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1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2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3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4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 号 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所 在 院 系 文 学 院 专 业 名 称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教学方向 指 导 教 师 洪丽娣 研 究 生 李洋 完 成 时 间 2010 年 3 月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全日制研究生 教育硕士 套 同 7 类 别 同等学力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 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有权可以 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 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I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摘 要 试题库的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就有很多学科建立了试题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到目前为止 高师院校的古代汉 语试题库尚未建立 有关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专门的论著尚未见到 相关论著也极 少 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 针对高师古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 认为有必要进行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建设 它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考分离 提高考 试的公正性 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 面来改善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同时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建设具有可行性 它 符合高师古代汉语的学科性质 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实际 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 改革需要 笔者在参加我校教改项目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探索 并进行了试题库建 设实践的基础上 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试图为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全文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从理论上阐述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 第二章针对高师古代汉语的特点及教学实际 探讨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 设的原则 即科学性 适用性 恰当性 开放性和重能力原则 这些原则是高师古代 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基础 第三章结合自己参加试题库建设的实践 以王力版 古代汉 语 教材为例 论述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方法 主要是在以下四个阶段中体 现 编写试题 检验入库 试用分析 调整补充 关键词关键词 高师 古代汉语 试题库 II The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Item Bank of Teachers Colleges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tem bank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ince 1980s many disciplines of China have established Item bank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so far the Ancient Chinese Item bank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special theory items on the Ancient Chinese Item bank of higher teachers are not seen and the relevant theory items are too little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s for the problems lying in the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of higher teachers we believ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Ancient Chinese Item bank of higher teachers whose construction is conductive to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tes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st fairness thereby improving teachers active teaching and students initiative learning This i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status of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mean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Item bank of higher teachers is feasibl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ubject nature of Ancient Chinese conform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Ancient Chines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reform of Ancient Chinese The author mak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Item bank of higher teachers and attempt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tem Bank based on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reform project of my school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Item bank of Teachers colleges and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of Item bank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tem Bank In Chapter Two as for the features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 Colleges Ancient Chines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tem Bank that is science fitness appropriateness openness and ability and these principles are the b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tem Bank Then in Chapter Three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tem bank taking the textbook Ancient Chinese written by Wang Li as teaching material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tem Bank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 preparation of test questions test III storage the trial analysis adjusted and supplemented Keywords Teachers Colleges Ancient Chinese Item Bank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II 绪绪 论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5 一 有利于促进教考分离 提高考试的公正性 5 二 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7 三 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8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可行性 9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古代汉语的学科性质 9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古代汉语的教学实际 10 三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需要 10 第二章第二章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原则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原则 12 一 科学性原则 12 二 适用性原则 12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要适用于高师古代汉语教学实际 13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要适用于各种考试 13 IV 三 恰当性原则 13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试题的难易度要恰当 14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试题的重难点要恰当 14 四 开放性原则 14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的试题是开放的 15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创建范围是开放的 15 三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应用范围是开放的 16 五 重能力原则 16 第三章第三章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方法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方法 17 一 编写试题阶段 17 一 组织教师编写试题 17 二 编写要求 19 二 检验入库阶段 20 一 检验试题质量 20 二 确定试题分值及评分细则 21 三 试题的录入 21 三 试用分析阶段 22 四 调整补充阶段 24 结结 语语 2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7 后后 记记 30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31 V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1 绪 论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意义 根据国家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CELTS 一 41 1 的定义 题库是按照一定的 教育测量理论 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 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1 由此可以得出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就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 论 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古代汉语试题的集合 是一种教育测量工具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 古代汉语这门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但是目前高 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存在很多问题 面临重大的教学改革 古代汉语的考核方式的改 革也是教学改革的一方面 在这一方面 我们认为建立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是很好的 解决方法之一 因此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义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的理论意义 首先 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 可以从理论的高度规范高师古代汉语 试题库建设 由于学者们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认识不足 导致这一课题的研 究非常少 专门的论述几乎没有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汉语学者对高师古代汉 语试题库建设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 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就没有正确的实践活动 只 有了解和掌握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理论知识 才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 规范 的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才能够使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更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对高师 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 是必需也是必要的 其次 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 能够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基础学科试 题库提供丰富的资料 促进试题库研究向横向和纵向发展 试题库的建设研究在我国 起步较西方国家相对要晚 于 90 年 6 月举行第一次教育题库建设理论研讨会 一些 考试机构和大学近年来也注意题库的建设 可是这些题库往往缺乏教育测量的指导 2 而在这方面的资料很少 也导致很多学者都没有认识到试题库建设的重要性 造成我 国对试题库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本文关于高师古代汉语试 题库这样专门的全面的文科试题库的研究 可以丰富这方面的资料 从而使我国的试 题库研究的范围更加广阔 试题库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的实践意义 首先 通过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 促使学者们更加重视试题库对教 学的重要作用 从而使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更加完善 就目前来看 中文期刊网上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CELTS 一 41 1 北京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2002 年版 2 黄超 谈题库建设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年第 5 期 第 94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2 没有专门的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这样的文章 而目前有些高等师范院校自行建立 的古代汉语试题库都是小规模的 内容上和规格上也并不是很完善 所以我们希望通 过这篇论文 使学者们提高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重视 加大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 库建设的研究力度 从而使科学合理的 规范的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尽早问世 为高 师古代汉语教学贡献力量 其次 通过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 可以使任课教师正确认识高师古 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原则及其方法 从而更好的应用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因为关于 古代汉语试题库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古代汉语的教学和考试都还是传统教学和传统考 试模式 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了解试题库考试的流程和优势 即使建立了科学合 理的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也无法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反而会造成师生的困扰 因此 通过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 可以给广大教师和学生一个了解古代汉语试 题库的平台 使其尽快适应古代汉语试题库考试机制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 古代汉语作为各大师范院校的主干课程 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古 代汉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工具课 而且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 它的 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对古代汉语学习效果的考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到目前 为止 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对古代汉语课程的考查 都是很传统的纸质考试形式 由 于教考没有分离 存在着许多弊端 如何解决目前这种状态 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 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和文献 我们发现大多数古代汉语学者 对高师古代汉语教 学现状都作出了准确的 合理的分析 普遍都认为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许多的问题 面临很多困难 有很多论文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 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但是这些解决方法大多都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方 面 在这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比如更新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引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等等 这些都是很贴合实际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 应用可以改善高师古代汉语教学 但是大多数学者都忽略了一点 对高师古代汉语的 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这可能是因为在我国关于试题库建设的研究力度还不够 关于改 革高师古代汉语考核方式的专题论述没有找到 目前只有极少数的论文 涉及到了高 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 这些论文的作者 都认为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模式下的古代 汉语考试是公正客观的 可以从考核方式这方面入手 促进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改善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经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 将目前有分析古代汉语试题库 的论文总结如下 一 一 讨论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意义讨论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意义 在曹小云的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中 作者以自己所在师范院校古 代汉语的教学改革实际为例 从自己的亲身体会出发 提出了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1 曹小云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台州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第 64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3 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 即 1 确立多层次 全方位的课程目标 2 构建以 强调基 础扎实 注意能力发展 为宗旨的课程内容体系 3 选择改革创新 激发情趣的教学 手段与方法 4 完善科学 合理 规范的考核内容与形式 1 这四个方面包含了教学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这四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作者分别从 这四个方面 讨论如何更好的进行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并在每一方面提出了相应 的目标 也阐述了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做法 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 也都很合理 实用 其中的第四方面 作者主要叙述了自己所在学校建立了本校的古 代汉语试题库 目的就是使高师古代汉语的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以促进作者所在 学校的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作者根据试题库具体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之后产生的效果 归纳了建立古代汉语试题库的四项优点 即 适合教学的要求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 提高 具备课程规范的功能 和 端正了学风与考风 2 从作者的论述来看 建立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而这种科学合理的考核 方式就是应用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之后的考核方式 并且作者举出了事实来进行佐 证 为我们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使我们更加肯定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是可以达到改善 古代汉语教学现状的目标的 二 二 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提出要求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提出要求 陈志云的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3这篇论文首先分析了高师古代汉语 的教学现状 不容乐观 提出要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改革传统的 古代汉语 教学模式 4 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要 科学 规范建设试题库 因时 因人 因地而 异 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 5 在这里 作者提出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要科学规范 要适时的进行增删和修改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考试模式能够 真 实地考察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 6 并且作者认为只有建立的高师古代汉语 试题库是科学规范的 才能促进教学改革 并达到 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7的 目的 由此可见 作者不仅意识到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重要性 同时也对高师古代 汉语试题库提出了要求 即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必须是科学的 合理的 规范的 在 这个基础上 还要能够满足各地 各阶段 各层次的考试的需要 这样高师古代汉语 试题库才能够有广泛的应用基础 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 通过作 者的论述 我们认识到 只有科学合理的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才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 学改革的需求 才能够改善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1曹小云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台州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第 64 页 2曹小云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台州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第 64 页 3陈志云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4 期 第 84 页 4陈志云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4 期 第 84 页 5陈志云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4 期 第 84 页 6陈志云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4 期 第 84 页 7陈志云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4 期 第 84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4 这两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 阐述了作者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看法 但他们都 认为 建立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是必要的 对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 其 它有些论文把重点放在分析教学现状 提出的建议也都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对于建立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只是提出这一概念 认为它是可以改善高师古代汉语 教学现状的一种手段 但是叙述并不详细 或是大体上归纳总结了一下 或是列出了 实行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考试的几点好处 或是提到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但并没有展开论述 大概是侧重点不在此处 所以对这方面只是浅尝辄止 一带而过 没有专门的论述高师古代汉语考核方式的论文 这也使得本文有了研究的意义和必要 综上所述 古代汉语学者意识到高师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提出进行 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也讨论研究出了许多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 手段方面 但是在考核形式方面 关注就相对少了很多 所以本论文专门论述高师古 代汉语试题库建设 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 讲述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 原则和方法 以期待更多的学者可以对高师古代汉语的考核形式进行思考 对高师古 代汉语试题库进行研究 建立更加完善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促进高师古代汉语教学 改革 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高 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原则 科学性 适用性 恰当性 开放性和重能力原则 以 及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方法 编写试题阶段 检验入库阶段 试用分析和调整 补充阶段 笔者在参加我校教改项目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探索 并进行了高师试题 库建设实践的基础上 参考有关教育学 计算机科学 古代汉语教学 其它学科试题 库建设等方面的文献 主要运用文献法 对比法和归纳法 对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 设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试图为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 参考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5 第一章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和完善 对教育成果的检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中 在多 年的发展和实践中 试题库的出现无疑对检验机制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 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也可以起到完善高师古代汉语检验机制 在现在高师古代汉语教学 现状不容乐观的形势下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 下高师古代汉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考试对本学科教学起着检验和监督的作用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考试检验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程 度是否达到了要求 另一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考试可以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 定的作用 而与传统考试方式相比较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使考试更加严密化 正式化 公正化和客观化 对教学工作也有更加明显的好处 可以说在高师古代汉语 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下 建立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是必然的 一 有利于促进教考分离 提高考试的公正性 一 有利于促进教考分离 提高考试的公正性 教考分离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 所谓 教考分离 指的是将教学与考试分离进 行 即将过去某一课程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 自己评分的做法 改为从规范 标准的试 题库中筛选 组合出符合要求的试卷 或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非任 课教师依纲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命题 并统一组织考试 统一评阅试卷 1 简单来说就 是将教学环节与考试环节分离开来 建立试题库是使教考分离的一种手段 而积极探 索和实施教考分离制度 必须以试题 卷 库的建设为核心 以制度为保证 2 也就是说 想达到教考分离的效果就要建立试题库 建立试题库就是为了使教考分离 而教考分 离可以带给本学科教学的优势也就是试题库给本学科教学所带来的优势 1 王鹏 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4 期 第 92 页 2 赵静敏 上官敬芝 关于建立试题 卷 库实行教考分离的思考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4 期 第 73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6 1 教考分离可以使命题更加公正客观 在传统考试的模式下 考试题都是由任课教师命题的 由于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对所教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接触 这样从课上的表现 就可以看出学生们对知 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甚或是整个班级的整体水平都会有所了解 这样导致任课教 师在命题过程中 或多或少会受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 进而影响试题的客观性及公正 性 比如教师在出题时会考虑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思索这道题对所教学生 来说是不是偏难了等等 正因为是任课教师命题 所以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受自 己主观影响较大 讲授的内容也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比如很多时候 任课教师出题 之后 就会不自觉的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出题的知识点 或是怕过多的提醒引起学生 的关注 就对这一知识点一带而过等等现象 而且在试卷的编写 印刷和上交等过程 中很有可能会泄露 流传到学生中间 导致很多学生不复习其它要掌握的知识点 造 成为考而学的现象 在评分阶段 因为阅卷教师的标准有差别 会造成评分的不公正 性 立足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考试制度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失衡的 教学双方都有较强 的功利主义取向 长此以往对学校 对学生乃至对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1 从以上 分析可见传统的考试模式 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弊端 然而这些弊端在教考分离的模式下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因为高师古代汉语 试题库中的试题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来编写的 试题的难度 区分度 等方面都经过了严格的分析和测评 试卷都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 即使学生知道试题 库中的试题 也不知道具体一次考试的试题 而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的题量是很大 的 并且试题库中的试题都在不断补充和更新中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在出 题时加入自己主观意见的可能 防止了任课教师随意授课的情况 杜绝了漏题现象的 发生 不存在教学和出题的随意性 就提高了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而在评分阶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的试题都有标准答案 主观试题还配有专家评定的评分细则 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因标准不同 而造成的不公正现象 所以在教考分离模式下 考 试中的人为因素降低 才能够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使考试的反馈信息更加准 确 反馈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2 教考分离使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 每项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 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教 学大纲中 对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 考试是为了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 而传 统的考试模式下 由授课教师自行出题 教师或许会不自觉的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讲 授的时间过长 而课时是有限的 可能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换言之 教学和命 题都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 这样的考试无法很好的检验教学目标 有可能会导致诸如 缩小了考查范围 某一知识点反复以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能力型试题难度较小或较大 等等这些现象 无法考查和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 在教考分离的模式下 命题人不是授课教师 考试试卷是系统自动生成的 考试 1 赵月明 推行题库式考试 实行教考分离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11 期 第 15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7 题是在确定了考查范围和考查对象之后 由计算机依据一些参数抽取出来的 在考试 之前没有人知道具体的考试题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的试题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 不会发生超纲现象 教学大纲要求考查的知识点都有可能被抽中进行考试 所以任课 教师授课必须依据教学大纲 讲授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各个知识点 这样 教师将减 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切实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 1 而对考试来说 高师古代汉 语试题库建立之后 才能抽取试题进行考试 出题人也不清楚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具体 情况 比如教师的讲授内容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 所以出题人只是按照教学 大纲来出题 没有预设心理 以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考查所要考查的各个知识点 而在 试题入库之前的审核过程中 教育专家们也会将与教学大纲不符的试题删除 从而保 证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的试题都是紧扣高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的 这样就可以从授 课和命题两方面来加强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 3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可以促进教考分离 传统的考试模式就是由授课教师讲授知识之后 由授课教师自己出题进行考试的 模式 这种考试模式已经是考试的常规模式 教师和学生都比较习惯这种考试模式 包括现在的高师古代汉语教学 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 这种考试的弊端有很多 如 考试题的主观性 教师授课时的随意性 评分标准不同而导致的不公正性等等 我们认为传统模式下的考试 考查的知识点不够全面 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及教师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考试模式存在很多缺陷 所以我们认为要对这种传统的 考试模式进行改革 在对高师古代汉语考核方式的改革上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无疑是改善现状的手 段之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可以实现高师古代汉语课程的教考分离 进而达到解决 这些缺陷的目的 采用题库式考试 实行教考分离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方 向 2 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起来的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可以根据考试的具体要求抽 取试题 组成试卷 进行考试 并且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是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 师 依据教学大纲经过很多理论的考核之后建立的 对解决传统考试的弊端有着很好 的效果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是教考分离考试模式建立的前提 教考分离的关键是建 立完善的试题库 3 这种新的考试模式一定会给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 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众所周知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教的再好 学生不学 那么再优秀的教师也 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所谓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因此 在以往的教学中 都 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毕竟教师讲授的时间有着课时的限制 但是如果学生自觉 的学习 时间就不会有过多的限制了 课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上课时教师再加以指 导和讲解 就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下 教师讲授的内容就是考试的内容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1 王宝妮 王华敏 对教考分离考试模式的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 2007 年第 35 期 第 13 页 2 赵月明 推行题库式考试 实行教考分离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11 期 第 15 页 3 王鹏 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4 期 第 92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8 性较强 导致学生只学习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 对教师讲授之外的知识不去了解和 学习 甚至死记硬背教师讲授的知识 而不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运用 出现课上记笔记 考前背笔记的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学生根本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并没有掌握和运用 这些知识的主动性 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 有部分学生在考试之前会要求授课教师划 题 穿线 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平时不认真学习 只是在考试之前通过教师的穿线或 是划题来进行复习 用这种方式来取得优秀的成绩 导致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出现 错误 从这些现象都可以看出 在传统考试模式下 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只 是机械的背诵教师讲授的知识点 没有运用知识的意愿和条件 导致大多数学生觉得 古代汉语课没什么用处 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样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 学习方式 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 考前背知识 考后就忘记 无法达到工具课和专 业基础课的要求 学生对古代汉语也越来越没兴趣 更加不会进行自主性学习了 造 成了恶性循环 建立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之后 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 出题人不是授课教师 那么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就相应的降低了 就不会再出现要求教师划题 穿线这些行 为 目前已经实施教考分离的部分学校的实践表明 在实行教考分离后 学生的积极性 普遍提高 出勤率上升 缺勤率下降 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向教师请教问题的学生人数明 显增加 而不是像以前更多的学生将 赌注 放在教师的总复习上面 1 学生们会在 课下自觉地加强学习 通过练习加强对知识的运用 自己会严格要求自己 对每个知 识点都认真对待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不仅会认真听 教师在课上讲解的知识 并且在课下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和思考 然后在课上提出自 己对这一问题的疑问 再由教师再给予解答 这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有了很好的理 解和掌握 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自然会对古代汉语课程产生兴趣 了解到学习古代 汉语的重要性 自主的投入到古代汉语的学习中来 不再为考而学 达到古代汉语教 学的目的 另一方面 由于建立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使考试更加公正化和客观化 学生 可以通过考试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此进行自我调整 比如制定新的学习 方案 调整学习时间 改进学习方法等等 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更重要的一 点是 传统模式的考试 学生学习只为了考试能够及格 甚至有的学生考过试之后都 不记得考题是什么 自己是怎么回答的 回答的是对还是错 这样不可能提高学习效 果 而建立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情况就不同了 每一套试题都是有存档的 考试之 后对学生开放试卷和答案 学生就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答过的试题 对上一阶段的学习 有个总结 自己就能够检查自己所存在的错误 进而对古代汉语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 三 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 1 朱军 杨万清 代晶 教考分离 高校考试改革的必然趋势 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7 年第 11 期 第 20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9 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是很值得重视的 关于这一点前面 也有所论述 这里我们来更加详细的说明一下 在传统考试模式下 任课教师就是出题人 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制定了教学大纲 但因为课时等很多原因 教师通常也只能把教学大纲作为参照 无法完全按照教学大 纲的要求全面讲授每个知识点 难免会忽略某一方面的知识点 也就是教师的讲授情 况有着随意性和任意性 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教考合一制度下 往往是教师 讲什么 学生考什么 感兴趣的地方多讲些 不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少讲一些 个别教 师甚至不参照教学任务 随意性较大 1 教师在出题时也有着很强烈的主观因素 例 如教师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层次进行出题 或是自己认为学生应掌握的深度出题 从 而造成试题的难易度不均衡 使考试结果不成正态分布 无法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以达 到以考促教的目的 另外 在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下 导致很多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课堂 学习状态和课下学习态度 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大唱独角戏的状态 这就难免造成学 生不喜欢听讲 课下也不自主学习的情况 而且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在教学评估中有好 的结果 往往会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 考试重点等等 还有部分教师在考试过后也不 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反而只是关心学生的挂科率和未过学生的补考问题 把重心放 错了位置 这也导致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出现的非常之多 在试题库考试模式下 授课教师并不是出题人 也不知道试卷的具体试题 考查 的具体是那些知识点 只知道这些试题都是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 所以教师只有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为了取得更 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积极性 端正教学态度 运用多种教学手 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对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作出要求等等做法 这样在试题 库考试模式下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提高 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讲解好每一个知 识点上 在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检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 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样就令教学工作重回正轨 改变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可行性 了解了古代汉语试题库建立的必要性 如此重要的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也是有其 可行性的 那么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 一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古代汉语的学科性质古代汉语的学科性质 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属于语言 学科的范畴 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2 这就说明高师古代汉语有两方面的性质 既是 一门专业基础课 又是一门工具课 所谓专业基础课 是指与专业知识有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 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 业课程的基础 这就意味着古代汉语课程是学好汉语言文学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这就 1 卢丽笋 教考分离的实践与思考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8 年第 4 期 第 394 页 2 教育部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53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10 说明古代汉语是一门有考查目标和考查必要的课程 是可以通过制定各种试题来检验 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就是这些试题的集合 所以说从专业基础课 这个性质来看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是可以通过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来规范高师古代汉 语考核形式的 而工具课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学习与研究方 法而开设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掌握古代汉语知识的基础上 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 阅读古籍 进行自学和独立工作 高师古代汉语的工具课性质 主要集中体现在运用 所学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古书的阅读方面 1 这就是明确的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各种能 力型试题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进行考查 对古代汉语进行试题型考试是符合工具 课的课程性质的 这说明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是可以通过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这样的考 试形式来进行考核的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实际 二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实际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古代汉语的课时数越来越少 可是教学内容却一成不变 造 成了古代汉语的课程任务很重 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多而杂 难度大 既包含大量词 汇 语法知识 又涵盖历朝历代不同体裁 题材作品 既涉及汉字学 训诂学等 又 需了解大量天文 地理 礼仪等古文化常识 2 可以说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涉及面非常 广泛 而课时数的减少 造成了文选 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无法兼顾的现象 并且古 代汉语的教学方法也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了 因为教师 一言堂 和 满堂灌 等 等现象 造成大部分学生觉得古代汉语难学难记 甚至认为学古代汉语比学一门外语 还要困难 又因为部分教师和学生忽视了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 认为古代汉语晦涩 难懂 并且时代久远 没有必要进行讲授和学习了 学生就更不喜欢学习古代汉语了 这就是高师古代汉语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的这些教学现状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 教师 要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 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下完成讲授任务 教师要更好 的带动学生学习等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积极性 并对教材和教学大纲认 真研究 得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表现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便在 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而另一方面 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 学生要有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有限的课上时间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在课下认 真学习等等 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对教学工作提出的这些要求 通过我们上一部分的分析 发现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这些目的 相较于传统的考试机制 试题 库考试可以让考题更客观化 公正化 便捷化 使考查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更加明 显 教师能够及时并准确地获悉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可以根据考试结果来检验自己的 教学效果 然后通过调整教案 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试题库考试 可为教学效果的测度提供更为科学 合理的标准 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教育 1 潘杰 认清古汉语课程性质的重要意义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3 期 第 86 页 2 张志梅 师范专科院校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甘肃高师学报 2009 年第 1 期 第 97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11 产品 的综合素质 1 可见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是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实 际的 三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需要 三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需要 面对不容乐观的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 高师古代汉语教育学者提出要进行高师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而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对高师古代汉语的考核方式提出了要求 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推进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进行 首先 要改变部分教师和学生关于古代汉语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 虽然古代汉 语使用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但是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 文化源远流长 那么多的名著 古籍 这都是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的结晶 古代汉语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就是阅读这些 古籍的工具 只有掌握了古代汉语的知识 才能够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古代中国的文明 让我们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睿智 我们的民族是多么伟大 我们的祖国是多么辉煌 我们的文化才会继承 科技才会进步 社会才会发展 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不 是实用的 功利的或者即时显现的 而是精神高度的 有深远影响的 2 其次 由于传统考试模式存在很多缺陷 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新形式下的教学了 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改革考试方式 通过改革考试方式来促进教学改革 改善古代汉语 教学停滞不前 难教难学的现状 所以我们认为建立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就是高师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核心 综上所述 高师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着非常重大的挑战 能否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 达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 能更客观公正的检验教学效果 不仅符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改革需要 更是古代汉语 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1 黄俭根 王显槐 王文峰 以试题库建设为基础 实现学分制下的教考分离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 2005 年第 1 期 第 107 页 2 张志梅 师范专科院校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甘肃高师学报 2009 年第 1 期 第 98 页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研究 12 第二章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原则 上一章我们介绍了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那么建立高师古 代汉语试题库 也是要有一定原则的 这些原则是我们建立试题库的标准和依据 是 必须遵循的准则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逐一分析一下 一 科学性原则 试题库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体系之上 1 而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的科学性原 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的试题必须遵循高师古代汉语 教学大纲 必须是教学大纲所要求考查的知识点 不允许有超纲现象 第二是必须保 证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试题知识的准确性 这是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所要遵循的首 要原则 只有科学合理的理论才能够正确的指导实践活动 高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是国家 教育部门按照高师古代汉语课程的特性制定的 是高师古代汉语教学所必须遵循的纲 领性文件 对高师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等都有着具体的要求 对学生知识 的掌握情况有明确的规定 而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的试题是根据教学大纲所作出的 规定建立的 这些规定都是教学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和多次科学的考查测试出 的 是科学合理的 高师古代汉语试题库中的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 必须覆盖全部高 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同时不能够有超纲现象 只有遵循科学性原 1 陈冠明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微机管理项目的建设与探讨 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 论文集 2000 年 第 282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