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1页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2页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3页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内容提要:双孢蘑菇营养丰富,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大面积栽培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关键字:双孢蘑菇 人工栽培 种植品种 菌种 栽培工艺 播种 出菇管理 采收 病虫害综合防治 分级双孢蘑菇因其担子上通常仅着生个担孢子而得名,在分类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它的拉丁学名为 Agaricus bisporus(Lange) Sing,也有叫Agaricus brunnescens的,中文别名为蘑菇、洋菇。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蘑菇(Common cultivated mushroom) 或纽扣蘑菇(Button mushroom),日本人称之为或西洋松茸。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左右()。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核苷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营养丰富,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而且热能低,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可以延年益寿,保持青春活力,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脂肪含量仅为牛奶的十分之一,蘑菇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齐全的菇类蔬菜,而且是具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双孢菇是一种草腐菌类,属于中档食用菌。栽培原料丰富,技术简便,生物转化率高。生产食用菌上分棚外与棚内两个阶段:棚外包括建堆、翻堆、沤制等环节;棚内包括消毒、进料、接种、覆土、洒水、出菇等环节,具有技术粗放、成本低、无污染、生物转化率高等优势。双孢菇的种植品种有冬菇和夏菇两种,种植模式有温室和拱棚两种。越冬菇品种以温室和大拱棚种植为最好。越夏菇品种除采用上述棚体种植外,还可利用闲置的香菇棚架种植。双孢菇的生产要本着“春、冬菇并重,以春菇为主;鲜、干菇并重,以鲜菇为主;大、中拱棚并重,以中拱棚为主”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若种植有香菇,春菇可以利用闲置的香菇棚架种植。可选择越夏高温品种,月沤料,月接种,月出菇,采用“春夏棚架出双孢菇,秋冬棚架出香菇”的周年生产模式,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的综合效益。双孢蘑菇菌种的选育、保藏:工艺流程:培养基配制高压灭菌接种培养。A.培养基配方:a.常规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 b.麸皮培养基:麸皮5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B. 高压灭菌。C. 保存方法:方法条件短 期 保 存(斜面冰箱保存)中 期 保 存(粪草管冰箱保存)长期保存(液氮保存)培 养 基同1.2.2.1a.b.c同1.2.2.1.d谷 粒保存温度44低于-190保存时间不超过4个月1-2年2年以上D. 保种要求a. 菌种移接成活率:短期和中期保存的菌种,成活率应达100%, 液氮保存的菌种成活率应不低于60%。b. 纯度:在保存过程中不允许感染杂菌,保持原来纯度。c. 遗传稳定:重新移接经二次继代培养,菌丝须恢复到保种前的生活力,经形态、同工酶、DNA-RAPD检测和出菇试验等,各项指标保留原菌株特性,没有出现变异或衰退现象。栽培工艺备料建设菇房、运料进场、整理场地(20-30天)稻草切短、牛粪粉碎预湿(2天)建堆(3-4天)一翻(3天)二翻(2-3天)三翻(2天)进房二次发酵:升温培养(48-52度,1-2天)、巴氏消毒(60-62度,6-10小时)、控温培养(48-52度,3-5天)降温整床(1天)播种(3天)走菌(15-20天)覆土(1天)爬土(10天)通风打水(7天)出菇采菇栽培管理(120天)清除废料结束备注:播种以后,如管理不当,在生产上很容易发生下列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菌种块菌丝不萌发。菌种块菌丝不吃料。料内菌丝稀疏无力,生长缓慢。 料内出现线状菌丝,而绒毛菌丝稀少。出菇管理: 菌丝爬上覆土层表面时,控制室温为1216,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通风换气,进行水分管理。喷出菇水,每平方米用水3千克左右,分6 10次在23天内喷完,促使蘑菇原基形成。当原基普遍长到黄豆大小,喷保菇水,每平方米用水 2千克左右,每天喷3次,2天内喷完。出菇后土层喷水的原则是轻喷勤喷,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前期少喷,后期多喷。喷水时水枪的喷头要倾斜向上,使水呈雾状落下,防止将水流直接喷在菇体上。采收: 采菇前要停止喷水。当蘑菇菌盖长到25厘米,子实体菌膜未破时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捏住菌盖,旋转拔起;若大小蘑菇丛生,用利刀切下需采的蘑菇,留下小菇。采收时要轻采轻放。采收后要及时清除菇根、死菇和菇碎片,补土,使菇床平整清洁。蘑菇病虫害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发病条件,治疗发病区”。防治一般应以农业防治措施(栽培措施)为主,其它防治为辅,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好收益,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菌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强的菌株。、做好培养料的发酵及覆土消毒工作。、做好菇房的清洁卫生工作,菇房位置应远离垃圾场,猪牛棚等病虫较多的场所。菇房在使用前除了做好常规清洁卫生外,应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杀虫工作。、做好蘑菇栽培的管理工作。、采用适当的化学防治措施。双孢蘑菇采收与分级标准1.采收时机: 当子实体长到标准规定的大小且未成薄菇时应及时采摘。柄粗盖厚的菇, 菇盖长到3.5- 4CM未成薄菇时采摘。柄细盖薄的菇, 菇盖在2- 3CM未成薄菇时采摘。菇房温度在18以上要及早采摘, 在14以下, 适当推迟采摘。出菇密度大要及早采摘, 出菇密度小, 适当推迟采摘。 2.采摘方法: 在出菇较密或采收前期(1- 3潮菇), 采摘时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要用小刀分别切下。后期采菇时采取直拔。采摘时应随采随切柄,切口平整,不能带有泥根,切柄后的菇应随手放在内壁光滑洁净的硬质容器中。 3.技术要求: (FDBT/QB 33.5-90)项目名称一级品二级品色泽白色气味应具有鲜蘑菇固有气味,无异味形态 整只带柄、形态完整、表面光滑无凹陷、呈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20-40毫米,菇柄切削平整,长度不大于6毫米,无薄菇、无开伞、无鳞片、无空心、无泥根、无斑点、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无污染、无杂质、无变色菇 整只带柄、形态完整、表面无凹陷、呈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20-50毫米,菇柄切削平整,长度不大于8毫米。菌褶不变红、不发黑,小畸形菇不大于10%,无开伞、无脱柄、无烂柄、无泥根、无斑点、无污染、无杂质、无变色菇,允许小空心,轻度机械伤。脱水率鲜菇经离心减重不超过6%,经漂洗后增重不超过13%病虫害蛆、螨不允许存在注:各罐头加工厂鼓励收购干菇送厂,各保鲜厂鼓励优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