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1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2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3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重庆市朝阳中学崔炳忠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教版、必修二、第6单元第1节、第1课时)作者及工作单位崔炳忠,重庆市朝阳中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生为主,先学后教。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学生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鲜活的个体,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只有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的教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教材分析1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在必修二的前五个单元中,主题都是人类活动。一方面,人类活动始终离不开环境;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必然要影响到环境,致使环境问题应运而生。而环境问题的发生,与人地关系思想密切相关。因此,本单元的主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对必修二的前五个单元的总结,本课则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石。3本课主要包括“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直面环境问题”两部分。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使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环境问题就成为人类必须直面的问题。因此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谋求人地协调,于是进入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第四个阶段(下节课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学情分析 . 于高中学生而言,环境问题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教科书中的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在认知方面,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有一定障碍。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材料,如何把这些文字转化成图像,是本课中最大的难点,同时也可能成为学生活动中最大的闪光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历史上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相应的人地关系。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表现。熟悉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利用课本中的图像,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及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境意识,积极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历史上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相应的人地关系。环境问题形成、表现。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教学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学流程示意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独立填写“学案”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合作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交流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师生共同梳理主干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从刚才的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引入本课知识的学习。观看视频地球在哭泣。促使学生积极关注人地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教授新课主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出示学案中“基础知识”主题1的答案;与学生共同简单梳理人地关系的历史;点拨“问题探究”中的第1、2题。自学课本P9092;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主题1;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第1、2题。基础知识由学生自主学习、落实。通过互动研讨、教师点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转入到下一主题。教授新课主题2:直面环境问题出示学案中“基础知识”主题2的答案;出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简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出示学案“问题探究”中第4题的答案。引导学生得出环境问题的形成和表现。自主学习P9294;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主题2;讨论并完成学案“问题探究”中第3题。讨论并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探究”第4题。引导学生用简图表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通过互动研讨,深刻领会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课堂小结提示:人类文明时期?相应人地关系思想?对应的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表现?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该怎么办?(用板书提纲逐一呈现上述内容)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再次观看视频地球在哭泣。通过回顾本课主干知识,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伏笔。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境意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前认为:本课知识的学习,情感大于知识;内化大于讲授。在实际教学中,两次让学生观看视频,以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内化。实效较好。在探究用简图表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所有学生均不能准确地完成。是否需要在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