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发言材料1.doc_第1页
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发言材料1.doc_第2页
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发言材料1.doc_第3页
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发言材料1.doc_第4页
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发言材料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发言材料之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文明水平中共临沂市委 临沂市人民政府(2011年5月 日)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把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突出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引导广大农民努力建设具有沂蒙特色的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五大”工程一是,全面推进乡村“五化”工程。把乡村“五化”作为基础性工程,因地制宜抓硬化、全面“除污”抓净化、立足“添彩”抓绿化、突出“规范”抓美化、尽力而为抓亮化。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连续两年列入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组织专题视察;同时,全面推进“三清四改一评选”活动。目前,全市78%的村完成了“五化”达标任务。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城乡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用基层干部的话讲就是,“路宽了、灯亮了,乡村与城区一样了”。二是,加快配套社区“三上”工程。顺应群众需求,实施农村社区气上楼、水治污、垃圾处理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实行天然气、沼气、秸秆气化多措并举,已铺设中压以上天然气管网1500公里,覆盖88个乡镇、2619个村庄,初步实现了县县通天然气的目标。采取净化池、沼气、人工湿地等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常态化。同时通过引进物业公司、组建保洁队等,建立垃圾处理市场化物业化长效机制。目前已建成和在建集中管理的农村社区35%完成了“三上”工程建设。三是,大力实施“路畅”工程。把铁路、公路沿线和河道沿岸的乡村作为重点,建设绿色生态长廊,99.1%的行政村通硬化路,99%的村通客车,3100公里路域环境得到优化,打造了“一路山水一路景,原生态融合新文明”的自然和谐新形象。在鲁苏边界以及与其他城市接壤的重点部位,大力开展“脏、乱、差、丑”整治,形成亮点,展现特色,让外来人员进入临沂境内眼前一亮、为之一振。四是,积极开展“蓝天碧水”工程。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把一澈清水、一片蓝天、一方净土保护好”的要求,加快实施“点源、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河流”四级递进式的治污模式,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25座,村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1%。2010年,获得淮河流域省市水污染防治考核总分第一名。五是,认真组织“文化景观”工程。以规范广告牌匾为重点,对乱涂乱画、乱贴野广告进行清理,努力消除视觉污染。2009年以来,全市拆除、整改门头牌匾8.9万块,清理落地灯箱8.7万个,粉刷墙面87万平方米。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家庭美德、思想道德教育,建成文化大院4419处、农家书屋3791个,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营造了美观、和谐、生态文明的环境。二、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四方”关系1、正确处理重点整治与全面推进的关系。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既突出整治干线公路、县乡公路两侧和省、市、县、乡间“五个结合部”的村庄,又实行全面推进、全域打造,将整治重点从乡镇驻地向农村延伸,从主干街道向背街小巷延伸,从地上向地下延伸,做到管理无死角、保洁无缝隙。既“戴花”,也“栽刺”,大力表彰先进典型,重点管理落后乡镇、村居。一场接着一场战役打,一个接着一个难点攻,真抓实干快推进,群众得实惠、干部赢威信。群众对环境综合整治的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9.6%以上。村干部普遍感觉,“打得很辛苦、胜得很愉快!”。2、正确处理政府奖补与多元投入的关系。积极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村里出一点、乡镇拿一点、受益群众担一点、各级政府补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的方法,突破资金“瓶颈”。市财政三年投入整治资金6500万元,各县区也拿出3.8亿元“以奖代补”,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鼓励社会各界帮扶支持,形成了多方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格局。近两年,全市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资金达到91.7亿元。3、正确处理突击治理与长效保洁的关系。坚持“突击治、规范建、长效管”,先把花钱最少的事做好,把最基本的事做好。在此基础上,推进城管执法重心向乡镇下移,健全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完善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实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构建“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网络。城区的垃圾集中处理已实现全覆盖,乡镇垃圾中转站完成定点布局,有1508个村居(社区)实施了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18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城管执法队伍,配备专兼职乡村保洁人员3.1万人,初步形成了“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人管事”的长效保洁新机制。4、正确处理党政主导与齐抓共管的关系。把整治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和推进主体,构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属地管理”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以大合唱形成大合力;同时,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共建共享、共享共建,打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的“人民战争”,取得了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的良好效果。三、统筹兼顾,注重做好“三个”结合第一,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的有效载体,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一区两带”生态建设布局,组织实施“十大生态工程”,建立“十大生态补偿机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镇、村、社区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农民富足、文明和谐”的生态文明乡村,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文明社区、村居284个。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加快城乡环境美、道德风尚美、社会和谐美的大美临沂建设。2010年在全国117个城市公共文明测评中,临沂市名列地级市第一名。第二,环境整治与农房改造和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着眼城美乡美一体发展,抓好农房改造、社区建设、“三上工程”、生态文明乡村四个节点,构建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通过改造空心村、合并弱小村、搬迁偏远村,加快农村社区“十百千”工程建设,尽早建成10个全国一流的精品社区、100个规范化社区、1000个以上农村社区,实现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目前已完成整村建设住房25.5万户,危房改造4.8万户;共规划农村社区1633个,已建成和在建的979个。第三,环境整治与“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抓住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加强节能减排,积极发展生态环保、高端高效产业,大力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倡导推广秸秆气化、秸秆还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