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doc_第1页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doc_第2页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doc_第3页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doc_第4页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第一节 我们都是公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2、使学生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是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课时:2教学过程依次呈现的活动活动目的法律导航认知过程总体设计思路情境研讨新闻回放个案研讨判断和研讨有关公民身份认知的各种情境,澄清对公民身份的认识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身份的内涵感性体验理性认知通过直观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公民知识的学习兴趣,由感性体验过渡到从法理和道德上对公民身份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考的成果设计“做合格公民”的行动方案并实行之。再通过悟读文章开阔视野、提高境界体验和认识国家对自己公民的保护,强化爱国情感和认识公民是国家的成员,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感性体验理性升华将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做合格的中国公民设计、实践悟读公民责任就在眼前、国家希望你们回家去感悟公民责任感的意义,感受国外公民的责任感,拓宽视野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体验感悟认识拓展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是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难点: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三、教学方法:情境研讨与讲授结合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导入: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词拒绝。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运用法律知识回答:(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名誉权(2)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人民法院会不会受理,并简述理由?(1)你从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2、活动:情境认知权利义务找一找(1)学生欣赏探究园中的图文内容,了解需要探究的问题;(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法律导航中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照片和马克思语录理解正文内容;(3)学生回答问题:问题一:上述情景表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需要履行什么义务?问题二: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问题三:上述情景中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些情景说明了什么?(4)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5)教师归纳:3、教师总结分析:(1)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什么是公民的义务?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以什么形式规定的?其中,宪法规定的是公民的什么权利和义务?(3)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一、 公民的平等权利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三、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四、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1、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2、妇女儿童权利五、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和休息权等(4)结合案例进一步深化:案件透视:1997年8月24日晚,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肇事人为郑州市二七区公安分局局长张金柱,他在酒后逆行驾驶的情况下,不但把一个11岁的少年苏磊撞倒轧过腰部导致死亡,而且将苏磊的父亲苏东海撞倒后,与自行车一起卷到汽车底部,在路人一片“停车”的呼喊声中,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拖出1600米,造成苏东海重伤。此案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1998年1月12日,张金柱因恶性交通肇事逃逸罪被判处死刑。思考:张金柱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他要承担怎样的后果?结合案例加以说明,明确公民的权利手法律保护,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一、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依法服兵役4、依法纳税等二、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1、遵守社会们公共秩序2、遵守社会公德3、爱护公共财物等三、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1、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2、父母抚养教育未常年子女3、赡养父母等(6)结合案例进一步深化:据半月谈报道,2002年7月24日,经北京人民检察院批准,刘晓庆因涉嫌偷税罪被依法逮捕。刘晓庆及其所办公司涉税案最近调查终结,自1996年以来,共偷逃税款1458.3万元。除追缴税款外,同时加收滞纳金573.4万元。司法机关将依法审理此案。结合案例加以说明,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小结:珍惜权利,履行义务。4、课堂作业:(1)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义务?(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5、板书设计: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含义2、类型(1)基本权利(2)基本义务6、课后思:学生对身边存在的权利与义务缺乏认识。(第二课时)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谈论分析;有人这样认为“享受权利的我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看法的?为什么?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思考:大家听说过丁晓兵这个人吗?(学生如果知道就让学生介绍他的事迹,否者,由教师简单介绍他的事迹)国家为什么给了他这么多的荣誉?(学生分析回答)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讨论: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做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对这件事,你是持什么态度?(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简要小结: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三、维护权利 履行义务1、维护权利: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思考分析:春节期间,有些群众在家里进行娱乐活动,吵吵闹闹,严重影响了邻居的休息,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娱乐活动是公民的权利,谁也关不着。”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自觉履行义务:(怎样做到自觉履行义务?)学生回答(1)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课堂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道理?今后,你会怎么做?课堂作业:1、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2、怎样依法维护权利,履行义务?板书设计: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三、维护权利 履行义务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能成为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理解学习和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维护宪法的权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二、教学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三、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四、教学方法:情境研讨与讲授结合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园里的“宪法、民法、刑法、立法法”一家人争论不休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到底是哪部法律的地位最高。并说出理由。2、展示教学内容:一、宪法的地位(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法律体系中地位最高。(二)宪法拥有最高地位的原因(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让学生找出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哪里?(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一)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为什么?因为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基础和前提)(二)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1、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是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2、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利时必须怎么做?(三)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问:国家和政府为什么负有这个责任?(学生分析回答)(四)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阅读教材“社会风景”思考:李老伯为什么心里不平静?他是根据什么来获得问题的解决的?国土部门在行使什么权利?请你评价国土部门的行为?这件事说明的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分析回答)1、立法保障2、司法保障作为公民,我们在享有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有义务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性,从小树立宪法意识三、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一)、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二)、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三)、青少年要积极关心国家大事阅读教材P23-24。思考:以上行为侵犯了公民是哪些权利?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渠道来解决?(学生讨论回答)课堂总结: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一、宪法的地位(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法律体系中地位最高。(二)宪法拥有最高地位的原因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一)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二)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三)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四)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三、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61 维护人身权利(共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地位、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内容,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了解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组成和意义,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2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及应受的制裁,懂得保护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公民有哪些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认识到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生命健康是重要的人身权利,从而自觉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2当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遇到社会上发生损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或伤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行为,能够在不危及自己生命的情况下用正确途径求教,维护其他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教学重点】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法律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中学生要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教学难点】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法律导航: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1.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和地位(1)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和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原因: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参与国家管理,享有其他各项自由和权利。2.生命健康权的组成和意义(1)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2)生命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3)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健康权是我们重要的人身权利。原因: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是我们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条件。二、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表现在两方面: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阅读P29小剧场“当被强行搜身的时候”,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设想事件可能发展的几种结局。2.商场经理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3.假如你是小张,你准备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答案:1.(1)商场说检查是正常行为,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顾客有义务配合。 (2)小张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不去追究商场的责任。 (3)小张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消费者委员会和其他法律途径的保护。2.商场经理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3.假如我是小张,我会: (1)要求商店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2)向工商局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或打“12315”电话投诉;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而作为经营者,决不能以商店经常被盗为借口,随意怀疑消费者,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和所带的物品,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人身自由。分析案例:(或采用“小品”法)设计目的:懂得执法者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公民要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了解搜查的合法程序。情景一: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犯罪嫌疑人。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出示搜查证,并说:“我们奉命搜查你的住宅,这是搜查证。”住宅主人允许他们进入屋内搜查。情景二: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出示搜查证,但住宅主人拒绝搜查,并不准公安人员进入。公安人员只好将住宅主人强行推开,暂时看管起来,执行搜查任务。情景三:几个公安人员到某居民住宅搜查。敲开门后,其中一人对住宅主人说:“我们要搜查你的屋子。”住宅主人说:“请你们出示搜查证。”“什么搜查证,你不知道我们是公安局的吗?”“没有搜查证,不管什么人都不能对住宅进行搜查!”几个公安人员要强行搜查,住宅主人只好打110电话报警。讨论:哪个情景中的公安人员的做法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为什么?哪个情景中的住宅主人的做法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教师点评,结合法律导航的知识点。)(延伸:教师搜查学生宿舍的做法虽然是出于某种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不合法的。)P32案例研讨:“耕牛失窃以后”讨论问题:村干部查找偷牛嫌疑人的这种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为什么?(结合P31法律导航相关知识点)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2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问:有哪些行为会侵害人的生命健康权?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表现:杀人、殴打他人;制造、销售不合格产品造成消费者伤亡;食品不卫生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污染环境使他人死亡或残疾;恫吓他人使之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各种意外事故等。问:拐卖儿童、少年合法吗?为什么?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如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思考:为什么要禁止使用童工?)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 探究园:“案例研讨”P28认真阅读并分析P28-29漫画,回答下列问题:n(1)杂耍队的这种行为违法吗?为什么?n(2)观众对这种行为能管吗?怎样管才合适?答案:1违法。因为:让七八岁或十来岁的儿童表演残忍、恐怖的杂技,不仅对观众的精神刺激很大,而且严重摧残和损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这种所谓的杂技表演,我国法律是禁止的。2法律依据:早在1981年,文化部、公安部就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杂技团体和个体艺人的管理。同时规定,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表演恐怖、残忍和摧残少年儿童的节目,对严重摧残少年儿童的卖艺活动要坚决取缔,对因此造成儿童伤残和死亡的,要追究刑事责任。3.能管。公民发现这类杂技演出,应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用法律武器来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保证杂技艺术的健康发展。 (第二课时)三、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1要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这些权利呢?做法:可以打“110”电话报警,也可以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教,或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教。受到伤害,要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阅读“小链接”:自我保护的方法案例分析:一小偷在工地偷东西时被人逮住,并被工地的工人用皮带和竹板打得遍体鳞伤。你是否赞同工人这样的做法呢?为什么?多数市民认为:他被打是活该!但也有少数市民认为,抓住小偷后应马上送公安部门处理,而不应动手打他。律师说,小偷虽然是犯罪嫌疑人,但也有自己的人身权利;市民仇恨小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殴打等暴力行为,如果不是正当防卫,都是法律不容许的,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当然,小偷要为自己的偷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小结:法律捍卫我们的人身自由与生命健康权2每个公民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地就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举例子)实践与评价:P3233“李民的教训”-中学生故意伤害要负法律责任吗?设计目的:(1) 使学生清楚刑事责任年龄问题;(2) 针对中学生日常的小矛盾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防止学生因此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学生回答P33后面的问题,教师小结:15岁,正是求学增知的黄金时代,李民等人却要在牢狱里度过。中学生年轻气盛,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容易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斗殴,甚至动用器械,以致酿成悲剧。假如他们两个中有一个人理智一点,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作为青少年要加强和注重个人修养,以和为贵,遇到同学间的矛盾要冷静处理,互相体谅,或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化解矛盾。 堂上练习:分析说明题:某校女生徐某和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厉制止。工作人员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影响,并向两名女生给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3)你从这一案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2)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3)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是由国家强制力加以保障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同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作斗争。6.2维护人格尊严(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2、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3、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教学过程: 一、复习:案例:小刘的手机和1000元现金,在宿舍洗澡的时候不见了,他很伤心,心想肯定是同宿舍的同学干的,就把宿舍里的所有床搜个遍,未果.10点晚自习下课后,他守住门口,让一个一个回宿舍的同学搜身,最后一个牛勇不同意,他对着牛勇就是一拳,结果,把牛勇打断三根肋骨.并把牛勇拖回家审查了一天。1、请你分析小刘的行为?2、你认为小刘这样做的结果如何?3、通过这件事你有何看法?教师总结:这类事情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为什么由受害者变为违法者?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一大通病,在我们年龄阶段,不会理智解决问题,情感用事也是一大忌,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把自己推到问题的旋涡中。我们要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同时,还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利。三、讲授新课:导入:网络故事: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请问: 为什么乞丐坚决不要这样的施舍? 你认为乞丐也有以上的这种权利吗? 教师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物质而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但做为旁人,均无权利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新课:维护人格尊严一、概念: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二、应用法律判断以下行为侵犯什么权利:1、未经许可使用刘翔跨栏镜头作广告封面2、你的名字和我一样,你必须改名3、侯兴当众抢过赵倩的雨伞,丢在地上,并声称赵倩偷别人的钱包,辱骂她是小偷4、班长因连续3天迟到,被班主任取消区“三好学生”荣誉称号。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概念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三、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1、课本36页探究园,这些行为是什么行为?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3、在学校、家里或社会上,你碰到过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的情况吗?如果有,请说说你当时的感受?4、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你准备怎么做?(过渡、导入)四、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1、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了解维权的法律程序2、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学榜样:散文朗诵:让生命化蛹为蝶;加拿大总理 让.克雷蒂安 (蝴蝶总理)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什么是人格尊严?2、法律对人格尊严权利保护的规定3、法律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特殊保护4、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六、课堂练习:1、为了寻找班内丢失的物品,班长在教室里挨个搜查同学的身体(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中的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2、甲给乙取了个很难听的外号,致使乙抬不起头,甚至不敢来学校上课(侵犯乙的姓名权)3、照相馆的工作人员看到小雅的艺术照片很漂亮,擅自拿去做广告(侵犯小雅的肖像权)4、教师为了惩罚一个偷钱的同学,在他脸上刺了一个“贼”字(侵犯学生的健康权和名誉权)5、甲同学以乙同学的名义给班主任写信,信中全是一些辱骂班主任的语句(侵犯乙的姓名权和侵犯班主任的名誉权)6、小里隐匿并私自拆开王远的信(侵犯王远的隐私权)63 保护个人隐私(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掌握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有关规定。2学会如何维护自己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的重要意义;2懂得我国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懂得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并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做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情。教学重点了解隐私权包括的内容,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未成年人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隐私。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尊重他人的隐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隐私与隐私权(一)导入:名画欣赏请同学们欣赏土耳其著名漫画家奥斯曼之杰作 问:1、这个人在干什么?(偷窥)2、你们觉得他(她)有可能在偷看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回答)(如日记,信件、密码、个人活动-)3、你觉得你生活中的这些东西可以与人分享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这些都是个人秘密。)(二)法律导航 (P44)1个人隐私的含义: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个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等)2尊重个人隐私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或不愿意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名言:“在一个真正佚名”(三)你说我说案例: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李某认为警方这么做是侵犯他的个人隐私权。你们觉得李某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对个人隐私权含义的理解。 (四)法律导航 (P44)3个人隐私权的含义: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五)“火眼金睛”(1)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白宫5月13日公布的一份联邦财务报告,布什和他妻子劳拉申报了2004年拥有的财产。布什总统还汇报了所收礼品情况,其中包括价值400美元的随手小折刀,最贵重的礼物是一辆价值2700美元的山地自行车。(越受瞩目的公众人物其隐私权越易受到侵犯。) (2)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公开了个人的生理特性。)(3)叶某在自动提款机前取钱时,有好几个等待取钱的人围着她。(对比:很多银行的在柜台前设置一米线的做法。)思考:以上材料中的行为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吗?为什么?(六)法律导航 (P44)4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保护个人隐私权,如5对隐私权的尊重程度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七)你说我说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如:1未经同意,偷看别人的信件(日记)或手机短信。 2在试衣间试穿新衣或在浴室洗澡时,被人偷拍。3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学生被侵犯隐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被经常提起的偷看日记已经退到第三位,翻看手机短信和QQ聊天内容则上升为第一位,另外还有用带摄像功能的手机偷拍等侵犯隐私权的方式。 (八)案例分析:“小琳的烦恼”(一)小琳是温州某中学初三(2)班学生,一直以来小琳的成绩总是令父母满意,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下降,妈妈非常担忧。于是家中就出现:小琳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琳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琳的书包这些天还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你觉得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后来你是怎样处理这事的?过渡句:沟通是最好的做法。然而,当时小琳和妈妈都没有找对方沟通,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二)一天,小琳妈妈特地到学校向班主任杨老师了解小琳在学校的情况。此后,杨老师非常关注小琳。这天自修课杨老师巡堂来到教室,发现小琳在看一封信,看信的字迹,很像是男孩子写的,杨老师断定小琳在谈恋爱,于是把信抢过来。杨老师要求小琳交待谈恋爱之事。小琳百般争辩最后老师要小琳叫家长,小琳不敢告诉父母。第二天班主任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不仅对小琳连嘲带讽的批评一通还把那封信当众读了一遍,小琳自觉无地自容,冲出了教室,在校外游荡了一天,傍晚时被汽车撞伤了。你认为杨老师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小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九)小结:今天老师举了小琳的事例,这些事也是小琳的隐私,我把她的事拿出来跟大家探讨,你们觉得我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见P45“法律法规”)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要注意什么?(参考P45“法律法规”)问: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可以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在生活中我们的隐私权还可以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见P44保护隐私权的主要法律规定 )(板书)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 邮政法规定:律师法规定:(十)探究园:情境研讨“生活中各种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怎样认识家长、老师出于关心和爱护而侵犯子女、学生隐私的行为?参考:情境中父母、老师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虽然他们主要是出于善意,担心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自己不能妥善处理的事或不能解决的烦恼,但这属于违法行为,我们应加以反对和制止。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家长、老师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不应以侵犯隐私权的方式来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来了解。如双方以朋友方式谈心,父母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当年的经历唤起子女的共鸣,或找子女的朋友、同学了解情况等方式。这样做,既尊重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又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十一)课后作业 1、辩一辩:你认为分数是否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为什么?(写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目的:引发学生对隐私权的思考,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角度去理解隐私权,在生活与法律的矛盾冲突中去学习隐私权的内容。)2、读一读:P48阅读与感悟(目的:了解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及表现,拓展知识面。) 第二课时:保护与尊重隐私权(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了解保护隐私的有关法律条例,这节课就让我们拿起法律武器保护隐私权。(板书课题) (二)案例分析一:最近荣荣遇到了一个烦恼!这还要从上个星期的QQ聊天说起(投影QQ上的对话)苹果 19:57:29 公交站对面新开家小店,卖肉串,去吃吃看呀?毛茸茸 19:58:01 会不会不卫生啊?我小学的时候得过肝炎,就是吃了不卫生的东西,很难受的!苹果 19:58:12 这样的啊毛茸茸 19:58:18 我妈来了,不说了。第二天,荣荣发现萍萍变了,和她保持距离,说话也隔得远远的,不知道为什么。渐渐地,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荣荣得过肝炎,不少人开始疏远她,荣荣为此感到很痛苦,并且在网上质问了萍萍(投影QQ上的对话)毛茸茸 19:57:41 你怎么可以把我得过肝炎的事情告诉别人?你这样是不对的!苹果 19:58:25 这个事情又不是我捏造出来的,是事实,我没有错!毛茸茸 19:58:28 我告诉老师去苹果 19:58:32 你去好了,我又没有错!大家一起来分析:荣荣的做法是否妥当?萍萍的想法有道理吗?你认为老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荣荣告诉萍萍自己的病史,并不意味着萍萍因此有权披露此事,荣荣的病史仍然属于她的隐私。萍萍擅自传播荣荣的隐私是一种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网络上你觉得哪些东西属于个人隐私?你有被侵犯过的经历吗?(与大家分享)(学生若讲不出可提示,如经常收到骗人的短信,没用的电子邮件等)你觉得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讨论)小结:(“法律导航”P45)对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不要到处宣扬;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结合每课三练P31二、1) (三)案例分析二:最近,珍珍心存许多的小秘密,很想告诉另一个同学,你们觉得珍珍能不能把秘密告诉他人。(如果有一天,珍珍把秘密告诉他人,别人又传出去,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知道了。)珍珍这么做可以吗?为什么?遇到以下情境你会怎样做?1、在好朋友家你看到她的日记就翻开放在桌面上,她又不在。你可以看她的日记吗?2、李老师让你帮忙发周记本给同学,你可以翻看其他同学的周记吗?3、小钱的父母在闹离婚,小钱为此很苦恼,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你。你的同桌向你打听小钱的事,你会告诉她吗?小结:你觉得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我们应该怎么做?(“法律导航”P45)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等。窥视和传播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我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隐私权,同样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划线) (四)续案例一:自从与萍萍发生矛盾后,荣荣再也不与别人交流,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你认为荣荣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小结:(“法律导航”P45末段)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我们自己成长。 (五)学以致用:1小王在校传达室拿到小李的信后,心想他是我的好朋友,看看没关系,于是带着好奇心私拆了这封信。小李见信被拆后十分恼火,狠狠地揍了小王一顿。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两人的行为。2期末考试时,由于小明没有认真复习,故在考试中作弊。让自己的朋友通过短信息把答案发给自己,但却被老师当场抓住。老师把手机收上来,并且看了短消息的内容。小明却说老师这种行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请你评价一下小明的话。3近来,一种被称作“电子家长”的电脑监控软件在广东的家庭中逐渐流行起来。一些为孩子上网失控而伤透脑筋的家长,尝试着给家里的电脑装上监控程序,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内容。记者在几个广州的家庭里看到了这种“电子家长”,它不但可以由家长来设定子女的开机时段、上网时间和休息时间,也可以过滤掉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并且限制运行某些应用程序,比如游戏等等。更令人关注的是,其监护功能还可以使家长看到孩子的上网纪录、聊天纪录等。对上述行为你怎么评价?第七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71维护受教育权(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能力方面:增强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和意识,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受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强化青少年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愿望和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目前是比较突出的,但却并未引起一部分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视,正因为如此,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辨是非。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反结合:选取案例要注意正反面协调,以防给学生错觉,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问题,要正确认识。突出实践:目前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概念已经为大众知晓,欠缺的是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所以课堂要注意突出实践性,从而加强行为实践训练,这样的行为活动也有利于强化维权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九年义务教育【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调查:说一说:我为什么要学习? 1、导入:古稀老人上大学2001年教育部作出规定,进一步放宽参加高考的条件,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结果当年全国就出现25岁以上的考生16265人,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学生1924人,其中50岁以上的2人。据南京晨报报道,2002年全国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的汪侠老人9月9日开始上学了,汪侠今年的高考成绩为213分,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旁听生,与该校临床医学5年制的新生一起上课。各抒己见:汪侠老人为什么要参加高考,重回课堂?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我们的国家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正成为学习型社会。)小结: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板书:一、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2、自学与探究:1、什么是受教育权?2、为什么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3、七嘴八舌: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音乐)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出示:漫画难。这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将教育对人的作用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接受教育的好处。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4、感受数据:出示:2005年某市城镇失业情况表、文化程度与失业人数关系图文化程度与失业人数关系图 (略)思考:看了关系图后,你有什么想法?(知识改变命运)5、资讯速递:(引言: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口众多,文化层次偏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出示:我国与发达国家(美、日)的大学生人数对比柱状图和我国与发达国家(美、日)的经济实力对比柱状图说一说:这两张图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教育入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必须依靠教育。得出: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6、我来判案:父亲不让女读书,少女与父对公堂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小组讨论与交流:(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2)如果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板书: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7、自学与探究:1、什么是义务教育?年限是多少?2、我国的义务教育有哪些特征?3、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怎样保障的? (1)义务教育的含义: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年限:九年 (2)九年义务教育的特征:免费性 免除我们的学费(这是国家对我们青少年的关怀),但仍需交必要的书杂费(为什么不能免收一切学习费用?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材料研读: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据抽样调查,2003年末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6万人。浙江省全省小学在校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49%、99.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初中招生60.72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普及性 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要普及义务教育,无一例外。还有其他特征,如强制性:是法定制度,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社会必须遵守。(3)义务教育权利的保障:法律保障、资金(物质)保障、师资保障8、献计献策:正在上八年级的学生小芳家庭出现了变故,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赌博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问: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