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唐朝.doc_第1页
第十三章 唐朝.doc_第2页
第十三章 唐朝.doc_第3页
第十三章 唐朝.doc_第4页
第十三章 唐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唐朝第一节 唐朝前期的政治一、唐朝的建立1、晋阳起兵2、统一全国3、玄武门之变(626)二、唐太宗统治时期1、制度上的改革(1)唐初的官制改革(三省六部制在地方上,唐朝仍实行州、县二级制。唐太宗把全国分为十道。至唐玄宗时,又重新分全国为十五道。(2)府兵制度(3)唐律(4)科举制度唐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 明经考试的内容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 (5)修氏族志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生产恢复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比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世。三、武则天统治时期1、高宗统治时期(649683)649年5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唐高宗继位,改年号“永徽”。继续执行太宗时的一系列政策法令,在官制、经济、法律、国防上有一些建树。永徽中、后期,李治久病,皇后武则天占据了政治舞台的中心。2、武则天其人3、称帝前武则天执政(1)、政治上的准备上元元年(674),武则天建言十二事(2)用佛教经典为女主临朝作舆论准备 (3)、推行恐怖政策,鼓励告密,打击李唐宗室、朝臣。4、武周的政治特色(1)、恐怖政策的继续和结束(2)、打破常规、破格用人的措施5、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策措施(1)、打击关陇贵族: 659年(显庆四年),武则天通过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进一步打击士族。(2)、打破常规,破格用人。(3)、广开言路,注意纳谏。(4)、重视农业生产,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5)、重视文化建设。(6)、巩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四、唐玄宗统治时期1、玄宗继位前的宫廷斗争2、开元盛世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从713年起,用过开元 (713741年)、 天宝(742756年)两个年号。开元时期,在承袭贞观、武周以来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基础上,玄宗进一步进行整顿和改革,促使开元期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人口增加,物资丰富,文化繁荣,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因而被封建史家称之为开元盛世。第二节安史之乱一、天宝(742756)危机(1).统治阶级的腐朽(2).均田制、府兵制的瓦解和军事布局的改变军事布局的改变:723年(开元十一年)唐玄宗首先招募关中一带府兵和白丁组成“长从宿卫”,代替以往宿卫京师的府兵,后改称为“彍骑”。 737年又下令招募长守边镇的“长征健儿”,由国家供给衣粮,家属愿同去者拨给田地屋宅。士兵开始向职业军人演变。二、安史之乱的过程1、安禄山其人2、八年内乱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发兵15万,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庆绪所杀。九月,收复长安。 十月,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退守邺城。乾元元年(758)九月,郭子仪等九节度60万军围攻邺城,半年不克。乾元二年(759)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一战击溃九节度。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三、安史之乱的影响第三节唐后期的政治一、藩镇割据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原来只在边疆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在内地大量设立,并且一些节度使乘机扩充势力,在叛乱平定后仍长期保持半独立的状态。他们割据一方,被称为“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局面在唐肃宗后长期延续,开五代十国之局面。1、藩镇类型依据地理位置、藩镇与中央的关系,河朔型叛镇、中原防遏型、边境御边型、东南财源型。史朝义死后,唐廷招抚了其他叛将。分别授安史旧将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驻所魏州, 今河北大名。统今冀、鲁、豫接壤地区)、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 (驻所恒州,今河北正定。统今冀中、冀南地区)、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 (驻所幽州,今北京。统今冀东、冀北地区),史称“河朔三镇”。2、藩镇割据与反藩镇的斗争德宗时期 “四镇之乱”(781786),先后参加叛乱的有成德镇、魏博镇、淄青镇、山南东道(治襄阳)、卢龙镇、淮西镇。泾原兵变:783年,德宗抽调关内诸镇兵去平定叛乱,泾原镇兵哗变,攻进长安。淮西之乱:817年二、宦官专权 1、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制度基础:(1)宦官专兵: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设立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以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任,统率神策军。自此,宦官掌禁军成为定制。 (2)宦官参掌机要代宗永泰二年(766),设枢密使,由宦官担任。职掌本为在皇帝和宰相之间传递文书,因为接近皇帝,逐渐参预政事。2、宦官专权主要表现(1)掌握兵权。李辅国专掌禁军,开唐代宦官掌握禁军之恶例。但代宗以前宦官典领禁军尚未形成制度。(2)控制将相。(3)废立皇帝。李辅国拥立肃宗于灵武,开唐代宦官擅自废立皇帝之始。(4)宦官还在京城中实行 “宫市”,以为宫中购物为名,以极少钱帛强买人民货物,形同公开抢劫。3、南衙北司之争三、朋党之争1、士庶之争2、牛李党争牛李两党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选拔官员的途径。李党主张重门第,牛党主张重科举。其二,对待藩镇的态度。李党主张平叛,牛党主张姑息。牛李两党斗争始于宪宗元和三年(808)的制科考试,直至宣宗继位(848),前后长达40年之久。高潮是在文宗时期。四、唐朝的灭亡1、唐后期的中兴宪宗:元和中兴武宗:会昌灭佛宣宗:大中之治2、黄巢大起义唐末农民战争历时十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 江苏、浙江、 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陕西等十二省区,横扫半个中国。黄巢军大杀贵族官吏,隋唐以来为世家大族所看重的谱牒之书在战火中大部毁失,从而对魏晋以来支配政治和社会的门阀世族制度以毁灭性的摧毁,这对五代、宋以后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济上,农民军第一次提出了“均平”的口号。黄巢大起义打烂了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赖以维持的中央地方军政格局的平衡。起义虽然失败,但唐王朝也奄奄一息,只挣扎了二十余年就灭亡了。907年,朱全忠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史称后梁。唐灭亡。 第四节唐代的经济一、唐前期经济制度1、均田制2、租庸调3、 户籍制度二、均田制的破坏和地主田庄的发展三、唐后期的理财措施1、第五琦“榷盐法”758年,肃宗时,盐铁使第五琦实行“榷盐法”,实行盐专卖。2、刘晏理财(1)、以自由经营为原则的盐法改革(2)、以雇佣劳动为核心的漕运整治(3)、以稳定物价为目的的常平法3、两税法两税法的作用表现在:(1)、使唐中期以来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2)、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其以钱计税的规定具有刺激商品经济的意义。(3)、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唐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使人民负担有所减轻。(4)、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在中国封建赋税制度以人丁征税向以财产征税转化的历史趋势中,两税法是一重大变革。四、唐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五、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五节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一、唐代政策羁縻府州是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其小者为州,大者为都督府, 如东突厥故地之定襄、云中都督府,回纥之翰海都督府,奚、契丹之饶乐、松漠都督府等。这类府州在唐代先后共有八百五十六个。 开元、天宝以后,随着周边少数族势力的日益发展,羁縻府州逐渐不适时宜,以后为节度使体制所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