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试题.doc_第1页
血液检查试题.doc_第2页
血液检查试题.doc_第3页
血液检查试题.doc_第4页
血液检查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检查试题选择题A型题1通常白细胞计数只反映哪个细胞池中的中性粒细胞:AA循环池 B成熟池 C、贮存池 D分裂池 E边缘池2缗钱状红细胞常见于:AA多发性骨髓瘤B巨幼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3成人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失血性贫血4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A伤寒AB流行性出血热C狂犬病D百日咳E急性心肌梗死5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AA脾功能亢进B尿毒症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肺吸虫病E骨髓纤维化症6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A急性感染或炎症B大面积烧伤C急性溶血D急性中毒E恶性肿瘤7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常提示:AA预后不良B机体抵抗力强C骨髓造血功能旺盛D白细胞总数增多E预后良好8正常外周血中粒细胞分叶多为:AA3叶B4叶C5叶D6叶E2叶9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常作为哪种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AA铅中毒B海洋性贫血C酒精中毒D血吸虫病E巨幼细胞性贫血10早期诊断内出血的指标为:AAWBC增多BRBC减少CHb减少DWBC减少EPLT减少11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哪类疾病:AA病毒感染B细菌感染C贫血D白血病E免疫缺陷病12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AA120天B160天C50天D100天E80天13伤寒病白细胞分类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改变是:AA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B核左移C单核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减少E中性分叶核细胞减少14病理性血沉增快,下列哪项不正确:AA心绞痛不变B动脉粥样硬化C恶性肿瘤D大手术后E活动性肺结核15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是于:A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16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AA60g/LB70g/LC80g/LD50g/LE40g/L17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绝对值增高常见于:A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尿崩症C异常血红蛋白病D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高的疾病是:AA肺源性心脏病B肾盂积水C多囊肾D子宫肌瘤E肝细胞癌B型题A正常细胞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小细胞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1再生障碍性贫血 A2巨幼细胞性贫血 B3缺铁性贫血 CA中性粒细胞增高B嗜酸性粒细胞增高C单核细胞增高D淋巴细胞增高E嗜碱性粒细胞增高4急性化脓性细胞感染 A5病毒感染 D6寄生虫感染 BC型题A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 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g/L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C2小细胞性贫血 A3大细胞性贫血 DA血沉增快B中性粒细胞增高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4心肌梗死 C5急性化脓性感染 C6心绞痛 DX型题1能引起血沉增快的疾病有: (ABCDE)A炎症性疾病B组织损伤及坏死C恶性肿瘤D贫血E高胆固醇血症2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有: (ABCE)A急性细菌感染B急性失血C急性中毒D病毒感染E恶性肿瘤3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有: (ABCDE)A变态反应性疾病B寄生虫病C皮肤病D某些恶性肿瘤E某些传染病填空题1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为 (4.05.5)X1012/L ,血红蛋白为 120160g/L 。2正常成年人白细胞计数为 (4.010)X109/L ,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为 (1520)X109/L 。 3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有 感染性疾病 、 肿瘤性疾病 、 急性传染性疾病恢复期 。4正常人平均红细胞体积为80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为 2734 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20360g/L。5类白血病反应按增多的细胞类型可分为 中性粒细胞型 、 嗜酸粒细胞型 、 淋巴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 。6病理性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某些感染 、 血液病 、 急性传染性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7循环中白细胞包括 中性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 和 单核细胞 。8靶形红细胞常见于 海洋性贫血 ,球形红细胞常见于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9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值可分为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极度 四级。名词解释1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2核右移: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0.03时。3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4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后形成网状结构。5红细胞比积:又称红细胞压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6血沉: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简答题:1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答:a.反映骨髓造血功能;b.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c.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2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答:a.急性感染或炎症;b.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c.急性溶血;d.急性失血;e.急性中毒;f.恶性肿瘤。.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答:a.变态反应性疾病;b.寄生虫病;c.皮肤病;d.血液病;e.某些恶性肿瘤;f.某些传染病;g.其他,如风湿性疾病等;h.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4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的表现。答:a.细胞大小不均;b.中毒性颗粒;c.空泡形成;d.核变性。5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哪些疾病。答:a.感染性疾病;b.肿瘤性疾病;c.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d.移植排斥反应。6病理性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答:a.炎症性疾病;b.组织损伤及坏死;c.恶性肿瘤;d.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e.贫血;f.高胆固醇血症。7血沉的临床应用。答:a.动态观察病情变化;b.用作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的参考;c.反映血浆中的球蛋白增高,从而可考虑到一些导致高球蛋白血症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论述题:1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答:a.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a)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长旺盛;b) 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b.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在治疗后,710天网织红细胞计数达高峰,表示治疗有效。 c.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观察,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2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答:a.急性感染或炎症(举例说明);b.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举例说明);c.急性溶血;d.急性失血;e.急性中毒(举例说明);f.恶性肿瘤(举例说明)。.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答:a.变态反应性疾病(举例说明);b.寄生虫病(举例说明);c.皮肤病(举例说明);d.血液病(举例说明);e.某些恶性肿瘤(举例说明);f.某些传染病(举例说明);g.其他,如风湿性疾病等;h.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4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的表现。答:a.细胞大小不均(描述说明);b.中毒性颗粒(描述说明);c.空泡形成(描述说明);d.核变性(描述说明)。5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哪些疾病。答:a.感染性疾病(举例说明);b.肿瘤性疾病(举例说明);c.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举例说明);d.移植排斥反应(举例说明)。 骨髓细胞学检查A型题1.就骨髓而言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A.骨髓是人出生前的主要造血组织;B.骨髓组织是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C.骨髓由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D.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组织;E.骨髓是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生成的唯一的场所。2.正常骨髓中粒细胞:红细胞比例为AA2-4:1;B、4-7:1;C、1-2:1;D、4-6:1;E、1:2-4。3.骨髓穿刺的禁忌症是:AA.血友病;B.血小板减少;C.白血病;D.再生障碍性贫血;E.骨髓纤维化。4.什么疾病作骨髓穿刺时最不可能抽吸到标本?AA.骨髓纤维化;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以下哪些疾病,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贫血改变,除了:AA.再生障碍性贫血;B.B.溶血性贫血;C.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D.缺铁性贫血;E.E.失血性贫血。6.成年人6.骨髓穿刺部位有哪些,除了:A胫骨;B.髂前上棘;C.脊椎棘突;D.胸骨;E.髂后上棘。7.骨髓取材作细胞学检查,抽吸骨髓液多少为恰当?AA0.2ml; B1ml; C5ml;D2ml; E3ml。8.骨髓穿刺的适应症是,除了:AA.骨髓炎; B.各种白血病; C.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的诊断; D.诊断骨髓转移肿瘤等; E.寄生虫病检查,如找疟原虫等。9.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是:A.AA.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各系幼稚细胞-成熟细胞;B.B.造血干细胞-各系幼稚细胞-成熟细胞;C.C.造血祖细胞-各系幼稚细胞-成熟细胞;D.D.造血干细胞-成熟细胞;E.E.各系幼稚细胞-成熟细胞。10.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A.淋巴系干细胞分化成浆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B.淋巴系干细胞分化成T淋巴系祖细胞和 B淋巴系祖细胞 ;C.C.T淋巴系祖细胞分化成T原淋巴细胞-T幼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D.D.B淋巴系祖细胞分化成B原淋巴细胞-B幼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E.E.B淋巴细胞可转化为原免疫细胞,并进一步转化为浆细胞。11.11.红细胞系统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是:AA.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B.红系祖细胞-早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C.C.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D.D.红系祖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E.红系祖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12.12.巨核细胞系统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是:AA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血小板;BB.原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血小板;CC.原巨核细胞-颗粒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血小板;DD.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血小板;EE.原巨核细胞-颗粒巨核细胞- -幼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血小板。13.13.骨髓增生程度分级中,正常骨髓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应是:AA.1A.120 ;B.1110 ;C20C.11 ;D.101 ;E1:200E.15014.14.骨髓增生程度与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相对应,正确的是:AA增生活跃-120;B增生减低-1200;C增生明显减低-1500;D增生明显活跃-11;E增生极度活跃-101;15.15.骨髓增生程度与疾病相对应,正确的是:AA增生活跃,正常骨髓象;B增生活跃,增生性贫血;C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性贫血;D增生明显减低,白血病;EE.增生极度活跃,再生障碍性贫血。16.16.骨髓中各系列细胞的比例正确的是:AAA.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BB.红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CC.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40%;DD.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EE.红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40%。17.17.一张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量的正常参考值为:AA1133/片,平均36/片;BB.50133/片,平均63/片;C100133/片,平均96/片;D1200/片,平均96/片;E1100/片,平均56/片。18.18.过氧化物酶染色以下正确的是:AA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呈强阳性反应;B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阳性反应;C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反应;D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呈强阳性反应;EE.淋巴瘤呈强阳性反应。19.溶血性19.贫血时骨髓象以下错误的是:AAA.骨髓增生明显减低;BB.骨髓增生明显活跃;CC.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DD.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EE.巨核细胞系统正常。B型题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B.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反应;C.糖原染色幼红细胞强阳性;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E.骨髓铁染色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B)2.红血病;(C)3.类白血病反应。(A)A.骨髓增生活跃;B.骨髓增生减低;C.骨髓增生明显减低;D.骨髓增生明显活跃;E.骨髓增生极度活跃。4.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5.缺铁性贫血;(D)6.急性白血病。(E)C型题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30%;B外周血可见幼稚细胞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2.急性白血病;(C)3.类白血病反应。(B)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B.粒细胞:红细胞比例增高(粒/红比例)。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4.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5.急性溶血性贫血;(A)6.纯红细胞再生障碍。(B)X型题1.下列哪些疾病,骨髓检查常提示增生性贫血改变?(ABC)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2. 骨髓穿刺时,呈现“干抽”现象,除了操作技术外,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A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B骨髓纤维化;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肿瘤骨髓转移;E急性溶血性贫血。 (ABCD)3.骨髓穿刺检查在以下疾病中,哪些是禁忌症?A.血友病;B.急性溶血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急性白血病。 (A)填空题1.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组织 。 (造血)2.正常骨髓中粒细胞:红细胞比例(粒红比例)为-。 (2-4:1)3.骨髓取材作细胞学检查,抽吸骨髓液- ml为恰当。 (0.2ml)4.骨髓增生程度分级中,正常骨髓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应是-。 (120)5.骨髓中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总数的-。 (5060%)6.一张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量的正常参考值为- (1133/片,平均36/片)7.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总数的-。 (20%)8.骨髓中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总数的-。 (20%) 9.过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类型的鉴别。 (急性白血病)名词解释1.骨髓答: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组织,是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2. 铁粒幼细胞:答:骨髓铁染色时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 3.骨髓“干抽”现象答:在骨髓穿刺时,因种种原因不能抽出骨髓液称之为“干抽”现象。4.增生性贫血答:某些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旺盛,以红细胞系统增生为主,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这叫增生性贫血。5.粒红比例(G/E)答:以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即为粒红比例。6.造血干细胞答:是造血组织中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目前尚无形态学特征描述的功能细胞。简答题1.骨髓穿刺部位有哪些?答:一般选髂前上棘为穿刺点,必要时亦可选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2.抽不出骨髓液有哪些可能?答:穿刺位置不佳,未达到骨髓腔;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如骨髓纤维化等。3.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由原始细胞经幼稚细胞到成熟细胞。4.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标准是什么?答: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