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江水教案设计.doc_第1页
三峡江水教案设计.doc_第2页
三峡江水教案设计.doc_第3页
三峡江水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江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三峡的变化,领略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2、理解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3、学习领会本文精巧的结构技巧和辞约意丰的语言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绘景物的写作技巧。教学重点难点:1、 领会抓住特征描绘三峡景色的方法。2、 理解本文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1、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几幅瑰丽雄险的山水风光图。(播放长江三峡的画面)请同学回答一个问题,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地方?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现在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造物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那么历史上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随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2、介绍作者及课文出处:郦道元和水经注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历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为政素称严猛,得罪权豪,被遣至政局动荡不宁的陇西任关右大使,途中被人杀害。他一生好学,博览奇书,所著水经注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书,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由于郦道元酷爱自然,有意探寻祖国山川美景,通过实地考察体验,才写出了如此形象生动、富有生命力的文字。他的写景部分历来被文学史推为山水游记的首倡。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可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2、同学自读课文。要求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2、朗读。请五位同学分别朗读六个段落(第一位同学读1、2两段落),做比较。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然后点评。3、理清文章结构。全文仅150多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理清本文的结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学生可讨论)两岸夹水称之为峡,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征?作者写了三峡的哪几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看出?每个一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作者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有何用意?三、品读课文1、第一、二节交代了哪两件事?、概述巫峡的状貌,借助历史传说和相关资料交代了巫峡开凿的历史。、在描摹巫山山群绵延“百六十里”之广的地势特征的同时,交代了巫峡得名的缘由。2、分析第三节。学生概括三峡的地貌特征。找出有关语句研读。结合问题: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征?概括:雄奇险峻。本段字字扣住山,句句突出峰,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眼前这连绵不绝的群山,耸入云天的峰峦,雄奇险峻,苍天一线。这也更让我们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 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重、叠、隐、蔽”四字凸现三峡的山高、峰峻、谷深;“略”字极言山之多、峡之长;一个“岸”字巧妙的引水入峡,既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3、分析第四节。夏天景色的特点是“水流湍急”。从“夏水襄陵,没溯阻绝”一句可以看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用了比较的手法,更现其迅疾。结合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可见作者是按照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的顺序。夏天江水暴涨,春冬江水平静,秋天水枯谷空,顺次而下,入情入理。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哪首诗?朝发白帝城。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情万丈。4、分析第五节。这一段从色彩角度描写春冬景色之色调十分艳丽、柔和,如“素湍绿潭”。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泉流瀑布,飞溯其间”等。从不同的视角写,如“素湍绿潭”是从俯视的角度,“绝巘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作者面对此景直抒胸臆“良多趣味”。春冬的三峡真是无处不苍翠,流水尽飞泉。郦道元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相间、动静相生、俯仰生姿的画面。我们可以用“清荣峻茂”来概括春冬之景。5、分析第六节。深秋之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状景蓄情,忧伤凄凉。可用“肃杀凄清”来概括这节内容。结合问题:用渔歌作结的用意是什么?一方面,从诗的内容上看,融情于景,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从修辞角度来理解又有其作用,如果改写成一般的散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行舟至此,听猿声哀鸣,不觉涕泪沾裳”,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在行文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6、请学生总结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全文写景状物的特征。本文描绘了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壮美山河的热爱。概括:江山如画。特征: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景物。(以上选例)四、拓展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1、 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惰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2、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夏水襄陵”3、 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4、 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五、布置作业:1、两题中任选一题,注意要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景物。、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依据课文内容和课外有关材料,写篇400字左右的三峡风光图。、展开想象,根据三峡现状,写郦道元重游三峡。教学说明:在本篇教案的构思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文篇幅短小,仅在一课时之内完成教学。所以一方面落实文言字词,让学生学习领会本文精巧的结构技巧和辞约意丰的语言特点,感受此文写景的妙处;另一方面借助三大问题,使学生理解抓住景物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