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算计算书.doc_第1页
手算计算书.doc_第2页
手算计算书.doc_第3页
手算计算书.doc_第4页
手算计算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资料长沙市税务办公楼,其结构形式为主体五层,女儿墙高度为1.5m。气象条件:1)温度:最热月平均28.8,最冷月平均3.8。夏季极端最高39.8,冬季极端最低-9.5。2)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为73%。3)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4)雨雪条件:年降雨量1450mm;日最大降水强度192mm/日;暴雨降水强度3.3l/s.100m2,最大积雪深80mm。工程地质条件:1)自然地表1m内为填土,填土下层为3m厚砂质粘土,再下为砾石层。砂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砾石层为。2)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0m,无侵蚀性。3)相邻原有建筑基础为条形基础,其底面标高在室外地面下1.2m处,马路上排水暗沟3.0m。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类。材料:梁板柱混凝土为C25,梁柱箍筋和板及基础底板内钢筋采用HPB235级,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屋面做法:(从上到下)25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防水层;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20厚1:8水泥珍珠岩找2%坡;现浇楼板;天棚抹灰。楼面做法:(从上到下)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30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现浇楼板;天棚抹灰。外墙做法: 240mm厚粉煤灰砖,外墙面贴瓷砖(包括水泥砂浆打底,共厚),内墙面为水泥粉刷墙面(厚,水泥粗砂)。内墙做法:厚普通砖,两侧均为水泥粉刷墙面(厚,水泥粗砂)。内墙上采用木门,外纵向墙上相邻轴线间有铝合金窗。2.楼层结构平面布置本次设计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平面布置简图见附图。本次毕业设计结构计算要求手算一榀框架。针对本办公楼的建筑施工图纸,选择第九榀横向框架为手算对象。本计算书除特别说明外,所有计算、选型、材料、图纸均为第九榀框架数据。梁、柱、板的选择如下:1、梁的有关尺寸(1)横向框架梁:边跨:, 取h=600mm, b=240mm中跨: 取h=300mm, b=240mm(2)纵向框架梁:柱距为,则。2、柱的选择根据梁的截面选择及有关屋面、楼面的做法,可初略确定柱的尺寸为底层其他层的方柱。经验算可满足有关轴压比的要求。3、板的选择采用全现浇板可根据荷载以及梁的尺寸确定板的厚度为。3. 号轴线框架计算3.1 计算任务计算作用于轴线的恒载、活载、风荷载以及由这些荷载引起的各层梁、柱的内力。恒载、活载作用下梁端弯矩计算要求采用;风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要求采用D值法;图1 结构布置图 3.2 计算简图的确定 该房屋主体结构共5层,一层层高3.9m,二到四层层高3.3m,五层层3.6m。取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的轴线取至板底,该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屋盖和楼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度取120mm。梁截面高度按跨度的估算,而且梁的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刚度以及延性的要求。梁截面宽度可取梁高,同时不宜小于柱宽。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为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F为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载面积;为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12KN/;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的轴压力增大系数,边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n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由于该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轴压比限值0.8图2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1、梁的截面计算(1)横向框架梁: 取h=600mm,底层b=240mm,中间为2.4m,则取h=300mm,b=240mm。(2)纵向框架梁:柱距为,则取。2、柱截面计算(轴框架)边柱:A轴 D轴中柱:B轴 C轴 如果柱的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30mm(A轴),345mm( D轴)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80mm(B轴),393mm(C轴)。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本设计柱的截面尺寸取值如下:第一层取550mm550mm。第二层到到第五层取500mm500mm3.3 恒荷载计算及内力分析3.3.1 恒载标准值计算(1)屋面10厚地砖铺平拍实25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防水层 2.38kN/ m2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20厚1:8水泥珍珠岩找2%坡结构层:120厚现浇混凝土板 0.12m25 kN/m3=5.00 kN/m2合计: 7.38 kN/m2(2)2-5层楼面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30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 1.16 kN/m2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结构层:120厚现浇混凝土板 0.12m25 kN/m3=3 kN/m2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17 kN/m3=0.17 kN/m2合计: 4.33 kN/m2(3)梁的自重梁(横向)截面尺寸bh=600mm240mm梁自重: 25 kN/m30.24m(0.60-0.12)m=2.88 kN/m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0.60m-0.12m)2+0.24m17 kN/m3=0.20 kN/m合计: 3.08 kN/m梁(横向)截面尺寸bh=300mm240mm梁自重: 25 kN/m30.24m(0.30-0.12)m=1.08 kN/m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0.30m-0.12m)2+0.24m17 kN/m3=0.10 kN/m合计: 1.18 kN/m梁(纵向)截面尺寸bh=400mm240mm梁自重: 25 kN/m30.24m(0.40-0.12)m=1.68 kN/m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0.40m-0.12m)2+0.24m17 kN/m3=0.14 kN/m合计: 1.82 kN/m(4)柱的自重 柱截面尺寸bh=500mm500mm柱自重: 25 kN/m30.50m0.50m=6.25 kN/m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0.01m0.5m417 kN/m3=0.34 kN/m合计: 6.59 kN/m柱截面尺寸bh=550mm550mm柱自重: 25 kN/m30.55m0.55m=7.56 kN/m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0.01m0.55m417 kN/m3=0.37kN/m合计: 7.93kN/m(5)外纵墙(普通砖)自重 外墙体为240mm厚粉煤灰(18 kN/m3),外墙面贴瓷砖(,包括水泥砂浆打底,共厚),内墙面为水泥粉刷墙面( 厚,水泥粗砂)。则外墙单位墙面的重力荷载为: 18 kN/m30.24m+0.50 kN/m2 +0.36 kN/m2=5.18 kN/m2内墙体为厚普通砖(18 kN/m3),两侧均为水泥粉刷墙面(厚,水泥粗砂),则内墙单位墙面的重力荷载为:18 kN/m30.24m+0.36 kN/m22=5.04 kN/m2木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铝合金窗单位面积荷载为(6)女儿墙自重 0.24m1.5m19 kN/m36.84 kN/m3.3.2 恒载计算取号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宽度为4.2m,如图3所示。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水平阴影线所示,计算单元范围内的其余楼面荷载则通过纵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横向框架,作用于各节点上。由于顶层纵向框架梁的中心线与柱的中心线不重合,因此在该层框架节点上还有集中力矩的作用。 图3 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图4 双向板导荷示意图各梁上作用的恒载如图5所示。 图5 各梁上作用的恒载计算图该图中:、分别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 、分别代表各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 由图5中的几何关系可得:1、对于屋面梁: 、分别为由边纵梁、中纵梁直接传给柱的恒载:包括梁自重、楼板重、女儿墙的重力荷载。 集中力矩: 2、对于第4层框架梁: 、分别为由边纵梁、中纵梁直接传给柱的恒载:包括梁自重、楼板重、外墙等地重力荷载。集中力矩: 3、对于第1-3层框架梁: 、分别为由边纵梁、中纵梁直接传给柱的恒载:包括梁自重、楼板重、外墙等地重力荷载。 集中力矩: 2、3层 1层 图6 恒载图(P:kN,q:kN/m,M:kNm) 表1 横向框架横载汇总表层次53.081.1831.0017.7168.9266.768.968.68418.2017.8118.1910.3992.00105.8311.9613.762、316.6916.3018.1910.3985.4899.4811.1112.93116.6916.3018.1910.3985.4899.4813.2515.423.3.3 恒载内力1、梁、柱参数汇总:根据截面参数计算,现将第轴横向框架梁、柱相关参数作一汇总:其中:第轴横向框架为中框架,考虑板对内力计算的影响(“T”型截面),对梁的惯性矩进行折算,折算惯性矩,()。线刚度按下式计算: 表2 第轴框架梁几何参数 层次断面hb(mm2)跨度(mm)矩形截面惯性矩(mm4)折算惯性矩(mm4)线刚度i(Nmm)1-5层3002402400400240420060024069006002406300同理,列表3计算柱相关参数如下:柱,,(混凝土,混凝土)中柱,边柱,底层其他层,表3 第轴框架柱参数类型层次断面hb(mm2)层高(mm)截面惯性矩(mm4)线刚度ic(Nmm)轴线KD值边柱55005003600A0.8660.302D0.7900.28345005003300A0.7940.284D0.7230.26635005003300A0.7940.284D0.7230.26625005003300A0.7940.284D0.7230.26615505505000A1.2070.532D1.1000.516中柱55005003600B1.1510.365C1.0740.34945005003300B1.0540.345C0.9840.33035005003300B1.0540.345C0.9840.33025005003300B1.0540.345C0.9840.33015505505000B1.6030.584C1.4970.571表4 第轴框架各层D值汇总5层4层3层2层1层A轴边柱1129713800138001380010904B轴中柱1365416765167651676511939C轴中柱1305516036160361603611703D轴边柱1058612926129261292610576本层D值4859259527595275952745122根据高规4.4.4“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验算如下: (满足) (满足)图6 结构线刚度图2、 弯矩计算:利用力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恒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1)计算杆固端弯矩:将梯形或三角形分布荷载按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折算成均布荷载:梯形荷载折算公式: 其中: ; 为梯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 三角形荷载折算公式: 其中: 为三角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顶层边跨(6900mm): 顶层边跨(6300mm): 顶层中跨: 第4层边跨(6900mm): 第4层边跨(6300mm): 第4层中跨: 1-3层边跨(6900mm): 1-3层边跨(6300mm): 1-3层中跨: 图7 恒荷载作用分布图(P:kN,q:kN/m,M:kNm)由以上所求均布荷载,可按下式求各杆固端弯矩:两段固支:其中与意义见下图8:图8 固端弯矩示意图由此,可计算各个杆件固端弯矩,标绘于计算简图上。表5 固端弯矩计算表边跨框架梁(6900mm)中间跨框架梁边跨框架梁(6300mm)顶层第4层1-3层(2)分配系数:第轴横向框架为非对称结构 分配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为转动刚度,两端固支杆,一端固支,一端滑动固支杆 n为该节点所连接的杆件数。由此计算出各个杆件分配系数,标绘于计算简图上。然后利用力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第轴框架杆端弯矩。如图9。图9 恒载弯矩二次分配计算简图注:图中单线条表示第一次分配结束,双线条表示第二次分配结束,虚线表示固端弯矩,粗实线表示最终杆端弯矩。节点外弯矩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标绘于计算简图上。图10 恒荷载作用下弯矩图3、梁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1)梁剪力计算原则梁总剪力=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荷载引起的剪力将梁上的分布力转化为集中力即可:顶层边跨: 顶层中跨: 第4层边跨:第4层中跨: 1-3层边跨: 1-3层中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由弯矩分配法中所得的梁两端弯矩相加除以梁跨度即可:如: 按以上方法,将第轴横向框架各个杆件杆端剪力计算出来,列表如下: 表6 恒载作用下轴线处梁端剪力层次54321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74.79-95.35-90.77-90.77-90.77BC跨-12.04-27.61-25.79-25.79-25.79CD跨-85.02-106.45-101.24-101.24-101.24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0.830.592.110.590.97BC跨2.251.081.001.001.13CD跨-1.03-0.57-0.61-0.61-2.90总剪力AB跨-73.96-94.76-88.66-90.18-89.875.6295.9492.8891.3691.74BC跨-9.79-26.53-24.79-24.79-24.6614.2628.6926.7926.7926.92CD跨-86.05-107.02-101.85-101.85-104.1483.99105.88100.63100.6393.34由以上计算,绘出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图11。图11 恒荷载作用下剪力图(2)柱轴力计算根据配筋计算需要,只需求出柱的轴力即可,而不需求出梁轴力。计算方法:柱轴力柱顶集中力(包括柱自重)梁端剪力 以第5层B柱为例,具体计算如下: 根据前面荷载计算,柱顶集中力66.76kN;柱两端受梁剪力分别为:,。 由此,柱中轴力按以上方法,将第轴横向框架柱轴力计算出来,列表如下:表7 恒载作用下轴线处柱端轴力层次A柱B柱C柱D柱5143.9167.6152.2175.9167.1190.8153.9177.64354.4376.1404.2425.9432.4454.1375.5397.23550.24572.0543.6656.3682.2704.0583.3605.12747.7769.4871.9893.7932.1953.6791.2813.01944.7975.61007.11038.01184.11215.0991.81022.73.4 活荷载计算及内力分析3.4.1 恒载标准值计算由结构荷载设计规范2,得以下荷载数值:(1)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 2.0 kN/m2不上人屋面(电梯间、楼梯间): 0.5 kN/m2楼 面: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 2.0 kN/m2配电控制室、电梯房 7.0 kN/m2营业厅 3.5 kN/m2贮藏室、档案室 5.0 kN/m2走廊、楼梯、门厅 2.5 kN/m2厕所 2.0 kN/m2(2)雪荷载(50年一遇) 0.45 kN/m2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最大值。3.4.2活载计算、分别代表各板传给横梁的梯形活荷载和三角形活荷载,如图12所示。活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下: 图12 各梁上作用的活载计算图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1)对于屋面梁: 集中力矩: 同理在屋面雪荷载的作用下: 集中力矩: (2)对于第2-4层框架梁: 集中力矩: (3)对于第1层框架梁: 集中力矩: 将以上计算结果汇总,得到表8。表8 横向框架活载汇总表层次58.4(1.89)4.8(1.08)8.82(1.98)16.02(3.60)1.15(0.26)2.08(0.47)2-48.468.8216.021.152.0818.468.8216.021.372.48图13 活载图(P:kN,q:kN/m,M:kNm)3.4.3 活载内力1、计算原则活载内力计算方法同恒载类似,首先将三角形分布的活载依照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折算成均布荷载;计算各杆件固端弯矩,分配系数,利用二次力矩分配法求解弯矩;利用杆件平衡求解各杆件轴力、剪力。2、弯矩计算:利用力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活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1)计算杆固端弯矩:将梯形或三角形分布荷载按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折算成均布荷载:梯形荷载折算公式: 其中: ; 为梯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 三角形荷载折算公式: 其中: 为三角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每层活载均相同,故边跨(6900mm): 边跨(6300mm): 中跨: 顶层其他层由以上所求均布荷载,可按下式求各杆固端弯矩:两段固支:其中与意义同前。由此,可计算各个杆件固端弯矩,标绘于计算简图上。表9 活荷载固端弯矩计算表边跨框架梁(6900mm)中间跨框架梁边跨框架梁(6300mm)顶层第1-4层图14 活荷载作用分布图(2)分配系数:第轴横向框架为非对称结构 。分配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为转动刚度,两端固支杆,一端固支,一端滑动固支杆 n为该节点所连接的杆件数。图15 活荷载弯矩二次分配计算简图由此计算出各个杆件分配系数,标绘于计算简图图15上。由固端弯矩绘出活载作用下,第横向框架弯矩图注:图中单线条表示第一次分配结束,双线条表示第二次分配结束,虚线表示固端弯矩,粗实线表示最终杆端弯矩。节点外弯矩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标绘于计算简图上。图16 活荷载作用下弯矩图3、梁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1)梁剪力计算原则梁总剪力=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荷载引起的剪力将梁上的分布力转化为集中力即可,每层活荷载基本相同,故 边跨: 中跨:顶层 其他层弯矩引起的剪力由弯矩分配法中所得的梁两端弯矩相加除以梁跨度即可:如: 按以上方法,将第轴横向框架各个杆件杆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出来,列表如下:表10 活荷载作用下轴线处梁端剪力(kN)层次54321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20.16-20.16-20.16-20.16-20.16BC跨-2.88-3.60-3.60-3.60-3.60CD跨-17.64-17.64-17.64-17.64-17.64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1.940.090.130.130.22BC跨0.570.230.230.210.28CD跨-0.35-0.09-0.13-0.13-0.23总剪力AB跨-18.22-20.07-20.03-20.03-19.9422.1020.2520.2920.2920.38BC跨-2.31-3.37-3.37-3.39-3.323.453.833.833.813.88CD跨-17.99-17.73-17.77-17.77-17.8717.2917.5517.5117.5117.41由以上计算,绘出活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如图17。图17 活荷载作用下剪力图(2)柱轴力计算根据配筋计算需要,只需求出柱的轴力即可,而不需求出梁轴力。计算方法:柱轴力柱顶集中力(包括柱自重)梁端剪力 以第五层B柱为例,具体计算如下:根据前面荷载计算,柱顶集中力16.02kN柱两端受梁剪力分别为:, 。由此,柱中轴力表11 活荷载作用下轴线处柱端轴力(kN)层次A柱B柱C柱D柱527.040.437.526.1455.980.075.152.5384.8119.7112.778.82113.7159.4150.3105.11142.5191.9188.1131.93.5风荷载计算及内力分析3.5.1 风荷载计算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基本风压 因为结构高度23.4m30m,可取;由于该办公楼位于城市市区,地面粗糙度为C类地区,迎风面,背风面,忽略梁的轴力,合并得。查表得值:女儿墙,第五层,第一至四层仍取第轴线横向框架计算,其负载宽度为4.2m。由此得到房屋高度的分布风荷载线荷载标准值为:。第一至四层:第五层:女儿墙:为简化计算,将矩形分布的风荷载折算成节点集中力:第一层: 第二、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表12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层次()()女儿墙1.01.30.841.52.29五层1.01.30.823.62.247.47四层1.01.30.743.32.027.40三层1.01.30.743.32.026.67二层1.01.30.743.32.026.67一层1.01.30.743.92.027.73图18 风荷载作用下荷载分布图(单位:kN)3.5.2 风载内力分析1、底层梁柱受风荷载内力计算:(1)计算各个柱分配剪力 底层四柱D值分别为: 底层边柱:, 底层中柱: , 底层层间剪力: 依照D值将层间剪力分配给各柱: 底层边柱:底层中柱:(2)反弯点高度 其中:为标准反弯点高度,其值与结构总层数n,该柱所在层次j、框架梁柱线刚度比及侧向荷载形式有关;表示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与表示层高变化对反弯点的影响,以上系数均可查表;针对第轴横向框架底层梁柱而言,因为柱上下横梁刚度无变化,所以可不考虑的影响;而且由于层高有变化,底层不考虑的影响,只考虑的影响, 对边柱: A轴: 查表插值可得,D轴: 查表插值可得,所以,底层边柱反弯点距柱底为:A轴:D轴:对中柱: B轴: 查表插值可得,C轴: 查表插值可得,所以,底层边柱反弯点距柱底为:B轴:C轴:(3)柱端弯矩计算分别对柱顶、柱底取矩,由此可知柱顶、柱底弯矩为;边柱: 中柱: 同理求出各层各柱端弯矩如下表表13 风荷载作用下柱端弯矩层数层高层间剪力轴线D值剪力值()反弯点高度53.67.47A112971.741.081.884.38B136542.101.262.654.91C130552.001.262.524.68D105861.631.081.764.1143.314.87A138003.451.324.556.83B167654.191.325.508.30C160364.001.325.287.92D129263.231.324.266.4033.321.54A138004.991.497.449.03B167656.071.499.0410.99C160365.801.498.6410.50D129264.681.496.978.4723.328.21A138006.541.6510.7910.79B167657.941.6513.1013.10C160367.601.6512.5412.54D129266.131.6510.1110.1115.035.94A109048.693.1516.0827.37B119399.502.9515.1626.94C117039.323.0019.4828.03D105768.423.2018.6427.96(4)梁端弯矩计算:以底层边跨梁为例,计算其梁端弯矩,取D、B轴顶端为隔离体如图19所示:图19 节点平衡图 D轴顶端弯矩 列平衡方程:,可解得: C轴顶端弯矩 列平衡方程:,可解得: 左右梁按线刚度分配: 由此,可将各个梁的梁端弯矩求出如下表。求出梁两端弯矩后,因为梁上无横向荷载,所以可以按线性关系求得跨中弯矩,标绘于弯矩图上,如图20。 表14 风荷载作用下弯矩计算表层数A轴D轴B轴C轴B轴C轴5-4.38-4.11-0.68-3.44-3.70-0.674-8.71-8.16-2.15-6.00-6.56-2.163-13.58-12.73-1.17-9.36-12.41-3.372-18.23-17.10-1.57-12.57-16.66-4.531-38.16-38.07-9.9-29.82-30.14-10.75图20 风荷载作用下弯矩图(5)剪力计算利用杆件平衡求解杆端剪力。计算简图如图21:图21 杆件剪力计算简图列力矩平衡方程:,即 同理: 由此,可将梁柱在风载作用下的杆端剪力计算出来(6)轴力计算柱轴力上柱传来集中力该层梁端剪力 具体计算方法同恒载与活载作用下柱轴力的计算。 表15 风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层数AB跨BC跨CD跨A轴B轴C轴D轴5-1.28-0.56-1.09-1.28-0.72-0.53-1.094-2.42-1.80-2.05-3.70-1.34-0.78-2.053-4.13-1.89-3.20-7.83-3.58-2.09-3.202-5.53-2.54-4.30-13.36-6.57-3.85-4.301-10.84-8.60-9.84-24.20-8.81-5.09-9.84注:表中剪力为梁两端剪力的绝对值,柱轴力以拉力为正图22 风荷载作用下剪力图 93.6 截面设计3.6.1 设计内力1、梁设计内力的选择梁利用弯矩与剪力进行截面设计,具体来说,利用弯矩设计纵向钢筋,利用剪力设计箍筋。所以弯矩与剪力不需取同一组工况的内力。分别取最大值为设计内力即可。具体设计内力的选择见下文各个杆件截面设计。2、柱设计内力的选择柱利用弯矩与轴力设计,两者是耦合的,不可孤立的选择,所以,两者必须来自于同一种工况。究竟哪一种工况最危险,需要借助于NM包络图来判断,必要时还要试算,哪一种配筋量大,哪一组即为设计内力。剪力用于设计箍筋,可以取自不同于弯矩和轴力的工况(取最大值)。具体设计内力的选择见下文各个杆件截面设计。3.6.2 梁截面设计设计思路:对于边跨梁,首先利用跨中正弯矩设计值,以单筋T形截面来配置梁底纵筋(因为跨中梁顶负筋一般配置较少,以单筋截面设计带来的误差较小);然后根据“跨中梁底纵筋全部锚入支座”的原则确定支座的梁底纵筋,利用支座负弯矩设计值以双筋矩形截面来配置梁顶纵筋。纵筋的截断、锚固以构造要求确定。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所以不考虑钢筋的搭接。然后按高规有关要求配置抗剪箍筋,验算梁抗剪承载力;对于中跨梁,因其跨中正弯矩较小,所以利用支座正弯矩设计值,以单筋T形截面来配置梁底纵筋即可。其余操作同边跨梁。设计参数:梁砼:C25();纵筋:HRB335();箍筋:HPB235();纵筋保护层厚:。现以一层梁AB梁截面设计为例,说明框架梁的配筋过程。(1)跨中正截面设计内力:;按T形单筋截面设计,首先确定截面几何参数:按梁跨度考虑;按梁肋净距:;按翼缘厚度考虑:,不考虑,故取前两项的最小值:。图23 一层边跨梁跨中截面判断T型截面类别: 所以,该截面属于第类T形截面。计算钢筋面积:查表得:(满足)验算适用条件: 满足不少筋条件,选用,实际钢筋面积为628mm2(2)支座正截面(受拉钢筋配置在上侧,所以框架梁支座截面形状按矩形计算)。,查表得:(满足)则验算适用条件:满足不少筋条件,选用,其中通长,实际钢筋面积为1256mm2。(2)支座斜截面,复核截面尺寸:,属于一般梁。所以,截面尺寸满足要求。验算是否按构造配箍: 故应按计算配箍。箍筋数量计算:选用双肢箍筋,查表得选最小配箍率验算 满足要求。按以上方法,将框架各个梁的截面配筋计算出来,列表如下:表16 框架梁截面配筋表梁截面尺寸/mm2跨中支座箍筋mm2选筋mm2选筋mm2选筋AB跨第5层107.0631134.4861131.31393第4层96.4569167.41103159.0390第3层81.8483178.41183156.1421第2层92.5546168.21103155.2432第1层102.5605180.41194159.4386BC跨第5层7.69626.535823.1构造第4层4.45525.734644.0构造第3层5.26525.334141.5构造第2层5.77226.736142.0构造第1层2.22837.352548.0构造CD跨第5层128.5758156.41022122.29070第4层115.2680204.51382156.2420第3层113.3668197.91334150.2505第2层113.7671200.61355151.2489第1层104.7618244.21716159.43863.6.3 柱截面设计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