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doc_第1页
中国传媒大学.doc_第2页
中国传媒大学.doc_第3页
中国传媒大学.doc_第4页
中国传媒大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招生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邮编:100024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65779227中 国 传 媒 大 学2006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 生 简 章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网络及新媒体等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知名学府。学校始建于1954年3月,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首批招生单位,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所学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及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二、学习年限:三年三、报名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 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毕业硕士生(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3. 获得学士学位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 进修过相关专业八门以上的硕士学位课程,能提交成绩单并有进修的硕士招生单位研究生院(部)盖章。 提交在国内外大型刊物上公开发表4000字以上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至少三篇,或提交公开发表的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4. 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5. 年龄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6. 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四、报名时间:网报时间:2005年12月1日2006年1月31日。寄报名材料时间:2006年2月1日至3月1日(邮戳为准)。直接送报名材料时间:2006年2月25日至3月1日。五、报名程序: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具体要求如下:1. 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首先需登录我校首页()或我校研究生招生主页(/new/zs.htm),查阅有关报考2006年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相关事宜;2. 按要求登录我校主页录入考生数据,并打印报考200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确定数据无误后,本人签字,与其他材料一同寄送我校研招办;3下载空白表格:科研情况表一份;专家推荐书两份;科研设想两份;2006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报考思想政治情况表。4. 考生下载空白表格后,按要求填写有关项目、内容;5. 2006年2月1日至3月1日(邮戳为准)将以下报名材料寄至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交报名材料的考生请于2006年2月25日至3月1日交到我办。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2006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报考思想政治情况表; 两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书; 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人事部门盖章);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复印件); 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人事部门盖章); 跨学科专业报考者需提交内容与所报专业相关的、相当于硕士学位水平的论文; 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研究生可先交学位授予单位的证明书,录取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 身份证复印件;科研情况表; 入学后的科研设想(一式两份,寄一份,复试时自带一份); 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需提交进修的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及论文或专著、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注:以上所有材料请按装订线用A4幅面纸张按照上述所列顺序自行装订,但考生切记不要把论文及科研成果同其他材料装订在一起,论文及科研成果请另行装订;各类报名材料请自留底稿,我办一律不退。6. 考生在寄报名材料的同时,另需通过邮局汇(或直接交到我办)报名费200元,收款人地址请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切勿汇寄个人收;7. 我办在收到考生报考材料及报名费后,将统一进行报考资格审核,将于2006年3月10前在网上公布准考考生名单、考试时间、地点及有关要求等,请注意查看中国传媒大学主页;8.考试前两天为考生考试报到时间(自带一寸免冠照片三张)。 在职考生交验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交验学位授予单位证明和原件;同等学力考生交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 照相,领准考证; 领空白体检表,按规定时间到校医院集中体检; 按统一时间、地点参加入学考试。六、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申请政治理论课免试;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其他两门业务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七、考试方法: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为笔试(外语含听力测试),复试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八、考试时间:初试2006年3月25日-27日,复试时间初试报到时通知。 考试地点:中国传媒大学(1号楼)。十、录取: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并结合考生论文及科研成果、考试成绩、推荐意见等全面情况确定录取名单,由我校发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考生必须按照指定时间和规定,来我校报到。十一、报考费用:考生报考的报名费、体检费、往返路费和食宿费,以及录取后的赴校路费、行李托运费,均由本人自理。十二、学习期间待遇:录取的博士生在学习期间的待遇按国家规定执行。十三、各专业均适当招收委托培养博士生。 委托培养只限原单位委托培养。委托培养博士生在录取时应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研招办签定委托培养协议书。十四、毕业就业:非定向和自筹博士生毕业后,根据国家需要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双向选择,按国家规定统一派遣;委托及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后,一律回委托和定向单位工作。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05年7月中 国 传 媒 大 学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学科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 试 科 目备 注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用所联合招生)01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02社会语言学03计算语言学04 广播电视语体研究05 对外汉语教学06 语言教学于根元李宇明陈章太冯志伟侯敏李佐丰邢欣李如龙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语言学理论01方向考应用语言学的历史与理论;02方向考社会语言学;03方向考计算语言学;04方向考广播电视语体研究;05方向考对外汉语教学;06方向考语言教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现代汉语语法语音学050301 新闻学01 新闻理论与历史02 报刊理论03 新闻采编雷跃捷张振华郭镇之王武录张虎生米博华刘江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新闻理论与历史01方向考新闻史论;02方向考报刊理论;03方向考新闻采编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050302 传播学01 理论传播学与传播史02 国际传播03 传播心理学04 受众与传媒生态05 传媒政策与法规06 传播研究方法07 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胡正荣陈卫星柯林斯帕克斯(Colin Sparks)(英国)郭镇之赵月枝(加拿大)刘京林刘燕南魏永征柯惠新刘继南陈卫星赵启正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传播理论与历史01方向考传播业务;02方向考国际传播;03方向考传播心理学;04方向考受众与传媒生态;05方向考传媒政策与法规;06方向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07方向考国际关系史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 050320国际新闻学01 国际问题与新闻报道02 对外新闻刘洪潮何崇元蔡帼芬杨正泉朱英璜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国际新闻理论与历史国际新闻业务(含报刊、广播、电视)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学科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 试 科 目备 注050321广播电视新闻学01 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02 广播新闻03 电视新闻赵玉明杨伟光哈艳秋曹璐张振华朱羽君钟大年刘宏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新闻理论与历史0l方向考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02方向考广播新闻;03方向考电视新闻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050322舆论学01 理论舆论学02 应用舆论学雷跃捷柯惠新刘燕南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舆论学基础01方向考理论舆论学;02方向考应用舆论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050323编辑出版01 编辑出版学王武录柳斌杰胡智锋阎晓宏丁海晏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新闻理论与历史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编辑出版基础新闻写作050330 广告学01 广告理论与广告史02 广告传播与广告业务黄升民山本武利(日本)丁俊杰刘立宾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广告理论与广告史广告传播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广告业务 新闻业务050336 传媒经济学01 传媒经济02 传媒产业系统周鸿铎李怀亮罗伯特.皮卡特(Robert G。Picard)(瑞典)昝廷全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01方向考媒介经营与管理;02方向考产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传播学基础01方向为应用传播学;02方向为西方经济学050337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1 中国播音学02 世界华语传媒张颂刘昶郭招金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理论01方向考中国播音学;02方向考世界华语传媒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业务050405戏剧戏曲学 01 中国戏剧史02 中西戏剧比较03 戏剧戏曲艺术04 戏曲文学周华斌姚晓鸥周靖波路应昆施旭升刘丽文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戏剧戏曲史论文艺美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戏曲文学 戏剧知识050406 电影学(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电影艺术中心联合招生)01 电影史(侧重中国电影)02 电影理论03 电影艺术与技术(侧重电影创作理论)郦苏元丁亚平胡克周月亮苗棣玛莎金德(Marsha.Kinder)(美国)宋家玲郑洞天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电影艺术史论文艺美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电影艺术理论 中外电影精品分析 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01 广播电视艺术美学02 电视剧历史与理论03 广播电视文艺理论04 文艺美学05 听觉艺术06 音乐传播理论07 动漫艺术与技术高 鑫仲呈祥胡智锋曾庆瑞杨伟光王伟国张凤铸蒲震元张晶马蒂斯(Johann-Nikolaus Matthes)(德国)曾遂今石民勇温伯格(Weinberg)(德国)兰特(John.Lant)(美国)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广播电视艺术史论文艺美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影视艺术理论 中外影视精品分析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7所联合招生)01 电磁理论与电磁兼容技术02 散射与逆散射03 天线与微波技术04 目标识别05 计算电磁学逯贵祯黄志洵简水生殷红成毛志伋黄培康居继龙陈军文余文华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随机数学或数理方程选一电磁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天线理论基础 线性代数学科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 试 科 目备 注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联合招生)01 数字广播技术02 信号处理03 数字移动多媒体04 数字视频技术05 宽带信息网络06 声信号与声场信息处理07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08 并行计算技术吕锐李栋吕锐杨占昕胡国荣杜百川谢锦辉张琦张勤李鉴增王永滨戴志强孟子厚石民勇余文华政治理论英日俄选一随机数学01方向考现代通信原理试题;02、03、04、06方向考现代通信原理或数字信号处理(二选一);05方向考现代通信原理或数字信号处理或计算机网络(三选一);07方向考计算机图形学;08方向考计算机网络或操作系统(二选一)。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数字电视 编码原理注: 1. 2006年15个专业拟招收160人。 2. 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与应届硕士生可申请政治理论免试。中 国 传 媒 大 学2006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有 关 说 明1. 国家招生计划包括国拨经费和自筹经费两种。其中,国拨经费包括非定向和定向培养两种类别;自筹经费包括单位委托培养和自费两种类别。委托培养及定向培养博士生不调人事档案,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其他考生须办理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和户口迁移手续。2. 博士生一般采用公开招考方式。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入学考试。3. 我校博士生每年招收一次,采取春季考试、秋季入学的方式。报名时间一般为当年12月1日至来年1月31日。4.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只提供往年试题,一律不指定参考书目,我校不办博士生考前辅导班。 5. 我校组织资格审查,根据考生的报名材料,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审查合格的考生,网上发布准考考生名单,请考生查看。6. 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申请政治理论科目免试;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以及其他两门业务科目考试。跨专业学科门类报考的考生及报考本学科门类不同专业的考生从2005年起我校不再要求加试。7. 所有准考考生一律到中国传媒大学参加入学考试,外语考试科目中含听力测试。8. 录取类别。共有四种录取类别: 计划内非定向:由国家和学校提供全部学费,户口和档案转入我校; 计划内定向:定向培养研究生是计划内考生,经考试录取,签定向协议,经费由国家负担,不转粮户关系、工资关系和档案,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 计划外委托培养:经费由委托培养单位负担,不转粮户关系、工资关系和档案,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计划外自筹资金:经费自筹,户口和档案转入我校。就业问题按我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就业实施办法办理。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05年7月中 国 传 媒 大 学博士生导师简介新闻传播学院1、胡正荣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会委员、劳动人事部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国际传播学协会(ICA)会员、中国传播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发展战略、媒介制度与政策、媒介经营与管理、传播政治经济学、新媒介等。讲授课程有“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基础理论”、“媒介研究”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文社科项目多项。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5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9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科学研究,课题为“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管理创新体系研究”,2000年列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柯惠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传播研究方法、媒介传播效果、抽样调查及数据处理。近年主持的主要课题:结构方程式模型研究,三地舆论机制的个案研究,北京奥运申办媒介传播效果研究等。目前主持的主要课题:网络调查和统计方法研究,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创造力研究,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总论研究,雅典奥运会媒介传播效果研究等。 主要作品: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民意调查实务,市场调查与分析,传播统计学等。3、雷跃捷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著作有:新闻理论(专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舆论(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网络新闻传播概论(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论文集(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论文集)(副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新闻传播学论文集(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电视新闻频道研究(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传媒高等教育论(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参与编写过三部教材: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广播电影电视培训中心,空中课堂教材)。近年承担完成了首都四家新闻媒介新闻信息量调研报告(中宣部新闻局项目)首都六家新闻媒介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及北京地区受众反馈调查报告(中宣部新闻局项目)新闻宣传质量评估体系实施方案(中宣部新闻局项目)广播电视节目规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文献汇编(国家广电总局项目)电视新闻频道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项目)等课题。目前正在研究的科研课题有网络传播系列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项目)和新世纪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家教育部项目)。至今已在多种全国新闻核心刊物及其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先后有科研成果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论文类),北京广播学院优秀论文二等奖等。4、王武录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报刊理论实践,1981年至2002年,担任人民日报机动记者、高级编辑、函授部主任、新闻战线杂志副总编辑,其间还担任由人民日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2002年至今,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持党报党刊研究中心日常工作,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著作译作有同研究生谈新闻写作(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人物通讯写作谈报道与论译等。电视学院1、高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电视艺术杂志副主编、现代传播编委、中国纪录片研究会艺术指导。主要著作有电视剧创作概论电视剧探索电视艺术概论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艺术学电视纪实作品创作。与人合著的有电视专题电视剧赏析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并主编电视艺术美学影视艺术欣赏中华百科辞典电视卷。2、叶凤英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视新闻”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电视新闻专业创建者、学科带头人。先后开设了“电视编辑”、“电视采访”、“电视新闻节目研究”等课程,撰写了相关的教材,曾获优秀教材奖,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主要著作和科研成果有:电视创作技巧论电视记者工作电视新闻探索录电视新闻学电视新闻节目研究电视采访学等;中国应用电视学副主编,制作篇责任编辑及主要撰稿人;策划、主编中国电视名记者谈采访;电视研究会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课题主要撰稿人;新闻评论节目国际研讨会电视评论大趋势任编审、撰稿;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数十篇。3、朱羽君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视新闻摄影、电视画面研究、电视纪录片研究等课程教学。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大众摄影编委、中国新闻摄影家协会学术委员。主要著作有:摄影艺术讲座,获学院著作一等奖,广电部教材二等奖;摄影美学漫笔电视画面研究电视摄像艺术现代电视纪实生活的重构新时代电视纪实语言(合著)电视采访学(合著)生命的对话电视传播的人本化(合著)中国应用电视学(主编之一)等。教学录像带有:摄影艺术讲座,18集,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全国19851990年电视教学节目一等奖(编导、主讲);电视摄像艺术,18集,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全国电教节目二等奖(编导、主讲);音乐电视赏析,18集(编导、主讲)。1989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1990年荣获北京市科研成果奖,1998年荣获北京市首届十佳电视艺术家,1998年荣获全国首届百家电视艺术工作者,1998年荣获新闻教学韬奋园丁一等奖。1998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四十周年特殊贡献奖。4、宋家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电视剧艺术影视文学创作论(获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影视艺术比较论,与人合编著作有:香港电影80年电视剧编剧艺术。广西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联合出品的故事片周恩来的编剧,该片获92年度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16集电视系列片伟人周恩来总编辑,该片获95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视协纪录片一等奖。5、胡智锋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多年来致力于电视美学、电视观念、影视文化、电视传播艺术的研究,现已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出版的学术专著有:电视美的探寻中国电视观念论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电视审美文化论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电视传播艺术学等,主编有当代电影理论文选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影视文化前沿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等。6、刘燕南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播理论与方法、视听率研究、受众与传播效果、新闻理论与业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哲学社科重点课题在内的十余项研究课题,并多次参加电视(节目)传播效果评估、节目评奖和策划等工作。出版了电视收视率解析、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台湾报业争战纵横、电视传播研究方法等著译作,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计50余万字。其中,电视收视率解析系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收视率问题的专著,2001年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与人合作开发研制了三项与媒体运作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并取得国家软件专利证书。曾经荣获第七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国际传播学院1、刘洪潮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和国际问题研究。1992年到中国新闻学院任教,1999年受聘为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国际问题、国际新闻学理论与实践。2、杨正泉,高级编辑,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著有我与广播,书刊外宣散论等书。 3、蔡帼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传播学院院长兼传播I系系主任。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教学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加拿大的广播电视面对镜头的瞬间电视节目主持人,译著有:哈默传(部分)针眼等,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编有全球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主编之一)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主编之一)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广电总局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广电总局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加拿大的广播电视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国际反恐怖主义论文集;著有信息全球化: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美国在反恐怖战争中的战争宣传透视加拿大媒体与文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魅力浅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把握兼评欧帕拉温芙瑞的主持风格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观众有关电视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若干问题之思考面对镜头的瞬间(第一作者)21世纪第一场战争国际恐怖与反恐怖斗争论文广告学院1、山本武利,日本国籍,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社会学。主要代表著作有:近代日本的报纸读者层日本广告人时代表现现代广告学导论广告社会史等。2、刘立宾,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广告杂志社长兼总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广告史论研究、广告实务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广告20年猛进史19791998及19992002年分史中国广告作品年鉴(2000、2001、2002、2003)共四卷、加入WTO对我国广告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广州时报的广告经营策略广告摄影技术教程等。3、黄升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广告学、媒介产业。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广告表现透视广告观一个广告学者的视点报纸广告策略个案分析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新广告观等。4、丁俊杰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传媒大学院长助理,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协会副会长,国际广告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受众调查、媒介产业经营等。主要代表作有现代广告活动理论与操作现代广告通论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报纸广告策略与个案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等。先后受到北京市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人事部的表彰。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1.张颂教授,中国播音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特邀理事,播音学研究会顾问。主要著作有:朗读学朗读美学播音创作基础等;主编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等。2.于根元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等;主编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应用语言学概论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3.李宇明教授,应用语言学历史及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语言理解与发生汉语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语文学习与教育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汉语量范畴研究等。4.陈章太研究员,社会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五卷本)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等;主编社会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等。5.冯志伟研究员,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语言现代化学会副会长、LREC、TELRI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现代术语学引论数理语言学等。6.侯敏教授,计算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在机器翻译系统研制、传媒有声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主要论著有: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修辞美学汉语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等。7.李佐丰教授,广播电视语体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广播电视语言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文言实词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古汉语语法学部分)等。曾获王力语言学奖。8.邢欣教授,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现代汉语兼语式句型研究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双语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兼语动词与非兼语动词的区别等;主编教材汉语水平考试指南等。影视艺术学院1、丁亚平,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发表学术文章余篇,百余万字,出版专著艺术文化学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老电影时代等八种。此外,主编有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等。论著所获奖项主要有: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等。2、胡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台港电影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夏衍电影研究学会理事,当代电影编委。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中国电影及理论。主要著作:当代欧美名片评析(合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主编:中国电影美学:1999当代电影理论文选新中国电影50年(均与人合作)等。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主要涉及:电影美学及电影理论的基础研究,电影理论发展史,台湾、香港地区电影,中国电影研究等方面。现在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中国电影理论,是中国电影百年系列丛书的一种,是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的一个项目。3、郦苏元,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电影研究,著有电影常用词语诠释 中国无声电影史 (合著,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中国电影研究 中国现代电影理论史;主编文艺赏析词典 电影分册、崔嵬与电影 、新中国电影50年 (合编);发表文章、论文近200篇。现讲授中国电影史研究。4、路应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和教学主要领域为戏曲音乐、戏曲史和中国音乐史。有专著中国文人戏曲高腔与川剧音乐戏曲艺术论等,论文文人戏曲的情与礼义明代弦索调略考中国剧史上的曲、腔演进戏曲音乐若干基本概念界说等,另有合著及合编丛书多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乱弹研究。5、王伟国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承担的科研任务有两项:其一电视剧摄影艺术论;其二电视剧策划艺术论(项目责任人之一),均是中国传媒大学“211二期工程”科研项目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出版著作:影视摄影技巧与构图(合著)光的造型思想的审美化。6、曾庆瑞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电视剧原理第一卷 本质论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二辑我的电视剧观等。即出电视剧艺术学学科论电视剧艺术学研究方法论纲电视剧原理之第二至五卷文本论创作论接受论发展论,在电视短剧里感悟艺术与人生。正主持“211工程”重大科研项目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另出版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著作多种。7、张凤铸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法人、会长、兼任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专家顾问和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电影电视艺术导论电视声画艺术影视剧论广播电视艺术论等,主编过中国广播文艺学中国电视文艺学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广播电视艺术学分卷等,专著电视声画艺术分别获1999年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电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优秀著作三个一等奖。现正领衔主持中国传媒大学“211重点工程”“广播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研究大系”课题(丛书)等。8、郑洞天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电影作品邻居鸳鸯楼人之初台湾往事等,电视剧作品命运老师孔乙己等,获过金鸡奖、童牛奖、华表奖、飞天奖、星光奖。 专著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撰写电影理论、影视评论若干。9、仲呈祥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总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北京大学艺术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0、周华斌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傩戏学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理事,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戏曲、古典小说、通俗文艺及广播电视戏曲研究。专著有中国戏剧史新论中国戏剧史论考京都古戏楼等。策划并撰写电视片神净钟馗海的传说中国海洋民间故事等40余部,主编“戏剧戏曲学等”书系20余种(含中国剧场史论等);主编“传统故事精粹”系列从书6种(含诸朝历史故事等)。负责编辑中国戏曲誌 北京卷中国京剧大百科全书演出场所及与演出习俗部分。撰写中国巫傩面具“历史编”、“鉴赏编”以及古典戏曲剧目提要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等。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1、曾遂今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学研究方向。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学学科带头人,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会长。先后从事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乐律学和乐器学的研习,后切入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大众音乐、数字音乐与音乐创作研究。三篇学术论文在国外发表与转载,包括从中国音乐的社会学问题看传统(莫斯科,1991年俄文版),中国现代大众歌曲的音乐社会学研究纲要(法国巴黎,1989年法文版,德国柏林,1991年德文版),港台流行歌曲冲击中国大陆后的回顾(美国纽约,1991年英文版)。已独立完成2项国家级研究课题(音乐社会学、大众音乐),现承担与参加省部级、院级科研课题4项。承担十一五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材音乐社会学教程、音乐传播学教程编写工作。已出版音乐理论著述9部,发表论、译、评等音乐文论500万字。录音学院1、J.N.马蒂斯(Johann-Nikolaus Matthes)教授早年毕业于德国代特蒙而德音乐学院(Detmold Hochschule fuer Musik),获录音师和小提琴双硕士学位。毕业后,在著名唱片公司EMI任录音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任柏林艺术大学(Universitaet der Kunst Berlin)音乐学院录音专业主任、教授,兼任维也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马蒂斯教授为在欧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录音专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