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空题(红色字体为本次我考过的所有题目)省简称:河北。河南。贵州。1、中原,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观念里,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中原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范围大致与今天的河南省相当;广义的中原,范围则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政区上来说,则是指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五省。2、我国历史上的国都经历过多次位置的转移,主要呈现出先以黄河为轴线的东西向移动的趋势,后为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3、从政区上来说,我们今天所说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五省、市、自治区。4、元明清时期,四川盆地形成以成都和重庆为双中心的城镇分布格局。5、古今地名对照:建业:今名古名今名古名今名古名西安长安广州番禺武昌夏口南京金陵、建康、江宁昆明鄯阐城、拓东城、鸭赤城长沙潭州大理阳苴咩城重庆渝州、巴州、楚州、江州南宁邕州桂林桂州荆州江陵南昌洪州贵阳顺元城开封汴梁北京大都6、“安徽”之得名,是以江北的安庆府和江南的徽州府各取一字而合称;“江苏”之得名,是由江宁府和苏州府各取一字而合称。7、历史时期的长江北岸曾经出现过两个面积很大的古湖泊:云梦泽和彭蠡泽,后又相继消失。由于同样的河床演变,又导致长江南侧的湘、赣北部先后出现了洞庭湖与鄱阳湖。从而影响了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活动。8、岭南自两宋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9、中国的南岭山脉上分布着“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它们是历史时期联系着长江中游与岭南的交通要道。10、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苏州园林最为著名,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11、“山川形便”和“犬牙相制”是我国古代王朝行政区划的两个基本原则。12、1557年,葡萄牙人从明朝政府那里取得了在澳门的居住权。至此,澳门成为西方殖民者在中国取得的第一块领地。13、清末,英占缅甸,法据越南。这一局面导致清政府西南屏障尽失。时人不禁感叹:“西南门户大开!”14、一般来说,我国是以秦岭和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的。15、清代以来,岭南地区成为在政治上相当活跃的地区,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都与该地紧密相连,例如:南明抗清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16、历史上常以“表里山河”形容山西省,这是因为山西省西靠黄河,东倚太行山的缘故。17、清代有副著名的对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这就是形容京杭大运河的繁盛局面。18、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设置三个郡:南海、桂林、象郡。19、通常来说,人们以湖北宜昌作为长江上游与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20、历史时期,陕西通四川的交通线主要有:褒斜道、谠洛道、陈仓道、子午道、金牛道。21、历史时期,中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交通线有:商山-武关道、南襄隘道、义阳三关、巢肥故道、京杭大运河等。(有两条道要通过襄阳。那两条)22、古蜀文明最初发源于川南和滇东北一带,后逐步向川西成都平原推进,最终形成为以三星堆文化遗址为代表的辉煌文明。其中心区域在成都、广汉一带。名词解释1、京杭大运河元代时期,中国修凿完成了北起大都、南达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的大运河。元代大运河全长三千多里,可分为下列各部分:从北京至通州的通惠河;从通州南入大沽河,西南接御河的通州运粮河;从天津南至临清,接会通河的御河(即卫河);从临清至东平路须城的安山,接济州河的会通河;从须城的安山到济州,接泗水入黄河的济州河;从黄河到扬州入长江的扬州运河;从镇江经苏州、嘉兴达杭州的江南运河。元代大运河的沟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及中外贸易的发展,也为明、清运河的畅通和现代大运河奠定了基础。2、太行八陉太行八陉是指从山西省穿越太行山进入河南、河北省的八个主要通道: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山西的河流皆外流河,尤其有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而出的峡谷。古代从山西境内穿越太行山而出的交通道路多利用山脊的隘口,于是形成这八个主要通道,成为历史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军事冲突和文化交流的要冲。3、 吴头楚尾 吴头楚尾是古代重要的区域概念。宋人祝穆方舆胜览:“豫章之地为楚尾吴头”。长江自湖广黄州府广济县、黄梅县流入江南安庆府宿松县界,南岸为江西九江府属楚地,自宿松以东皆为吴地。吴楚两国交界,且有南北通道相连,东西头尾相接,故历史上巢湖、芜湖与江西北部一带皆谓之“吴头楚尾”。4. 麦克马洪线 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5、坝 子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坝子的形态和成因多种多样,大致分为:(1)盆地坝,。(2)河谷坝,。(3)山麓坝6.都江堰都江堰(Dujiang y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答题1、略述我国古代都城选址的原则:国都的迁移不仅为了适应当时国家内外形势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是否有利于建都。我国历代都城位置的选择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都城要建立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地区,以维持统治集团的用度;其次,都城应选择全国居中的地理位置,或者不居中,但是要有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便于政令四达,制内御外;第三,都城往往挑选凭险可守的自然条件,以保持其不被外力摧毁,国家长治久安。 当然,历史上任何都城位置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的条件,而只能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相对有利的地点。所以,都城的选址往往反映一个时期的总形势。反之,都城位置的优劣,也会对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能否持续发展产生很大影响。2、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简述“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两句谚语的更替原因。随着人口南迁,农业技术革新,农业开展的自然条件优越,两宋时期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下游地区,该地区也成为中国的粮食基地。故南宋谚语有云:“苏湖熟,天下足。”不过,随着元代以来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使其摆脱了单一的粮食生产基地的角色,而转向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种经营。因此,明代以后,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减少,粮食基地的地位逐渐被两湖地区取代。因此明清时期则说“湖广熟,天下足”了。3、总结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变迁特点。第一,长江沿岸的城市,大都经历过城址自长江两岸的丘陵岗地向长江支流入江口转移的过程。先是依托临水的矶头筑城,一俟城址在长江沿岸确定,其后的发展演化同长江对江岸的侵蚀或堆积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第二,历史上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城市,大都经历过由单纯的军事防御职能向行政兼工商业中心双重功能的转化,在水运条件便利的地方更为显著。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使该区域的城市更具特色。第三,江流对沿岸的侵蚀作用强烈,便于发展城市商业码头;河流对江岸以堆积作用为主,虽不利于开辟码头,却为沿江城市范围的拓展提供了土地条件。第四,江流沿岸有开阔的冲积平原,适宜发展农业经济。因此,近代工业产生之前的江南城市,只有选建在开阔的河谷地带,才能获得城市成长的持续力。第五,中国历史上多次北方对南方的移民浪潮,使江南人口增长,土地得到开发。随着区域政治、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垦辟,地区商品交换的繁盛,城镇逐渐从长江的主要支流向更小的支流上游迈进,呈现出条带状溯源分布的规律,构成流域型城镇分布体系。4、试述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与西南社会的关系。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1)地貌形态的多样化。西南地区分布着盆地、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等5种类型地貌。概括起来说,以众多的山地和盆地是其两大重要特征。西南地区的盆地数量极多,但除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外,都散布在广大的山地之中,显得破碎而狭小。(2)垂直景观分布明显。西南地区在地势上形成了不同的单元,其总体趋势是以青藏高原为顶点,海拔由西往其它方向不断下降,跨越我国地势划分的所有四个阶梯,呈现立体分布上的多样性。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造就的西南社会文化形态:(1)造就了西南地区独特的、多样的、丰富的自然地貌。(2)造就了经济生产类型的多样性。(3)造就了多民族广泛分布形态。(4)造就了多元文化的共生。5、简析历史地名“江东”置换为“江南”的原因。今皖南东部至江苏太湖周围,古有“江东”之称,是由于从巢肥通道南下渡江的这段长江是近乎南北走向,依渡口方位而言,渡江东去,故称“江东”,而不称江南。吴王夫差开邗沟通江淮以后,经过历代不断整修,水路交通条件渐渐优于巢肥通道。特别是隋大运河修成,江淮间以水运联系为主,巢肥通道降为一般的交通线。渡江地点东移至扬州、镇江之间,那段长江主航道是东西方向的,所以苏南太湖地区不再称“江东”而习惯以“江南”称之。“江东”一词常见于先秦、秦汉史籍,“江南”一词多见于唐宋以后书籍,东、南二字之替换,表明不同时期江淮间南北通道主干线的转移。 6、试析昆明作为云南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从云南与内地联系来看,云南政治中心城市从大理向昆明的转移,最终完成于公元十三世纪。这是两地的区位优势更迭的结果。云南政治中心的转移,也和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关中长江中下游)以及全国政治中心转移(南北联系东西联系)有关。全国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使得云南昆明与我国中心地带的联系要比大理更为近捷方便。从云南本省及境外交通来看,昆明位于联系滇东、滇西和滇南的中心位置,处于省内外交通的咽喉地带。三迤的交通往来与物资交流,位置最为适中,交通又很便利的地点就是昆明。从中原到滇西、滇南乃至到交趾、缅甸等地,昆明都是必经之地。这奠定了云南省境内外交通路线的基础。从城市发展所需的地理条件来看,昆明市区所在的滇池地区是云南境内面积较大的盆地,在此建立的城市,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昆明处于富饶的滇中湖盆群的中心地带,一般来说,在云南省内,湖盆区多是人口集中、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明的地区;广阔的滇池水域是促进昆明城市发展的又一因素,便利的水上运输在历史上和现在都承担联系呈贡、海口、晋宁的任务。论述题1、试述元明以来贵州的交通地位及其对贵州建省、城镇分布的影响,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元代以来的中国,统治中心主要在北京,中央与西南的联系属于东西向联系,这不同于以往定都长安、洛阳等地的南北向联系。中央若想加强与西藏、四川、云南乃至广西等地的联系,贵州必然成为交通要道。随着贵州交通地位的提高,元明以来的中央政府开始积极经营贵州的区域开发,并逐步提高了贵州的政区级别。至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管理军事,在贵州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省一级的军事机构。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明清时期,贵州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并对贵州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建置采取了较大的调整措施,将四川、广西、湖南的部分地区划归贵州,贵州作为一级行政区域的疆域才基本形成。明代,镇远-贵阳-安顺一线是贵州省境内城镇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带,这也是贵州东西方向最为发达的交通路线。这种现象反映出贵州地区长期作为西南边陲的门户,在全国的统一布局下充当自内地到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交通要道的特殊功能。 2、结合你所学知识及具体史实,试述历史时期黄河的阶段性变迁。1、战国筑堤以前:黄河漫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入海。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期:黄河经过战国筑堤后成为单股大河,经河北平原在今天津南入海。黄河泛滥严重。3、东汉至唐末:经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主持治水,形成稳定的河道,在今黄河河道稍北,此后800余年,黄河相对稳定,史称“黄河安流时期”。生态环境改善。4、五代北宋时期:黄河紊乱,一史形成悬河,山东境内河道“(淤)高民屋殆逾丈”;二是出现分叉河流,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客服岗位招聘面试技巧与经典问题答案
- 医院医保服务协议考核试题及答案
- 第十课 巧用浏览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川教版
- 2025年市场营销师职业认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资领域求职面试必-备知识点梳理与答案解析
- 融资中介服务管理办法
- 2025年国际贸易招聘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专员面试技巧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初级摄影师技能考试模拟题集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及转运》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午托托管协议书:城市儿童午托与习惯养成服务3篇
- 医疗责任险产品介绍
- 膝关节解剖完整版本
- 医院水、电、气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
- 2024年旧钻井杆销售合同范本
- 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报告
- 2023年《安徽大学学生手册》在线考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安全评估合同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含答案)
- DB21T 3947-2024 普通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下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DL∕T 432-2018 电力用油中颗粒度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