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doc_第1页
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doc_第2页
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doc_第3页
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doc_第4页
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新市初中徐金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其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语言美,结构美,情感更美,又极有层次感,它以清新秀丽的笔墨,写出了春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的景色。那天,我带着欣喜与不安走进课堂。案例描述与评析: 片段一:课堂上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自由朗读,非常认真,我也陶醉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朗读后,我要学生们谈谈阅读感受,同学们纷纷发言,都说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春的画面,这时,我们班的小快嘴突然喊了一句:“那为什么朱自清不干脆画幅画来呢?”我朝她望过去,她赶忙捂着嘴趴在了课桌上,其他的学生也赶忙看向她,我心里很恼火,这小丫头太不像话了,打断了我的思路,得好好说说她。可我转念一想,这样做不是让她太难看,对我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说不定还会降低她学语文的积极性。看着一群安静的学生,怎么办呢?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于是,我微笑着看着小快嘴说:“真是一个好主意!既然朱自清先生不画,我们来画一幅吧!”(我把眼光移向全班同学)“不过,老师不是很会画画,根据课文我们画些什么好呢?要注意什么好呢?请大家多指点指点,最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依据。”学生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要画春花,春草,春风,春雨,还有人,风筝师:那必须画出他们各自怎样的特点,才算好?生1:春天的小草应该画的多,颜色要浅!因为课本中的第三自然段中说小草是“嫩嫩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到底”生2:花儿要多,颜色要艳,因为课文里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生3:还要加上蝴蝶、蜜蜂和风筝,这里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还有天上风筝渐渐多了”。生4:那我就来点绵绵的小雨吧,书里不是说她们“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吗?生5:可是下了雨还有蝴蝶、蜜蜂吗?师:大家说得很好,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春光图!可是,从我们同学的讨论看来这些景物画在一起似乎存在矛盾,该怎么解决呢?学生们安静了下来,我又看向了小快嘴,她看着我,犹豫了一会儿,说,“老师,我给你推荐一位绘画高手,好不好?”我微笑着说好,于是,我们班的一位绘画能手秦义民在大家期待的眼光中站了起来,他红着脸说:老师,画一副是不够的,因为如果将文章中的景物放在一幅画里,就会使景物之间发生冲突,并且体现不出这些景物的特点,我们至少要画五幅图,三至七段分别表现了其中一幅图画,我看可以依次叫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第一幅图要突出小草的多,柔和嫩绿,第二幅图要突出花的多与艳,还可以用蝴蝶和蜜蜂突出花儿的香,第三幅图要凸显出风的柔,可以用树枝的摆向来表现,还可以画上牧童,最好可以把“吹面不寒杨柳风”提上去,第四幅图是绘雨的,可以绘一幅乡村细雨图,第五幅图可以画上美丽的风筝、可爱的孩子还有精神的大人。(和所有的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我不时点头,并趁机板书了他说的五幅图的名称,我们的思绪被他的话带到春天美丽的画面当中,我惊叹于他丰富的想象力,也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冲动处理小快嘴,而是很好地处理这件事,甚至心里还有点感激她的“一惊一咤”给了我教学上的启发,更感激她推荐了绘画高手,给了我这份久违的惊喜。)师:说得真好,你很有想象力,真不愧是我班的美术高手,让我们置身于春光中。还要感谢徐藏(小快嘴的名字),要不是你,我们就享受不到这场听觉盛宴了。(小快嘴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脸微红着把头低了下去)。片段二:(学生们再次集体朗读课文,心里想,刚才以画论文还真不错,为何不顺势以美术知识深入赏析文章呢。)师问:刚才,我们用我们的想象力和语言绘制了几幅美丽的图画,那么评价一幅画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非常积极你一言,我一语:看内容、布局、线条、色彩、意境等师: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以清新的文字给我们如此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他用的是语言这支神笔,下面我们来鉴赏一下这幅文字的画卷,如何?生:(学生显得很开心,笑着说)好!师:根据我们的经验,这幅文字图该从哪些角度进行鉴赏呢?生1、从用词、修辞的角度,生2、从布局安排的角度。生3、也可以从情境、情感内容。生4:也可从写作的方法,写作角度等方面。师:说得很好,这和图画何其相似,那么让我们开始吧,选取一个你最能驾驭的角度,说说你的理解。(我发现学生很投入,图画的比方让学生觉得语言的品析并不难,小快嘴也显得若有所思的模样,心想这孩子还是蛮认真的。)生1:我认为文章开头开的好,“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那种急切、喜悦的心情。生2:我认为这篇散文的层次特别清晰,第1、2自然段总写了春天的景色,在开头赋予了全文以生气,3至7自然段分写春天的景物,洋溢着作者的欣喜之情,8至10更是以排笔段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生3:我觉得“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里“偷偷的”“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时的情态。生4:我最喜欢第四段,因为这段写的很美。师:这一段的确很美,可是美在哪里呢?生4:这里有树,有花,有果子,还有蜜蜂和蝴蝶,内容丰富,景物迷人。师:说得很到位,但不够深入,谁能补充一下?生5:这段非常有层次感,从“树上”写到“花下”再到“遍地”,由上而下,次序井然。师:真的很棒!有没有同学还有其他见解?这时小快嘴举起了手,我微笑示意她回答:我认为这段文字美在作者不但通过视觉和味觉正面写花多,花艳、花甜,还通过蜂闹蝶飞的繁忙情景从侧面来表现春花的这些特征。 师:真是太棒了!(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生6:老师,他们都说的很好,可是有一点我不是很理解,这一段写的是春花,为什么会写到果实呢?师:你问的真不错,大家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是作者写错了吗?(学生思考,不语)师:这种方法叫虚写,是作者由现实中的繁花生发出的联想,春天繁花似锦,自然联想到秋天必然是硕果累累。(学生们继续发言,讲述自己的见解,也让我在热烈的氛围中体会到快乐)小结:文章全篇只几百字,却给大家描绘了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生意盎然的春天,而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及精彩的分析品味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了本文精彩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巧妙的写作方法,感受到作者对神奇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与赞美之清。其实,源远流长的文学宝库为我们了提供更多的美景,只要我们用心领会,我们肯定会领悟其中的美!最后我们再次感谢所有发言的同学,教会我们用图画想象法来学习散文。案例分析:谈到散文,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也试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也能感受文章的魅力。但苦于找不到适当的突破口,原本设计为一段段细致地分析落实,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突然爆发,冷静思考后,我的教学思路也为之豁然开朗,巧妙地把美术思想移植到文章的赏析上,由此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受到了美的语言、美的内涵、美的情感的熏陶,课堂促进了教学相长,在师生共同的讨论中,对文本的认识也不断升华,综观课堂教学的前后,获益匪浅。一、摆正教师位置,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教育中,教师就是权威,也可以说是传声筒,负责将从参考书中获得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袋里,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课堂氛围冷淡,教师的激情退却,语文教学失去了他的作用。叶圣陶先生的曾经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转换角色,才可以真正的教学相长。面对学生接下巴这一偶发事件,冷静之后巧妙利用其中的美术思维,引导学生用美的想象来解读课文。让美术思维与散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珍视学生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让学生真切体味到其中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情感之美。因而学生的回答越来越精彩,不再是为问题而答,成为一种思想的交流沟通,让整个课堂富有美感且充满青春活力。二、以想象感悟为突破口,挖掘美的因素好的作品通常会为每个读者创设一个情境,而每一个读者都会因为自身的差异而获得不同的美的体验,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想象来解读课文,同时珍视学生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如:当学生七嘴八舌说该画些什么内容时,顺势引导其说说该画出各自怎样的特点,加以深化,在学生的想像与描述过程中,教师适时用语言加以提炼与挖掘,让如画的内容与如诗般的语言相结合。三,以品味质疑为落足点,培养赏析美的思维在学生整体认知与想象的基础上,巧妙利用绘画的欣赏与文学作品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