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两宋新格局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了解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内容;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2、通过学习北宋的建立,学会对比历史地图,得出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结论;通过学习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内容,尝试学会运用教材和资料,辩证地看待“重文轻武”国策的作用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内容,学会分类归纳史实的能力。3、通过学习北宋的建立,认同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积极意义;通过学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内容,初步明确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重点与难点1、重点: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经济重心南移。2、难点:“重文轻武”国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1宋初“重文轻武”国策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对两宋政治、军事影响巨大。由于中原地区战争频繁,从唐朝中期至南宋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重文轻武”国策和经济重心南移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故为本课重点。2“重文轻武”国策在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繁荣文化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造成了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争中军力不振,形成两宋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理解“重文轻武”国策作用与影响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五代十国政权更替。五代十国地图、辽、北宋时期疆域地图中北宋部分。地图册P26、27。 对比观看,阅读地图册中的“读图指南”,获取历史信息:1、 1.五代十国。2、 2.北宋疆域。3、 3.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指导学生对比阅读。运用两幅历史地图进行观察对比,给学生时空概念。使其认识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为两宋新格局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杯酒释兵权1北宋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像、陈桥驿遗址。教科书P103。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教科书P103小字。“杯酒释兵权”。教科书P103104。观看课本听老师讲故事”,思考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原因。 生动讲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武将权重,导致政权更替的概念。从而引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并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以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五代十国时期武将权重,导致政权不断更替的概念。上台讲述“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表达:1赵匡胤在处理大事时的谋略。2赞同这种做法。思考教师的问题,积极回答。联系故事,引发学生思考:1北宋建立后,类似事件还会发生吗?2赵匡胤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再次以故事形式讲述历史,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途径收集、分析和口头表达历史信息的能力。2实施“重文轻武”的国策宋人科举考试图。教科书P104。阅读课文,同桌议论,归纳“重文轻武”的史实。看图,从房屋建筑,人物行动,殿堂情景等中获取科举考试的信息,并且从信息中得出结论。师生边学边议,归纳出宋朝“重文轻武”的史实。1文人任政府高官。2文人主管中央军事。3文人做武将监军。4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在归纳到4时,以图片切入,结合宋朝科举制史实,得出宋朝科举制比唐朝完善的结论。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根据问题从课本中获取资料,归纳分类,分析前后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桌议论,生生互动,交流协作,要体现团队精神。3“重文轻武”国策的利与弊历史练习册第31页第二大题材料讨论:1、 上述材料是否可信,为什么?2、 朝廷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更多的文人进入仕途?3、 评价“重文轻武”政策带来的结果。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重文轻武”国策的利与弊,并引导学生归纳重文轻武国策带来的结果。通过材料描绘出宋初“重文轻武”的历史场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并引起学生新的思考。苏湖熟,天下足1经济重心南移唐时期疆域(741年)地图册P23五代十国。地图册P26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经济。地图册P29。观察地图,从政权更替中,明确中原地区战争频繁,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两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理解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答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两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得出经济重心因战争开始南移并于南宋完成南移的结论。提问: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苏湖熟,天下足2、手工业:南方手工业尤为繁荣(纺织业、造瓷业、造船业)。运用地图和经济作物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探究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明确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2农业发展教科书P105。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经济。地图册P29。在经济图上找到苏湖大致地区,讨论“苏湖熟,天下足”的含义。阅读课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两宋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重视水利建设。2增加垦田面积。3引进占城稻。引导学生明确,农业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也是当时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3手工业发展茶花图、珊瑚贴。教科书P106。了解纺织业、造纸业发展的情况,赞赏图的精美工艺,欣赏贴的竹纸与字法。帮助学生看图读贴,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品,并且从欣赏中引导学生了解宋朝纺织业,造纸业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纺织业、造纸业发展的情况与长足进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宋代楼船。各抒己见。教科书P107。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经济。地图册P29。1974年在泉州发现的宋朝海船残骸。教科书P107。想象图中三重楼的作用,辨别楼船的动力、武器装备。了解宋代船舶的先进技术和作用。从经济图中找到造船业、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了解宋代对外贸易的航船线路。观看海船残骸图。通过课件介绍宋代造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江西景德镇是造瓷业的中心,宋朝造船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大城市。讲述航运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从中获得巨额财政收入。帮助学生认识由于造船业和航运业的发展,两宋时期对外贸易交流的通道由汉唐以来的陆路交通为主转移到了海上,与宋代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多达50多个,宋人已经认识到水路在对外贸易中的主要作用,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中折射出宋朝对外交往有着长足的进步,为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创造有利的条件。课后反思没有安排好时间,导致最后一个知识点不能对同学详细解释。资料附录1 陈桥兵变陈桥现属河南省开封丘县管辖,位于开封东北225公里,五代时是一个驿站。959年,后周王朝皇帝周世宗柴死后,其子柴宗训继承王位,年仅7岁。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以镇定(河北正定县)、承王(北定县)二州名义,伪报辽和北汉联军南侵;后周朝廷不辨真假,于960年元旦,派赵匡胤率领大军出城,宿营于陈桥驿。第二天黎明,诸将士拥入赵匡胤的寝所,将黄袍披在其身上,跪拜呼万岁。赵匡胤与诸军相约,入城后不许抢掠,事定之后有重赏,然后赵匡胤率军返开封。由于事前早有安排,沿途没有遇到抵抗。大军入城后,后周王朝中的大臣,全部听命。初五日举行“受禅礼”,翰林承旨陶谷从袖中取出早就写好的禅位诏书示于全朝文武大臣,赵匡胤在属下及后周王朝的拥戴中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宋徽宗时,因陈桥驿是宋发祥之地,不宜再作驿站,才改为道观。明代为东岳庙,天顺三年(1459年)重修。现在庙前有古槐一株,树干苍老,据传为宋太祖系马槐。树下列清代所刻四碑,题“系马槐”,“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等,字体雄伟,刚健有力。 2宋代的科举宋初科举考试时发生了主考官舞弊事情,赵匡胤亲自主持了殿前复试。从此,殿试成为科举考试中最高级的考试。为了防止科举考试舞弊,宋初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官员子弟被录取,要另外派大臣进行复试。建立了锁院制度,考试期间,考官和外界隔离。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糊名,把考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起来,最早出现在唐代,用于吏部对官员的考试。糊名后,还能认识笔迹,于是又采取将考生考卷另行誊录的方法。考官批阅时,不仅不知道考生姓名,连笔迹也无法辨认了。3宋代农业的发展(1)两宋垦田面积不断扩大,976年,开垦耕田为290余万顷,到1085年,已为800余万顷,约增加了2.8倍。平原地区土地大多被开垦,在丘陵地区出现了大批梯田,“梯田”一词即源于宋代。长江下游还出现了大量圩田,农民在低洼的地区四周筑起坚固的圩岸,将河、湖的水隔开。圩岸上有门闸,旱天引水灌田,雨天闭闸防涝。(2)南方人口增加,以平江府(江苏苏州)为例:在1011年还只有66239户,经过70年时间,到1080年,已有199892户。(3)两宋注意兴修水利,北宋时期,在太湖流域修成了一个灌溉网。南宋在越州开辟了鉴湖,明州开凿了东钱湖,台州开挖了黄岩县的官河,在昆山、常熟以北引太湖入江海。兴修水利大大提高了农产量,“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也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4)由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宋初推广到江浙一带的,提高了产量。复种技术在两宋得到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长江以南稻米普遍分“早禾”、“晚禾”,闽广一带出现了双季稻。水稻在宋代已成为全国第一位的粮食作物,品种不下数十种。4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的造船业在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宋代已能制造出各种特定性能的船。有内河船和海船;有客船、漕船、渔船和战船等。宋代制造出多桨战船,长8丈3尺,阔2丈,用桨42支,吃水浅,战斗力很强。南宋后期的战船已经在外壳上包裹铁甲,用火器增强攻击力。最能代表宋代造船业水平的是远洋海船,巨型海船有双桅,船壁以3层板制成,并有密封隔水舱等,大大加强了船的远洋航海能力。宋代制瓷业发展到新的高峰,窑址分布遍及全国各地,瓷窑规模扩大,烧装、制作技术高度发展。南宋时,北方原著名的官窑、定窑、汝窑等都因战争的破坏和工匠的逃亡而衰落,南方的制瓷业却获得了技术力量和优良工艺。如景德镇的瓷器,质细、胎薄、造型秀丽,花纹多样,釉色明澈温润。浙江的龙泉窑此时形成了一种新的青瓷窑系,成为中国青瓷生产的主流。板书设计北宋建立(960年)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国策内容和影响两宋新格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训练设计书中自有黄金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劝学诗1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重视读书)2皇帝的这番言论体现了当时北宋的什么政策?(重文)3按照当时的制度,读书人怎样才能实现“有黄金屋”的梦想?(通过科举制)案例“杯酒释兵权”一、案例背景赵匡胤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的。在当时,还有许多武将有拥有重兵,威胁到中央政权。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将兵权,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赵匡胤重用文人,实施了“重文轻武”国策,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新格局。教师创设历史情景,组织学生参与编辑、演出历史短剧,提高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想象历史能力。同时,通过史料分析,提炼自己的观点,提高表达历史的能力。二、案例过程师:唐朝灭亡以后,中国进入又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是指山西和南方先后出现的十个政权。“五代”是指先后在中原地区出现的政权,即梁、唐、晋、汉、周。为了和前面的朝代加以区别,后人在每个朝代前加上一个“后”字。五代十国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五代十国各朝历时都很短,其特点是武将把握大权,不断发动兵变,夺权政权,更换朝代。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北宋的建立,赵匡胤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的。那么,北宋建立后,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师出示陈桥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驾驶车辆培训课件
- 医院停车场承包合同书4篇
- 设备安全培训科普内容课件
- 个人借款合同简易版样书4篇
- 外租车合同3篇
- 灯塔建竞赛试题及答案
- 海棠苏轼课件教学
- 数学口算竞赛试题及答案
- 关于房屋转让的合同3篇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卷包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 手术室VTE的预防和护理
- 易地移民搬迁政策课件
-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 陕旅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英语教案
- 海洋工程装备概述
-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课件
- 幼儿园玩具售后服务承诺及保证措施方案
- 2025年江苏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CJ/T 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
- 《智能机电系统设计与开发》课件 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与开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