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古城探访记----名古屋城 标题 古城探访记----岸和田城.doc_第1页
标题 古城探访记----名古屋城 标题 古城探访记----岸和田城.doc_第2页
标题 古城探访记----名古屋城 标题 古城探访记----岸和田城.doc_第3页
标题 古城探访记----名古屋城 标题 古城探访记----岸和田城.doc_第4页
标题 古城探访记----名古屋城 标题 古城探访记----岸和田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城探訪記古城探訪記-名古屋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岸和田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姬路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長浜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岐阜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岡山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長沼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鳥取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白石城 TinyRain 2003.10.23 古城探訪記-二本松城 TinyRain 標 題: 古城探訪記-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又稱金鯱城、逢左城。在今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中區。此城屬于平城,其最大的 特徽是天守閣頂邊各有一只金鯱。金鯱雌雄各一只,各高約米,重約公 斤,并混鑄一定量的黃金,顯得互相對應,金光閃閃。 古時戰國,本無此城,它的前身就是那古野城,室町時代足利家族賜斯波家尾張為其領地 。年,日本暴發應仁之亂,斯波氏勢力迅速衰敗。最初今川氏為了制霸尾張,在 侵入尾張領地后,建一小城(柳丸)作為尾張進攻立足點,一門眾今川氏丰為其城主。 年,勝幡城主織田信秀帥軍奪取此城,后來信秀把此城賜予了長子織田信長,取名 “那古野”。一直以來,信長都以那古野城作為居城,直到年移居清州城。隨著 信長霸業逐步完成,那古野城也退出歷史使命,慢慢地被廢棄了。年關原合戰以 德川家康全面勝利告終,為備戰大坂,德川四男松平忠吉入主清州城。年忠吉死 去,九男義直成為尾張領主。由于清州城地勢低而狹小,易遭受水攻,不能作為一個萬全 的軍事要塞,所以新筑居城迫在眉睫。為此德川家康親自來到尾張國考察,決定在那古野 城廢址偏西,建筑新城。新城由藤堂高虎、小堀遠州與力設計,于年開始動工興 建。由于日本當時德川氏雖然握有天下大權,然太閣之子丰臣秀賴尚存。所以為了試探地 方大名的忠心,德川家康命令西國加藤清正、福島正則、池田輝政、黑田長政、淺野幸長 等近位大名幫助幕府修建新城。地方大名們不敢怠慢,紛紛出資、出工修建新城。由 于參加修建的人數眾多,財力也得到保障,新城進展很順利,于年完成,正式命名:名古?nbsp;莩恰?nbsp; 名古屋城巨大而且堅固,分正門、庭院、天守等。我找了一副圖,很詳細。大家自己看看 就明白了,我就不必多講了。 為了進一步發展,德川命令原戰國織田時代清州城百姓遷移名古屋城,在新城下重建城下 町。在德川一國一城的作用下,名古屋城可謂當時少數繁榮的城池。年又新增建 了本丸御殿,并請京都二條城官家代表畫院為其裝飾內室門、窗、屏風,盡顯高貴、奢侈 。后來當初義直居住、辦理政務的場所也被改建,改建成幕府將軍的宿舍,三代將軍德川 家光就曾經住宿于此。德川幕府年來,德川御三家筆頭尾張領主都以名古屋城為 居城而感到自豪。 年,當時日本明確指定了名古屋城天守、本丸御殿、門、櫓具為國寶。 年,太平洋戰爭中,名古屋受到空襲。城池某些部分遭到損壞。年日本 重新修建了名古屋,特別是天守。這樣,日本歷史名城“名古屋”基本恢復了原貌。標 題: 古城探訪記-岸和田城 岸和田城屬于平城。年,和田高家作為攝河泉守護楠木正成的守護代,前往岸赴 任。并在當地筑起了城,岸和田地名由此而來。高家所筑的城也一般被認為是岸和田城最 初之城,但與現在遺留的城是有差別的。實際建筑的城是現在的岸和田城東面約米 的照日山野田町。后來,室町幕府當權后城主也有所變動。一般來說, 年松浦肥前守擔當城主時,新建的城才是后來的岸和田城。 年,小出秀政正式出任岸和田城主。并于年開始修整城郭,構筑了岸和 田城近代以后的風貌。年構筑了天守閣,按照年繪制的岸和田城圖來看 ,岸和田城的天守和當時熊本城、松本城是一樣的。在畫中,明顯描繪出五層天守的圖樣 ,而非現在的三層。丰臣滅亡后,年松平康重從丹波筱山轉封岸和田,并對城下 町進行了一些整頓。在年,岡部宣勝入封后,岸和田城進行重大修整。以仿照伏 見城的櫓及城門移筑,裝載石垣。津田河沿岸的堤防也被重建,平地上筑的城堡城郭都被 大幅度重新修建。 年,岸和田城不幸被落雷(閃電)擊中,天守被完全燒毀。落雷事件后,殘存的 城堡中心部分外城的石垣和水濠也都在歷史的時間遷移中,慢慢地殘缺不全。 年,岸和田城殘存的石垣等物,被大阪府作為史跡而指定,加以保護。不過,年 天守被重新建筑起來,但只建筑了三層。歷史中的層天守之城(岸和田城)或許再也不 能重顯英姿。 岸和田城本丸全景 岸和田城還有一個別名,叫野豬伏山(大杆秤)城。所謂大杆秤,就是播撒種子耕地時候 的一種器具。從高空俯視來看,岸和田城中排成一排的城堡的中心部分和外城與其很相似 ,故得此別名。 雪化粧岸和田城 從已知的文獻來看,岸和田城最有特色的就是天守閣前的庭園。由重森三玲設計,根據室 町以前的城郭平面圖作為庭園的主圖。此設計是第一次如此嘗試。并且把赫赫有名的諸葛 孔明八陣圖作為庭園的主題,以大將為中心配置天地云龍虎鳥蛇的各陣勢。 另外,在庭園的假山景色布置中,以京都白川產的白砂堆積層包圍和歌山縣島產的綠色泥 岩石頭作為假山石,沙花紋描繪出海中蓬萊的獨特布景。 后記 平成年月日的日經新聞,從城址發現了大規模的武器工作室痕跡。大阪教育委員 會在本丸東面地域發掘調查,出土了大量風箱的羽口和大量的鐵。一般認為這是被用于刀 、槍的制作。 此次發掘出的歷史遺骸有從筑城的戰國時代末期到江戶時代初期用的東西,牆土等建筑物 火災的痕跡也被確認了。城郭中樞部大規模的武器制造的痕跡被確認新奇,貴重的資料。標 題: 古城探訪記-姬路城 姫路城屬于平山城。最早此城是如何建起,已經無法說清楚。不過,鐮倉末期( 年)播磨守護赤松則村在姫山建筑了砦,這可能是最早的姫路城原形。年,其子 貞范在播磨新建城池并移居。此后小寺,黑田分別入主赤松則村修建的砦。根據最近對于 黑田重隆父子的研究,發現黑田家在世紀時期曾重新筑過一城,于是,學朮界有了新 的看法,認為這才是姫路城的真正前身。年,黑田官兵衛成為城主,這引起了中 國之雄毛利的密切注意。但很快,戰國霸主織田氏侵入播磨國。作為織田方大將羽柴秀 吉接管了此城,并于年,建筑了三層天守的城池,作為進攻毛利氏的要塞。秀吉 取姫山、鷺山各一字,正式命名此城為:姫路城。 秀吉之后,木下家定成為姫路城主。但年,關原會戰之后,立有戰功的德川家康 的女婿池田輝政,受封播磨。并在受封后次年開始,歷經年完成五層七階的天守閣。現 護城河仍然存在。姫路城用白漆涂抹牆壁,故得別名白鷺城。用白漆的原因是為了防火。 姬路城不是石筑,而是木造。這與現存的日本城郭是一樣的,所以防火是非常重要的。不 僅僅是牆,從屋檐及至柱子,都用白漆涂抹。姬路城建立著在海拔米的姬山小山 頂峰,天守的高度是米,總海拔米。 根據日本古時的規矩,輝政死后應由長子利隆成為姫路城主,然利隆早亡,得到繼承權的 光政年僅歲。江戶幕府認為光政不適合擔當,轉封鳥取。年伊勢國本多忠政接 手姫路城。不久,忠政之子忠刻迎娶家康的孫女千姬,為此年,姫路城重新整修 、裝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專門為千姫改造的西丸,花費了十萬石。直至明治之前,姫路 城數次易主,分別有:松平、神原、酒井。 后記 年明治新政府,發布了全國各地廢城令。姫路城幸運的得以保存,然而姫路城并 非是新政府出于保護文化遺產的目的而保存,是作為陸軍省訓練士兵的場所,才幸運的遺 留下來。就這樣,姫路城在幸運的保留下來之后,又大不幸的遭到破壞,最后連天守都傾 斜快要倒塌。此時,陸軍省中村重遠大佐向日本當時政府強硬地表達了,保護天下名城 姫路城的愿望。年,終于得到日本當時政府的承諾,保護姫路城。在年 以后年間,姫路城終于得到修復。 年,世界遺產條約批准日本推荐的姬路城和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造物。翌年,姬 路城和法隆寺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標 題: 古城探訪記-長浜城 年,羽柴秀吉從小谷轉封到今浜城,在得到信長的准許后,改今浜城為長浜城。 今浜最初筑城始于室町幕府時代。由足利將軍家著名的謀將京極道譽的家臣今浜六郎左衛 門修筑,故得名今浜。此后,上坂氏作為守將入住此城。戰國時代,織田氏與淺井氏在近 江展開激斗。最終,織田信長獲勝。根據戰功,此前橫山城大活躍家臣秀吉,得以入封淺 井長政的舊領土(伊香東淺井坂田北近江三郡)小谷城。然小谷城在山中,地理位置 不夠理想。于是,秀吉考慮到戰略性要點(水陸路),開始著手今浜筑城。擴建了今浜, 就是此后的長浜城。 年,本能寺之變引起的清州會議上,秀吉把長浜城讓于柴田,由柴田勝家的外甥 勝丰受領北近江領地。但勝家與勝丰并不和睦,秀吉乘機于同年冬天收復長浜城。翌年 月,秀吉與勝家展開了決戰,長浜城在賤岳合戰中,作為丰臣秀吉的大本營而從此天下聞 名。秀吉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天下也隨之成為丰臣的天下。 年,山內一丰成為長浜城主,大約擔當了有年的時間。自從山內一丰轉封后, 長浜城就逐步開始荒廢。據說曾有湖北真宗門徒把長浜城當作集會場所使用。但最終石田 三成入封近江,成為佐和山城主,同時長浜城歸石田領地所有。 年德川家康的同父異母弟弟內藤重成入封長浜城,并對此城進行過大規模修整。 其子信正也做過長浜城主。但是年,德川幕府頒布了一國一城令。井伊直政之子 直勝成為近江領主,在伊賀,伊勢,尾張,美濃,飛彈,若狹,越前的七國十二大名幫助 下,新建居城彥根。長浜城歷史使命就此終結。廢城后,石垣櫓木材等被運送到彥根城 ,長濱城的原貌完全被毀。 現在的長浜城實際上是年開設的長浜城歷史博物館。為了響應長浜城市民的熱切 希望,博物館建成了天守閣的形狀。然而,由于缺乏當時足夠的資料、圖文,長浜城在也 不能恢復原貌了。 標 題: 古城探訪記-岐阜城 岐阜城位于海拔米的金華山頂,是日本戰國海拔高度最高的山城。從鐮倉時期算起 ,岐阜城已有年,它曾經昂首挺胸的眺望了動蕩的歷史! 年,鐮倉幕府政所執事,二階堂山城守行政為了幕府的軍事目的筑城。這里是東 海道和東山道交通的要點,沿著山麓流動的長良川形成了天然的要塞。行政以后,佐藤朝 光,伊賀光宗成為城主,而稻葉光資成為城主的時候,正式命名稻葉山城。 室町幕府時代,稻葉山城歸美濃守護土岐氏統治。其家臣齋藤利永作為守護代入住稻葉山 城,并長期居住。 美濃的蝮蛇齋藤道三 室町末期,長井新九郎作為一名賣油郎來到了美濃。此后,新九郎施展權朮之能,入稻葉 山城后,更名齋藤利政,并謀殺了土岐家老長井長弘,掌握美濃支配實權。而后,道三開 始經營稻葉山城,整頓了城下町井口,這也是稻葉山城別名井口的由來。為了進一步的野 望,齋藤驅逐了土岐氏,完成了美濃國的統一。 年,道三大幅度修筑稻葉山城。從此三層天守的稻葉山城成為天下有名的難攻不 落城,完全配得上作為戰國大名的居城。此后,道三把稻葉山城讓于義龍,隱居鷺山城。 但年,因繼嗣問題,道三與義龍短兵交戰,并被義龍所殺。一生威名顯赫,奸詐 鬼謀的齋藤道三最終也沒能逃脫戰國下克上的命運。 義龍是個短命鬼,年之后因病而亡,年僅歲的齋藤龍興繼承了家業。然而,龍興并 不是個治國之才,年,竹中半兵衛重治為了教訓齋藤龍興,夜襲稻葉山城,奇跡 般的僅帥十余人攻下了,信長曾年望城興嘆的稻葉山城。但后來竹中半兵衛還是把稻葉 山城歸還與齋藤龍興。 天下布武城織田信長 信長是齋藤道三的女婿,娶道三之女歸蝶(濃姬)。道三臨死前曾寫下遺囑,把美濃讓于 信長,讓信長為他報仇。信長曾經多年謀划奪取稻葉山城,但都沒有成功。隨著齋藤龍興 的無能,美濃三人眾陸續叛變到織田方,信長的機會來了。年,信長率軍進攻稻 葉山城,并在羽柴秀吉、蜂須賀小六的奇襲下,攻占了此城。隨后,信長移居稻葉山城。 為了表示信長天下布武的決心,把稻葉山城更名為:岐阜城。其意武都岐山、文都 曲阜。 年,基本完成霸業的信長移居琵琶湖畔安土城。長子信忠入主岐阜城。后來, 本能寺之變后,信忠討死,信長三男神戶信孝成為了岐阜城主。 信孝繼承信長的家業以失敗而告終,年信孝自殺。此后,年池田輝政、 年羽柴秀勝、年織田秀信相繼發生成為了岐阜城城主。 年,關原會戰中,織田秀信被東軍的福島正則攻破,投降。由于德川家康的命令 翌年廢城,拆除的筑木材搬運至加納城,戰國使命就此終結。隨著時間的遷移,在江戶時 代中,城郭漸漸地完全消失。 后記 年,天守初次被修筑過。但年,又糟火災燒毀。 年,天守又重新修筑。年,再次重新大修整,美麗的天守終于聳立在金 華山頂。 標 題: 古城探訪記岡山城 古城岡山位于現在的岡山縣首府岡山市市區,現在的天守是重建之后做觀光用的。原來的 城池在明治維新之后遭到了比較嚴重的破壞,并且在昭和20年中的一場戰亂中天守也被燒 毀了。 據備前軍記記載,南北朝時候的正平年間(13461370)南朝的一名叫做上神太郎兵尉 高直的和氏武將因功被封到這里,并且在岡山一帶筑建城池,當時被稱為石山城。這大概 是有關岡山城(石山城)的最早文獻記錄。在那之后的大約一百五十年的時間里,沒有關 于它的明確記錄。一直到大永年間(15211528),侍奉于金川城(建部町)主松田氏的金 光備前入城后才重新有了記載。據這些記載推定,那時的石山城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金 光備前的兒子與次郎宗高也繼承了父親繼續服侍松田氏,一直到元龜元年(1570),當時 正在極力擴張勢力的沼城城主宇喜多直家滅亡松田家為止。直家在奪取松田城之后,立即 把它作為自己的居城,并且命令戸川、馬場兩氏著手對撐持進行大規模的修復和改造,把 當時石山城附近的岡山社、今村宮、岡山寺、蓮昌寺、等神社和寺院都向外遷移,把城的 規模擴張到了它們的舊址上。3年之后的天正元年(1573)直家正式移居石山城,把它作為 進軍備前的據點。不過當時直家所筑的石山城,也并不是現在我們現在所說的岡山城,它 的遺跡早就被后來的岡山城埋沒了。以至于它的具體狀況現在完全推測不出。但是從后來 的岡山城二本丸內部的池田家祖廟(現在:榊原病院)以及本丸到西之丸石山門的東西距 離可以推斷,后來的岡山城比直家所筑的城池在規模上應該要大一些。不過直家筑城的時候還?nbsp;揮惺系拈只蜷置擰約笆樵旱冉錚頁侵芪奈浼翌腩祟揮蟹只 簿褪撬黨竅罵姑揮行緯傘奔以諂蕉旃詈險澆崾螅疾鴣傻氖匠牽 誥芍飛險降淖攀紙旖萊槍簿褪竅衷謁銜母隕匠恰煺?年(1581)、石 山城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直家還沒有筑好新城就去世了,他的繼承者秀家以8歲的幼齡接替家督的位子,并且受到了 羽柴(之后丰臣)秀吉的寵愛,在他的庇護之下出兵參加了丰臣秀吉天下統一的諸次合戰 ,最終成為了57萬石余領的強勢大名。這時候,父親所未完成的岡山城作為居城對于一個 強勢大名來說已經顯得太狹窄、而且構造也老。而且對于一個57萬石大名的主城,先前所 沒有的城下町等設施配備的必要也愈加緊迫。于是在秀吉統一日本戰爭告一段落的天正18 年(1590),秀家開始著手筑新城與城下町。 筑城的計划是在丰臣秀吉的知道之下進行的,在原來的石山城二本丸內西之丸附近、新城 堡(直家所筑)本丸東邊的岡山構筑本丸的天守閣。因此,秀家所筑建的城池和與之配備 的城下町也就被人們稱為“岡山”。新城的本丸、二之丸內郭以及西之丸全部以石垣建造 ,并且從西南側開始挖掘城壕,在南側二之丸外筑建了重臣的屋敷。東端的本丸完全以梯 郭式的平山城建造。可是,這樣的建筑配置造成了本丸東側的防御偏弱,于是又從大致北 方2公里的旭川引水使東邊形成了天然的城壕,來加強城池的防御力。經過8年的工期,直 到慶長2年(1579),天守閣才大致竣工。在筑城的同時秀家也開始整備城下町,在二之丸 西南側設町屋。由于父親直家所筑建的石山城南邊正沿著山陽道(西國街道),交通十分便 利,于是備前國內有實力的商人開始在這里聚集,逐漸形成了一些繁華的街市。后來,秀 家因為在關原合戰戰敗,被流放到八丈島離開了岡山城,不過岡山城下町依然作為備前國 治理的中心地繼續發展。 關原合戰之后,岡山城的領主變成小早川秀秋,他在僅有的1年零10個月短短的時間中積極 的對城下町做了大規模的改造。其中規模較大的工程是,中部護城河(當時外層護城河)外 部的城下町擴張到了外層護城河。這次改造動員了許多領民與家臣,僅用了20天就完成了 外層護城河的挖掘。另外,秀秋還增建了本丸的中段,并且還在二之丸增設了石山門。接 著一城之主變成了只有5歲的池田忠繼,他的兄長利隆以備前監國的身份管理備前國事。利 隆繼續擴建岡山城,現在所殘留的西之丸的西手櫓就是他筑建的。元和元年(1615),池田 忠繼死后,繼任城主的弟弟忠雄繼續擴建城池,先后修復了二本丸的大手門、高麗門以及 右側的櫓門。把本丸中段大幅度向北側擴張,增設了廊下門、月見櫓等設施,并且建筑了 書院。這之后,岡山城基本上沒有再次被大規模的增加改建。忠雄時代的成果一直保留到 了明治維新時代。 岡山城本身的改建雖然終止了,不過備前國池田家時代的岡山城附近修筑的后樂園則被譽 為日本三名園之一。池田繩索從貞享4年(1687)開始用了14年的時間營造林泉回游式的大 名庭園,它與岡山城的本丸隔僅著旭川,江戶時代被稱為“御后園”、“御茶屋”。后來 的番主又屢次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改建、擴建。一直到明治4年(1871)開始作為公園對外開 放,改稱“后樂園”。明治17年(1884)正式成為岡山縣所管轄的公園。 明治2年版級奉還的舊番主池田章政出任岡山藩知事,岡山城則改歸兵部省管轄。在明治時 期,古代的城池已經失去了以前的作用,大部分的櫓、門等建筑物都被拆除了。明治15年 (1882)岡山城只剩下了天守閣、石山門、月見櫓、西之丸以及西手櫓等建筑。后來到了 昭和初期,由于現代城市的建設,除了本丸之外的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拆除,擁有五重城壕 的巨大城郭就這樣失去了它往日的威容。明治23年(1890)岡山城改歸陸軍省管轄,舊藩 主池田章政去世之后,池田家把本丸提供給政府作為縣立第一中學使用,一直到昭和年間 ,殘留的天守閣等4棟建筑物才依次被指定為國寶級建筑。不幸的是在不久之后的昭和20年 (1945)6月29日美國空軍的岡山大空襲之中,所剩的建筑物也全部毀壞,一代名城岡山正 式的結束了它長達400多年的生涯。 后記:戰后的昭和35年(1960年),岡山縣成立岡山城再建期成同盟會,岡山城的重建被 提上日程。之后于昭和39年(1964)正式動工,2年后的昭和41年11月竣工。標 題: 古城探訪記長沼城 長沼城,位于現在的福島縣長沼町,是沿古代街道筑建在會津至堂峙和須賀川交界的要沖 地帶的平山城。根據遺留下來的古圖上面所畫的城池構造,早期長沼城的結構、規模等都 與豬苗代城頗為相似。之后,在蒲生秀行代替上杉景勝改封若松入長沼城的時候,曾經對 城池作過大規模的改建。那以后,才有了被人們稱為“長沼北古館(中館)”、“長沼南 古館(外端館)”等大規模的近代城池。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早在中世(南北朝之后), 長沼城就已經是“兩館并立”了。不過現在其真實性已經不可考証。 歷史上關于長沼城最早的有關記錄是在鐮倉時代,據傳為下野小山氏的分支長沼氏所筑。 長沼氏的始祖是小山朝政(11551238 )的弟弟,同樣作為鐮倉御家人的長沼宗政(116 21240),他的姓氏就是以本處地下野國的長沼庄(現在櫪木縣二宮町)來命名的。宗政 曾因功先后被鐮倉幕府授予下野國御廚別當職,攝津、淡路國守護職,路奧、武藏、美濃 、美作、備后地頭職等。這以后,長沼一族一直作為下野國的豪族,并且筑建了以自己姓 氏命名的長沼城。直到南北朝的觀應3(1352)年,總領長沼秀直被轉封路奧國,長沼一族 從此離開下野國。由于早在正和3(1314)年,長沼宗實(長沼宗秀的庶子,秀行的弟弟) 曾被贈與地頭職移居會津長江庄(會津田島町),所以也有一種傳聞是那時長沼一族就離 開了原來的本處地,不過這應該是誤傳。長沼城的近代城郭應該是在應永年間筑建,之后 在天文10(1514)年和天文14年又先后被蘆名盛舜、新國賴基等人擴建。移居會津 南山長 江庄的長沼氏庶流曾經一度從屬蘆名氏,蘆名氏滅亡之后,又轉仕伊達氏,一直到伊達政 宗移封仙台之后才離開會津。 長沼城首次被記載在歷史事件中是在永祿8年(1565)蘆名氏的長沼城攻略。那時長沼城、 須賀川城為二階堂盛義的領地,城代須田氏在蘆名氏的攻城戰中戰死,守兵也多數陣亡。 永祿9年,二階堂盛義投降,長沼城成為蘆名氏家臣新國上總介貞通的居城,自此長沼城作 為蘆名氏的支城曾經才天正4(1576)年抵抗了佐竹田村聯軍的攻擊。 天正17年6月,蘆名氏滅亡后,長沼城代新國貞通投降伊達政宗。還有一種說法是伊達政宗 用火炮攻打長沼城,落城后新國貞通才投降。天正18年丰臣秀吉降伏小田原北條氏之后, 把長沼城轉封蒲生氏鄉,蒲生氏鄉先后任命蒲生鄉安、蒲生鄉貞為城代。文祿4(1595)年 蒲生氏鄉死,養子秀行繼任家督。丰臣秀吉命淺野長政、幸長父子改建蒲生領內城郭,7座 城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慶長3(1598)年1月,蒲生秀行代替上杉景勝被移封若松之后,任命鳥(有誤)津淡路守 忠直為城代。慶長5年,德川家康上杉攻略中命令對原上杉配下的城池進行改建,長沼城才 以它的最終狀態展現在世人面前。關原合戰之后,上杉景勝被逐出會津,蒲生秀行再度被 封到若松之后,又任命蒲生鄉治為城代。直到元和年間一國一城令頒布之后,長沼城被拆 除,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后記:長沼城概況:長沼城本丸在標高367。8米的山頂,周圍有郭,東北方向為正門。蒲 生氏鄉修筑了北邊的半坂門,并在城下挖掘了三道壕溝.標 題: 古城探訪記鳥取城 鳥取城位于現鳥取市北部,是依傍久松山(海拔263米)山坡而建的一座平山城。戰國時期 在宮部繼潤、池田長吉等人的建設下而具有了一定的規模。 關于鳥取城的筑城原因,有兩種說法。較為通行的說法是天文14年(1545)2月,居住 在湖山池邊的布施天神山城(現鳥取市)的因幡國守護山名誠通(?-1548)為防止鄰國但 馬國守護山名祐丰(?-1580)的侵犯而開始在久松山建造諸砦。與此相反,另一種說法卻 說鳥取城最初是山名祐丰建立在久松山前線基地,天文14年被山名誠通奪取。 天文17年,布施天神山城遭到奇襲,山名誠通戰死。誠通的遺子十分年幼,因此因幡山 名氏的宿老們決定與山名祐丰的弟弟山名丰定講和。而此時武田高信趁機奪取鳥取城,并 不斷壓制因幡山名氏,誠通之子丰成、丰次以及丰定之子丰數均在與高信的戰斗中戰死。 元龜2年(1571),因幡山名氏的繼任者山名丰國(1548-1626,丰數之弟)于但馬國阿勢 井(兵庫縣浜坂町)大破武田軍,次年又和被毛利滅亡的尼子家遺臣山中鹿之助幸盛(? -1578)聯合再度打敗高信。天正元年(1573)丰國進入鳥取城并將它作為因幡守護的本城 。 作為武將,丰國的能力是不錯的(在大阪冬之陣中,德川家康曾向丰國征求過意見) ,但是作為政治家,丰國卻欠缺人望。在東有織田,西有毛利的局勢下,因幡國國人的不 安定情緒日益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山名氏決定舍棄尼子家,轉而投向毛利家,天正3年, 但馬山名氏與毛利結盟。此后毛利家庇護了室町幕府15代將軍足利義昭,而尼子勢則與羽 柴秀吉結盟,并占據播磨國上月城以抵抗毛利家。由于播磨三木城的別所長治突然謀反, 自顧不暇的秀吉無法及時援助上月城,以至天正6年7月,上月城陷落,尼子久勝自殺,鹿 之助被俘,并在護送途中于備中被殺。另一方面,山名丰國為奪取因幡國的統治權,于天 正7年6月暗殺了他的死敵武田高信。 天正8年正月,三木城陷落,已后顧無憂的秀吉以電光火石之勢迅速壓制了但馬國,但馬 守護山名祐丰、山名氏政父子的居城出石城被攻破,但馬山名氏滅亡。接著秀吉開始向因 幡進攻,相繼攻破了若櫻城(鳥取縣若櫻町)、鹿野城(鳥取縣鹿野町),并包圍了鳥取 城。在秀吉的懷柔政策下,丰國決定開城投降,但家老森下道譽和中村春續對他的決定非 常不滿,他們追放了丰國并向毛利家求援,毛利家大將吉川元春派遣吉川經家進入鳥取城 以抵抗秀吉軍。 山名丰國精通和歌、連歌、茶湯及將棋,在被家臣追放后,他作為御伽眾先后侍奉于秀 吉、家康和秀忠,并被賜予但馬6700石的領地。丰國的子孫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時期,明 治元年(1868)年山名氏被列為諸侯。 吉川經家(1547-1581)是石見國福光城(島根縣溫泉津町)城主吉川經安的嫡子。天正 9年3月18日,他率領部下400人進入鳥取城,并在支城丸山城、雁金城部兵迎擊秀吉軍。7 月,秀吉2萬大軍將鳥取城包圍。由于秀吉在前一年已將因幡國的糧食全部買走,造成了鳥 取城內兵糧嚴重不足,而毛利軍也無法對鳥取城進行補給,鳥取城成了人間地獄,每天都 有不計其數的人餓死。同三木城的“干殺”一樣,對鳥取城的“渴殺”也成為了秀吉攻城 戰的經典戰例。在此種不利的情況下,經家無奈同意了秀吉的講和條件,于10月25日開城 投降,并一人承擔了抵抗秀吉軍的責任而切腹自殺。 因幡平定后,秀吉任命宮部繼潤(善祥坊,1528?-1599)為鳥取城城主,領有因幡國5 萬石。繼潤是近江淺井郡人(另有一說是坂田郡),最初是一個和尚,由于喜愛兵書而還 俗,入仕淺井家。元龜2年,淺井家被織田信長所滅,繼潤也降伏于信長,并成為秀吉的部 下。繼潤時代的鳥取城,在久松山山腰處的增建了城塞(西坂”松之丸”,中坂,東坂的 各砦)。慶長元年(1596)繼潤將家督之位讓給了宮部長熙,他自己則作為秀吉的奉行眾 繼續活動,于慶長4年3月死去。 慶長元年,宮部長熙(?-1634,宮部繼潤之子,也有一說是養子)繼任鳥取城城主,領 有但馬因幡兩國12萬石。慶長5年,關原合戰爆發,長熙參加了西軍,因此遭到了因幡鹿野 城城主龜井矩和但馬竹田城城主赤松廣秀的攻擊,并被他們放火燒城。戰后,德川家康將 因幡國內參加西軍的諸大名包括鳥取城的宮部長熙,若櫻鬼城的木下重堅(原名荒木兵 太夫,是荒木村重的家臣,村重謀反失敗后侍奉于秀吉,并賜姓木下,封于若櫻2萬石), 浦富桐山城的桓屋恆總(桓屋氏原是但馬山名氏的重臣,秀吉平定但馬后,恆總的父親光 成成為秀吉的部下,并被賜與桐山城1萬石)等人的領地沒收,而將包括鳥取城的西因幡6 萬石給了池田長吉,若櫻鬼城2萬5千石給了山崎家盛,而龜井矩則領有鹿野城3萬8千石 。赤松廣秀卻因為龜井矩將火燒鳥取城的責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而被迫切腹,室町幕府的 名門赤松氏就此滅亡。 池田長吉(1570-1614)是織田信長乳兄弟池田恆興(1536-1584)的三子,也是秀吉 的養子。關原合戰中因殺死西軍的長束正家而立下戰功,戰后被轉封到鳥取。入主鳥取城 后,長吉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使它有了城下町。而長吉的哥哥池田輝政(1564-161 3)是姬路城城主,現存的姬路城即輝政所建,池田兄弟二人均成為了當時的筑城名家。慶 長19年9月,長吉病逝,嫡子長幸(1593-1682)繼任家督。元和2年(1616)姬路城城主池 田利隆(池田輝政之子)死去,繼任者是他年僅8歲的兒子新太郎光政。幕府以光政年幼, 無法治理播磨為由,將他轉封到了鳥取,領有因幡、伯耆32萬石,而長幸則被轉封到了備 中松山藩,領有6萬2千石。 池田光政(1606-1682)在當時是可以和水戶藩主德川光圀(1628-1700),會津藩主保 科正之(1611-1672)相提并論的明主。但是在他做鳥取藩主的時候,還很年幼,家中的政 務是由家老們合議決定的,他們對鳥取城的城下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后來的鳥取市街道 便是由當時發展起來的。 寬永9年(1632),岡山城城主池田忠雄(1602-1632,輝政的三子)病死,他3歲的幼 子光仲(1630-1693)繼任家督。由于忠雄喜好男色,造成了他死后家中一片混亂,老臣們 不斷出奔。忠雄是家康的外孫,因此幕府決定將光仲的領地與池田光政互換,以結束岡山 池田家的混亂局面,因此光仲被移封到了鳥取城。此后,光仲的子孫一直作為鳥取藩主直 至幕末。 近世的鳥取城是從池田長吉一代開始進行大的擴建,池田光政、光仲基本上是在長吉的 基礎上繼續建設。鳥取城大體分為山上丸和山下丸,山上丸即本丸,山下丸包括天球丸, 二丸,三丸和右膳丸。山上丸最初有三層,長吉進行二層改建時天守就已經存在,可能是 山名丰國將布施天神山城的天守移筑至此,也可能是宮部氏所建。由于冬天天守內十分寒 冷,長吉將三層天守改建成了二層天守。元祿5年(1692)天守被閃電擊中而燒毀,于是在 遺址處重建了具有兩個付櫓的復合式天守。 山下丸也曾多次被改建,弘化2年建造了右膳丸。二丸內有角櫓,御三楷櫓,走櫓,稜櫓 ,多聞櫓,其中御三楷櫓自山上丸的天守被燒毀后就成了鳥取城的象征。三丸內是藩主的 居所和走櫓,走櫓是作為政廳使用的。山下丸中最高的是天球丸,當初池田恆興的女兒天 球院寄居在弟弟長吉處,長吉為她單獨建造了一個居所,即天球丸。三楷櫓往大手道方向 ,右側是青木馬場,左側是內馬場。從北御門到二丸的道路上,原是家臣的房屋,在這些 房屋被搬到城外后則被建成了米倉。 享保5年(1720)鳥取城被大火完全燒毀(石黑火事),三丸、二丸和御三楷櫓又再次 被重建,而二丸御殿直到弘化2年才被重建。 明治12年(1845),鳥取城被陸軍省徹底廢城。現在只有二丸御殿保存了下來,三丸成 為了鳥取西高校,而在馬場,米倉的遺址上則建立了鳥取縣立博物館。標 題: 古城探訪記白石城 白石城即現今日本宮城縣白石市,它的筑城時期已經不得而知,只知道在后三年之役(10 83-1087)中,為源義家立有戰功的刈田氏開始將此城作為居城。刈田氏第六代家督秀長以 城名為姓,改姓白石。南北朝時期,第十代家督宗嗣跟隨伊達行朝從屬于南朝,從此白石 氏作為伊達家的家臣活躍在各場戰役中。二十代家督便是伊達政宗麾下的名將白石宗實, 曾跟隨著政宗屢立戰功。天正14年(1586),宗實被轉封到了安達郡塩松(現今福島縣) ,天正19年又被封到水沢,領有1萬5千石,并收伊達植宗之孫宗直為養子。宗直于慶長10 年(1605)被封于登米,元和2年恢復本姓伊達。白石氏后屋代景賴曾入居白石城。 秀吉統一日本后,伊達政宗被轉封到了原大崎家和葛西家的領地,黑川城(若松城) 成為了蒲生氏鄉的領地,氏鄉的部下蒲生鄉成成為了白石城城主。作為織丰系城郭建筑的 中心人物,氏鄉對若松城及白石城進行了改建,并將黑川城改名為若松城,白石城改名為 益岡城,現今我們所見到的若松城、白石城基本上就是當時所建的樣貌。 氏鄉死后,氏鄉之子秀行于慶長3年(1598)年轉封至宇都宮,而越后春日山城的上山 景勝被轉封到若松城,他的部將甘糟清長入主白石城,并將城名改回為白石。但“益岡” 作為白石城的別名被保留了下來,現在白石城址公園也被稱為“益岡公園”。慶長5年,關 原合戰爆發,支持家康的伊達軍攻破了白石城。戰后,上山景勝被轉封到了米沢,白石城 再次成為伊達家的領地并被石川昭光占據。慶長7年,伊達政宗的重臣片倉景綱(1557-16 15)被封為白石城城主,當時在日本,自德川幕府頒布一國一城令后,只有仙台藩有仙台 與白石兩座城。此后,片倉家11代一直統治著白石城,直至明治維新。 片倉景綱同母異父的姐姐喜多是伊達政宗的乳母,因此景綱得以成為政宗的近侍,作 為政宗的重臣,景綱在軍事、外交、內政等多方面都十分活躍,連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也 非常欣賞他的才能。景綱的繼任者重長(1584-1659)、景長(1630-1681)繼續輔佐著伊 達家。重長曾一度經庇護過真田幸村一族,后來幸村的女兒(泰春院)嫁重長為妻。政宗 妻子愛姬(陽德院)的本家田村家沒落后,最后的當主田村宗顯也隱居在白石,由以上兩 件事可以看出,當時重長的德行是非常有名的。 白石城位于白石盆地的北角,兩側均是丘陵,出路狹窄,它的北面是白石川,在城內 可以很好的監視那里的陸運、水運。白石城是一座平山城,建在80米不到的小丘陵上,分 為本丸、二丸和三丸。以本丸為中心,周圍分別配有二丸,西曲輪,沼丸,中丸,南丸, 異曲輪,帶曲輪,廄曲輪,三丸和外曲輪,本丸是用石牆建造。天守閣有三層:三層的“ 大櫓”、二層的“辰巳櫓”和“未申櫓”以及本丸御殿。據資料顯示,白石城的規模比山 內家24萬石的高知城和伊達家10萬石的宇和島城均要大,當年蒲生氏鄉被封到若松后就是 以白石城為據點來抑制北邊的伊達家。歷史上白石城曾多次遭受災害的破壞,文政2年(1 819)城內失火,本丸被燒毀,文政12年又被重建。 明治7年(1870),白石城被徹底廢棄明治33年日本政府曾決定在白石城遺址出建立益岡 公園,但于1988年又決定開始重建城樓,1995年3月本丸石牆、大櫓和大手門基本上建設完 畢。城內的“白石城歷史探訪博物館”有著對白石城歷史的詳細介紹。標 題: 古城探訪記-二本松城 二本松城是由畠山滿泰于應永21年(1414)所建(另有一說建于嘉吉年間14411443)。 滿泰的祖父國氏是奧州管領,南北朝初期,他和吉良貞家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