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艺术风貌之瓦舍勾栏.doc_第1页
宋代艺术风貌之瓦舍勾栏.doc_第2页
宋代艺术风貌之瓦舍勾栏.doc_第3页
宋代艺术风貌之瓦舍勾栏.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宋代艺术风貌之瓦舍勾栏赵明杰(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11112)摘要:宋代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行书的独霸天下;写意画的铺天盖地;曲子的老少咸宜都是宋代艺术发展的结果,但此时宋代艺术中首次出现了瓦舍勾栏,瓦舍勾栏出现的背景如何,出现的状况怎样,现在是否还存有瓦舍勾栏的遗风。作者认为,瓦舍勾栏出现的背景是多方面的,既有宋代经济的发展,又有文人士族的积极参与等等。现在还存有瓦舍勾栏的遗风,现在存在的瓦舍勾栏与刚开始的瓦舍勾栏的不同之处本文也稍有涉及。关键词:宋代;艺术;瓦舍勾栏;戏曲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从宋代开始,中国由鼎盛的封建社会时期进入了没落的后期。后期的封建割据状态导致宋朝军事力量薄弱,难抵外族入侵,此为外患,历经五代十国半个多世纪的动荡纷乱,如何继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让一些进步文人踌躇莫展,此为内忧。内忧加外患无法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只有通过缠绵悱恻的词来抒发。由此,宋词被天下人所熟知,但是这只是宋代艺术的其中一角,在这个时期,不管是书法、绘画,还是雕塑、音乐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瓦舍勾栏的出现更是对戏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1 宋代艺术的概况宋代虽然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但商品经济的发展却没有滞后,工商业表现出空前的繁荣,并且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活字印刷以及火药这三个发明均出现在北宋时期。经济的繁荣推动了都市的繁华,都市中各行各业的商人与城内居住的大量贫民,包括各行业的小贩、工匠、杂役人伕等,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1 。市民阶层需要一些和他们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审美形态的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于是从事游艺、杂耍、歌舞、演剧和说书的艺人以及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相继出现。宋代为了抑制军阀势力的滋长,积极的通过选举改革来吸取众多文人参与政治,这就形成了宋代政治重文轻理(武)的特色。士人阶层作为社会整合力量在国际管理上的作用,达到了顶点、极限。士大夫获得了优裕的生活待遇,富于学识和修养的他们休闲之余则以诗词、书画等各种途径来展示自己的审美情趣,其审美趣味也渗透了各个领域。在宋代,行书成为书坛的主流,写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相比昔日唐代的陵墓石刻、唐三彩等的雕塑杰作,宋代的雕塑更为精致和世俗,如山东长清灵岩寺及江苏吴县保圣寺的彩塑罗汉,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彩塑侍女;曲子的平民化代替了宫廷化的歌舞大曲,深受上至帝王,下至市井百姓的喜爱;北方的杂剧和南方的南戏在瓦舍勾栏中或戏台上的出现,使我国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宋代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整体而言,宋代因距各个方面空前繁荣的唐代较近,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创新,艺术文化氛围更是在特有的政治制度之下异常浓厚,加之画院、书院、文房以及瓦舍勾栏四个艺术中心的辐射,宋代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2 瓦舍勾栏出现的背景瓦舍,又称“瓦子”、“瓦肆”,是一种游艺性场所的总称,里面设有大小勾栏。勾栏,是指用花纹图案互相勾连起来的栏杆,里面有戏台、戏房、神楼、腰棚(看席),相当于后代的戏棚或剧场,各种民间技艺,如俗讲、说话(包括讲史、小说等)、诸宫调、鼓子词、唱赚、傀儡(包括杖头傀儡、牵丝傀儡、水傀儡、药傀儡、肉傀儡等)、皮影都可以在里面演出2 。瓦舍勾栏出现在宋朝,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时代需要:2.1 宋代经济的空前繁荣宋代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君主制因为军阀割据而削弱,逐渐呈下坡趋势,而作为主流经济形态的农村经济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均田制,这一土地国有制在此时瓦解,土地从贵族世袭占有变为土地买卖。连土地都可以买卖后,就没有什么不能买卖的东西。这时,孕育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加之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由于特殊的地位和水陆都会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东京有一百多万人口,人烟稠密,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3 ,即东京既是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天下富商大贾所聚之处”。人来人往促进了经济消费的同时,也促使精神消费的产生。2.2 市民阶级的精神需要前文提到经济繁荣的都市中,出现了新兴的阶级市民阶级。宋代的市民阶级与现代意义上所指的市民阶级还有些许的不同,他们作为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土壤,有着无限的发展前程。市民阶级包括各行各业的商人、小贩、工匠、杂役人伕等,这些人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与上层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高雅不同,他们以俗为雅、以俗为美。市民阶级生活在丰富的社会形态中,品尝着复杂的世态人情,幻想着唯美的爱情故事与英雄传奇,于是在以这些内容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市民阶级就想能直观、方便的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该是何等的畅快。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就是推动俗讲、说话、皮影、诸宫调演出的动力,更是促使瓦舍勾栏出现的推力。2.3 文人士族的积极参与宋代是文人治天下极致表现的时代。文人士族可以说是上层阶级,与市民阶级的审美不可苟同,他们喜欢游园赏花、举笔抒情,而市民阶级则青睐与你侬我意、世间冷暖的社会内容。无奈宋代这新兴的力量极大,人数也众多,文人士族一方面享受着都市的繁华,一方面反感着市民趣味的“俗气”的同时,又或多或少的沾染上了一些市民气息。市民阶级的文化趋向被文人士大夫们敏锐的捕捉到,他们以此为基点,在画院描绘出市民阶级喜爱的戏楼,在文房中编写出对世间生活百态或批评或赞赏的文章,还有自己所不能解决的内忧外患的焦急心态,文人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与友人觥筹交错之时,让戏子代为说唱,戏子在别地演出时会以此为节目献给观众。由此,文人的感情得以抒发,市民阶级对此也给予喝彩,反过来又极大地激发了文人创作的动力。只要有演出就会需要场地,这也是导致瓦舍勾栏出现的动力。2.4 戏曲形式的逐渐成熟从古朴粗犷的先秦歌舞到妙趣横生的俳优表演,从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的百戏散乐到多姿多彩的唐代参军戏,都为戏曲的最后形成准备了条件。此时,宋代便出现了比较稳定的戏剧形态宋杂剧。宋杂剧的出现可以说是戏曲形式的雏形,他们中有许多以滑稽调笑、讽刺戏谑为要旨的滑稽短剧,有以歌舞为主体的叙事短剧。宋杂剧虽然还不是成熟的戏曲形式,但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综合性艺术的特征。宋杂剧的发展还需长期依赖于和民间流传的民间歌舞、说唱与滑稽戏等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融合的结果如何,一定是要演出后才可以评判,还必需由市民说好才算好。所以就催生了一些固定的演出场所,即瓦舍勾栏。3 瓦舍勾栏的原状和现状在宋代,瓦舍是一种集合多种技艺常年卖艺的场所,是众多观众的集散地,也是一种文化消费的场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了新门瓦子、桑家瓦子、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州北瓦子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4”通过此段的描写,我们大致的了解到宋代的瓦舍不仅数目多、场地大,其中的活动也更为丰富。瓦舍中诸多表演技艺相互交融,极大地促进了戏曲形式的成熟。而随着戏曲形式的成熟,其大体上维持稳定的观众队伍迫切需要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和固定的演出时间,不愿在活动的建造简易的露台四周欣赏,瓦舍勾栏的出现就很好的满足了欣赏者的需求。在瓦舍中上演的剧目无外乎是人间冷暖、侠客助贫等内容,笔者在这想探讨的问题是:现代是否还有“瓦舍勾栏”的遗风?很显然,现代版的“瓦舍勾栏”还是存在的。同样的表演舞台,就是灯光设备先进一些;同样的表演方式,就是表演内容丰富一些;同样的抒发不满,就是和时代跟紧了一些;同样的欣赏方式,就是观众的参与度提高了一些,说到这,估计很多读者都会想到现在的茶座、剧院、棋牌室。我想说的就是,这些茶座、剧院仅仅是起到了瓦舍勾栏的一部分功能,综合了这些功能的比如商场、商业街、欢乐谷等等都可以算的上现代的“瓦舍勾栏”。在现代的“瓦舍勾栏”中,我们一样可以欣赏音乐、戏剧、追星,更能饮食、剃剪、纸画。可以说出现在宋代的瓦舍勾栏是现代综合商厦的雏形。这种形式还会继续跟着时代的脚步进一步的衍变,至于衍变的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4 瓦舍勾栏出现的意义 4.1 迎合了市民阶级的审美趋向市民阶级包括众多的中下层人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社会凄凉、无奈无法排解,就寄希望于与他们有着相同境遇的剧目。现实中受到贪官欺凌,剧目中必会出现侠客来帮他们惩罚贪官;现实中受到经济的冲击,戏曲中就会出现富商大贾的经商经以及家族的财产纷争。能站在市民阶级的角度来看待整个社会,是社会之大势,更是文化之风向。瓦舍是各种技艺集中献艺的地方,民间艺人在此多有所长,有的还是多面手。艺人也多是饱经生活沧桑、历尽人间疾苦,他们更能体会市民阶级的心情,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各种技艺表现出来,更贴近市民阶级的心声。4.2 激发了士族阶级的创作欲望在宋代,士族获得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不必为温饱而劳碌,而是有更多的时间来创作。他们可以通过书法、绘画、文章各种途径来寄情抒情,敏感的神经触摸到市民阶级的喜好,积极的为市民阶级编排剧目,排泄情感的同时也获得了来自市民阶级的好评,不管是追逐名誉还是单纯的自我抒发,勾栏内剧目的情节、主题、内容都在日益的精彩呈现。有关戏剧的著作陆续出现,如王灼的碧鸡漫志、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洪迈的夷坚志等。随着戏剧的发展,观赏戏剧、评价戏剧逐渐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后写成的文章就是我们现代认为的戏剧批评,戏剧批评更好的为戏剧的发展指出不足、指明方向。瓦舍勾栏的出现,让文人的创作激情被迅速点燃。4.3 促使了宋代文学的极大发展瓦舍勾栏内各种活动依然存在,不同的是这些活动已被一些有心人士细细记录,为我们研究宋代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如源流考证类:高乘的事物纪原、陈旸的乐书;全景描述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剧目记录类:洪迈的夷坚志、岳柯的桯史。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史记录这么丰富,哪能是文学没有发展的朝代所留。宋代文学的极大发展,离不开文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市民阶级的精神需求。5 结语宋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是一个文人治天下的时代,是一个重文轻理的时代。由于对士大夫的特殊待遇“刑不上大夫”,文人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更是如鱼得水。没有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