程10050公里,约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十分之一。湖南省共有吞吐量1万吨以上的港口107个。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常德、益阳等港口年吞吐量均在100万吨以上。 航空:湖南拥有长沙、张家界两个国际机场和常德、永州、芷江3个国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定期航线59条,包机航线4条,可通往全国47个大中城市和泰国、韩国等地,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全国民用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客运量去年超过600万人次,增幅列全国第一,。 (4)基础设施 2006年湖南省基础设施投资881. 71亿元。比2005年增长15. 1%。其中电力、交通、水利、通信、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特色引流课件设计框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土建施工人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药剂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环境监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水文勘测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版个人私有汽车出租合同书
- 2024版并购法律服务合同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保健按摩师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中式面点师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解剖学基础课程全册教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种设备电站锅炉司炉G2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秋季驾驶员安全培训
- 三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期目标、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 2025哪吒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课件
- 热原张媛媛讲解
- 应急预案的实施与验证
- 餐饮业中的顾客满意度管理
-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