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园植物名整理.doc_第1页
1药园植物名整理.doc_第2页
1药园植物名整理.doc_第3页
1药园植物名整理.doc_第4页
1药园植物名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蕨【别 名】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来源】为肾蕨科植物肾蕨的叶或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平。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苦,无毒。”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辛,无毒。”泉州本草:“味甘辛,性平而涩,无毒。”泉州本草:“入肝、肾、胃、小肠经。”【主治】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磨盘草别 名:金花草、唐挡草,耳响草,帽笼子、磨笼子,磨盆草,印度苘麻,牛响草,白麻来 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的全草。性味功效:味甘,性平,无毒。清热,利湿,开窍,活血。应 用: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艾叶别 名:艾、艾蒿、家艾来 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性味功效:辛、苦,温;有小毒。应 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菝葜别 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来 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的根状茎。其叶也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用盐水浸泡数小时后蒸熟,晒干。夏季采叶,晒干。性味功效:甘、酸,平。应 用: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根状茎: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糖尿病,乳糜尿,白带,癌症;叶:外用治痈疖疔疮,烫伤。白背叶 别 名: 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来 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以根及叶性味功效:微苦、涩,平。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消炎止血。应 用: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妊娠水肿。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白饭团别 名:鱼眼木、鹊饭树来 源:大戟科白饭树属植物白饭树以全株入药。随用随采,多鲜用。性味功效:苦、微涩,凉。有小毒应 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止血。外用治湿疹,脓疱疮,过敏性皮炎,疮疖,烧烫伤。白及别 名:白鸡儿头,白根,山田鸡。来 源: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性味功效:微寒,苦、甘、涩。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应 用: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肺结核吐血,溃疡病出血。用法用量:煎服,615克。白茅别 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来 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性味功效:甘,寒。应 用: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白玫瑰别 名:(无)来 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将开放时分批采收,及时低温干燥。性味功效:甘、微苦,温。应 用: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白前别 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来 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功效:辛、苦,微温。应 用: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白玉兰别 名:玉兰、木兰来 源:木兰科落叶乔木玉兰的花,在早春三月开放,鲜用或晒干用。性味功效:性温。应 用:消痰,益肺和气,蜜渍尤良。半枫荷别 名:翻白叶树、红半枫荷、大叶半枫荷、白背枫、阴阳叶、铁巴掌、半梧桐、番张麻、米纸来 源:为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异叶翅子木以根或茎枝入药。全年可采,分别晒干。性味功效:甘,温。应 用: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蓖麻别 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来 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秋季果实变棕色,果皮未开裂时分批采摘,晒干,除去果皮。性味功效:甘辛,平,有毒。应 用:消肿拔毒,泻下通滞。治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癞癣疮,水肿腹满,大便燥结。薜荔别 名:木莲藤、辟萼、石壁莲、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爬墙虎、风不动、彭蜂藤、石龙藤、常春藤、石壁藤、补血王、追骨风、爬岩风、墙脚柱、红墙套、烟筒丕、田螺掩、爬山虎、大鼓藤、石绷藤、薛荔络石藤、老鸦馒头藤、凉粉藤、爬墙藤、牛屎藤来 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茎、叶。46月间采取带叶的茎枝,晒干,除去气根。性味功效:酸,平。应 用: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冰糖草苍耳侧柏别 名:柏树,黄心柏来 源: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叶性味功效:性寒,味苦涩。凉血止血,生发乌发应 用: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不止、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用法用量:煎汤,用量612g 。煎水洗。长春花别 名:日日新,雁来红。来 源: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的全草。性味功效:凉,微苦。镇静安神,凉血降压。应 用:高血压,水火烫伤,恶性淋巴瘤。用法用量:煎服,615克。长命草香附赤车赤脚草(星宿草)臭茉莉粗叶悬钩子大头艾纳香大叶铁包金大叶紫珠淡竹叶倒扣草别 名:土牛膝,倒锯草。来 源:苋科植物倒扣草的全草。性味功效:凉,甘、淡。解表清热,利湿。应 用: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烦渴,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煎汤外洗。灯笼草别 名:打头泡,泡泡草,打额草。来 源:为茄科植物灯笼草的全株。性味功效:微寒,甘、淡。清热,行气,止痛,消肿。应 用: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用法用量:煎服,9-15克;外用,捣敷或煎水洗。地桃花 来 源:根或全草。别 名:红花地桃花、肖梵天花、野棉花性味功效:甘,淡,平入心、肺经。祛风利湿,清热解毒应 用:感冒发热,风湿痹痛,痢疾,水肿,白带,吐血,痈肿,外伤出血,毒蛇咬伤,急惊风,破伤风,哮喘,胃痛产后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颠茄吊兰 别 名:垂盆草、桂兰、钩兰、折鹤兰,西欧又叫蜘蛛草或飞机草来 源:为百合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根性味功效:味甘;微苦;性凉 。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应 用:主痰热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痔疮;烧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吊兰 别 名:垂盆草、桂兰、钩兰、折鹤兰,西欧又叫蜘蛛草或飞机草来 源:为百合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根性味功效:味甘;微苦;性凉 。化痰止咳;散瘀消肿;清热解毒。应 用:主痰热咳嗽;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痔疮;烧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杜虹花杜鹃别 名:杜鹃花、红杜鹃、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清明花、来 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杜鹃.,以根、叶及花入药性味功效:酸、涩,温。祛风湿,活血去瘀,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痒应 用: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支气管炎,荨麻疹;外用治外伤出血,痈肿用法用量:根23钱;花、叶35钱;外用适量,根研粉,叶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 意孕妇忌服。 对叶榕莪术别 名:山姜黄、绿姜来 源:本品为单子叶植物姜科,入药部位为干燥根茎。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云南、四川等地性味功效:辛、苦,温。应 用:1)破血行气止痛:本品功效与三棱相似,但温通力较大,可治疗血滞经闭腹痛、腹部包块、积聚。 2)积散结:本品能行气消积止痛,用于饮食积滞、胸腹满闷作痛。 3)破血祛瘀,妇女闭经,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 4)行气止痛:适于饮食失调,脘腹涨满疼痛之证。适当配伍,虚症、实症均可。鹅掌柴别 称:手树,鸭脚木,小叶伞树,矮伞树,舍夫勒氏木来 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及树皮。性味功效:苦涩,凉。生草药性备要:根皮:味涩,性平。应 用:(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番石榴别 名:芭乐、翻桃子、番桃、拔子、鸡屎拔 (楂物名实图考)。来 源:番石榴属桃金娘科番石榴,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性味功效:甘、涩,平。 应 用:收敛止泻,消炎止血。叶、果:急、慢性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鲜叶: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臁疮久不愈合。粪萁笃别 名:犁壁藤、千金藤、田鸡草、铁板膏药草来 源: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粪箕笃.,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 干或鲜用。性味功效:微苦、涩,平。应 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肾盂肾炎,膀胱炎,慢性肾炎,肠炎,痢疾,毒蛇咬伤;外用治痈疖疮疡,化脓性中耳炎。凤凰木别 名:红花楹树、凤凰树、火树、红花楹、影树、金凤来 源:豆科凤凰木属的植物。原生非洲马达加斯加。野外属濒危物种。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被广泛栽种为观赏树。性味功效:甘、淡,寒。肝经应 用:平肝潜阳。 用于肝阳上亢,高血压、头晕、目眩、烦躁。芙蓉菊【别名】蕲艾、海芙蓉【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植物形态详香菊条。【性味】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功用主治】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甘遂来 源: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性味功效:寒,苦,有毒。泻水逐痰。应 用:重症水肿,胸水,腹水,癫痫。用法用量:煎服,1.53克。注 意:孕妇及体虚者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岗梅(梅叶冬青)别 名:秤星树,青茎树。来 源:冬青科植物岗梅的根。性味功效:苦、凉,微甘。清热解毒,生津,利咽,散瘀止痛。应 用:感冒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外伤瘀血肿痛。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杠板归狗肝菜枸骨别 名:老虎。来 源:冬青科植物狗骨的根、皮、叶。性味功效:凉,苦。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应 用:风热感冒,虚烧。用法用量:煎服,915克。构树别名:谷浆树,古名楮性味:子:甘,寒。叶:甘,凉。皮:甘,平。功效:子:补肾,强筋骨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叶: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用于鼻衄,肠炎,痢疾。皮:利尿消肿,祛风湿。用于水肿,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经性皮廯症用法用量:子:24钱。叶:35钱。皮:35钱,外用割伤树皮取鲜浆汁外擦。贯众别 名:小贯众,昏鸡头,小金鸡尾。来 源:鳞毛蕨科植物贯众的根茎及叶柄基部。性味功效:寒,苦,有小毒。杀虫,清热解毒,止血。应 用:肠道寄生虫,风热感冒,血热出血症。用法用量:煎服,69克。光叶子花广东狼毒龟背竹鬼点火海金沙别 名:罗网藤,铁线藤。来 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孢子。性味功效:寒,甘。清利湿热,通淋止痛。应 用:热淋,砂淋,血淋,小便短赤,配滑石,石韦。用法用量:煎服,615克。海棠花海芋(广东狼毒)别 名:广东狼毒,野芋,老虎芋。来 源: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性味功效:寒,淡 ,有大毒。解热攻毒,祛风消炎。应 用:流感,肺结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用法用量:煎服,615克。加水久煎,去毒后服用。何首乌来 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茎。性味功效:生首乌:平。甘,苦。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制首乌:微温。甘,涩。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应 用:血虚,心悸失眠。体虚久疟 ,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附:首乌藤,称夜交藤,镇静安神。红背山麻杆红豆杉红雀珊瑚红珊瑚红丝线别 名:红蓝、山蓝来 源:爵床科红丝线草属植物红丝线,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肺炎,糖尿病;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 意:孕妇忌服。囫头鸡葫芦茶别 名:狗舌草,南颈葫芦。来 源:豆科植物葫芦茶的全株。性味功效:凉,微苦。清热解毒,利湿,消积。应 用:预防中暑,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菌痢,急性肾炎水肿,小儿疳积。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3060克。虎尾兰虎杖别 名:穿盘药,大叶蛇总管,土大黄。来 源:蓼科植物虎杖的根。性味功效:凉,苦。凉血解毒,利水通便,祛瘀生新。应 用:黄疸肝炎,风湿骨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华山矾华山姜槐树黄花夹竹桃黄花猛黄精别 名:鸡头黄精,鸡头根,黄根菜。来 源:百合科植物囊丝黄精的根茎。性味功效:平,甘。补脾、润肺生津。应 用:脾胃虚弱,肺虚燥咳,内热消渴。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黄皮树黄蜀葵别 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 来 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性味功效:甘,寒。清热解毒,润燥滑肠。应 用: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用法用量:煎服,种子35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黄杨黄樟别 名:樟木、山椒、油樟、大叶樟、臭樟、冰片树。来 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树皮或叶。性味功效:辛;微苦;温应 用:祛风散寒;温中止痛;行气活血。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胃寒腹痛;泄泻;痢疾;跌打损伤;月经不调。活血丹来 源: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别 名:遍地香、地钱儿性味功效:味苦;辛;性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应 用: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仆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敷。火炭母别 名:水拖沙,节节菜。来 源:蓼科植物火炭母的全草。性味功效:凉,酸、涩。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明目退翳。应 用:痢疾,肠炎,扁桃体炎;外治角膜云翳,子宫颈炎,霉菌性阴道炎,皮炎湿疹。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鸡蛋果别 名:洋石榴,紫果西番莲,百香果来 源:为西番莲科植物西番莲的全草。性味功效: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无毒。应 用:王殿翔生药学:用于神经痛,失眠症,月经痛及下痢等症,有麻醉及镇静作用。四川中药志:除风清热,止咳化痰。治风热头昏,鼻塞流涕。鸡蛋花别 名:缅栀子、蛋黄花、大季花、印度素馨来 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蛋花的花朵。性味功效: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入肺、大肠二经应 用:热解暑、清肠止泻、止咳化痰。治中暑、痢疾、腹痛、咳嗽。鸡冠花别 名:老来红,鸡髻花。来 源: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花序。性味功效:凉,甘、涩。收涩止血,止带,止痢。应 用: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用法用量:煎服,615克。外用20%水煎液冲洗阴道,可溶解滴虫。鸡屎藤别 名: 斑鸠饭、女青、主屎藤、却节、皆治藤、臭藤根、牛皮冻、鸡矢藤、臭藤、毛葫芦、甜藤、五香藤、臭狗藤、香藤、母狗藤、白毛藤、狗屁藤、清风藤、臭屎藤、鸡脚藤、解暑藤、玉明砂、鸡屙藤、雀儿藤。来 源:全草及根入药性味功效: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脾;肾经。应 用: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肝脾肿大;咳嗽;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脚湿肿烂;烫火伤;湿疹;皮炎;跌打损伤;蛇蛟蝎螫。红花夹竹桃别 名:白羊桃、水甘草、大节肿、柳叶桃、叫出冬等。(这种是红花,还有白花两种)来 源:夹竹桃的叶或树皮性味功效:苦;寒;有毒,归心经。应 用: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祛瘀、通利关节。治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经闭等症。红花夹竹桃假葡萄别 名: 爬墙虎、地锦、飞天蜈蚣、假葡萄藤、捆石龙、枫藤、 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波士顿常春藤(Boston ivy)、日本常春藤(Japanese ivy),也称巴山虎、常青藤。来 源: 以根和茎入药。性味功效:性温,味甘,涩。应 用:祛风通络,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跌打损伤、痈疖肿毒。假烟叶【别名】野烟叶、茄树、土烟叶【来源】假烟叶树的叶部于开花前采,根全年可采,果实冬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植物性味:味苦,气臭,性热。小毒。入风俗【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除风止痛,凉血止血。主治感冒咳嗽(“兵哇唉”),小儿咳嗽,咽喉肿痛(“鲁旺唉,拢沙龙接火”),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拢梅兰申”),鼻衄(“勒郎多”)。【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2030g;泡服,果12枚。外用:鲜果、叶适量,捣敷剑麻别 名:凤尾丝兰,千手兰,剑叶丝兰,菠萝花来 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叶性味功效:甘;辛;凉应 用: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肺痨咯血;衄血;便血;痢疾;痈疮肿毒;痔疮姜来 源: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性 能: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应 用: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姜黄别 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来 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性味功效:辛香轻淡,略带胡椒、麝香味及甜橙与姜之混合味道略有辣味、苦味 应 用: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截叶铁扫帚别 名:夜关门(中药名)、千里光、半天雷、绢毛胡枝子、小叶胡枝子。来 源:根或全株入药性味功效:微苦,平。应 用:平肝明目,祛风利湿,散瘀消肿。治病毒性肝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疳积、风湿关节、夜盲、角膜溃疡、乳腺炎。金毛狗脊别 名:黄毛狗、猴毛头来 源:金毛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的根茎。性味功效:温,苦;能止血,补肝肾,强腰,祛风湿应 用:腰脊强痛,不能俯仰,足膝软弱及风湿腰痛、尿频、遗尿,造精,带下。金银花别 名:忍冬,山银花。来 源: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或初开的花。性味功效:寒,甘。清热解毒。应 用: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热毒痢疾,痈肿,疥癣,恶疮。用法用量:煎服,615克。金樱子别 名:糖罐子,刺梨,金英子。来 源: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性味功效:平,酸、甘、涩。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应 用: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腰痛。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九里香别 名: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月橘。来 源: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性味功效:辛、微苦、温;有小毒、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应 用:胃痛、风湿痹痛,外用则可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韭菜别 名:韭,山韭,长生韭,丰本,扁菜,懒人菜,草钟乳,起阳草来 源:百合科草本植物韭菜的叶和种子。性味功效:味甘、辛,性温,无毒;健胃、提神、消炎、止痛应 用:肝肾阴虚盗汗、遗尿、尿频、阳痿、阳强、遗精,梦遗、噎隔、反胃,下痢、腹痛,妇女月经病、痛经、经漏、带下以及跌打损伤、吐血、鼻衄。菊花来 源: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性味功效:微寒,甘、苦。清热散风,平肝明目。应 用:头痛,眩晕,目赤,疔疮,肿毒。用法用量:煎服,39克。 苦楝树别 名:苦苓、苦苓仔、楝树、金铃子、翠树来 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或楝Melia azedarach L. 的干燥树皮及根皮。鲜用或切片生用。性味功效: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杀虫、疗癣应 用:小儿蛲虫病或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疥癣湿疮辣蓼别 名:水辣蓼,辣蓼草。来 源:蓼科植物水辣蓼或旱辣蓼的全草。性味功效:温,辛。有小毒。除湿,化滞。应 用:痢疾,肠炎,食滞。外治皮肤瘙痒,灭蛆。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注 意:孕妇忌服。两面针别 名:入地金牛,两面刺。来 源: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性味功效:辛、温,苦;有小毒。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应 用:跌扑肿痛,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用法用量:煎服,4. 59克。两色茉莉别 名:鸳鸯茉莉、五色茉莉、番茉茉莉来 源:茄科植物双色茉莉的性味功效:应 用:龙船花别 名:英丹、仙丹花、百日红,山丹、英丹花、水绣球、百日红来 源: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根、茎和叶性味功效:甘、辛、凉。散瘀止血,调经,降压,清肝,活血,止痛应 用:高血压,月经不调,筋骨折伤,疮疡、根、茎:肺结核咯血,胃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龙眼别 名:桂圆、益智、羊眼(云南方言)来 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叶或嫩芽。性味功效:甘、淡、平。泻火解毒应 用:治感冒,疟疾,疔肿,痔疮芦荟别 名:油葱,象鼻草,罗帏花。来 源:百合科植物芦荟的叶汁经浓缩的干燥品。性味功效:寒,苦。清肝热,通便。应 用: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用法用量:煎服,1.54.5克。 陆黄 陆英别 名:接骨草、臭草、走马风、七叶根、七叶麻、蒴藋、走马前、八棱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叶金来 源:忍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陆英的全草性味功效: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杀虫、疗癣应 用:跌打损伤、风湿痛、脱臼、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荨麻疹。 裸花小竹子别 名:山韭菜(盐津)、竹叶草(江西上饶、铅山)地韭菜,天芒针,地蓝花,鸭舌头,地潭花,山海带来 源:鸭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叶的全草性味功效:甘,淡,温。清热解毒,止咳止血应 用:清热解毒,止咳止血。治肺热咳嗽,吐血,乳痈,肺痈,无名肿毒。全草和烧酒捣烂,外敷可治蛇疮。 络石藤 麻楝马鞭草别 名:铁马鞭,野荆芥。来 源:马鞭草科植物马鞭的地上部分。性味功效:凉,苦。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应 用: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水肿,热淋。用法用量:煎服,4.59克。使用注意:孕妇及体虚者慎用。 马大青 马兜铃别 名:金铃子。来 源: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果实。性味功效:微寒,苦。清肺祛痰,止咳平喘。应 用:肺热咳嗽,痰喘。用法用量:煎服,39克。 马缨丹麦冬阔叶麦冬别 名:大麦冬、大麦门冬。来 源:百合科植物阔叶麦冬的块根。性味功效:微寒,甘、微苦。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应 用:肺热干咳、口干咽干、热伤胃阴、心烦失眠。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 满天星【别名】丝石竹、霞草【来源】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植物体。【性味】性平,味辛。【功用主治】清热明目,退云翳,消肿。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 白马骨 芒果 毛果算盘子 茅梅 梅花 梅叶冬青 美丽胡枝子来 源: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茎叶。春至秋季采收。别 名:三妹木、假蓝根、碎蓝本性味功效:苦,平。入心、肾经、清肺热,祛风湿,散瘀血应 用:利水消肿。治小便不利、治肺痈,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 茉莉母草 牡荆 木芙蓉 木槿 木棉 木棉树 木犀 南珠子 柠檬 牛耳枫【别名】老虎耳、南岭虎皮楠,岭南虎皮楠、假楠木、牛耳铃、猪颔木。【来源】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牛耳枫,以根、叶入药。【性味】辛、苦,凉【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肿痛,骨折,毒蛇咬伤,疮疡肿毒。【用法与用量】根46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牛奶树(对叶榕) 牛膝 女贞子 佩兰 蟛蜞菊 枇杷 朴树千斤拔别 名:老鼠尾。来 源: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性味功效:甘,平。舒筋活络,强腰壮骨。应 用: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手足酸软,跌扑扭伤。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千日红 强邦子 蔷薇莓 琴叶榕别 名:琴叶橡皮树来 源:桑科榕属琴叶榕的根、叶性味功效:性平,味辛微涩,无毒应 用:祛风理湿,和瘀通乳。治黄疸,疟疾,痛经,乳痈,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青蒿别 名:草蒿、香蒿、黑蒿来 源: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功效:苦,辛,寒。归肝、胆经。应 用:清透虚热,凉血除蒸,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苘麻别 名:白麻、青麻、八角乌来 源:为锦葵科苘麻属植物苘麻的全草或叶性味功效:味苦,性平应 用:清热利湿;解毒开窍。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睾丸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痈疽肿毒 曲轴海金沙 肉桂别 名: 玉桂,桂皮。来 源: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性味功效:大热,辛、甘。补阳,温肾,祛寒,通脉,止痛。应 用:肢冷脉微,脘腹、腰膝冷痛,虚喘,虚寒腹泻,痛经,经闭,低血压,寒性脓疡。用法用量:煎服,14.5克。注 意: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服,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箬竹别 名:寮竹、箬竹来 源:禾本科箬竹类的叶、果实性味功效:甘,寒。应 用:清热解毒,止血喉痹,失音 赛葵别 名:黄花草,黄花棉来 源:锦葵科赛葵属全草性味功效:甘、淡,凉应 用:清热利湿,解毒散瘀。用于感冒肠炎,痢疾,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三白草(水荖) 三加皮别 名: 白筋聪。来 源:五加科植物三加皮的根皮。性味功效:温,辛、苦。祛风除湿,接骨消肿。应 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痛。用法用量:煎服,4.59克。 砂仁别 名:阳春砂、春砂仁、蜜砂仁。来 源:是热带和亚热带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性味功效:味辛,性温。应 用: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山茶别 名:曼陀罗树,山椿,耐冬来 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的根、花性味功效:辛、苦,寒。应 用:收敛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烧烫伤,创伤出血 山大颜别 名:山大刀,山大岸。来 源:茜草科植物山大颜的根、叶。性味功效:凉,苦。清热解毒,祛风湿,祛瘀止痛。应 用:白喉,疟疾,口腔炎,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用法用量:煎服,3060克。外用适量。 山鸡血藤别 名:血风藤来 源: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性味功效:苦、微甘,温。应 用:舒筋活络,补血行血。用于风湿痛,月经不调,闭经,贫血 山菅兰别名:老鼠砒,山猫儿来源:百合科山菅兰属植物山菅兰以根入药性味功效:甘、辛,凉。有大毒。拔毒消肿应用:外用治痈疮脓肿,癣,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用法用量:干根粉适量,醋调敷患处 山麻黄 山蚂蝗(羊带归)山芝麻别 名:山麻甲。来 源: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性味功效:寒,苦。清热解毒。应 用: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外治皮肤湿疹。用法用量:煎服,915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敷患处。山指甲商陆少花龙葵蛇莓射干别 名:扁竹 ,山蒲扇,蝴蝶花。来 源: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性味功效:寒,苦。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应 用: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咳嗽气喘。用法用量:煎服,39克。十大功劳别 名: 土黄连,山黄柏 。来 源:小檗科植物细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的茎和根。性味功效:寒,苦。清湿热,解毒。应 用: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传染性肝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外治眼结膜炎,痈疔肿毒,烧、烫伤。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石榴石猪肝(观音莲座蕨)树参(石参)水荖别 名:鸡迟风。来 源:三白草科植物水荖的全草。性味功效:凉,甘、淡。清热解毒,利水渗湿。应 用:风热头痛,肾炎水肿。用法用量:煎服,3060克。外用适量。水茄水瓦韦水栀苏木苏铁酸橙子算盘子桃金娘桃树藤茶藤构 天门冬铁冬青别名:救必应,熊胆木,白银香,白银木来源:冬青科冬青属铁冬青的树皮或根皮性味功效:性味苦, 寒.能清热利湿, 消肿止痛应用:治感冒发热, 扁桃体炎.咽喉肿痛, 急性胃肠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跌打损伤, 风湿病用法用量:煎服 915克 外敷使用。 铁海棠 铁苋菜(海蚌含珠) 土大黄土杜仲别 名:山杜仲。来 源:杜仲科植物土杜仲的树皮。性味功效:温,甘。祛风湿,强筋骨补肾。应 用: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高血压症。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注:盐制杜仲比生杜仲功效作用强。 土荆芥别 名:臭草。来 源:藜科植物土荆芥的全草。性味功效:平,辛、苦,有小毒。祛风清热,杀虫止痒。应 用:风湿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蛔虫。用法用量:煎服,23克。外用适量。用法用量:煎服,4.59克。 土麦冬 土木贼土牛膝别 名:六月雪,多须公。来 源:菊科植物华泽兰的根。性味功效:凉,甘,苦。清热解毒。应 用:咽喉炎,扁桃体炎,防治白喉。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土人参 威灵仙 文殊兰 乌蕨 乌药 五加皮别 名: 南五加皮。来 源: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性味功效:温,辛、苦,。祛风湿,强筋骨,益气。应 用: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四肢拘挛,腰膝软弱,小儿行迟,体虚乏力。用法用量:煎服,4.59克。 五叶扁藤 五叶木通别名:木通、羊开口、野木瓜、预知子、八月炸、八月扎来源:木通科木通属五叶木通的根与藤茎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清热利尿,通经活络。应用:镇痛,排脓,通乳。用于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红崩,白带,乳汁不下。用法用量:煎服 515克。仙茅仙人掌来 源: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全株。性味功效:寒,苦。清热解毒,止痛,止泻。应 用:心胃气痛,急性菌痢。外治疖疮肿痛,蛇伤。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小驳骨来源:爵床科洋爵床属小驳骨的茎叶或全株性味功效:味辛;苦;性平。祛风湿;散瘀血;续筋骨应用: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用法用量:煎汤,15-30g 外敷适用小蓟小叶榕来源:桑科植物小叶榕的根性味功效;微苦,性平。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应用:主治风湿痹痛,胃痛,阴挺,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杏树萱草鸭脚木别 名:鸭脚树。来 源:五加科植物鸭脚木的树皮茎。性味功效:凉,苦、涩。清热解表,疏筋活络。应 用:感冒发热,关节肿痛。外治皮肤湿疹湿疮。用法用量:煎服,915克。外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洗患处。盐肤木别 名:盐白木,盐霜柏。来 源: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根、叶。性味功效:凉,咸、酸。凉血降火,去瘀生新。应 用:麻疹,感冒发热,咳嗽带血,跌打骨折。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燕子尾别名:锅铲叶、老鼠铃来源:西番莲科燕子尾,以全草入药性味功效:苦、微甘,温。补肺益气,消炎,杀菌应用:主治痢疾,肺结核,支气管炎。投入粪坑污水塘杀蛆、孑孓。用法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