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模板.docx_第1页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模板.docx_第2页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模板.docx_第3页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模板.docx_第4页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模板.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本参考模板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格式与规范范式,不代表论文内容及其撰写的规范。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基于会计研究(19832011)载文分析 姓 名: 李文琴 学 号: 060840523 班 级: 0608405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老师: 朱廷辉 2012年5月23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基于会计研究(19832011)载文分析(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李文琴 指导老师:朱廷辉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会计逐步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主要向企业外部利害关系集团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责任单位为主体,为企业内部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与历史悠久的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管理会计自起步初始至20世纪90年代的十几年间,虽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1995年暨南大学会计课题组就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情况向14所高校会计系和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基本上仍未完全脱离翻译介绍的阶段,联系我国实际的东西较少,在推广与应用成效上也不太理想。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的确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杨荣瑞、肖泽忠、周齐武三人合作在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评述的论文,对19972005年刊登于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财务与会计、财经研究、管理世界等18种期刊发表的283篇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所有文章进行归类分析。统计发现,在研究主题中,管理控制系统共计133篇,占总数的47%,成本会计与管理共有69篇,占总数的24%;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的文章占绝大多数(203篇,占71%),其次是案例研究(47篇,占16%)。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和变化。面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和实务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为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实务的发展,清晰认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存在的不足,探寻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拟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83年至2011年刊登于会计研究上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载文进行分析,并在与西方管理会计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不足,以分析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选择会计研究杂志所刊登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某方面讲是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替代。当然,这并不是说会计研究能够完全代表我国几十年来管理会计的研究全貌,只是试图界定一个范围,并从这个范围内了解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发展的历程。二、文献综述学术界认为当代管理会计是指“二战”以后的管理会计。纵观二十世纪成本/管理会计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初至40年代,此阶段为工业革命之后的时代。这一时期在产品成本方面所关注的问题是成本应该是什么, 那就是工程驱动的标准成本。第二阶段为20世纪40至80年代,此阶段为本量利分析和直接成本计算法的时代。这一阶段成本/管理会计中第一次区分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此阶段为作业成本法的时代。第四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此阶段为市场驱动的标准成本时代(夏鹏、胡险峰,1996)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衰退。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使得管理会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到了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开始关注管理会计变迁方面的内容。有西方学者认为,管理会计正在向新的领域转变,从管理会计的技术看,从产品制造阶段为主的成本管理转变到以产品设计阶段为主的成本管理;从侧重于企业内部为主的管理会计转变到侧重企业外部为主的管理会计等。管理会计的手段,从以财务手段为主的管理会计向财务手段和非财务手段结合的管理会计转变(许金叶、阿迈德,2009)。到了21世纪,随着全球性竞争压力的增大,许多企业在经营方式上作出了重大变革,这就为管理会计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显得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能提供更精确、更详细的成本分配信息的现代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主要呈现出以下变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的统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结合;网络手段与管理会计方法的相互结合;管理会计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思想的有机融合(冯巧根,2001)。在管理会计发展过程中,管理现代化的实践一直引导和推动着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主要属于规范研究。7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及其衍生的代理理论的应用, 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另一重要影响是: 研究者开始用实证研究和模拟模型去检验规范的管理会计研究所建立的有关假设和方法。从此之后, 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开始从规范的演绎推理转向用经验实证解释管理会计实践的性质和现象。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由此进入以实证研究为主的阶段(王光远、贺颖奇,1997)。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其实,我国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成本计划及其完成情况便成为政府考核国有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成本的管理确定企业成本项目和成本开支范围,以决定产品价格。这便形成了以成本为中心的内部责任会计,与西方的“责任会计”相同,只是当时不称为“管理会计”(曹水林,2009)。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会计学术界以极大的热情对西方的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工作,余绪缨、李天民等先后编著教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西方国家流行的管理会计内容。与此同时,中国管理会计实务也开始受到重视,逐渐将引进的西方管理会计与中国实践结合应用(杨雄胜,1999)。纵观我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 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在建国以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时期,厂内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构成了我国的早期管理会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开始将重点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20世纪80 年代末, 与经济责任制配套, 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20世纪90 年代后,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 其中在目标成本管理这一块的典型应用案例就有由武钢提出、邯钢加以创新实行的“模拟市场, 成本否决”成本管理制度。进入21 世纪,随着我国管理会计与西方管理会计的不断接轨, 西方国家所盛行的准时制、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部分企业中应用开来,实务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实务也逐渐使得理论研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步入了一个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多内容、多视角、多学科的创新时期(林万祥,2008)。我国管理会计自起步初始至20世纪90年代的十几年间,虽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1995年暨南大学会计课题组就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情况向14所高校会计系和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基本上仍未完全脱离翻译介绍的阶段,联系我国实际的东西较少,在推广与应用成效上也不太理想(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1995)。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的确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杨荣瑞、肖泽忠、周齐武三人合作在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评述的论文,对19972005年刊登于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财务与会计、财经研究、管理世界等18种期刊发表的283篇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所有文章进行归类分析。统计发现,在研究主题中,管理控制系统共计133篇,占总数的47%,成本会计与管理共有69篇,占总数的24%;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的文章占绝大多数(203篇,占71%),其次是案例研究(47篇,占16%)。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杨荣瑞、肖泽忠、周齐武,2009)。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首先,选取会计研究杂志上从19832011年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文章。其次,查找参考文献,归纳总结出统计的分类标准,明确个标准的具体定义与内容。再次,按列出的各种分类标准,对所选的文章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最后,把统计结果作为文章的核心内容,书写成文。(二)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归纳总结。四、主要创新点第一,以会计研究上的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文章作为统计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第二,以往大多数学者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文献综述为主,涉及到统计数据分析的很少,因此,本文采取统计分析的方式在某一层次上也是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在稀缺之处的一次尝试。五、写作提纲论文分为下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本论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现有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相关界定。其中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时间阶段的划分,第二部分为关于统计分析变量的界定。 第三部分:统计分析。第四部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不足。第五部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未来展望。六、写作日程序号日期完成内容12012年10月10日2012年10月20日论文选题22012年10月21日-2012年11月10日收集相关资料32012年11月11日-2012年11月30日完成开题报告42012年12月1日-2013年1月10日撰写完成论文初稿52013年1月11日-2013年3月5日完成论文第二稿62013年3月6日-2013年4月30日完成论文第三稿72013年5月1日-2013年5月12日毕业论文答辩82013年5月13日-2013年5月20日答辩后修改92013年5月20日-2013年5月22日提交论文档案七、主要参考文献1夏鹏,胡险峰成本/管理会计二十世纪的回顾与二十一世纪的前瞻J会计研究,1992(1).2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J会计研究,1995(11).3潘飞九十年代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1998(9).4王光远,贺颖奇当代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7(1).5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9(10).6杨雄胜中国管理会计作用:现状与基本出路J会计研究,1999(11).7曹水林.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看管理会计的演进J经济师,2009(11).8冯巧根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2).8王斌,高晨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会计研究,2004(4).10安丰福管理会计发展的历程行为科学的一种解释J当代经济科学,2004(7).11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以高科技为基础、同“作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作业成本计算”J会计研究,1995(7).12李玉周,聂巧明基于成本视角对管理会计框架的重建J会计研究,2005(8).13段云,张剑英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来自美国管理会计研究杂志19892006年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08(5).14杨雄胜,张国法,刘旭,于成永,酆尘颖中国会计研究成效问题分析以会计研究(19802002)为样本J 会计研究,2005(3).15林万祥.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J.当代财经,2008(8).16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会计研究J 会计研究,2008(11).17许金叶,阿迈德管理会计变迁:一个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09(19).18杜荣瑞,肖泽忠,周齐武.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9(9).19潘飞,陈世敏,文东华,王悦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10(10).八、指导教师意见本科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姓 名班 级专 业学 号选题指导记录填写最终的毕业论文题目开题报告指导记录 年 月 日论文一稿指导记录 年 月 日论文二稿指导记录 年 月 日论文三稿指导记录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基于会计研究(19832011)载文分析摘要相对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务都相对滞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亦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会计研究(19832011)相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载文表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主要以独立研究为主,在一般宏观背景下采用规范推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对管理控制系统和成本会计进行继续性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研究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以合作研究为主、在其他微观背景下采用经验性研究的方法对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原创性研究,将会成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管理会计;研究;发展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less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ccounting research (1983-2011),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article suggests that curr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 mainly dominated by independent research, general research methods normative reaso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cro-focus o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cost accounting to continue to study. And stud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an in the West, there is a certain lack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 and to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micro-methods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original research,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Key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Development目 录一、引言1二、相关界定2(一)关于时间阶段的划分3(二)关于统计分析变量的界定3三、统计分析4(一)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4(二)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5(三)研究背景的统计分析7(四)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9(五)创新情况的统计分析10四、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不足11(一)我国管理会计的合作研究不足12(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12(三)我国管理会计的原创性研究不够12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未来展望13(一)学科融合发展、合作研究将成为主要研究趋势13(二)对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将会成为研究重点13(三)研究背景逐渐趋于微观化13(四)经验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13(五)原创性研究将占据主要地位14 一、引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会计逐步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主要向企业外部利害关系集团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责任单位为主体,为企业内部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与历史悠久的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其实,我国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成本计划及其完成情况便成为政府考核国有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成本的管理确定企业成本项目和成本开支范围,以决定产品价格。这便形成了以成本为中心的内部责任会计,与西方的“责任会计”相同,只是当时不称为“管理会计”(曹水林,2009)。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会计学术界以极大的热情对西方的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工作,余绪缨、李天民等先后编著教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西方国家流行的管理会计内容。与此同时,中国管理会计实务也开始受到重视,逐渐将引进的西方管理会计与中国实践结合应用(杨雄胜,1999)。纵观我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 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在建国以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时期,厂内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构成了我国的早期管理会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开始将重点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20世纪80 年代末, 与经济责任制配套, 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20世纪90 年代后,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 其中在目标成本管理这一块的典型应用案例就有由武钢提出、邯钢加以创新实行的“模拟市场, 成本否决”成本管理制度。进入21 世纪,随着我国管理会计与西方管理会计的不断接轨,西方国家所盛行的准时制、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部分企业中应用开来,实务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实务也逐渐使得理论研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步入了一个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多内容、多视角、多学科的创新时期(林万祥,2008)。我国管理会计自起步初始至20世纪90年代的十几年间,虽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1995年暨南大学会计课题组就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情况向14所高校会计系和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基本上仍未完全脱离翻译介绍的阶段,联系我国实际的东西较少,在推广与应用成效上也不太理想。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的确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杨荣瑞、肖泽忠、周齐武三人合作在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评述的论文,对19972005年刊登于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财务与会计、财经研究、管理世界等18种期刊发表的283篇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所有文章进行归类分析。统计发现,在研究主题中,管理控制系统共计133篇,占总数的47%,成本会计与管理共有69篇,占总数的24%;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分析/概念性研究的文章占绝大多数(203篇,占71%),其次是案例研究(47篇,占16%)。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和变化。面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和实务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为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实务的发展,清晰认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存在的不足,探寻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拟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83年至2011年刊登于会计研究上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载文进行分析,并在与西方管理会计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不足,以分析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选择会计研究杂志所刊登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某方面讲是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替代。当然,这并不是说会计研究能够完全代表我国几十年来管理会计的研究全貌,只是试图界定一个范围,并从这个范围内了解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发展的历程。二、相关界定(一)关于时间阶段的划分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原则,1992年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3年至1992年是我国经济的转轨时期,在这一时期,在会计上的研究仍延续前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以成本研究为主体。1992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展,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理论界都对财务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研究给与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认识到成本降不下来,除了成本管理控制或技术上的原因外,还有更重要的体制方面的原因,如产权不清、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视。1997年提出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型的方针,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不断加强,促进了管理会计实务的繁荣,由此也带动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因此,本文以1983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起点,将研究的时间段落划分为1983年1992年、1993年1997年、1998年2011年三个阶段予以阐释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二)关于统计分析变量的界定在对会计研究(19832011)载文分析时,主要按以下五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1.论文作者类型随着管理会计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创新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多人合作研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研究特长和学科融合的优势,相对更容易深入地进行研究。因此,在作者类型上本文将其分为单独研究和合作研究两类。2.研究主题研究主题主要体现为载文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根据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本文将研究主题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与成本动因和其它四个领域。其中管理控制领域涉及到的主题有:转让定价、激励机制、企业预算体系、经营业绩计量、责任会计和战略管理等;成本会计包含成本分配、成本变动、成本计算和控制等;成本管理包含质量控制、适时制、成本决策等;成本动因包含制造费用、本量利分析等。此外有关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构建、理论结构、系统职能设计、管理会计的环境等则归于其它类别。3.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在研究背景上,本文将其划分为一般宏观背景和其它背景两类,以此来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政府导向之间的关系。4.研究方法西方管理会计将研究方法分为经验研究方法和非经验研究方法,对此,本文将研究方法细化,具体分为:规范逻辑推理、实地/案例经验介绍、调查问卷研究、档案资料研究、会议及文献综述、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和国外资料介绍八类。5.研究创新根据杨雄胜等学者2005年的分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以下三组:原创性研究、继续性研究和争论性研究。原创性研究主要以首次为判断标准,即首次对某个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对象进行思考, 或者首次在会计理论研究的某个领域融合其它学科知识或方法的文章;“继续性研究”,即同意先前研究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继续性研究工作的文章;“争论性研究”,即对先前研究的结论提出异议, 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争论性的研究探讨的文章。三、统计分析(一)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按照单独研究和合作研究的标准对所有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出的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表1 论文作者统计分析表类别198319921993199719982011合计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独立研究7982.29%4673.02%6339.38%18858.93%合作研究1717.71%1726.98%9760.63%13141.07%合计96100.00%63100.00%160100.00%319100.00%从表1可知,在所统计的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论文中,独立研究188篇,合作研究131篇,分别占论文总量的58.93%和41.07%。其中19831992年间,独立研究79篇,合作研究17篇,分别占该期统计分析的82.29%和17.71%;19931997年间,独立研究46篇,合作研究17篇,分别占该期统计分析的73.02%和26.98%;19982011年间,独立研究63篇,合作研究97篇,分别占该期统计的39.38%和60.63%。从时间段上的比较来看,合作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在1997年以后至2011年合作研究共97篇,比相同时间跨度的19831992年间多了63篇,比重上升了近16个百分点。这说明了随着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虽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合作研究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仍以独立研究为主,合作研究只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二)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根据研究设计将会计研究19832011年中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论文研究主题划分为四个领域: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与成本动因和其它。以年为单位,统计各个研究主题的样本数量,并分别计算出它们在该年总样本论文数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分析比较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以观察相关研究主题的变化趋势。结果具体如表2所示:表2 论文主题统计分析表 年份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与成本动因其它合计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198318.33%433.33%433.33%325.00%12198418.33%541.67%325.00%325.00%121985112.50%562.50%112.50%112.50%81986527.78%527.78%211.11%633.33%181987741.18%211.76%317.65%529.41%171988541.67%00.00%00.00%758.33%121989125.00%125.00%125.00%125.00%41990250.00%250.00%00.00%00.00%41991240.00%240.00%120.00%00.00%51992125.00%00.00%125.00%250.00%4小计2627.08%2627.08%1616.67%2829.17%961993225.00%225.00%450.00%00.00%8199400.00%125.00%250.00%125.00%41995416.67%729.17%1145.83%28.33%241996218.18%327.27%545.45%19.09%111997318.75%16.25%212.50%1062.50%16小计1117.46%1422.22%2438.10%1422.22%63199819.09%19.09%545.45%436.36%111999738.89%15.56%15.56%950.00%1820001047.62%733.33%14.76%314.29%212001866.67%18.33%216.67%18.33%122002436.36%19.09%436.36%218.18%1120039100.00%00.00%00.00%00.00%92004646.15%430.77%00.00%323.08%1320051062.50%16.25%16.25%425.00%162006550.00%220.00%110.00%220.00%102007975.00%00.00%00.00%325.00%122008640.00%16.67%00.00%853.33%152009350.00%00.00%00.00%350.00%6201000.00%00.00%00.00%2100.00%22011250.00%125.00%125.00%00.00%4小计8050.00%2012.50%1610.00%4427.50%160合计11736.68%6018.81%5617.55%8626.96%319从表2可知,在整个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二十几年中,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比例最大,共117篇占36.68%;其次是其它类别共86篇占26.96%、成本会计的研究共60篇占18.81%、成本管理和成本动因共56篇占17.55%。从时间段上的比较来看,在19831992年间,对四大主题的研究基本上保持在比较均衡的水平上;而在19931997年间,学者们对管理控制系统研究趋势有所下降,对成本管理和成本动因却有所提高;在19972011年间,以管理控制系统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以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却相对有所减少。另外还可以发现,涉及某些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在某一年突然增多,比如1995年以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数占16年间统一研究主题的29%和45%,这与我国在该段时期的市场经济发展有关。自1992年中共12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的几年间,企业一直强调速度型效益,重速度,轻质量,重利润,轻成本。这些都导致了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问题,是建国以来成本问题最严重的时期。所以当年的研究导向也主要是以成本问题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其它类别的论文数量在1997年达到最大值,自此以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主题也比1997年前14年要多的多。这种现象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具体会计问题不断涌现,使得对管理会计的理论问题研究不断深入。另一方面,由于学术界的研究与国际不断接轨,国外一些新的管理会计概念、方法和理论也迅速介绍到中国来。比如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等,这些问题笔者在统计过程中都归入了此类主题中。(三)研究背景的统计分析根据研究设计,将这319篇文献按照其研究背景分为一般宏观背景和其它背景。 然后分阶段统计出两大类背景在各个阶段所占的比例。另外,将其它背景类论文按其所涉及到的背景具体划分为外贸公司、单个制造企业、纺织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香港各行业、中国企业、超市、公共部门、学校这几类。对各个阶段的文献涉及到的实地或案例经验研究或调查研究单位具体列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分析研究背景。具体如表3:表3 研究背景统计分析表研究背景198319921992199719982011合计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一般背景9295.83%5993.65%12578.13%27686.52%外贸公司4.75%16.35%21.88%113.48%单个制造企业211013纺织、化工行业134上市公司77国有企业1179香港各行业11中国企业145超市11公共部门11学校11合计96100.00%63100.00%160100.00%319100.00%主要涉及的实地及案例经验研究或调查研究单位:1.纺织业1.韦基塔公司1.浙江省内企业 10.石油业2.北京钢铁厂2.国有大中型企业2.邯钢 11.铁路运输业3.朝阳重型机器厂3.徐州钢铁总厂3.纺织、化工行业 12.公共部门4.上海宝钢集团 13.卷烟制造业5.上市公司 14.GP企业集团6.鞍山钢铁集团 15.我国西部某学校7.国有中型电器制造厂 16.国有企业8.电力集团 17.某连锁超市从表3可以看出,出现的最多的研究背景是一般宏观背景。在总共的319篇论文中,有276篇是按当时的宏观背景来研究的,占到总量的86.52%。其中第一阶段这类背景研究为92篇,占该期总量的95.83%。在第二阶段这类背景研究为59篇,占该阶段总量的93.65%。在第三阶段这类背景研究为125篇,占该期总量的78.13%。这一现象表明在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中缺乏一定的独创精神。另外一个研究较多的背景是基于单个制造企业的研究,此类研究在319篇论文中共有13篇。其中,在单一制造企业的研究背景中,有3篇是关于河北邯郸钢铁集团,有3篇是以上海宝钢和辽宁鞍钢为背景,以北京钢铁厂和徐州钢铁总厂为背景的共有一篇。其他背景主要是某个行业、某个学校或者大规模的企业样本与上市公司,但此类背景研究的量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研究背景中,以国有企业为研究背景的论文数量总共有9篇,这是与我国会计研究的政府导向是密不可分的。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时起,我国的经济理论有了质的飞跃。因此,在新经济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放权搞活、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发展证券市场等改革。这些社会经济环境的变革都为管理会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四)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西方管理会计将研究方法分为经验研究方法和非经验研究方法,对此,本文将研究方法细化,具体分为:规范逻辑推理、实地/案例经验介绍、调查问卷研究、档案资料研究、会议及文献综述、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和国外资料介绍八类。统计各个阶段中各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然后计算出这些研究方法在各个阶段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到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将近30年来的变化。具体如表4所示:表4 研究方法统计分析表研究方法198319921993199719982011合计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规范逻辑推理7881.25%4571.43%8553.13%20865.20%实地/案例经验介绍33.13%00.00%42.50%72.19%调查问卷研究11.04%23.17%106.25%134.08%档案资料研究00.00%11.59%21.25%30.94%会议及文献综述00.00%00.00%85.00%82.51%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99.38%1015.87%2213.75%4112.85%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22.08%46.35%2415.00%309.40%国外资料介绍33.13%11.59%53.13%92.82%合计96100.00%63100.00%160100.00%319100.00%由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将近30年来的变化。首先,从总体上看,在319篇论文样本中,有纯规范推理的文章208篇,占总量的65.20%,处于主导地位。其他方法从多到少依次是: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41篇,比重为12.85%;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30篇,比重为9.40%;调查问卷研究13篇,比重为4.08%;国外资料介绍9篇,比重为2.82%;会议及文献综述8篇、实地/案例经验介绍7篇、档案资料研究各有3篇,比重分别为2.51%、2.19%、0.94%。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管理会计经验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学者的重视,出现了问卷调查与实地或案例研究。在本文所分析的文献中,管理会计经验研究的行业背景则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钢铁企业占较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经验研究的企业所有制背景,仍以国有企业为主,较少涉及民营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相比其他方法而言,比重都较大,这可能是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以及后期的上市公司数据库的建立。其次,分三个时间段来看。在第一阶段,即1983年至1992年,此阶段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制度。规范推理的文章78篇,占总量的81.2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其他方法从多到少依次是: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9篇,比重为9.38%;实地/案例经验介绍、国外资料介绍各有3篇,比重为3.13%;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2篇,比重为2.08%;档案资料研究在此阶段还没有出现。在第二阶段,即从我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的1993年到1997年间,共有样本63篇,其中规范推理文献45篇,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10篇,所占比重也是仅次于规范推理;此阶段出现了档案资料研究。在第三阶段,也即确定国有企业股份制开始的1998年到2011年间,共有样本160篇,其中规范推理文献85篇,占该期总量的53.13%,仍占据主导地位。其它方法依次是: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24篇,比重为15.00%;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主要利用上市公司档案数据)22篇,比重为13.75%;调查问卷研究10篇,比重为6.25%;会议及文献综述8篇,比重为5.00%;国外资料介绍5篇,比重为3.13%;实地/案例经验介绍4篇,比重为2.50%;档案资料研究2篇,比重为1.25%。最后,从三个阶段的比较来看,规范逻辑推理性的研究下降许多,从第一阶段相对比重81.25%到第二阶段的71.43%再到第三阶段的53.13%,但这种研究方法在总体中仍占有65.20%,这说明此类研究方法在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中处于主导地位,观察此趋势,还将会持续一定时期。在它方法方面,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在数量上有所上升,但是在比重却略微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第三阶段以规范推理结合案例描述作为研究方法的文献增长较多,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应加大。另外,相对于第二阶段,调查问卷研究在相对比重上增加了2倍,研究的质量和严谨性也都有所提高。总的来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以实地/案例经验介绍为研究方法的文献还较少,这说明了我国在做到真正的实地/案例研究还存在很多困难,这时候以规范推理结合数据分析的说明、结合案例的描述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过渡方法。(五)创新情况的统计分析根据杨雄胜等学者2005年的分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创性研究”、“继续性研究”和“争论性研究”。通过统计这三类研究情况在各个阶段的论文数量及在各自阶段所占的比例来分析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创新情况分布。具体如表5所示:表5 创新情况统计分析表创新分布198319921993199719982011合计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次数比例原创性研究2222.92%1219.05%4226.25%7623.82%继续性研究6668.75%5079.37%11773.13%23373.04%争议性研究88.33%11.59%10.63%103.13%合计96100.00%63100.00%160100.00%319100.00%根据表5,会计研究中从1983年到2011年关于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