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doc_第1页
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doc_第2页
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doc_第3页
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doc_第4页
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20092020年)泸水县农业局二OO八年十二月26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20092020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制定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一、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大意义(一)全县耕地现状全县常用耕地面积23.3万亩,其中水田5.4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3%,旱地17.8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6.7%。我县耕地主要分布在怒江沿岸和山区、半山区、山槽、山洼地域。水田多分布于怒江两岸和箐沟两旁,山区大多为旱地,半山区箐沟地带兼有水田和旱地,全县耕地平田坝地极少,旱坡地较多,地力质量差,生产力水平较低。全县现有耕地中,肥力较高的耕地约有1.7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中等肥力的耕地13.9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肥力较低的耕地7.5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5%。全县115的耕地有0.991万亩,占总耕地的4.25%;1525的耕地有7.3833万亩,占总耕地的31.69%;坡度大于25的耕地有14.9257万亩,占总耕地的64.06%(详见附表一)。长期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土治水”为中心,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实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在全县范围大规模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截止2008年10月,全县累计建成年亩产粮食400公斤以上的高稳农田2.7856万亩,其中水田1.025万亩,旱地1.7606万亩。高稳农田建设的加强,为我县粮食增产,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县高稳农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县目前仍有年亩产400公斤以下的中低产田地20.514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04%,其中水田4.405万亩,旱地16.1094万亩。这些中低产田地土壤肥力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田冷浸内涝,质地粘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板结严重;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山区耕地大多为陡坡耕地,土壤跑土、跑水、跑肥现象比较严重,极度缺乏水利基础设施,灌溉保证率较低,耕作层浅簿贫瘠,土壤丰产性能较低,相对落后的科技推广,导致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普及程度不高,使耕地资源单位面积产出率低下。脆弱的农业基础和诸多的障碍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全县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2007年,全县粮食平均单产仅为150公斤,较全省平均单产低90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低164公斤。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三基地,一品牌”及县委县政府“东工业、西边贸,南农、北电、中城镇”的发展战略,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对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县农业发展因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而面临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技术装备落后,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耕地重用轻养,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过量施用化肥,土壤肥力退化,耕地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投资少,标准低,缺乏农田基本建设长效机制,缺乏中长期建设总体规划,投入少,规模小,效益差;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推广经费,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难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007年,我县农民人均有粮为406公斤,仅比人均有粮警戒线400公斤多6公斤,加之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和频发的自然灾害,我县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保障全县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切合全县实际的建设规划,多措并举,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进程,尽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困难局面,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安全。(二)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是保障我县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耕地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簿弱是我县的基本县情,要确保县内粮食长期基本自给,就必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提高地力,增加复种,才能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2、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是事关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畜牧、蔬菜、马铃薯、甘蔗、水果、咖啡、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既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迫切要求。由于这些产业分布的区域耕地质量差,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成为了制约现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而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将是治理这些制约因素的根本措施。3、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是加速我县山区开发的迫切需要我县绝大多数耕地分布在山区,98%的农业人口生活在山区,粮食和经济作物也多种植在山区,由于山区农田基础设施的薄弱,造成耕地产出率不高,农民收入较低,贫困程度较深。要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加强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熏点的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极为必要。4、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是夯实第一产业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治理坡耕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才能有效夯实第一产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耕地肥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增加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以小工程、大规模、高效益为突破口,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相结合,以保水、保土、保肥为目标,以山区为重点,以农民建设为主体,以增加投入为保障,以乡(镇)为单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将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增加高产稳产农田在全县耕地面积中的比重。(二)目标任务规划改造自2009年起至2020年,全县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0万亩,其中,2009年至2012年完成8万亩,2013年至2020年完成12万亩。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耕作层达到18cm以上,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县高产稳产农田地由3万亩增至22万亩,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均拥有1亩以上高稳农田地的目标任务。(三)具体任务规划的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中,针对冷浸田、旱田及土渠灌溉田进行以田间排灌沟渠配套为主的中低产田地改造5万亩;针对山区坡耕地实施以坡改梯为主的中低产田地改造15万亩(其中:实施以集雨工程为重点的高效节水补灌技术3万亩,实施以生物篱固土保墒节水技术为主的坡耕地梯化建设6万亩,实施台地建设6万亩)。同时,在每年改造的所有中低产田地面积中,推广绿色种植、秸秆还田,聚土垄作截流节水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生物农艺措施。规划改造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规划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地8万亩,每年实施改造2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改造0.5万亩,坡改梯1.5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工程建设0.3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0.6万亩,台地建设0.6万亩)。同时,辅之每年推广绿肥种植2万亩,秸秆还田1万亩,聚土垄作截流节水技术0.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万亩的生物农艺措施。第二阶段:2013年2020年,规划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地12万亩,每年实施改造1.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改造0.375万亩,坡改梯1.125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工程建设0.225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0.45万亩,台地建设0.45万亩)。同时,辅之每年推广绿肥种植1.5万亩,秸秆还田0.8万亩,聚土垄作截流节水技术0.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万亩的生物农艺措施。(四)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2、坚持巩固坝区、强化山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3、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4、坚持农民投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5、坚持严格标准,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三、泸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一)总体布局围绕全县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的需要,根据各地耕地环境条件及分布现状,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将泸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划分为9个建设片区:六库片区、鲁掌片区、片马片区、上江片区、老窝片区、大兴地片区、称杆片区、古登片区、洛本卓片区。规划用12年的时间,分2个建设阶段,在上述9个片区完成全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详见附表二)。在改造年限内,按照2009年2012年和2013年2020年两个阶段分步实施。其中:2009年2012年规划用4年时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万亩。2013年2020年,规划用8年时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2万亩(详见附表三)。(二)各建设片区任务分解1、六库片区:包括赖茂、小沙坝、排路坝、六库、大密扣、段家寨、白水河、双米地、新田、瓦姑、苗干山和新寨等12个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1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2万亩,坡耕地治理0.96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32万亩,台地建设0.64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74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3万亩,坡耕地治理1.44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48万亩,台地建设0.96万亩)。2、鲁掌片区:包括鲁掌、鲁祖、洛玛、浪坝寨、三河和登埂等6个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0.72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2万亩,坡耕地治理0.52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12万亩,台地建设0.4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0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3万亩,坡耕地治理0.78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18万亩,台地建设0.6万亩)。3、片马片区:包括片四河、古浪、岗房、片马等4个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0.132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04万亩,坡耕地治理0.092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012万亩,台地建设0.08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0.19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06万亩,坡耕地治理0.138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018万亩,台地建设0.12万亩)。4、上江片区:包括丙奉、蛮云、丙贡、付坝、大练地和新建等6个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4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建设0.68万亩,坡耕地治理0.72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32万亩,台地建设0.4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2.1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1.02万亩,坡耕地治理1.08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48万亩,台地建设0.6万亩)。5、老窝片区:包括老窝、荣华、云西、中元、崇仁和银坡等6个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建设0.28万亩,坡耕地治理0.72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24万亩,台地建设0.48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42万亩,坡耕地治理1.08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36万亩,台地建设0.72万亩)。6、大兴地片区:包括木楠、团结、鲁奎地、自基、卯照、四排拉多和自扁王基等7个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164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建设0.24万亩,坡耕地治理0.924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004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0.8万亩,台地建设0.12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74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36万亩,坡耕地治理1.386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006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1.2万亩,台地建设0.18万亩)。7、称杆片区:包括称杆、赤耐乃、玛普拉底、阿赤依、前进、王玛基、堵堵洛、勒墨、排把、双奎地和自把等11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1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建设0.28万亩,坡耕地治理0.88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04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0.72万亩,台地建设0.12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74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42万亩,坡耕地治理1.32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06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1.08万亩,台地建设0.18万亩)。8、古登片区:包括干本、佑雅、腊斯底、马垮底、季加、俄夺罗、念坪、尼普罗、色仲、亚碧罗和加夺马等11个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0.72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04万亩,坡耕地治理0.68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12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0.48万亩,台地建设0.08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1.0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06万亩,坡耕地治理1.02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18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0.72万亩,台地建设0.12万亩)。9、洛本卓片区:包括金满、子竹、格甲、刮然、俄嘎、色德、托拖和保邓等8个村委会。规划20092012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0.544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04万亩,坡耕地治理0.504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024万亩,生物篱固土样化工程建设0.4万亩,台地建设0.08万亩)。规划20132020年该片区改造中低产田地0.81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0.06万亩,坡耕地治理0.756万亩(其中:集雨补灌建设0.036万亩,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0.6万亩,台地建设0.12万亩)。各乡(镇)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详见附表四。(三)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主要措施和建设内容1、工程技术措施中低产田地田间沟渠配套工程技术措施改造重点为完善田间排灌沟渠,做到渠、路、桥、涵、闸配套,冷浸田排水提温,旱田保灌,并做到合理用水。达到能排、能灌、能机耕,形成“沟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高产稳产农田。坡改梯技术工程措施主要改造内容为改坡耕地为梯田台地,配套修建管池结合的灌溉设施,以此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集雨补灌工程技术措施利用降雨和山区零星水源,集、蓄、引并举,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生物篱固土保墒工程技术措施对陡坡耕地采取等高分割,在地埂上或者坡面上种植剑麻,控制水、土和养分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并逐步形成台地。2、生物农艺措施绿肥种植大力推广种植或间套种植蚕豆、豌豆、大豆、光叶紫花苕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肥作物,做到既培肥地力,又增加农民收入。聚土垄作固土保墒技术沿山坡地等高线横向耕作,横向开沟,切断地表水流,把一道道垄沟变成小蓄水沟,使之既蓄拦径流水,又灌溉农田。同时采取聚土作垄,增加耕地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有效减少土壤冲刷和水土流失,达到有效改善坡耕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配肥和施肥指导,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滥施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四、中低产田地改造标准(一)田间渠系配套建设质量标准1、工程质量标准一是田间渠系完整,路、渠、涵、闸、池配套齐全,能排能灌能机耕,灌溉保证率在75%以上,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二是田面平整,耕作层深厚,土壤养分含量高,结构好,无污染和土壤障碍因素,耕作层大于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2、生物农艺措施标准作物良种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覆盖率100%。通过工程及农艺措施改造后的农田,复种指数达到180%,粮食生产能力每亩增加100公斤以上。(二)坡改梯建设质量标准1、工程质量标准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控制水土流失,工程建设达到一平、二深、三埂固、四不乱、五配套。平:台面平整,坡度降到5度以下,台面宽3米以上。深:土层厚度60厘米,熟土层20厘米以上。埂固:梯埂牢固,无垮塌现象。不乱:不打乱原有耕作层,将原耕作层的表土均匀回填在新改梯地的墒面表层。2、生物农艺措施标准种植护埂草在改造形成的台地土埂上种植护埂草,以利保护土埂、调节气候、涵养水分。实行垄作栽培新改造的坡改梯面积50%以上实行聚土垄作栽培技术。土壤培肥新改造的坡改梯必须100%种植绿肥或实行秸秆还田,每亩增施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改造的坡改梯田面积100%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工程及生物农艺措施改造的坡改梯,复种指数达到150%以上,粮食生产能力每亩增加150公斤以上。(三)集雨补灌工程建设质量标准1、工程措施质量标准每5亩修建1个30m3以上的水窖,确保每亩地不低于6m3水,水窖尺寸和所用材料符合要求,支砌规范,砂浆紧实饱满,无渗漏,做到坚实、牢固、美观、大方。2、生物农艺措施标准在改造区内要求作物良种化、聚土垄作固土保墒技术、绿肥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通过工程和生物农艺措施改造,复种指数达到150%以上,粮食生产能力每亩增加150公斤上。(四)生物篱固土梯化工程建设质量标准1、工程措施质量标准采取等高分割,在坡面上每间隔4米按相关技术要求条带种植剑麻,并保证成活率在95%以上。2、生物农艺措施标准在改造区内要求作物良种化、聚土垄作固土保墒技术、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每亩增施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通过工程及生物农艺措施改造,复种指数达150%以上,粮食生产力每亩增加150公斤以上。五、中低产田地改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及补助标准1、总投资在建设期限12年(2009年2020年)内,全县改造中低产田地20万亩,平均每亩补助资金1500元,总投资为3亿元。2、分年度投资计划20092010年,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地2万亩,4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地8万亩,每年补助资金3000万元,4年累计补助资金1.2亿元。20132020年,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地1.5万亩,8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地12万亩,每年补助资金2250万元,8年累计补助资金1.8亿元(详见附表五)。3、补助标准因我县目前建设的基本农田档次低,改造建设成本高,所以规划为一类区进行补助,每亩补助标准为1500元。(二)资金筹措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中央有关农田建设资金和整合省级农业、水利、发改、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扶贫等部门相关资金。在建设期限内,每年按省财政和省农业厅提出的具体年度补助资金方案要求进行补助。其中:土地整治与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涉及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依靠各自资金渠道解决。六、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地,稳步增加高产稳产农田面积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行动,是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不懈的抓好这项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加强对泸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局长、县国土局局长、县发改委主任、县财政局局长、县水务局长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成员的“泸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负责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同时,各乡(镇)成立相应的改造工作实施小组,负责本乡(镇)辖区内改造任务的具体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狠抓落实,本着“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共同建设,各计其功”的原则,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切实抓好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二)明确职责任务全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意见要求,由县发改委组织改造1.6万亩,县国土局组织改造5万亩,县财政局组织改造5万亩,县农业局组织改造5万亩,州财政预算安排改造3.4万亩(由县农业局实施),县水务局重点围绕中低产田改造,抓好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三)稳定资金投入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设所需补助资金,主要依靠中央有关农田建设资金和整合省级农业、水利、发改、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扶贫等部门相关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的原则,依据规划,按照分解的任务,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年度资金补助方案,根据下达的任务和省州资金补助方案要求,由县农业局汇同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提出。同时,引导项目区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扩大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投资规模和实施范围。(四)严格绩效考核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中低产田地改造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明确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行政问责“四项”制度。每年6月30日前,县人民政府将组成检查组,对各乡(镇)上一年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完成、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年度改造任务,下达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五)强化项目管理根据怒江州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泸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统计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指导各乡(镇)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泸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领导小组将每年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县审计局每年对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六)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低产田地改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对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宣传普及和推广经济适用,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不断提高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技术水平。泸水县农业局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附表一泸水县耕地现状情况表单位:亩耕地类型坡度分级面积合计115152525353545水田63932181021657444054300旱地 35175202311279310367178700合计99107383313445014807233000附表二泸水县高稳农田现状与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表单位:亩片区名称现有常用耕地、高稳农田及中低产田地情况规划中低产田地改造面积2020年累计高稳农田现有常用耕地现有高稳农田现有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建设坡改梯地治理集雨补灌建设生物篱固土梯化建设小计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六库34461411611.94%3034588.06%5000160008000290003311696.09%鲁掌21346275412.9%1859287.1%5000100003000180002075497.23%片马384743511.31%341288.69%100020003003300373597.09%上江41862682116.29%3504183.71%17000100008000350004182199.9%老窝29817386812.97%2594987.03%7000120006000250002886896.82%大兴地33993371810.94%3027589.06%6000300010020000291003281896.54%称杆3223229529.16%2928090.84%70003000100018000290003195299.13%古登2016117298.58%1843291.42%10002000300012000180001972997.86%洛本卓1528114639.57%1381890.43%1000200060010000136001506398.57%合计2330002785611.96%20514488.04%5000060000300006000020000022785697.79%附表三泸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时段规划表单位:亩片区名称2009年2012年改造规划2013年2020年改造规划田间渠系配套建设坡改梯地治理集雨补灌建设生物篱固土梯化建设小计田间渠系配套建设坡改梯地治理集雨补灌建设生物篱固土梯化建设小计六库2000640032001160030009600480017400鲁掌200040001200720030006000180010800片马400800120132060012001801980上江68004000320014000102006000480021000老窝2800480024001000042007200360015000大兴地240012004080001164036001800601200017460称杆28001200400720011600420018006001080017400古登40080012004800720060012001800720010800洛本卓40080024040005440600120036060008160合计200002400012000240008000030000360001800036000120000附表四泸水县各乡(镇)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表单位:亩乡镇名称现有常用耕地、高稳农田及中低产田地情况规划中低产田地改造面积2020年累计高稳农田现有常用耕地现有高稳农田现有中低产田地田间渠系配套建设坡改梯地治理集雨补灌建设生物篱固土梯化建设小计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