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案例2012.doc_第1页
民法案例2012.doc_第2页
民法案例2012.doc_第3页
民法案例2012.doc_第4页
民法案例201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一【案情介绍】 甲知其新房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半年后,南面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为此,引起纠纷。【问题】 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评注】本案涉及诚信原则问题。依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高度抽象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其具体内容包括:(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依诚实信用的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2)在合同解释上,应依诚实信用原则;(3)依诚实信用原则弥补法律规定之不足。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一样赋予司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在法律规定不足时,从民法的目的出发,依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本案中,甲明知其新房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仍将房屋售与乙,其行为构成了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对此,买受人乙可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买卖合同,或者请求变更合同价款,以弥补自己的损失。人民法院可根据买受人乙的请求或撤销买卖合同,或降低合同价款,以弥补乙的损失。案例二【案情介绍】 王某在某机票代理处购买了四天后起飞的打折机票一张。第二天,由于特殊原因,王某向该机票代理处提出退票申请。机票代理处虽然同意退票,但告知王某打折机票的退票费需按机票原价的50扣除,王某对此提出异议。日后,王某又与承运人某航空公司交涉。航空公司认为,本承运合同的当事人应是王某与机票代理处,自己不存在违约问题,尽管机票上印有退票条款,但退票费的收取应按航空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内部文件的规定执行。王某认为,航空公司的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并且未尽告知义务,已构成违约。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航空公司及代理处返还扣除的退票费。相关背景资料:机票上有关退票的规定:旅客在客票上列明的航班规定离站时间24小时以前要求退票的,退票手续费由承运人规定;在航班规定离站时间24小时以内至2小时以前要求退票的,收取客票价10%的退票费。航空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打折机票收取50的退票费”的规定,未曾正式向外公告,只是在管理部门指定的航机读物,即行业报纸上以新闻形式出现。机票上有关退票的规定是执行航空旅客货物运输规则中的相关规定。航空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打折机票退票费的文件实施时间,晚于航空旅客货物运输规则的实施时间。对机票上“退票手续费由承运人规定”的条文,航空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原告已经知道。76.根据法律规定,本案中,( )。A.原告是与代理处签订的合同,因此,原告只能以代理处为被告,其选择航空公司为被告是滥用诉权的行为。B.原告应先向航空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不服投诉结果时才能向法院起诉C.原告不能提起民事诉讼,只能以航空行政管理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D.由于票价定价是市场行为,所以,可以对航空行政管理部门提起民事诉讼E.原告有权对航空公司提起民事诉讼77.本案中,( )。A.代理处没有尽到告知义务,存在缔约过失,该合同应被认定无效B.航空公司的行为不构成违约C.航空公司的行为构成违约,但应由航空行政管理部门对王某承担责任D.航空公司的行为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责任E.航空公司和航空行政管理部门应共同承担违约责任78.对机票上有关退票费的规定,( )。A.应根据(合同法)有关侵权责任的规定处理B.航空公司有义务事先向原告作出相关说明,因其属于合同格式条款C.航空公司有解释权,原告必须按照解释后的内容执行D.旅客有权在签订合同时修改E.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机票一方的解释79.本纠纷处理的依据应当是( )。A.航空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文件中有关退票的规定B.航空旅客货物运输规则C.机票条款 D.合同法E.某行业报纸上登载的折扣机票退票之新闻报道80.本纠纷处理所涉及的法律原则为( )原则。A.权利能力 B.诚实信用C.合同自由 D.情势变更E.不得滥用诉权标准答案:76.E 77.D 78.B、D、E79.B、C、D 80.B依据:76题依据第二编第三章的内容,见教材第405、417页。77题依据第二编第一章的内容,见教材第234页。78题依据第二编第一章的内容,见教材第229、230、231页。79题依据第二编第一章的内容,见教材第228、229页。80题依据第二编第一章的内容,见教材第168170页。考核目的:第76题主要考核考生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主管内容的理解。同时掌握民事诉讼中被告的概念。第77题考核考生对合同责任的认识,同时考核考生辨别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不同。第78题考核考生对格式条款的一般性理解。第79题是考核考生对合同履行依据的辨别能力。第80题考核考生对民法原则的灵活认识能力。案例三【案情介绍】李甲14岁,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甲看到某商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奖券为20元一张,最高奖金额为5000元,他便买了一瓶价值20元的洗发水,领到一张奖券。几天后,抽奖结果公布,李甲所持奖券中了最高奖,李甲非常高兴,急忙把中奖的消息告诉了母亲王乙,母子二人马上去商场兑了奖,王乙把这5000元钱放到家中的柜里。 李甲一直想要台电脑,妈妈王乙总说没钱,李甲见现在有钱了,就又提出要买台电脑,王乙说:“我和你都不懂,等你爸出差回来再买吧”,李甲以为妈妈又在骗他,就说:“反正是我的钱,我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王乙说:“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得这么些钱呢,这钱就是爸爸妈妈的,应该由爸爸妈妈来支配”,李甲暗自生气,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拿了5000元钱到商场买了台电脑。见儿子抱回一台电脑,王乙急了,立刻拉着李甲来到商场,说李甲买电脑没有征得父母同意,要求退货。售货员说只有电脑质量不合格才予退货,现在电脑质量没问题,无法退货。 【问题】1.本案奖金究竟应归谁所有? 2.李甲购买电脑的行为有法律效力吗?他父母能否要求退货? 【评注】把握本案的关键是要弄清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这两个概念。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独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能力。公民要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不仅要有民事权利能力,还要有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李甲14岁,所以李甲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不能或不完全能以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义务,取得民事权利,但他们进行的纯粹取得民事权利、不损害他人的行为是有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予、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可代为管理。 李甲购买电脑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同时民法通则若干意见第3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用5000元买一台电脑,这个标的是很大的;而且李甲是在生气的情况下实施该行为的,他不可能完全理解他这种行为的后果,他又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所以李甲购买电脑的行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店员把昂贵的电脑卖给一个14岁的学生,在这个买卖关系中不能说是没有过错的,李甲的父母有权要求退掉电脑。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事有民事权利,但只能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同时,民法通则第12条又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案例四【案情介绍】某百货公司甲书面授权其采购员乙赴丙公司代理其购买“羽绒制品”,并且在向乙发放授权委托书时,其法定代表人向乙口头交代“不要购买羽绒被”。丙公司在审查了乙的授权委托书后,按照乙的要求,签订了包括“200条羽绒被”在内的总计10万元人民币的羽绒制品购销合同。此后,丙公司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品种、数量等全面、正确地向甲百货公司发货,而甲公司却拒绝受领乙“超越代理权”购买的200条羽绒被,拒付该200条羽绒被的货款。丙公司认为乙向其出示的授权委托书表明乙具有购买“200条羽绒被”的代理权, 坚持要求甲百货公司受领该“200条羽绒被”并支付其货款。因此而发生纠纷。此案中,百货公司甲的理由是:其法定代表人向乙发放书面授权委托书时口头向乙交代不要购买羽绒被,乙购买羽绒被的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的行为,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的规定:“超越代理权的行为, 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被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在此,由于百货公司甲事后并没有对乙超越代理权的行为予以追认,所以,百货公司甲对此不负责任。丙公司的理由是:百货公司甲向乙发放的授权委托书明确授权代理人乙购买“羽绒制品”,而羽绒被也属于羽绒制品,故乙的行为没有超越代理权,因此根据民法通则第66条第2款的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由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即使百货公司甲在向乙发放授权委托书时口头对乙的代理权作过限制,但由于该项限制并未通知相对人,这项限制对相对人无效。 【问题】 究竟是百货公司甲的理由成立,还是相对人丙的理由成立?【评注】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很难得出合理的结论。从百货公司甲的角度看,乙的代理行为的确超越了代理权限;但从丙公司的角度看,乙的行为并未超越代理权限,而且自己尽了充分注意的义务。在此案中,百货公司甲所援引的条款与丙公司所援引的法律条款都是民法通则的规定。是不是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相矛盾呢?不是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了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两种情形,没有规定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情形,即表见代理。 我国新合同法第49条对表见代理作了规定。虽然早在80年代中期,理论界便有人提出了在我国建立表见代理制度的主张,但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近几年,表见代理制度方渐成研究热点。并作为颇具代表性的新制度写入新合同法草案第一稿(学者建议稿),并最终为新合同法所确定。对表见代理的形成,行为人往往免不了有过失。而最可取的则是连带责任说。因为它既有利于维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又便于本人或行为人承担责任后按连带责任的规定向有过失的另一方追偿。同时,对表见代理的形成,除相对人没有过失外,本人和行为人都有一定过失,让他们共同对无过失的相对人承担责任,也是合情合理的。案例五【案情介绍】某公司为布置新厂房,由总经理持公司介绍信向某家具厂购买一批办公家具,但货款暂欠。总经理将货物押运回公司后,董事长不满意,要求其退回家具厂,但总经理不同意,两人为此闹翻,总经理将所购货物卸在公司仓库后负气辞职出走。后来家具厂上门索款,却被告之因经办此事的总经理已离任到其他企业工作,所以公司里没有人了解相关情况,不能付款,家具也没有使用,可以由原总经理送回家具厂。【问题】公司对外签订合同一律要由法定代表人亲自出面吗?【评注】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总经理持公司介绍信向家具厂购买家具,显然是代理行为。他作为公司的代理人向家具厂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包括品种、数量和价格等,均发生法律约束力,并由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公司应对家具厂履行付款义务。 案例六【案情介绍】代理权:黄某和张某都是某进出口公司干部,二人住同一个宿舍,因工作需要,公司委派黄某去公司设在深圳的办事处工作一年。黄某临行时,将自己的一台36cm国产彩色电视机委托给张某保管和使用。三个月后,黄某给张某写信,说自己在深圳又买到一台日本产51cm彩电,家中的一台可以适当价格卖掉。本公司的司机梁某得知此消息后,找到张某,表示想买下这台彩电,但又不愿多出钱。梁对张说,你可以给黄写封信,告诉他彩电的显像管出了毛病,图像不清,要求他降低价格出售。张当时有些犹豫,但考虑到自己同梁关系不错,经常让梁开车给自己拉东西,若不答应他会影响今后的关系。同时,有一次公司派张出去买啤酒,张私自把啤酒运到自己家中两箱,梁知道此事。因而就按照梁的意思给黄某写了信,黄某回信说如果真是显像管坏了,可以降低价格卖掉。于是张某就以500元的低价将彩电卖给了梁某。黄某从深圳回来后,知道了买卖彩电的真相,要求梁某返还彩电。梁某答复说,20天前已以1000元的价格卖与王某(王某买下电视时对以上情况并不知情,1000元的价格与市价相差无几)。【问题】 (1) 张某、梁某买卖彩电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效力如何? (2) 黄某可以请求张某、梁某承担什么责任? (3) 梁某与王某买卖彩电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评注】 (1)张某与梁某买卖彩电的行为属于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民事行为,应认定为无效。 (2)黄某可以请求张某与梁某承担连带损害赔偿责任。 (3)梁某与王某买卖彩电的行为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应为有效。案例七【案情介绍】A、B、C于1999年8月8日各出资1万元买得一幅名画。约定由A保管。同年10月,A遇D,D愿购此画。A即将画作价4.5万元卖给D。事后,A告知B、C。B、C要求分得卖画款项,A即分别给B、C各1.5万元。D购该画后,于同年12月又将画以5万元卖给E。两人约定:买卖合同签订后即将画交付E,但因D欲参与个人收藏品展,故与E约定,若该画交付后半年内该收藏品展览未举行,则该画的所有权即转移E。依此约定,D将画交付E,E亦先期支付价款4万元。E友F亦爱该画。2000年3月,F以6万元价格自E处买此画。F嫌该画装裱不够精美,遂将该画送G装裱店装裱。因F未按期付G装裱店费用,该画被G装裱店留置。G装裱店通知F应在30日内付其付费用,但F仍未能按期支付。G装裱店遂将画折价受偿,扣除费用,将差额补偿给F。F不同意G装裱店这一做法。又,D于1999年12月与E签订合同,因经营借款需要又于2000年2月将该画抵押给H,H以前即知D有该画,后H在G装裱店见此画,方知D在抵押该画之前已将该画卖给E。E于2000年4月死亡,其财产由其妻I与其子L继承。H找D评理,D找F,要求F返还该画或支付E尚未支付的1万元价款。【问题】 (1)本案主要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2)A是否有权出卖该画?A与D之间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3)D与E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该画的所有权何时转移?(4)E是否有权出卖该画?F能否取得该画的所有权?(5)G装裱店的作法是否合法?(6)D能否以该画作抵押向H借款?H的权益能否得到保护?(7)D对E的债权,应由谁清偿?【评注】(1)本案涉及的主要民事法律关系有:1A、B、C的共有关系;2A、B、C与D的买卖关系;3D与E的买卖关系;4E与F的买卖关系;5F与G装裱店间的承揽关系和留置关系;6D与H间的抵押关系、借贷关系;7E死亡之后的财产继承关系;8D与I、L的价款清偿关系。(2)A无权单独决定出卖该画。因为A、B、C三人共同出资对该画共同享有所有权。A向B、C说明卖画后,B、C未反对而只要求分得其应得款额,实际上是对A的越权行为的追认,使效力未定行为有效。因而使A、D之间的买卖行为有效。(3)D与E之间的买卖行为意思表示一致,故成立,该行为不存在无效、可撤销或效力未定事由,故该行为有效。D与E在合同中约定了所有权转移的条件,故D虽交付该画但所有权并未转移,只有在所附条件成立时,才能转移所有权。(4)E将该画卖给F属无权处分,因其当时还未取得该画的所有权。F主观上善意,并支付价款,属善意第三人,依善意取得而取得该画的所有权。(5)G装裱店对该画有留置权,但留置权行使不当,F与G装裱店之间为承揽合同关系,F不按期交付相关费用,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G对该画为因承揽合同而合法占有,故有留置权。依担保法第87条之规定,债权人留置债务人财产后,应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G装裱店只给F30天期限,故其留置权行使不当,不能通过行使留置权取得该画的所有权。(6)D可将该画抵押给H以借款,因为此时D仍为该画的所有人,H的抵押权虽成立在E与F买卖之前,但这种未登记的动产抵押不能对抗第三人,故H不能对善意取得人F主张抵押权限的优先受偿权。本案体现了担保法中所规定的动产抵押的不足。(7)D对E的债权,只能依继承法第33条之规定,由E的财产继承人I,L在所继承的遗产内清偿。解题思路:本题案情与问题设计均堪称一流,具有相当难度。但案情之展开与问题之铺排均呈流线型,脉络十分清晰,主要抓住该幅画的所有权移转这一主要线索,就不会迷失方向。作答这一类型的案例分析题,力戒思维粗糙,特别要注意第(1)、(2)问的作答务必准确,否则,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错误。本题难点有三:一是D、E关于附所有权移转条件的买卖合同;二是G行使留置权的不当;三是D、H之间的动产抵押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法理详解本题作答所适用的法理,在答案栏目中已经分析得较为详尽,故此处不赘述。案例六【案情介绍】 某块河滩地曾属甲村所有,因洪水将该地的表层浮土卷走,只剩下裸露的石头而被甲村撂荒。乙村经多年培土,使该块地变成良田。现甲村和乙村均主张对该块地的所有权,为此双方发生纠纷。【问题】该块河滩地的所有权应属谁?为什么? 【评注】先占、添附等事实行为在我国不能作为土地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买卖、赠与等法律行为亦不为取得上地所有权的方式。本案中,甲村虽然存在撂荒行为,但该行为并不导致甲村所有权丧失,乙村虽然存在先占、添附行为,但该行为也不能导致取得该块地的所有权。乙村为该块地变成良田付出了劳动,甲村应给乙村相应的价值补偿。故该块河滩地的士地所有权属于甲村所有。 案例七【案情介绍】王某是从事水果批发的,自己也会开车。一天,他开车将一车苹果运往某个市场去卖,不幸在途中发生了撞车事故。王某当时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抢救。当地农民张某兄弟见王某的一车苹果撒落在地,若不及时处理便会损失更大,出于好心,他们便按当地工价,雇人将苹果捡起,运到市场,按当时当地的价格销售,共为王某卖了5000元。一个月后,王某病愈出院,即向张某兄弟索要卖苹果的5000元。张某兄弟将钱交给王某后,要求王某补偿已垫付的工钱、雇车费用计400元。王某认为张某兄弟既然是做好事,就不应索取费用,因此拒绝支付。张某兄弟遂诉至法院。【问题】张某兄弟能否要求王某补偿工钱、雇车费400元?【评注】本案从社会道德来说,张某兄弟是在做好事,但在法律上,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无因管理。第一,原告实施了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管理事务包含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处理、管理、保存、改良及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也包括处分行为。本案原告发现被告的苹果撒落在地,于是雇人捡起卖掉,显然是一种为被告提供帮助的行为。第二,原告具有为他人利益进行管理的意思。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是构成无因管理的主观要件。本案原告担心苹果无人收拾会给被告造成更大损失,而不是为了将其窃为己有,原告对苹果的处理方式也符合本人可以推知的意思。第三,原告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为被告从事管理行为。 对无因管理所生之债,民法通则第93条明确规定:“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出的必要的费用。”本案中张某兄弟要求王某补偿的400元是按当地工价支付的搬运工钱。这是为实行管理行为所必须支付的实际费用,并非索取报酬,或编造名义变相索取报酬,因而王某必须支付费用。 【案情介绍】孙某因为想要开一家连锁餐厅,急需要一笔资金,于是向好友翁某借钱。由于借款数额很大,翁某提出要求孙某以房产抵押。双方协商后签订了合同,翁某借给孙某人民币20万元,一年后还清,同时孙某以自己所有的一间房屋作抵押。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一年以后,由于餐厅经营不善,孙某无力还款,于是翁某要求拍卖抵押的房屋用于偿还20万元借款。【问题】翁某是否有权主张拍卖抵押的房屋?【评注】本案涉及的是抵押权问题。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属于他物权。孙某因向翁某借款,以自家的房屋为抵押,翁某由此取得了对孙某所有的房屋的抵押权。翁某的抵押权对孙某的所有权构成了一定的限制,在抵押权存续期间,孙某可以占有、使用该房子,但若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或处分房子,就受一定限制。孙某到期不能偿还借款时,翁某可以通过行使抵押权从变卖房屋的价款中优先受偿。可见,抵押权的作用在于担保债的履行。本案孙某因借款一年后无力还款,翁某完全可以将抵押的房屋拍卖从而实现债权。【案情介绍】 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是好友,甲因扩大店面急需资金向乙借款 10万元,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将自己的奥迪车出质给乙,乙因自已不会开车,要求甲将该车开回。后甲向自然人丙借款10万元,又将该车出质给丙。丙对该车进行了占有。该奥迪车的价值为 50万元。在丙占有期间,因丁向丙租用该车,丙未经甲同意,即与丁签订了租赁合同。丁因违章驾驶造成该车灭失,为此引起纠纷。【问题】1本案中,甲、乙之间、甲、雨之间存在何种法律关系?为什么? 2丙是否有权出租该车?为什么? 3甲可就该车损失向谁主张权利?为什么?【评注】 1本问涉及动产质权法律关系问题。动产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设定动产质权,出质人【案情介绍】 甲公司向乙商业银行借款 10万元,借款期限为 1年。借款合同期满后,由于甲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借款本息。但是丙公司欠甲公司到期货款20万元,甲公司不积极向丙公司主张支付货款。为此,乙商业银行以自己的名义要求丙公司向自己清偿20万元货款,以抵充甲公司所欠自己的借款。丙公司认为自己与银行并无债权债务关系,拒绝偿还。乙银行诉至法院。【问题】1乙银行是否有权向丙公司提起诉讼?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评注】1本问涉及债权保全代位权的构成要件问题。【案情介绍】合同问题某甲和某工厂订立一份买卖汽车的合同,约定由工厂在月底将一部行驶万公里的卡车交付给甲,价款万元,甲交付定金元,交车后日内余款付清。合同还约定,工厂晚交车一天,扣除车款元,甲晚交款一天,应多交车款元;一方有其他违约情形,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元。合同订立后,该卡车因外出运货耽误,未能在月底以前返回。月日,卡车在途经山路时,因遇暴雨,被一块落下的石头砸中,车头受损,工厂对卡车进行了修理,于月日交付给甲。天后,甲在运货中发现卡车发动机有毛病,经检查,该发动机经过大修理,遂请求退还卡车,并要求工厂双倍返还定金,支付元违约金,赔偿因其不能履行对第三人的运输合同而造成的经营收入损失元。另有人向甲提出,甲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双倍赔偿。工厂意识到对自己不利,即提出汽车没有办理过户手续,合同无效,双方只需返还财产。【问题】汽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卡车受损,损失应由谁承担?甲能否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双倍赔偿?甲能否要求退车?甲能否请求工厂支付违约金并双倍返还定金?甲能否请求工厂赔偿经营损失?甲能否同时请求工厂支付元违约金和支付每天元的迟延履行违约金? 【评注】无效。答案依据及解析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车辆、船舶、房屋等的买卖,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因卡车没有办理过户手续,故本案的买卖合同无效。工厂。答案依据及解析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案在卡车受损时,工厂尚未向甲交付卡车,因而卡车所受的损失应由工厂承担。不能。答案依据及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倍。工厂提供车辆给某甲的时候没有发现有欺诈行为。此外,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双方的合同属无效合同,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双倍赔偿的情况是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基于欺诈而违约。可以。 答案依据及解析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答案依据及解析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不能。答案依据及解析依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案中车辆买卖未登记而致合同无效,双方当事人都有过错,故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可以。答案依据及解析: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甲、乙为夫妻(户籍所在地为H市大河区),二人于2004年10月以150万元的价格购置H市理光区彩霞路一套房屋,后因房屋距离工作单位较远,夫妻商议决定将房屋卖掉,但未找到合适的买主。2005年2月初,乙赴外地出差,住H市文化区的丙找到甲,称过去已看过该房,愿以160万元价格买下,甲不同意;双方经协商,甲决定以170万元价格出售该房。次日,丙支付给甲100万元,甲遂将钥匙交给丙。因产权证被乙存放在单位,所以甲提出待丈夫出差回来,即办理产权过户登记,办完手续后丙再付70万元。同年7月初,乙从外地返回后得知该房屋价格已经上涨,遂找到丙,要求增加10万元价款才能去办理过产登记手续。丙不同意。同年8月10日,乙以200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卖给了丁,并在8月15日与丁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后来,丁找到丙,要求已入住的丙搬走。丙遂到法院起诉,告乙、丁侵害其所有权,并要求法院解除乙与丁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丁反诉丙,要求丙搬出房屋。83.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将房屋钥匙交给丙,即完成了房屋所有权的转移B.甲在乙出差的情况下,向丙出售房屋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C.乙将房屋卖给丁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D.丁要求丙搬出的请求有法律依据,法院应予以支持E.法院不应支持丁的反诉84.根据物权法,本案起诉时,房屋的所有权应当属于( )。A.甲B.乙C.丙D.丁E.甲乙共有85.针对本案“一房二卖”的情形,下列关于本案合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两个合同均有效B.两个合同都已成立但均未生效。C.甲丙之间合同有效,乙丁之间合同无效D.甲丙之间合同无效,乙丁之间合同有效E.两个合同都属可撤销合同86.根据民事诉讼法,本案一审的诉讼管辖法院( )。A.只能是H市中级人民法院B.可以是大河区人民法院C.可以是理光区人民法院D.可以是文化区人民法院E.只能是理光区人民法院83.D 84.D 85.A 86.C 抵押担保2009年5月,某房地产公司欲向原告(某银行)借款2000万元,双方约定房地产公司以购置的一块位于市中心由其享有使用权的土地,以及今后在该土地上建造的建筑物作为抵押。双方订立抵押合同后,在有关部门作了登记。原告在仔细了解了该土地的价值及投资情况以后,仍不放心,遂要求房地产公司还必须找第三人担保。房地产公司便商请被告(某投资公司)作保,而投资公司也同意作保。同年6月1日,房地产公司与原告签订了借款合同,张某代表投资公司在保证人一栏中写下了“愿与房地产公司负连带责任”的条款,并签字盖章。房地产公司在获得借款以后,将资金挪作他用,因而在规定的还款期(第二年的6月1日)届至时不能还款。原告发现该土地上房地产公司设定了另一个未登记的抵押后,为避免抵押权实现受阻,遂直接请求投资公司偿还房地产公司的欠款并支付迟延利息。投资公司不同意,引发诉讼。人民法院将起诉状送达被告,在超过答辩期、举证期限届满的前一天,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调查收集证据的申请。76根据担保法的司法解释规定,本案中以依法获准尚未建造的建筑物设定抵押的行为属于()。A无效民事行为B效力未定民事行为C可撤销民事行为D民事法律行为E违法行为解析: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四十七条规定,以依法获准尚未建造的或者正在建造中的房屋或者其他建筑物抵押的,当事人办理了抵押物登记,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抵押有效。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故选D。77投资公司的担保属于()。A无效担保B债的担保C物的担保D人的担保E反担保解析:担保法第七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十六条规定,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保证人的,如无其他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其所签订的保证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78原告起诉投资公司,()。A投资公司明确表示“愿与房地产公司负连带责任”,表明连带保证责任已经成立B有理由直接请求其承担责任C应首先请求物的担保人承担责任,剩余的部分再由保证人负责D投资公司可以以“同时履行抗辩权”抗辩E投资公司可以以“先履行抗辩权”抗辩解析:担保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79房地产公司背着银行以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属于()行为。A违约B侵权C无效民事D不产生抵押效力的E产生抵押效力的解析:担保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80对被告请求调查收集证据的申请,人民法院()。A应当准许B可以准许也可以不准许C应当制作判决书予以驳回D可以不同意,因为被告的申请违反举证时限的要求E应当驳回,因为被告没有权利要求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76.D77.BD78.AB79.E80.D三、合同法原告与被告于8月5日在原告、被告住所地以外的甲地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由原告供给被告自行车400辆,单价350元,总计货款l4万元;被告须在同年10月底以前将货款汇入原告账户,款到10日内由原告在其所在的乙地为被告代办托运将货运送到被告所在的丙地,到期不履行合同,承担货款4%的违约金;合同订立后,被告须于5日内向原告交付3万元定金。同年10月22日,原告向被告发去传真,要求被告付款。被告复电声称:因资金短缺,希望先发货再付款,原告予以拒绝:在原告多次催促下,被告于同年11月21日复函正式表示;自愿放弃已交付的3万元定金,作为解除合同的代价。原告于同年11月底起诉,要求被告履行合同,支付违约金,赔偿其一切损失。被告则要求法院判决解除合同。79.下列关于本案定金,定金合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本案中定金合同于被告交付定金时生效B.本案中约定的定金数额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定金合同不成立C.根据法律规定,定金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本案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20%的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D.根据法律规定,定金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30%。本案定金数额的约定符合法律规定E.本案中定金合同因为当事人履行不能而无效80.下列关于本案合同解除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被告以放弃定金为代价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不应当支持B.被告有权解约,因为定金数额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C.被告的解约要求不合法,因为本案的定金不具有解约的性质D.法院应当支持被告的解约请求,因为被告的解约理由属于法定解约事由E.被告有权解约,因为被告提出的资金短缺原因属于法律上的不可抗力81.如果法院判决本案被告对原告承担民事责任,则法院( )。A.可以判决被告向原告同时承担定金责任和违约金责任B.只能判决被告向原告承担定金责任或者违约金责任中的一项责任C.可以判决被告承担超过定金数额或者违约金数额部分的损失D.可以判决被告向原告支付精神抚慰金E.应当判决被告承担缔约过失责任82.根据法律规定,本案一审诉讼的管辖法院有( )。A.乙地中级人民法院B.丙地中级人民法院C.乙地基层人民法院D.丙地基层人民法院E.甲地基层人民法院79.AC 80.D 81.BC 82.CD 13.原告:某市新业贸易公司(以下简称“新业公司”)被告:某市海城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海城公司”)第三人:某市银行 1993年7月5日,海城公司与某市银行签订一份合作合同,合同规定:双方共同建造A大厦,银行负责A大厦后期资金的全部投入,约人民币1亿元左右,海城公司则将其已建成的B大厦抵押给银行。银行利息按现行利率加两个百分点计算,并保证每笔资金使用周期为一年半。银行的合作利润为资金实际投入量的10%。银行负责投入的资金由海城公司到其信贷部门办理抵押贷款手续。协议签订后,海城公司分9次与银行订立抵押贷款合同,但都未办理登记手续。海城公司前后共贷款1.005亿作为银行的投资。同年12月10日,海城公司因资金缺乏,将B大厦卖给新业公司,每平方米售价为6580元。1994年3月1日,新业公司依约支付了定金和第一笔购房款8000余万元,并在同年11月底办理了产权登记。同年12月底,因房地产市场疲软,房价下跌至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新业公司认为,海城公司已将B大厦抵押给银行,但在出售时未告知这一情况,构成欺诈。新业公司遂以欺诈为由诉至法院,请求撤销B大厦买卖合同。银行在被追加为第三人以后,也提出海城公司在转让B大厦时未征得其同意,要求将B大厦拍卖,以所得价款充抵海城公司的借款。海城公司与某市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是()。A.合伙关系B.投资关系C.抵押贷款关系D.合伙与抵押贷款关系E.共同共有关系 14.海城公司与某市银行约定将B大厦抵押给银行时,并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由此应当认定()。A.抵押合同无效B.抵押合同可撤销C.抵押合同效力待定D.抵押合同有效,但抵押权未生效E.抵押合同成立,但抵押权未成立 1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海城公司与新业公司所签订合同的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由于海城公司欺诈新业公司,因此所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B.海城公司将B大厦出售给新业公司未征得银行同意,因此海城公司与新业公司签订的合同无效C.海城公司将B大厦出售给新业公司而未事先告知银行,因此海城公司与新业公司签订的合同无效D.海城公司出售B大厦未事先告知银行,因此海城公司与新业公司签订的合同属于待生效合同E.海城公司与新业公司所签订的B大厦买卖合同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有效合同 16.下列关于银行、海城公司、新业公司三者之间法律关系的认定,正确的是()。A.银行对B大厦不享有抵押权,不能以自己享有抵押权为由对抗新业公司B.B大厦的所有权已经属于新业公司,新业公司不能请求撤销B大厦的买卖合同C.银行对B大厦享有抵押权,可以以此对抗新业公司的B大厦所有权D.海城公司对银行构成侵权E.海城公司对新业公司构成违约 13.C 14.DE 15.E 16.AB 9.原告:五湖贸易公司 被告:天云农场原告、被告于2005年9月6日签订了一份棉花购销合同。合同约定:被告向原告供应乙级皮棉1000担,每担220元,共计22万元;交货时间为当年11月;交货方式为原告自提。合同还约定:原告应向被告交付6万元定金;如一方违约还需承担等同于实际损失数额的违约金。合同订立后,原告立即向被告全额交付了定金。5天后,原告与某纱厂订立购销乙级皮棉合同,合同约定原告向纱厂供应乙级皮棉1000担,每担300元。如果方违约,应按价款的20%承担违约责任。同年9月27日,被告法定代表人向原告的经办人打来电话,声称由于雨水过多,棉花长势不好,不能按合同约定的数量交货。原告立即派人赴被告当地了解情况,得知雨水问题并未影响棉花的收成,被告不愿交货的真正原因是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被告已与外市的一家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价格高于被告与原告约定的价格原告多次要求与被告协商,希望被告能按期交货,但均遭到被告拒绝。原告为防止被告向他人交付货物,遂于2005年10月10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实际履行,否则被告应双倍返还定金,支付违约金,赔偿利润损失,并为其承担向纱厂支付6元违约金的责任。在双方签字后的9月7日,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状态是()。A.合同还未成立,也未生效B.合同已成立,并已经生效C.合同已成立,但效力待定D.合同已成立,但可撤销E.合同已成立,但还未生效 10.根据我国合同法、担保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本案违约金和定金约定的效力、法律适用及相应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合同中定金和违约金的约定全部有效,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双倍返还定金并支付违约金B.原告只能在违约金和定金中任选一项主张权利C.合同中定金的约定部分有效、部分无效,定金数额的上限应当为5.5万元D.合同中定金的约定全部无效E.合同中的定金属于担保物权,应当适用物权法的规定 11.本案中,被告对原告可以提出的抗辩理由有()。A.本合同无效,约定定金及违约金的条款均无效B.原告向纱厂所承担的违约责任是其在订约时不可预见的C.6万元违约金属于另一合同关系中的问题,原告不得要求被告为其向纱厂支付6万元违约金D.原告与被告约定的定金数额的上限应为4.4万元,超过部分应作为预付款E.合同未届履行期限,原告无权请求被告实际履行,也不能追究被告的违约责任 12.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关于本案诉讼所涉及的程序及时效问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本案可以由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纱厂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B.本案不得采用简易程序审理C.本案如果在2008年10月10日起诉,则必然超过诉讼时效D.本案既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也可以采用普通程序审理E.本案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可以订立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解决 9.B 10.B 11.BCD 12.DE(一)韦某等6人与陈某订立书面合伙协议,共同投资开办一家电动玩具厂(其中,陈某投资l8万元人民币,韦某等6人共投资30万元人民币),在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企业性质为合伙,字号为金星电动玩具厂,陈某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实际经营两年后,当地群众向县国税局举报。县国税局稽查局依法检查发现,7人开办电动玩具厂既未办理税务登记,也未申报纳税,并且大量使用非法购买的发票。于是,县国税局稽查局决定令其补税并加收滞纳金,并派人扣押了一批电动玩具。后来,县国税局稽查局又依法定程序对其作出罚款的决定。韦某等6人认为补缴税款、接受罚款即可,不同意复议或起诉。但陈某不服,认为主管国税分局未尽有关通知义务,县国税局稽查局补税决定无事实根据,并且认为,稽查局无权罚款。71陈某准备就罚款处罚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不知道在法律上应该以谁的名义提起诉讼。如果你是某税务师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你的法律意见是()。A金星电动玩具厂为原告,陈某为法定代表人,韦某等6人为第三人B金星电动玩具厂为原告,陈某为诉讼代表人C7人为共同原告,陈某为诉讼代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