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大全 执行标准.doc_第1页
汽车座椅大全 执行标准.doc_第2页
汽车座椅大全 执行标准.doc_第3页
汽车座椅大全 执行标准.doc_第4页
汽车座椅大全 执行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编号 CNCACNCA 02C02C 063063 20052005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 2005 10 102005 10 10 发布发布 2005 12 012005 12 01 实施实施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目 录录 1 1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2 2 认证模式 认证模式 3 3 认证的基本环节认证的基本环节 4 4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 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 2 型式试验 4 3 初始工厂审查 4 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 5 获证后监督 5 5 认证证书认证证书 5 1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5 2 认证证书的变更 5 3 认证证书的暂停 注销和撤消 6 6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6 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6 2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6 3 加施方式 6 4 加施位置 7 7 收费收费 附件附件 1 1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附件附件 2 2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附件附件 3 3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 M N 类汽车的座椅产品 但不适用于折叠式座椅 侧向座椅 后向座椅和 M2 M3 类客车中 A 级 I 级客车使用的座椅 及 M1 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椅头枕产品 2 认证模式认证模式 型式试验 初始工厂审查 获证后监督 3 认证的基本环节认证的基本环节 3 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3 2 型式试验 3 3 初始工厂审查 3 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3 5 获证后监督 抽样 4 认证实施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 4 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 1 1 认证的单元划分 同一生产厂生产的且在以下主要方面无差异的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视为同一单元 1 座椅总成的结构及形状 允许座椅护面的材料及颜色不同 2 座椅软垫和骨架总成的位移调节 锁止装置等零部件的结构 材料及尺寸 3 座椅软垫的结构和材料 4 座椅总成固定装置的结构 5 头枕骨架和泡沫的结构 尺寸及材料 允许头枕护面的材料和颜色不同 6 头枕连接件的结构和材料 4 1 2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见附件 1 4 2 型式试验 4 2 1 型式试验的送样 4 2 1 1 型式试验送样的原则 认证单元中只有一个型号的 送本型号的样品 以多于一个型号的产品为同一认证单元委托认证时 应由认证机构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型号 其他型号需要时作差异试验 4 2 1 2 送样数量 汽车座椅 汽车座椅头枕型式试验样品为单元内同一型号 3 套 电动座椅需带插接件 4 2 1 3 型式试验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 型式试验后 应以适当的方式处置已经确认合格的样品和相关资料 4 2 2 检测标准 项目及依据 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见附件 2 4 3 初始工厂审查 4 3 1 初始工厂审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 型式试验合格后 进行初始工厂审查 初始工厂审查时间根据委托认证产品的单元及覆盖产品型号数量确定 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 规模 一般每个加工场所为 2 至 6 个人日 4 3 2 审查内容 工厂审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4 3 2 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见附件 3 为本规则覆盖产品初始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 查的基本要求 4 3 2 2 产品一致性检查 工厂审查时 应对委托认证的产品进行一致性检查 包括以下内容 1 认证产品的标识 如 名称 规格 型号和商标等 应与型式试验报告上及委托认证提交 的资料所标明的一致 2 认证产品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时的样品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一致 3 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件 应与型式试验时样品及委托认证提交的资料一致 4 现场指定试验 试验项目应从例行检验或确认检验项目中选取 见附件 3 产品一致性检查出现问题时 认证机构应视情况作出限期整改 重新型式试验 中止本次认证 的处理 4 3 3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加工场所 产品一致性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 品 4 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 4 1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机构负责对型式试验和工厂审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合格的 由认证机构对委托人 颁发认证证书 每一个认证单元颁发一张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规定 的要求 产品型式试验不合格 允许限期 不超过 3 个月 整改 如期完成整改后申请型式试验复试 工厂审查存在不合格项 允许限期 不超过 3 个月 整改 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 确认 型式试验复试和工厂审查整改结果均合格 经认证机构评价后颁发认证证书 逾期不能完成 整改 或整改结果不合格 终止本次认证 4 4 2 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是自正式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 包括型式试验时间 工厂审查时间 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 证书制作时间 型式试验时间自样品送达指定检测机构之日起计算 检测周期不超过 20 个工作日 工厂审查后提交报告时间一般为 5 个工作日 以检查员完成现场审查 收到并确认生产厂递交 的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之日起计算 认证结果评和批准时间以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 5 个工作日 4 5 获证后监督 4 5 1 监督的频次 4 5 1 1 一般情况下 获证后进行首次监督检查的时间不应超过 12 个月 以后 每年应至少进行 一次监督 4 5 1 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 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或者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责任的 2 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本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 有足够信息表明制造商 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 生产条件 质量管理体系等 从而可能影 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4 5 2 监督的内容 获证后的监督方式是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 产品抽样检测 为方便委托人 产品抽样检测的结果也可以作为确认检验的结果 4 5 2 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由认证机构根据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见附件 3 对工厂进行监督复查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规定的第 3 4 5 9 条是每次监督复查的必查项目 其他 项目可以选查 每 4 年内至少覆盖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每个加工场所监督审查的时间一般为 1 至 2 个人日 4 5 2 2 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 监督时在加工场所对获证产品进行产品一致性检查 检查内容见 4 3 2 2 4 5 2 3 产品抽样检测 1 抽样 在监督时进行抽样 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 包括生产线 仓库 随机抽取 抽取典型 单元 抽样检测的数量每个单元同一型号产品 3 套 2 检测 对抽取样品的检测由指定的检测机构实施 抽样检测项目依据本规则中的 4 2 2 条 4 5 3 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监督复查合格后 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 使用认证标志 对监督复查时发现产品本身存在不 符合的 视情况作出暂停或撤销认证的决定 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并对外公告 对质量保证能力有 不符合项的 应在 3 个月内完成纠正措施 逾期将撤销认证证书 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并对外公告 5 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 5 1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不规定截止日期 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认证机构定期的监督获得保持 5 2 认证证书的变更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 如果其产品发生以下变更时 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1 增加 减少同一单元内认证产品 2 获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 原材料 结构 制造工艺和供应商等发生变化 3 获证产品的商标 委托人 制造商或工厂信息 名称和 或地址 质量保证体系等 发生变 化 4 其他影响认证要求的变更 认证机构应核查以上变更情况 确认原认证结果对认证变更的有效性 需要时 针对差异进行 补充检测和 或工厂保证能力审查 合格后 确认原证书继续有效和 或换发认证证书 5 3 认证证书的暂停 注销和撤消 按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的要求执行 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间及认证证书注销和撤消后 产品不得出厂 进口 6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的规定 6 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6 2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本规则覆盖的产品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变形认证标志 6 3 加施方式 可以采用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和印刷 模压认证标志中的任何一种 采用印刷 模压认证标志时 还应在标志周边适当位置注明产品的工厂代码 标志使用方案应 报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发放与管理机构核准 6 4 加施位置 应将认证标志加施在部件主体的适当位置上 7 收费收费 CCC 认证收费涉及申请费 产品检测费 工厂审查费 批准与注册费 含证书费 监督复查 费 年金 认证标志费等 具体费用由认证 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 附件附件 1 1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 1 1 产品描述产品描述 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1 1 座椅 1 1 1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1 1 2 商标 1 1 3 座椅结构 含靠背设计角度 1 1 4 调节装置 含纵向位移 垂直位移 角度位移 位移折叠等 1 1 5 锁止装置 1 1 6 固定装置 1 1 7 座椅总成质量 kg 1 1 8 靠背 带头枕 质量 kg 1 1 9 座椅面料及软垫材料 1 1 10 外形尺寸 1 1 11 适用车辆类别 1 2 座椅头枕 1 2 1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1 2 2 商标 1 2 3 结构型式 1 2 4 调节装置型式 高度 角度等 1 2 5 安装尺寸 1 2 6 材料 1 2 7 适用车辆类别 2 2 足以识别产品主要特征的产品照片 正向 左右侧向等 足以识别产品主要特征的产品照片 正向 左右侧向等 3 3 产品图纸 产品图纸 3 1 足以识别产品主要特征的总装图 3 2 座椅 R 点的坐标 3 3 电动座椅的电路接线图 3 4 座椅在车辆上安装的固定位置 示意图 4 4 产品产品关键零部件 材料清单 关键零部件 材料清单 4 1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关键零部件 材料见表 1 4 2 清单中至少要包括关键零部件 材料的名称 型号 规格 供货单位和进厂检验项目 等内容 5 工厂概况 工厂概况 5 1 生产情况 所申请产品的生产规模 能力及生产历史 5 2 工厂的关键生产设备清单 5 3 工厂的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清单 包括 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精度 检定周期等 5 4 与附件 3 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及机构框图 表和职责规定文件等 6 6 必要的认证产品检测报告 必要的认证产品检测报告 7 7 委托人 工厂的注册证明材料 委托人 工厂的注册证明材料 8 8 指定认证机构需要的其他文件 指定认证机构需要的其他文件 表 1 座椅及头枕产品关键零部件 材料 序号关键零部件及材料 1 座椅护面总成 面料 衬垫 卡子等 2 座椅骨架总成 如位移调节 锁止及固定装置等 3 座椅悬架机构 机械悬架 气浮悬架等 4 座椅软垫总成 座垫软垫 靠背软垫等 5 座椅的护板等 6 座椅头枕总成 骨架 泡沫等 7 材料 骨架 面料 泡沫 护板等零件的材料 附件附件 2 2 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1 1 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 1 1 GB 15083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5083 1994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1 2 GB 11550 1995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 3 GB 13057 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1 4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2 2 检测项目检测项目 序号检测项目检测依据的标准条款备注 1 M1 N 类汽车座椅 1 1 一般技术要求 GB 15083 4 1 1 4 1 2 4 1 4 4 2 4 1 1 2 座椅靠背及其调节 装置的强度试验 GB 15083 4 1 5 4 2 不含与车身连接强度检测 项目 1 3 座椅固定装置 调 节装置 锁止装置 和位移装置的强度 试验 GB 15083 4 1 6 4 1 7 4 2 4 3 4 4 不含与车身连接强度检测 项目 动态试验和静态试 验可任选一种 1 4 座椅吸能性试验GB 15083 4 1 3 2 M2 M3 类客车前向座椅 不含 A 级和 I 级客车用座椅 2 1 总体要求GB 13057 2003 4 1 1 2 2 静态试验 GB 13057 2003 4 1 2 GB 13057 2003 4 1 3 与动态试验二者可任选一 种进行试验 2 3 动态试验GB 13057 2003 4 1 4 3 座椅头枕 3 1 位置及尺寸 GB 11550 1995 4 1 3 2 强度和吸能 GB 11550 1995 4 2 4 燃烧特性 GB 8410 用于座椅面料等非金属件 括号内条款号为 GB 15083 1994 标准的要求 注 标准采用现行有效的版本 附件附件 3 3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满足本文件 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职责和资源 1 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 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 质量负责人 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 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 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 确保加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 不加贴强 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所有班次的生产操作 应指定确保产品质量的人员 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 为了纠正质量问题 应有权停止生产 1 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 应 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 建立并保 持适宜产品生产 检验 试验 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 文件和记录 2 1 工厂应建立 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 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 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 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 实现过程 检测及 有关资源的规定 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 标准 工艺 关键件等 标志的使 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 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实施规则 要求 2 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些 控制应确保 a 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 以确保其适宜性 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 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 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 储存 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 质量记录应清 晰 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3 采购和进货检验 3 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 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 程序中应 包括对关键零部件或材料供应商实行产品和制造过程批准的要求 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 生产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3 2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 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 检验的程序 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 方法 频次和判定准则 以确保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 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 当由供应商检验时 工 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零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 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 关检验数据等 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 1 过程准备 4 1 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 过程 进行识别并确认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 能力 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 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 使生产过程受控 4 1 2 对关键的生产过程进行过程研究 以验证过程能力并为过程控制提供输入 4 1 3 以适当方式进行作业准备验证 4 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 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4 3 可行时 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4 4 工厂应建立并实施生产工装管理系统和关键设备预防性维护系统 4 5 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 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4 6 工厂应建立并实施产品的可追溯系统 适当时 确定并应用统计技术 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 内容 方法 判定等 并应保存检验记录 具体的例行检验 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 100 检验 通常检验后 除包 装和加贴标签外 不再进一步加工 座椅及头枕产品的例行检验项目为 座椅总成的外观检验 座椅总成的功能 调节和 锁止等 检验 M1 和 N 类车辆 和头枕外观及功能检验 M1 和 N 类车辆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座椅及头枕产品的确认检验项目为附件 2 所要求的全部项目 确认检验项目最小频次 为每单元 1 次 年 6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 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 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 准确地使用仪 器设备 6 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 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对自行校准的 则应规定校准方法 验收准则和校 准周期等 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 6 2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异 工厂应进行适当的测量系统分析 保存 相应的记录 适当时 可选用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 R 2 China Highway Vehicle seat standard emendation explain 1 概述概述 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客运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 促进了国内客车制造工业的高速发展 目前 客车的年产值已达 300 亿元 年销量在 10 万辆以上 占世界客车产量的 1 3 已连 续四年居世界首位 2007 年上半年客车出口量为 2 3 万余辆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客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客车的设计 制造工艺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部分大中型客车 还出口到非洲 中东和南美洲地区 客车的所有装置中 与乘客最紧密相关的就是座椅 客车座椅是客车车身上的重要总 成件 是旅途中乘客的乘坐工具和临时处所 因此 客车座椅在给乘员提供乘坐舒适性 调整机构调节方便性的同时 更应确保乘员乘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且一辆客车的座椅 也直观地反映了其技术水平和整体形象 QC T 633 2000 客车座椅 自 2000 年发布实施以来 对规范客车座椅行业的产品设 计 制造 质量检验 提高客车座椅和整车制造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多次被汽 车行业 交通行业有关标准和客车企业标准引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客车座椅的技术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结构型 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一新情况 提高客车座椅的安全性 可靠性和乘坐舒适性 必须对 QC T 633 2000 客车座椅 行业标准进行修订 以体现该标准的先进性 适用性 和可操作性 2 QC T 633 2000 客车座椅客车座椅 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原因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原因 2 1 对客车座椅的安全性 可靠性要求突出不够 2000 年以来 国家和交通行业陆续发布了一批与客车座椅安全性 可靠性有关的新标 准 例如 GB 8410 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13057 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 固定件的强度 GB l4166 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 l4167 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 l5083 2006 汽车座椅 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 求和试验方法 GB 18401 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 18580 2001 室 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18583 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20400 2006 皮革和毛皮 有害物质限量 JT T 460 2001 客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件 等 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 对于提高客车座椅的 安全性和产品质量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故必须在新的客车座椅标准中给予体现 2 2 对客车座椅技术性能的要求不够全面 2000 年以来新发布的国家标准中 对客车座椅的安全性 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 如 GB 8410 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要求 GB 13057 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规定了 M2 M3 类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 件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 GB l4167 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规定了汽车安全带安 装固定点的位置 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8401 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规定了包括座椅面料在内的纺织产品安全方面最基本的技术要求 GB 20400 2006 皮革和 毛皮 有害物质限量 规定了包括座椅皮革面料在内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GB 18580 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规定了包括座椅用人造板在 内的甲醛释放限量要求 GB 18583 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规 定了包括座椅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JT T 460 2001 客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 件 规定了客车座椅靠背调角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同时 随着乘员对乘坐舒适性要 求的提高 必须对座椅纺织面料的断裂强力 透气性以及座椅衬垫材料的性能提出具体的 技术要求 因此 必须在新的客车座椅标准中增加这些内容 2 3 未反映出我国客车座椅结构型式发生的新变化 伴随着我国客车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了改善广大乘员乘座舒适性的状况 客车座 椅结构型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如增加了乘客座椅的扶手 脚蹬等新的结构 同时 可锁定 气弹簧结构的调角器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客车座椅靠背角的调节 因此必须在新的客车座 椅标准中对这些新的结构规定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为了适应新的变化 必须在调查研究 M2 M3 类客车及其座椅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 上 认真学习和消化吸收国内外与客车及其座椅有关的新标准 新法规 针对 M2 M3 类 客车座椅的使用特点 结合客车座椅使用中的常见故障 从零部件要求 装配要求 调节 功能 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以适应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客 运和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对客车座椅提出的新要求 2 4 客车座椅使用中暴露出大量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调查表明 客车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靠背调节机构损坏 靠背角调节 失灵 座椅调节机构不灵活 调整力或调整力矩过大 扶手和脚蹬损坏或折断 面料掉色 面料有害物质含量较高 面料缝合部位开线 座椅骨架及车辆固定件损坏 座椅总成的使 用寿命较短 安全性 可靠性较差等问题 3 修订后的修订后的 QC T 633 客车座椅技术内容说明客车座椅技术内容说明 3 1 关于 术语和定义 对于术语和定义 除了 GB 11551 GB 15083 及 QC T 633 2000 中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仍适用于本标准外 修订后的标准还根据汽车扶手 脚蹬等已经作为客车座椅的常规结构 这一新情况 在标准中增加了 扶手 脚蹬 两个术语和定义 3 2 关于 尺寸参数测量与 3 DH 装置 由于 GB T 11559 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 H 点装置 已经作废 修订后的 QC T 633 标准中规定 客车座椅尺寸参数的测量应使用符合 GB 11551 2003 汽 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附录 C 规定的 3 DH 装置 测量时座椅应处在制造厂规定的设计 基准位置 以有利于规范国内客车座椅的尺寸规格和参数 并方便客车行业内的技术交流 和用户对客车座椅的选择 3 3 关于 客车座椅纺织面料的使用性能 为了提高座椅纺织面料的使用性能 本标准规定与人体接触部分面料的透气率应不小 于 3dm3 min cm2 面料的断裂强力 径向 纬向 应不小于 300N 为了确保缝合后座椅护面的整体强度 本标准提出了 护面总成应缝合牢固 缝合部位不 允许漏缝 开缝 脱线 跳线 其缝合部位的接缝强力不小于 300N 5cm 这一新的技术 要求 3 4 关于 客车座椅的调节功能 客车座椅上的调整机构较多 其具有调节头枕高度 靠背角度 纵 横 向移动以及 扶手位置等不同的功能 调节方式具有多样性 其调节力或力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座椅的 调节功能和使用方便性 由于标准 QC T 633 2000 没有对座椅各调整机构的调节力或力矩 提出具体要求 为了方便乘员对座椅各个调整机构的调节 确保调整机构的使用安全性 修订后的标准对座椅头枕 座椅总成纵 横 向调节机构 靠背调角器调节机构的解锁力 力矩 和操纵力 力矩 以及座椅扶手的转动力矩做出了具体规定 a 对于可调式座椅头枕 其解锁力应不大于 20N 操纵力应不大于 50N b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座椅总成纵 横 向调节手柄的解锁力应不大于 80N 纵 横 向调节的操纵力应不大于 200N c 驾驶员或乘员在乘坐姿态下 对于手柄式调节机构 其靠背调角器的解锁力矩应不 大于 6N m 对于旋钮式调节机构 其靠背调角器的解锁力矩应不大于 4N m 对于按钮 式调节机构 其靠背调角器的解锁力应不大于 60N 同时 靠背的操纵力矩应不大于 80N m d 座椅扶手的转动力矩应不大于 10N m 3 5 关于 客车座椅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客车座椅的安全性 本标准从座椅背面的安装件或附件 座椅有机材料的燃 烧特性 座椅头枕 安全带的安装和固定 纵 横 向调节机构的锁止力 扶手强度 脚 蹬强度 座椅强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a 所有构成座椅背面的安装件或附件 在碰撞时都不能对乘客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b 座椅有机材料应具有阻燃性能 其燃烧特性应符合 GB 8410 的有关规定 c 座椅头枕的材料 结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 GB l l550 的规定 d 当座椅装配汽车安全带时 安全带的性能应符合 GB l4166 的规定 座椅骨架上的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的位置和强度应符合 GB l4167 的规定 e 座椅总成纵 横 向调节机构的锁止力应不小于 2 000N f 在座椅扶手前端规定位置同时施加规定的垂直向下及侧向水平载荷后 扶手不得断 裂或从座椅上脱落 移去载荷后其永久变形应不大于 10mm g 在座椅脚蹬的踏脚处施加垂直于踏脚表面的规定载荷后 不应产生断裂 损坏等现 象 对于可调脚蹬 应进行不同工作位置的强度试验 h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汽车产品公告目录强制性检验的有关要求 本标准规定 驾驶座 椅的强度应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