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体系总结及要点.doc_第1页
农村市场体系总结及要点.doc_第2页
农村市场体系总结及要点.doc_第3页
农村市场体系总结及要点.doc_第4页
农村市场体系总结及要点.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及2010年工作思路一、2009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2009年,市商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商贸流通工作全局,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坚持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两手抓,城市市场繁荣繁华,农村市场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以“县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连锁经营超市、村村有便民放心商店”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全市累计建成区县配送中心55个、乡镇日用品、农资连锁超市1728个、村级便民放心商店18256个,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以来,中央及市级财政补助项目资金1.35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0亿元,吸纳农村就业7.01万人,新增农村商业设施面积39.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近30亿元,同比增长28.3,高于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0.1个百分点。在工业品下乡的同时,“双向流通”收购农产品1.84亿元。“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以“双百市场工程”为抓手,投入扶持资金6242万元,带动企业投资3.8亿元,推动观农贸等1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检验检测中心、监控中心、废弃物处理中心等建设,完善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推动新世纪连锁超市等10个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冷链、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建设,农产品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15个区县大中型农贸市场、35个社区菜市场场地、水电、垃圾处理等设施标准化建设,改善了形象,优化了环境。农商对接起步早效果好。在全国率先启动“农商对接”活动,共组织28场农商对接会,968个生产流通主体直接见面洽谈,现场展示展销,实现成交额近10亿元。通过“农商对接”,大型超市、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与区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了生产者与零售终端直接对接的新型产销关系,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损耗,提高了流通效率。启动“农超对接”试点,补助项目资金2415万元,支持 13个超市企业与26个专业合作社对接,建设改造冷链系统、生鲜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另外,通过商务部“新农村商网”,组织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网上农产品购销对接,累计成交2.48亿元,荣昌的仔猪、武隆的土豆等农副产品不花一分钱成本,成功实现与外地客商对接。家电汽摩下乡成为开拓农村市场新亮点。实施“家电下乡、汽摩下乡”,提升整合农村流通网点8200个,全市销售家电(汽摩)下乡产品148万台(件),销售额近50亿元,万户购买量、购买金额在全国同期启动的省市中名列第一,全市农民获得财政补助4.8亿元。通过上述举措,完善了农村流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群众“卖难、买难”问题、既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又扩大了农村消费。 从2009年6月份开始全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首次超过城市,实现跨越式突破。二、2010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及重点(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市场为主线,以基础平台建设为重点,以主体培育为支撑,以创新流通模式为动力,在全市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现代农村市场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二)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农产品购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日用消费品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农民生活服务、商务信息服务“六大”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体系,推动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保持在15%以上。(三)工作重点1、科学规划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依托产业、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实施全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市场布局和发展方向,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继续以“双百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等项目工程为抓手,构建全市农产品层级市场体系。一是推进江津双福中国西部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城建设,分区建设柑橘、蔬菜、中药材、调味品、山货干货、食品、水果、粮油、肉类、水产、禽蛋、茶叶、冷冻冷藏品等13个大市场,最终形成1000亿级交易额的西部农产品大市场;二是依托有关区县现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批交易额50100亿元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在零售终端培育销售额1000万元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和以生鲜经营为主的大中型食品超市;四是加快完善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建设。2、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服务功能从2010年开始,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点转向功能拓展和长效发展上。研究出台长期发展扶持政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全面提升农家店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配送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商品配送率,逐步实现县乡市场商品同质同价。重点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抓手,推进“一网多用”,逐步建成农村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农民生活服务、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六大体系。具体做法是,在市商委信息中心建立中央数据库,在各龙头企业建立数据交换结点,在村级便民店布设终端信息机,通过移动公司的无线网络连接,实现全市商贸系统对农村市场运行的动态监测、龙头企业与农家店商品配送的电子化、农产品购销信息的收集发布、银行卡在村级便民店的刷卡消费,以及移动公司售卡、充值等各项增值业务在村级便民店的办理。3、继续大力推进“农商对接”认真总结“农超对接”试点经验,逐步向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对接推广,大胆探索各种产销直接对接新型购销模式。鼓励引导大型超市、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等国内外连锁企业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县建设一批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贴牌生产农产品。继续开展 “农商对接”活动,每年举办10场以上,力争使“农商对接”覆盖到全市所有农产品优势产区和特色品种。通过“农商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4、大力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引导市内大型连锁流通企业将网点向农村延伸,建立点多面广的覆盖网络。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农村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加速扩张,做大做强。扶持培育农村中小流通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加强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其从单纯的农产品转手买卖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变。着力培育年农产品销售额超10亿元、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5、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依托大型流通企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引导农村生产流通企业构建现代营销机制,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探索发展农产品拍卖、电子交易、期货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实现市场交易方式、市场形态和市场模式的不断创新,降低成本,发现价格,引导生产。6、加快推进区县商贸“十个一”、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区县商贸“十个一”(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街、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三星级以上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个品牌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