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_第1页
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_第2页
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_第3页
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氢反应中系统安全置换方法分析李 强近来,有同事要做加氢反应。考虑到氢气的特殊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我将以前的一些操作经验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管是间歇单元操作还是连续化大生产,首先将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以便于系统的打压与气密性实验。对于大化工装置的场合,最好使用隔离断开的方式,确认每个子系统是否满足压力与气密试验合格的要求。待每个子系统合格后,再将整套大系统连成一体。这样也就同时完成了流程连续性的检查。需指出是氢气的爆炸极限:4%74.2%。首先是:用氮气置换系统中的空气。进出口位置:进气口最好要位于系统的中上部,出气口必须是系统的底部,如导淋阀。这样才能保证置换效果。模式A:充排方式。即出口端有阀门控制的方式。先检查系统各工艺阀门、手动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的开关状态。然后关闭系统尾气阀门,打开氮气进口阀门。气源压力不要求过高,一般在0.3MPa(G)左右即可。等系统压力升到0.3MPa(G)时,关闭氮气进口阀,打开尾气阀(注意开度不能过大,否则噪音很大,易损害耳膜),操作人员应带上保护耳朵的劳保用品。等系统压力降到0.02 MPa(G)时,关闭氮气进气阀。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充-排”置换操作。那要充排几次才可以呢?这要看工艺对系统环境的要求。一般工艺对水分、氧含量有特别高的要求。检测水分的含量指标是露点,常用露点检测仪。通常水分在50PPm时,对应的露点是-20;对于氧指标,一般要求系统氧含量0.5%即可,常用氧含量分析仪。我们在多次置换过程中,露点与氧含量是同时降低的,如果工艺对水分或氧含量有特别要求,那吹扫置换若干次后,必须对系统的该指标做仪器分析。对于系统氧含量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模型,摸索出置换次数可以合格,以便做到心里有底。数学模型如下:P1:氮气置换后系统的压力;n:置换次数。比如系统每次充气到0.3 MPa(G)时,求出n3.4,即该系统需要充排4次后,能满足系统氧含量小于0.5%的要求。如果压力P1、氧气含量有更低的要求,同样可以建立类似的模型,求出最少置换次数,以免每次置换后分析氧含量。对于较大的系统或存在置换死角现象的装置,如塔器、换热器等,为提高置换效率、减少置换次数,可以在排气完后,用普通的真空泵抽气。为了检验置换效果,最好在系统的高、低、前后等不同位置取样分析,必须保证所有点的分析结果合格,才能说明置换合格。模式B:连排方式,即尾气出口端没有阀门控制的置换方式。对于几何旋转体结构的设备(没有内件),连排方式是可行的。只不过时间长些,气体用量大些。最终也需要分析与检测。如果是不规则的或含内件的设备,连排置换的方式效果不明显,不建议采用。氮气置换空气的操作,其排气可以直接排到空气环境中。其次是:用氢气置换系统中的氮气。系统经过氮气置换合格后,再用氢气置换。排气必须经过水封或在管路上设置阻火器,以避免起火或爆炸。氢气着火后,易发生回火现象,这点也要高度注意。氢气置换也可以采用充排或连排的方式。充气到0.2 MPa(G),一段时间后,泄压到0.02 MPa(G)备用。若采用连排方式,其操作时间与系统有效容积正相关,一般规律如下(假设氢气进气管道规格DN20):序号有效容积,m3置换时间,min备 注1142283415483051660最后,反应完后出料时,必须先用氮气置换氢气环境,排气必须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