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板基础入门.doc_第1页
叮板基础入门.doc_第2页
叮板基础入门.doc_第3页
叮板基础入门.doc_第4页
叮板基础入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叮板基础入门 本帖最后由 南音过客 于 2012-11-27 08:52 编辑001序对初学者而言,尤其是不懂乐理的朋友而言,学粤曲最紧迫的任务是不知道每个字在什么时候开口唱出来,唱到什么时候结束。在私伙局中,常被琴师批评叮板不对。所谓“叮板不对”,大概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个字在什么时候开口唱出来?这是有规律的。叮板不对的人,往往将唱词提前唱了,或者开口迟了。被琴师“批判”。二是每个字唱到什么时候结束?也是有规律的。比如唱花好月圆的“欢天”这一顿,可能“欢”字就唱得不够时间,也可能超时,应该唱6秒的,他唱了5秒半或7秒,都有可能。本主题试图解决这一问题。002流水板大家平时或多或少都会在书上碰到一些音乐理论,通常给人的印象都是写得“太科学”、“太严谨”、“太正确”、“太规范”、“太深奥”、“太有水平”了,以致我们学起来无从下手。我这里说的全是大白话,不通俗到极点可以拿砖拍我。呵呵。流水板是有板无叮的节奏型。如果套用简谱的说法,就是四一拍子(写法如同数学的1/4),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一拍。这个问题姑且按下,本帖末尾再谈。坐在掌板的位置上,拿起鼓竹,在鼓板上敲一下,发出“局”的一声(注:“局”字用粤语读),然后抬起手,再敲一下鼓板,又发出“局”的一声,如此周而复始不停的敲下去。要敲多少次?或者说敲击的速度有多快?这要看是什么乐曲了。假如某支乐曲要求你一分钟(60秒)敲击30次(简谱上记作J=30),那么每隔2秒(=60秒/30次),你就要在鼓板上敲一下,发出“局”的一声。粤曲梆黄里的流水板速度一般比较快,速度是J=60或120,甚至更快。初学者可能敲击鼓板时不够均匀,本应每隔1秒敲击一次,也可能有时隔了1秒半或0.9秒。只要跟着掌板师傅的动作多做几次就没问题了。这就是流水板。现在给出板的定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去做,发出的每一声“局”的一瞬间、一霎那,就是板。请大家做两个练习:1、快二流板面(1)2 (3)5 (2)1 (5)5 (0)1 (2)5 (1)2 (0)3 (2)2 (0)3 (2)2.听粤曲,每当乐队奏到括号里的音符(或休止符)时,敲一下声“局”,抬起手,准备敲下一次,直到演员唱完这段二流。2、快中板板面(5)3 (5 )(3)2 (3)7(6)1.听粤曲,每当乐队奏到括号里的音符(或休止符)时,敲一下声“局”,抬起手,准备敲下一次,直到演员唱完这段快中板。注:如果没有掌板的装备,那么用手拍打桌子也行。我平时的做法是:用左手拇指尖碰食指尖,碰触的一瞬间、一霎那,就是板,就相当于“局”声;两手相触后,适时分开,再相碰,.。附:乐理小知识一拍:从某一声“局”开始,到下一声“局”之前,称为一拍。如果J=30,那么每一拍时值为2秒。四分音符(休止符):简谱中,如果一个音符(休止符)的底下没有短横线(即减时线),右边也没有短横线(好象叫延时线吧,我学艺不精),称为四分音符(休止符)。通常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如果J=30,那么每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为2秒。小节:简谱中的小竖线称为小节线,相邻的两条小节线之间为一个小节。四一拍子:一个小节之内只有一拍的,称为四一拍子。有两拍的,称为四二拍子。以此类推。下面是一些常用音符(休止符)的写法:音符:1 2 3 4 5 6 7休止符:0(不唱不奏,但和音符一样有时值)全音符:5-(这个我不懂如何称呼):5-二分音符:5-四分音符:5八分音符:5(音符底下1条线,因为技术问题,无法画出)十六分音符:5(音符底下2条线,因为技术问题,无法画出)三十二分音符:5(音符底下3条线,因为技术问题,无法画出)六十四分音符:5(音符底下4条线,因为技术问题,无法画出)从全音符到六十四分音符,时间的长短之比是:4:3:2:1:1/2:1/4:1/8:1/16比如说,假设一个四分音符时值2秒,那么六十四分音符的时值仅是2秒的十六分之一,一个全音符的时值是2秒的4倍即8秒。记谱时,一般是相邻两拍之间稍稍留空。一个四分音符本身就是一拍。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要通过减时线连写在一起,要刚好够一拍的时值。这里只能稍稍谈一下,有意学习记谱或唱谱者,可以到曲谱专栏看看我写的一个主题。注:J=30,这里本不应该用大写字母J的,是电脑里没有那个正确的符号,故不得不如此也。有很多电脑技上的问题,只能这样了。请大家见谅。另外,建议大家去读我的粤曲入门ABC,里边有一些押韵、平仄、句顿划分、标点符号用法的内容,对下一步的学习很有帮助。003初识叮板叮板并不神秘,但是有些人不喜欢用浅显的、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讲叮板,所以造成大家不懂叮板。叮板其实很简单。每隔N秒钟,你就搞出一个声音(什么声音都可以)来,这个声音就是叮板。真的那么简单?确实就是这么简单。“每隔N秒,就发出一个声音”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多的。比如,每隔1秒钟,我就用手拍打一下桌子,发出的声音就是叮板。走路时,脚踩在地面上发出声音,又或者听人唱歌时情不自禁的用双手拍打,第一声与第二声如果间隔0.5秒,那么第二声与第三声也间隔0.5秒,第三声与第四声也间隔0.5秒,依次类推。这些声音就是叮板。我曾在一些粤曲书籍里看到说,某段粤曲的演唱速度是每分钟28拍,说通俗点,就是60秒内要搞出28个声音来,N等于60除以28。这可能是间隔时间最长的叮板了。004叮板的作用掌板师傅敲击出叮板的声音来,最基本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检查演唱的每一个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口唱出的。二是检查每一个字唱了多长时间。举例:林家声、李香琴慰妻唱词:唉我苦衷满怀,何幸得娇妻,你见谅。叮板第一声:与锣鼓最后一声响同时响起。(然后才接着奏232。)叮板第二声:刚才奏232,奏第二个2音的同时,掌板师傅敲击木鱼响起叮板第二声。(然后才接着唱“唉我”。)(第一声与第二声相隔了多少时间,则第二声与第三声也要相隔同样长的时间,以下类推。)叮板第三声响起的同时,唱“苦”字。叮板第四声响起的同时,唱“衷”字。叮板第五声响起的同时,唱“满”字,然后才接着唱“怀”字。叮板第六声响起时,没有字要唱或拉腔。然后接着唱“何幸得”。叮板第七声响起的同时,唱“娇”字。(余不再述,请听唱片打叮板即可知道有关内容。)如果唱曲人不按上述要求去做,会有什么后果呢?在解放前,唱曲人难免一顿皮肉之苦。文千岁曾说过(出处已忘):他以前学戏的时代,教育方式就是打,“唔识就要打到你识为止”!在现代,最多是被人说两句。所以大家都应该感谢党,感谢政府,给了我们不再受打骂、翻身做主人的机会。呵呵!005叮板的种类叮板的声音,如果总是象拍手或鼓掌那样,只有一个声音,不但单调,而且研究粤曲的规律时很不方便,至少笔者行文时觉得很不方便。所以,要增加声音的种类。叮板的声音,最基本的有两种:第一种声音,听起来有点象 “局”字的粤语读音,这个声音称为“板”。板的书面符号是“X”;如果“局”声响起的时候,乐队没有奏乐或唱曲人停了下来不唱,称为“漏板”,书面符号是“X”,即在“X”下面加一条线。第二种声音,听起来有点象 “的”字的粤语读音,这个声音称为“叮”。叮的书面符号是“、”,即中文的顿号;如果“的”声响起的时候,乐队没有奏乐或唱曲人停了下来不唱,称为“漏叮”,书面符号类似于英文大写字母L,但是竖线要短得多,而横线要长很多。漏板、漏叮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比如:西皮是中叮起唱,我们听到起唱前有“局”、“的”两声,就是漏板、漏头叮;二黄慢板板面是漏头叮,才接着奏:士上合。由“局”、“的”这两种声音做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几种叮板:第一种:流水板。掌板师傅的敲击动作所发出的声音只有一种,即“局”声。流水板通常打起来是很快的,“每隔N秒钟”的N,可能小于0.5。流水板常用于快中板和二流,演唱的处理却大不相同。唱快中板应该坚决果断,毫不迟疑,铿锵有力。唱二流,却要紧打慢唱,即:任凭掌板师傅打板打得如何快,如何密不透风认人喘不过气来,唱曲人却要“慢慢叹”。第二种:一板一叮。即:一声“局”,接着一声“的”,再一声“局”,再一声“的”,周而复始。说是这样说,但是在实际演出中,掌板师傅是很少敲击出“的”声的。比如搜书院之初遇诉情的反线中板,“局”声之后,唱“方才听你念诗篇”,唱“听”字的时候,应该有“的”声响起的,但掌板师傅却没有敲击出来。第三种:一板二叮。仅是极少数的小曲使用。按下不表。第四种:一板三叮。即一声“局”,接着三声“的”,再一声“局”,再三声“的”,周而复始。那三声“的”依次称为:头叮、中叮、尾叮。注意:在实际演出中,叮板不一定是从板开始,也有从叮(或头叮、中叮、尾叮)开始的。下文会讲到。006唱词与叮板的关系以任、白帝女花之庵遇的梆子慢板唱词“雪肤花貌化游魂玉砌”为例,唱词中的每一个字与一板三叮有以下8种情形:板开口唱“雪”字:即“局”声响起的同时,唱“雪”字。板之后唱“肤”字:即“局”声之后唱“肤”字。头叮开口唱“花”字。(不用再解释了吧?)头叮之后唱“貌”字。中叮开口唱“化”字。中叮之后唱“游”字。尾叮开口唱“魂”字。尾叮之后唱“玉砌”。以后如果本主题中有某叮板唱某字或某叮板之后唱某字的提法,请参照此例。一板二叮、一板一叮、流水板类推。本帖最后由 南音过客 于 2013-7-4 23:13 编辑007常用板式的叮板起始设定(一)假设你现在就坐在掌板师傅的座位上,你会碰到许多问题: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击打出叮板的声音?是先来一声“局”,还是来一声“的”?如果是“的”,那它到底应该是头叮还是中叮、尾叮?要间隔多久才能再响第二声?本帖及以下几帖,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当然,本主题的目的,不是培训掌板师傅,而是通过假设你是掌板师傅,正在打板,以便知道唱词的每一个字何时开口唱出,唱到什么时候结束。粤曲板式通常以一段锣鼓开始,然后奏一段板面,才开始演唱。一般来说,在奏板面之前,会假定锣鼓的某一声响或是掌板师傅击打出的某个声音是叮板的第一声,这一声可能会被视作是板,也可能是叮;如果视作叮,还可能是头叮、中叮或尾叮。在奏板面的第二(也可能是三、四等等)个音时,掌板师傅会再敲击出第二声叮板。此时,掌板师傅已经敲击出两声叮板了,大家就要注意这两个声响之间,间隔了多少时间,即叮板定义中的“每隔N”秒。如下例的二黄慢板板面的甲的情况,先敲击出一声“的”,约定俗成的假定这是头叮;奏到5(合)音时,再敲击出一声“的”,当然就会被视为中叮了;头叮与中叮间隔了多长时间?假设是N秒,那么中叮响起,过了N秒就要再敲击出一声“的”,当作是尾叮;再过N秒,再敲击出一声“局”,当作是板;直到这段二黄慢板结束。我这里只对二黄慢板做如此详细的说明,其他板式的叮板设定就会相对说得简略些,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二黄慢板的叮板起始设定二黄慢板的叮板类型是一板三叮,叮板起始设定有很多种,现介绍常见的如下:甲:敲击出一声“的”,视为头叮,奏615(士上合),奏到5(合)时,再敲击出一声“的”,视为中叮。注意:这两声“的”等于已经确定了“每隔N秒”的N有多长时间了。接下来,同样间隔N秒之后,敲击出尾叮的声音,再过了N秒敲击出板的声音,再过了N秒敲击出头叮的声音直到这段二黄慢板结束。应该什么时候敲击出“局”,什么时候敲击出“的”声,大家应该都懂的。练习曲目:十绣香囊。乙:打完锣鼓,接着奏232或242(乙反线)。这种情况,应该把锣鼓的最后一声响当作中叮,奏第二个2(尺)音时,是尾叮,以此确定“每隔N秒”的N是多少了。练习曲目:慰妻。丙:熟悉二黄慢板以后,要判断音乐的某个地方是什么叮板,是很容易的事。方法和例子很多,试举一例:唱十绣香囊的“唉我此去京华”之后,乐队必奏6155。那么:开口唱“京”字是中叮,过门的第一个5(合)音是尾叮。也同时确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