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后 的 常 春 藤 叶.doc_第1页
最 后 的 常 春 藤 叶.doc_第2页
最 后 的 常 春 藤 叶.doc_第3页
最 后 的 常 春 藤 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 后 的 常 春 藤 叶 教 案课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亨利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2、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3、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重点难点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教学设想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是“人我之间”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其中的第一篇。单元编写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除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和能力外,理解友谊的重要性,领会人间真情的价值。依据二期课改精神,积极贯彻新教材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把握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重视友情的意识,培养他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多媒体。问题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1、我所了解的欧亨利(通过图书馆或上网了解欧.亨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小说的风格,尤其可以通过他的其他短篇小说的比较阅读来加深对文章风格及其主旨的理解。200字左右)2、复述故事情节。3、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蹑手蹑脚纳闷邪恶 教 学 过 程步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语以一片树叶导入:展示一片绿叶,很普通,但是关键时刻它却能够给人生的希望。是什么树叶有如此魅力呢?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兴趣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补充资料三、整体感知:四、深入研读文本五、总结六、作业1、作家、作品简介: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1、请学生复述情节,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3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4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整个故事发生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在四天里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1、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和琼珊有何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是她精神的支点。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2、 这最后一片叶子是老画家贝尔曼画上去的,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3、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底下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2)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3)“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明确: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描写人物的方法1、 肖像描写2、 细节描写3、 语言描写4、 侧面描写思考: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读自己的预习笔记,参看大屏幕。学生读文,概括复述,学生读文本,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