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doc_第1页
《兰亭集序》教案.doc_第2页
《兰亭集序》教案.doc_第3页
《兰亭集序》教案.doc_第4页
《兰亭集序》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备注教学目的:1.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结合,却已散为主的特色;3. 背诵全文,掌握文中具有多义性的词。教学重点:1. 了解集会上产生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脉络2. 背诵全文。教学难点:对于文章中多义词的掌握。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 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现在我们将正式进入兰亭集序这篇文章。 二、作者与文章简介: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一作321年,卒于公元361年,一作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 、临河序、 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三、阅读:老师先给大家通读一遍;然后学生自己自由阅读注意字词的读音、意思和词类活用等。文中文言现象古今异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3.是日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判断 4.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表凭借,用来。;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 8.向之所欣 古义:过去,从前。今义:对着 9.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 修辞:互文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句式a) 判断句 修禊事也 死生亦大矣 其致一也 b) 倒装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死生亦大矣, 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使奔驰, 动词的使动用法。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一词多义(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通假字:趣舍万殊 “趣”通“取”, 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成语: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游目骋怀 四、知识总结:让同学们自己对所讲的东西进行总结,下节检查。 五布置作业: 在课后对文章进行背诵,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板书:古今异义词:以为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是 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判断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所以 :古义: 表凭借,用来。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 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怀: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 向 :古义:过去,从前。今义:对着 斯: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 一词多义:通假字: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结合,却已散为主的特色;3.背诵全文。教学重点:3. 了解集会上产生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脉络4. 背诵全文。教学难点:对于文章中作者情感的认识感受。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过野炊或者野外烧烤的经历?大家在一起玩是非常开心的。有没有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那种活动的心情?回答有,则大家交流,“大家说得很好,那今天我们学习兰亭集序,去感受古人野炊的景象”。回答没有,“大家都没有经历过,那我们就从今天所要讲的课文中来感受一下吧”。二、大家齐读一遍,后逐句翻译 三、文章赏析:1、先请同学读第一段,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 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出示流觞曲水图片,伴白: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俯。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2、请同学读第二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 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况修短随化,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3、请同学读第三段,找出表达其情况的词:悲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悲?悲什么? 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四、全班全文朗读。五、小结全文: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六、同门们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和总结: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学生甲: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学生乙:七、布置作业 看着兰亭集序书法练习交一篇作业并背诵课文。板书:1.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 2.痛 3.悲附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