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用法.doc_第1页
文言实词用法.doc_第2页
文言实词用法.doc_第3页
文言实词用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文言实词考点内容: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客观题形式出现,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复习重点:掌握120个常用实词,一词多义现象,学会必要的实词推断方法教时安排:复习过程:一、导入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大多数文言实词具有对义性,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考试说明在这一考点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并且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类。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预测2010年,不论高考的结构模式如何变化,对这一点的考查仍将成为首选。为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中的含义”,二、需要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知识。 (一)注意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这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有很大区别。可见,如果不把握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就会因在理解上失误而答错题。 (二)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 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某一词语在此处可以理解为这个意义,而在彼处又需要结合不同的语境做其他意义来理解。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l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1.战则请从 跟随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攻伐3.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换取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士兵”(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 无物以相之本义为“辅助、辅佐”引申义 是“察看、仔细看”(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如: 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3.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如: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之意。2.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6.乃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7.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 (三)注意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和偏义复词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二. 古今异义的种类:1. 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2. 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 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 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颜色不少变 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4. 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5. 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 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方法。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6. 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7. 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愿为市鞍马 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三. 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四. 综合小练习: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不过:不超过,现为转折连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跟随而且,现在是承接连词。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运输、邮政等部门。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祖父:祖辈和父辈,现指父亲的父亲。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偏义复词,进入。 非常:不寻常,意外,现指很、极,程度副词。 属余作文以记之 作文:写文章,现指学生的写作练习(四)注意把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现象 (五)注意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三、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一)结合具体语境推断。词语具有多义性,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是唯一的。实践证明,把握语境,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的确是明确词义的好方法。试解释下文“廉”的含义 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 要解释“廉”的含义,需要整体把握上下文的语境:有人说郭的儿子要杀郭,皇帝要杀郭的儿子,皇后表示怀疑,皇帝经过“廉”之后,发现郭果然冤枉。在这个语境中,“廉”的含义,就可以明确为“调查”。 参考三维设计P198207练习题(二)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三)字音推断法 根据字音,可发现通假关系,利用通假关系,再联系上下文推断,有时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例12001年上海春招试题):“或至涂而反”( “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再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例2再如2004年湖北卷“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不通。 例3“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徇”与“殉”读音相同,“徇”是“殉”的通假字,“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四)字形推断法 汉字大部分为形声字,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可以从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冀得归家一觐父母:“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例陈涉世家中“适戍渔阳九百人”,“适”从“辶(辵)”,表行走之意。又如“振长策而驭宇内” 的“策”,从“竹”,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又如“不刊之论”“刊”从“刂(刀)”,与刀有关。 总结:(1)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句: 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2)用“ 王(玉) ”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例句:何故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 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3) 有牧人御众之才统治,治理 宰臣上炙而发绕之。烤肉 抚军亦厚赉成名。 奖赏(五)成语推断法 成语是前人留下来的保贵财富,成语中的许多字词带有古代汉语的本意,借助熟悉成语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实词含义,不失为良策。 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中“速”字,我们可联系成语“不速之客”,成语中“速”为“邀请”之意,由此我们可根据上下文推出文言中“速”为“邀请、招 致” “城之 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六)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我们根据这一规律,有时很容易推出实词的含义。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攘除奸凶.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追亡逐北(七)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这一点古今是相通的。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不少考生将其误译成“天下像管仲这样贤明的人不多”,其中关键是对“多”的解释有误差。我们不妨从语法角度来分析,从句法来看,“管仲之贤”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多”担当,可见“多”只能是动词, (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例如:(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